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亦笙:拥抱神经科学的心理治疗|江湖

  来源:雪球App,作者: 研发客,(https://xueqiu.com/4376152234/200353800)

  “新药上市需要开展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而心理治疗也一样。如果没有科学理论、临床数据和循证医学作为基础来救治患者,那与安慰剂效应没有区别。我们希望,‘心理亦笙’也有像做药一样的科学证据去治疗和安抚需要心灵救治的患者。”

  “心理亦笙”是一个在线为中美欧华人成年人及留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平台()。该平台联合创始人、美国Amtia圣玛丽医院精神科医生徐明博士希望,“运用科学认知大脑健康,以循证医学帮助有心理、精神、神经方面问题的患者,使他们维持良好的大脑健康。”

  心理亦笙已召集了32名美国精神、神经科医生和内科医生加盟团队,同时,该平台也为国内心理医生提供精神学最新研究及药库等服务。

  心理亦笙创建背后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它与国内其他心理咨询平台有何不同?徐明医生与心理亦笙另一位创始人、资深IT专家徐建平老师一同接受了研发客的专访。

  命运的安排

  谈及选择心理学之路,徐明医生回忆起了往事。他毕业于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81届,高中时,他的成绩名列前茅。不过,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因高考前一天高烧,他未能考上自己心仪的浙江大学。阴差阳错,他选择读医学,现在看来,他倒是要感谢命运的安排。

  毕业后,年轻的徐明留在南昌工作。每当看到从北京、上海、深圳等改革开放的一线大城市回来的同学都羡慕不已,“我心里有许多涌动,很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他考取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生,但因学校内部原因,他的名额被另一名学生占去了。命运带给他第二次打击。

  徐明博士

  徐明并不气馁。“经过这两次挫败,我意识到,人要有强大的意志力,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助力人的一生。我开始注重自己的内心和情绪管理。”在视频中,他这样总结道。

  一次机缘巧合,徐明接触了一些国外传教士,对西方科技和文明心生向往。平日里,他收听国外电台,自学英语,日复一日。

  尽管在大洋彼岸举目无亲,通过自己的努力,徐明申请了两百多所学校,最终1992年来到美国休斯顿大学。后转入俄亥俄州立大学。此时他的兴趣转向生命科学,于是选读分子遗传学博士。1997年考取美国医学执照后则在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完成了4年的精神科住院医生培训。

  20年行医所见

  徐明最终选择精神疾病领域和心理学。“这是一个关注人的内心和灵魂的学科,却与循证医学及社会学密不可分。”他说,人类很多疾病发病原因都一一被探索,即便像肿瘤,也已有针对各种靶点的“解药”,万箭齐发。然而在神经、精神疾病领域,由于动物实验模型建立难、临床试验终点设计难、安慰剂效应高,新药研发远远没有满足临床需求,很多患者仍需要心理医生的疏导和运用精神分析方法的治疗。

  徐明解释说,精神疾病比传统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很大不同。心理精神问题也强调生物学的重要性,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当中,最热门的是生物学上的解释:由于患者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例如,许多被诊断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被证实,在大脑中有肿大的脑室和萎缩的灰质;另外,许多临床研究证实,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是有一定的遗传性;其次,矛盾、危机、紧张和创伤可能会引发精神疾病,因此心理因素非常重要;第三,社会学家认为,重大事件和情境会加重精神疾病,如新冠流行,更多人有焦虑问题。

  徐明教授在他美国的办公室

  这一领域需要跨学科的知识,而徐明也喜欢打破常规去学习。关键是,“精神类疾病对社会乃至患者和家庭的危害和痛苦是巨大的,我希望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徐明说。

  2001年7月,他获得医生行医执照。从此,他开始治疗患有各种精神、神经疾病的患者。在美国,虽然对精神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也存在误解, 但总体而言,徐明认为,美国还是比较重视心理健康。在20年的行医生涯中,他看到心理精神上的病痛远不比其他疾病造成的伤害轻。他的病人中99%是非华人,有医生、律师、老师、护士、CEO、大学生,还有一些是参加过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的退役军人,这些患者来自不同社会阶层,身份地位贫富悬殊,作为医者,徐明都能毫无分别心的对待和关爱他们。

  随着找他咨询的当地华人和华人留学生数量增加,他看到了这一块存在极大需求。他想,如何能最大化地帮助所有病人?

