四大美女之西施(西施电影全集完整版在线观看)
1、古代四大美女之——西施 2、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介绍是什么? 3、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的原名叫什么 4、对于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你了解多少呢? 5、四大美女西施是哪个朝代的 6、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她最后的结局如何?
西施,原名施夷光。子姓施氏,又称西子。春秋时期越过美女,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苎萝村),她自幼与母亲在江边浣纱,故又被称为“浣纱女”。

西施长得天生丽质,有着倾国倾城之貌。所以被称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西施有着沉鱼之美,她的美既为她带来了荣耀和尊贵,也为她的悲凉结局埋下隐患,使她不得善终!
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
南),受吴军围困,被迫和吴国求和,勾践作为人质到了吴国。
他卧薪尝胆,表面上很顺从吴王,让吴王放下戒心。背地里却在谋划复国的愿望。
越王勾践的大夫文种献上一个灭吴七策,其中一个就是美人计。
原来,吴王夫差是个好色之徒,用美人来麻痹他是在好不过的计谋。
于是,手下的文种和范蠡开始全国搜寻美女。由于,西施的美早就被世人传颂,所以范蠡很快找到了她,
当范蠡看到西施惊为天人的美貌时,心理不由的暗生情愫。西施也和范蠡的相处中,被深深地吸
引。慢慢两个已经发展成恋人的状态。
文种的到来结束了他们两的关系,文种看西施是符合入选的资格。
于是把她带回会稽,教习歌舞,练习礼仪。
终于花了三年的时间,把西施从一为普通的浣纱女蜕变成一位婀娜多姿的迷人少女。
当越国把西施进献给吴王时,吴王大喜,特为西施建造春宵宫,筑大池,还大兴土木的为其建造娃
馆宫、灵官等。专门用于西施表演歌舞。
夫差整天沉迷于女色,慢慢疏于朝政。吴国也慢慢衰弱!
二十年后,越国看时机成熟就下令攻打吴国。此时的吴国也没有任何招架能力,很快败下阵来。
吴王S后,西施也难逃活命!
关于西施的结局,概括起来有三点:
一是,愧疚自缢说:一些小说戏剧化的描写了,西施因觉得吴国灭亡,自己也有责任,他陪伴吴王
这么多年,也有感情。眼看吴王已,她也无脸再活于世,遂在娃官宫自缢!
二是,和范蠡携手共游四海。有的书上写着,吴国灭亡后,范蠡在宫内找到了昔日的情人。随后旧
情复燃,于是决定带西施云游四海去了。
然而,这一种说法没有被历史记载。也许是后人为了让西施有体面的结局,而幻想出来的。我们都
喜欢结局是美好的,但是历史往往不是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演。
三种是沉江说:关于沉降有的人说是被吴国老百姓沉江,也有的说是越后嫉妒西施,害怕越王会垂
涎西施的美貌。下令把西施沉江于太湖。还有人说是越王下令把西施沉江。
不管是何种说法,西施最后被沉江好像是最被人公认的结局了。
关于西施的一生,有的人嘲讽她觉得她罪有应得。,有的人也歌颂和赞美的她,但多数人对西施的
命运也是感到是怜悯和同情,更觉命运对其不公!
比如,崔道融的《西施滩》就是为西施打抱不平的: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还有罗隐说: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国又是谁?
西施能被成为古代四大美人被歌颂至今,我想不是她做了亡国之事才被人歌颂吧。正因为她没有做
什么伤天害理的事,然而结局却很悲惨,所以后人觉得命运对其不公,因为她也是受害者,所以会被人人们称赞!
倘若像褒姒、妲己这样祸国殃民、心狠手辣之人,后人唾弃都来不及,怎会去传颂她们?
从始至终西施也就是一个被人把玩的旗子,她的责任就是去迷惑吴王夫差,当他的使命完成了,也
没有再去在乎她的存在。只把她也当成祸水,沉江而亡!
纵观西施短暂的一生,一切都是她的美貌造成的。倾城的美貌带给了她无上荣耀,也让她不得善
终。
如果可以选择,她肯定愿意像一个平凡的女子那样,遇到一个心仪之人、白头偕老!过着简单而又
幸福的平凡日子。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乱吴宫,以霸越。
相关典故
西施给后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容颜。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扑腾”一声沉入了水底。
于是乎,后世用“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西施也因此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成为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西施的故事由来已久,历来在民间流传广泛。西施原名夷光,是战国时代越国苎罗山施姓樵夫的女儿,因家住西村,所以叫西施。
本名施夷光。
西施有“沉鱼”之貌,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觉得西施太美丽了,都自行惭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来。
扩展资料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苎萝山村。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乱吴宫,以霸越。
西施世居越国苎萝。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苎罗山下临浣纱溪,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 ?。
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大夫文种献灭吴七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计。
与范蠡设计:“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全国勘察美女。他来到苎萝村,遇到了郑旦和西施一对姊妹花。他爱郑旦,更爱西施,一次假面舞会的误会中,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爱上了这位范郎。
然而文种的到来结束了这段芬芳缠绵的爱情,他将郑旦和西施带回会稽,教习歌舞,准备献给吴王夫差。
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越王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由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举手投足间,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
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
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施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想必大家都希望能够亲眼目睹西施的真容,但她毕竟是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人物,史籍对她的记载也很少,所以只能通过现代技术加上一些想象力,来还原出西施的相貌。其实大多数人只知道西施是美女,却不知她做过何事,这点还是比较可惜的。西施之所以会被后人记住,主要还是因为她的事迹,那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1、西施复原图
传闻西施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貌,但这是真的吗?其实很早之前就有专家给出定论,并且拿出了西施的容貌复原图,只是不少人都沉默了。西施在历史依然有很多谜题没有被解开,但她的生平事迹感染了很多人,她也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
范蠡墓出土时,一卷竹简更是揭开了千年前的真相:蠡与施潜通,三年始达吴,以语儿亭为质,施不得不勉。西施和范蠡有一个孩子叫语儿亭,但范蠡却以孩子作为要挟,让她去魅惑吴王夫差,夫差为西施也废弃后宫,终日沉迷在西施的美色当中,功成名就后,西施便消失了。千百年来,西施的美名一直在民间流传,古代的女子那么多,为何西施的名声就能够被流传至今呢?其实还是要得益于一个人,那就是卧薪尝胆的勾践。
2、西施的故事