  同道中人

  他的好朋友徐建平也有类似的出国求学经历,认识他的人都叫他徐老师。徐老师面容清秀,说话时总是笑眯眯的,他的性格爽朗,对人热情洋溢,对事积极乐观。虽然是学计算机背景,不过,他十分敬仰领域的科学家。

  徐建平也曾经历过一段内心挣扎,2011年,应朋友之邀,他回国开发项目,但十分不巧,那时中国的创业和资本环境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天独厚,他初创项目终因合伙人退出而折戟。

  面对自己的失败,徐建平有过沮丧和压抑。他背起行囊到云南徒步旅行,放空自己。当夜色降临时候,他每到一家客栈安顿下来以后,总感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很难被理解, 也十分孤立无助,只能给远处家人和好友短信报平安。

  在那段日子,家人和朋友给予他最温柔的疏导,他重新舒缓和振作起来,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从那以后,他用更加正向、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的失意,鼓起勇气继续向前。

  他想,也许,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像他一样迷失过,绝望过的人,“我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他说。

  机会来了。早在芝加哥大学就相交已久的徐明和徐建平,决定联合创建一个与大脑健康有关的APP项目。经过一年多中美双方团队的研发,线上心理咨询——心理亦笙应运而生。

  遵循科学循证决策

  徐建平介绍说,该平台最大的特点是拥有美国精神医生团队,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美国专业精神团队的心理咨询,实现远程在线一对一在线视频心理辅导,咨询形式多种多样。

  “我们让国内患者节省时间和越洋成本,同时解决了时差问题。”徐建平说。

  徐建平(中间白衣者)和亦笙团队

  “在心理亦笙,可根据精神疾病症状采用专业对症治疗,患者通过系统直接与医生单独联系,拉近了距离。最关键的是,该平台汇聚了一批具有美国行医资格的专业心理医生,而非普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亦笙平台还对接当地精神科医院和诊所,解决了需要用药辅助治疗用户的难题。”徐明说。

  徐明提倡用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practice) 来诊疗病人。例如,如抑郁症,心理咨询对抑郁症尽量用CBT(Cognitive Behavior Treatment,认知行为治疗法)。

  “我的决策基于坚实的理论和数据分析,尽量用科学数据为病人提供服务。”徐明说。因此,心理亦笙希望在国内推广这一理念。现在的心理精神学都是朝着神经科学方面发展。患者的思维、认知、情绪、行为都在用神经科学解释。神经科学正在与传统的心理研究相结合。怎么将神经科学转化到每日的临床诊疗是很挑战的课题。

  他拥有这样的信念,希望做更多的教育使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来咨询,鼓励和训练中国心理咨询师根据科学证据来帮助有精神问题的患者。

  例如,在国际上,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疾病,CBT是一种最有科学依据的心理治疗方法。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使用CBT的能力。

  为了解释CBT,徐明博士向研发客展现了一张图纸,上面画着认知、情绪、行为。他说,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改变其中任何一个方面,会对其他各方面产生影响。CBT的理论基点是从认知和行为切入,通过改变这两者,从而建立患者新的、健康的认识模式,使患者有健康的情绪和行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认为,大脑的运行分为两个系统:以边缘系统为主的“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主要掌管情绪、条件反射等感性功能,这相当于大脑运作的短路径;以前额叶为主的“系统2”的运行是以逻辑为基础的,在意识中处理信息,主要掌管思考、计算等理性功能,这相当于大脑运作的长路径。

  而CBT的处理主要是在系统2层面进行的。CBT的做法是调动系统2、即大脑的长路径去察觉这些问题,并想办法令消负面的想法消除。

  “这需要反复练习、强化。”徐明说。

  其中运用CBT一个让他印象很深的例子是,一位中国留学生,来美国读书后由于环境,语言,人际关系等种种不适应,患上了抑郁症,找到徐医生时,已发生过几次轻生。

  徐医生见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的确需要帮助。尽管徐医生非常忙,还是用他晚上休息的时间来及时看她。在美国,是随诊模拟,不像中国挂诊模拟。医生对病人是24小时负责。病人可以随时与自己的医生联系交流。同时,精神心理医生在病人的应许下经常与家人保持联系,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徐医生很负责任打电话给学生的妈妈,得到共识来帮助她。并告诉她,今后的日子,只要有需要,24小时随时都可以打电话咨询。

  他采用了CBT 来帮助这位学生,让这名学生每一天把5个负面想法记录下来,看看产生这些想法当时情绪是怎样的,导致怎样的行为,如何改变想法,重新塑造行为,形成闭环。“这是一个思维的训练过程,同时非常科学。”

  徐明医生说,虽然心理学有各种流派,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两点,病人有努力改变自己病症的意愿,二是医生要基于循证医学做出决策和判断,对症治疗。“只有做好这些,患者才会有更专业背景去选择专业的医生,这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的体验。”

  访谈最后,徐明医生说,中国曾对有心理需求的人有很强的误解, 虽然中国现在有进步,但还很需要宣传去消除误解。这是因为,心理精神出问题不是人的“缺陷(weakness)”或“疯”,更不是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是大脑细胞有急性或慢性的问题,就像心细胞的缺血造成心肌梗死、皮肤细胞的问题导致皮疹、肺部细胞问题导致哮喘、胰腺细胞受损导致糖尿病一样。

  “人们往往很看重对心脏、肺等器官,但忽视了精神神经类疾病。抑郁症是全世界排名前5的疾病,大多数人都不选择去看,不去寻求帮助,忍受痛苦。我希望尽我的一点力气去做一事,不管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徐明医生说。

  编辑|姚嘉 ??版式|张跃

  总第1428期

  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