相传,勾践卧薪尝胆之后,之所以能够打败夫差,西施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为何呢?据说西施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就是一个女间谍的角色。吴王夫差是一个穷兵黩武之人,他手下的能人不在少数,最有名气的就要数这两个人了,伍子胥以及孙武。当时的吴国吞并了越国之后,气势一时无二,夫差可能也是在此时就飘了。勾践为了图谋大事,于是在民间搜罗好看的女子,帮助他迷惑夫差,这西施自然就是其中之一了。
不过虽然帮助了勾践,西施的结局并不好,据传,吴国被勾践所灭之后,西施的好日子也到头了,被昔日吴国的子民们沉入了江中,结束了这一生。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古时女子的地位确实是低的让人不忍直视了,明明是功臣,最终或许是因为自己一介弱女子的身份,就不得善终,也是让人觉着可惜了。
其实从西施的蜡像图来看,感觉还是要比杨贵妃等女子要好看一些的,至于西施到底长什么样,这就不得而知了。其实西施所做之事,相比她的容貌更应该被后人知晓。
3、西施结局之谜
西施是越王勾践战败之后,被迫向吴国求和,利用吴王好色的弱点,送给吴王的礼物,西施进入吴国之后,一直生活在姑苏城中,被吴王宠幸,对于她来讲,可能是一生最好的时光。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攻破吴国,有一种说法是西施被越王勾践处死。按照历史上勾践的性格,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而西施作为政治工具,已经完成了她的使命,没有了利用价值,所以,被处死也是符合逻辑的,“狡兔死走狗烹”吗。
还有一种说法是,西施与越国大夫范蠡一同归隐江湖,这在东汉袁康的《越绝书》中有记载:“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范蠡离开越国之后,数次创业经商,成为一方巨富,相比前面的结局,我们更愿意相信西施是跟范蠡幸福地度过了后半生。
西施简介
西施,施姓,名夷光,春秋末期越国人,天生丽质,貌美如仙,是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美女之首。出生在浙江诸暨的苎萝村,因这个村子有东西两个,西施住在西村,所以人们都称她西施,后来西施一词成为了美女的代名词。
西施本是一名浣纱女,后越国的君主勾践败在吴王夫差手下,勾践想要复国,于是挑选美女送给夫差,挑的正是西施,西施忍辱负重,终使吴王夫差亡国丧命,而西施最终的结局也无人知晓。
关于西施最后的结局大致有三种说法,第一,吴国亡后,西施与越国的大夫范蠡一起驾着扁舟消失在太湖之上;第二,吴国灭亡后被沉入江中,但这一说法并没有史书明确记载过;第三,有人认为西施爱上了夫差,所以吴王夫差死后她也随他而去了。
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由于貌美惊人,婀娜多姿,连鱼儿见了都忘记游水,沉到水底去,可见西施的美有多么迷人,“沉鱼”之美就是从中而来。
传说西施患有心绞痛的毛病,发作时会捂住心口,娥眉紧蹙,同村有一个丑女觉得西施这样很美,于是模仿她的样子,捂着胸口,皱着眉头,村里的有钱人看到后都躲到家里,穷人看到了都带着妻子女儿躲起来,这便是东施效颦的故事。
郑旦和西施谁更美
虽然在夫差的眼里,郑旦可能要稍微逊色于西施,但是在现在的诸暨,很多人觉得郑旦要比西施更美,他们认为郑旦和西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欣赏西施的同时也不会忘了郑旦。
所谓的美女也是人们夸赞和宣传出来。在古代的传说中,郑旦本来就先以美貌被邻居所知,当她听说还有一个西施时,就主动展示友好。当西施为自己的某些身体部位感到自卑时,郑旦想尽办法帮她树立起信心,不断对外宣扬西施的美貌。
所以说,郑旦不仅有外表美,还具有心灵美,人们也似乎更愿意把爱国这个美好品质跟郑旦联系在一起。郑旦这样的人,即便是在今天,也是很有学习意义的。
关于郑旦和西施谁更美,其实很难去评价,本来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用的看法,就像夫差会觉得西施美,而家乡人会觉得郑旦美。不管怎样,这个比较是没有意义的,郑旦和西施有各自的美,在家乡人的心中,她们的`地位是一样的,都是为国家尽了力的女英雄。
郑旦和西施作为同一时代的美女,两人又都是吴国被灭的主要人物,免不了会被比较,尤其是现在西施的名号远胜于郑旦。其实,郑旦和西施都是后世值得纪念的人。现在的鸬鹚湾村,有郑旦和西施一起比美的那口四眼井,有她们曾经走过的古道,有浣江、郑氏宗祠等等,都是纪念她们的证据。
郑旦为什么没有西施出名
郑旦是史上美貌不亚于西施的人,性格倔强强硬,善于舞剑。因为出众的外貌,郑旦被越王勾践选中,接受了细作的人物,送到吴国诱惑夫差。
郑旦和西施到了吴国后,一个住在吴宫,另一个住在姑苏台,两位好姐妹同心同力,将夫差迷得七荤八素,冷落了后宫其他的女人,专宠他们俩。郑旦和西施还离间了夫差和吴国重臣伍子胥的关系,为吴国的沦亡埋下危机。最终勾践得以攻入吴宫,报仇雪恨。
同样是国家的间谍,为国家尽了忠,而不同的是,夫差似乎更宠西施,而后来郑旦也早逝了,没能等到越国攻灭吴国的那一天。就这样,人们似乎只记得了见证了吴国覆亡的西施,所以郑旦没有西施出名。
但是在郑旦的家乡诸暨,她和西施的地位是差不多的,家乡的人以郑旦为骄傲,认为她是巾帼英雄。现在生活在鸬鹚湾村的人,基本上是姓郑的,在村的北面特地修建了一座以她名字命名的郑旦亭,表达对她的敬意和怀念。郑旦也是一个影响了历史的人,在爱国方面具有一定的教育性。
提起古代四大美女的名号,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她们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四大美女中,西施排在第一位。今天我们就说说她。在我们熟知的“传说”里,西施在帮助越国完成了灭亡吴国的卧底任务后,就应该和心爱的范蠡【lǐ】一同归隐,做一对神仙眷侣,甜甜蜜蜜的泛舟五湖,白头偕老去了。然而,历史上,西施最终的命运,怎一个惨字了得!在揭晓西施的结局之前,有必要先把西施的故事的来龙去脉梳理一下。
西施本名原不叫西施,她真实的名字叫施夷光,西施在她那个时代是美女的代名词。不过最后,施夷光还是以西施这个名字流传了下来。当年,吴越争霸,吴国最终击败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而勾践凭借着给在病中的吴王品尝粪便的“忠诚”表现,感动吴王夫差,最终得以被释放归国。
归国后,勾践除了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外,还打算以美人计去诱使吴王夫差堕入温柔乡。于是,越王命人去寻找绝色美女。这下,寻找美女的任务就交给了范蠡。而范蠡在越国国内进行一番地毯式搜索之后。终于在一条河边上看见了正在洗衣服的西施。此刻,天生丽质的西施,一下子就惊呆了范蠡,她不仅长得美丽,还充满了对越国亡国的哀愁,而这样既美丽又有责任感的女子,不禁让范蠡见钟情。随即,西施被范蠡带到了宫中,范蠡亲自教授西施举止礼仪,也就是实施美人计之前的上岗培训,两人在耳鬓厮磨中日久生情,成了一对被革命烈火淬炼出的坚贞恋人。
后来,西施以间谍的身份被派往吴国,经过近十年的卧底生涯,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帮助越国灭亡了强大的吴国。此时,作为越国“女英雄”的西施凯旋回家了,可是,等待她的,真的会是英雄归来的礼遇吗?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述,在讲到范蠡的时候,根本没提到过西施。据《史记.货殖列传》说到,范蠡的结局是:“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也就是说,越国灭亡吴国后,范蠡就离开越国,去到了齐国,到了齐国后还给自己起了个奇怪的名字叫鸱夷子皮,后来又到了陶这个地方,又改了个名字叫朱公(后因经商有道成为当时富可敌国的富翁,后人因他通晓经商,尊其为“商圣”)。
先说说范蠡给自己取的“鸱夷子皮”这个奇怪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吧。鸱夷是用牛皮或马皮做的酒囊,就是大皮袋子。当年吴王夫差和伍子胥有了矛盾,夫差命令伍子胥自杀,伍子胥死后,就是用鸱夷这种皮袋子装了尸体,扔到江里面喂了鱼。那范蠡起了一个皮袋子的名字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记载吴越故事的一部重要的书籍《吴越春秋》里面有一句话,也出现了鸱夷这个词,而且还和西施有关。“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越王勾践把西施装在皮袋子里,沉到江里喂鱼了!这显然有点意外,和我们通常知道的西施的结局大相径庭。
别急,还有一条记载,但似乎更证实了西施的结局很惨。这条记载来自《墨子.亲士》,上面说:“西施之沈(沉),其美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西施是因为她的美貌而被沉入江中淹死的。《墨子》这部书是春秋末期的墨子写的,墨子是宋国人,宋国当时和越国不远,所以墨子的记载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比较接近于当时的历史真实,西施确实最后被沉到江里淹死了!
这样的话,西施最终的结局,基本可以说得以还原。即:配合越国完成灭亡吴国的任务后,西施回到了越国,非但没有受到英雄凯旋的盛大礼遇,反而被越王勾践当做红颜祸水,塞进一个大皮袋子里沉到江里淹死了。虽然范蠡想方设法,但也没能挽救得了自己心爱女人的性命,于是心灰意冷之下,辞官归隐。为了怀念自己最亲爱的女人,所以就给自己取了个鸱夷子皮的名字。
没想到,西施和范蠡的爱情,真实的结局是如此悲惨,西施最终的结局真的让人痛心,明明自己为国牺牲了那么多。故此,千百年来,后人叹息西施死于非命实在可惜,所以就为她设计了一个美好的结局,并口口相传流传了下来。不过,在心底里,其实我们都希望并愿意相信,西施这样一个纯真与美貌并存的大美人能有一个美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