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女孩峨眉山跳崖,遗书曝光:成年人的奔溃,都是静悄悄
文 | 三言先生
本文为【三言先生】原创首发
转载请联系授权
如果活的好好的,谁会选择自杀这条路?
今天刷微博看到这一幕,真是让人难受。
9月4日,峨眉山景区,一名21岁女孩不顾众人劝阻,突然张开双臂,背对悬崖,纵身一跃,跳了下去。
一瞬间一个生命就这样结束了,花季的年龄,正当青春,可谁又能想到,是什么让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在华山栈道上解开安全绳跳崖的男子,一个是中年人,一个正当青春,他们却选择在山水之间结束自己的生命。
事后,有人就评论说:“活着不好吗?”“有什么过不去的坎,非要选择自杀?”
我想如果活的好好的,谁会选择自杀这条路?
女孩的遗书曝光了,其实她是一名抑郁症患者。
向左滑动阅读
看完女孩的遗书,我的心情无比的复杂,
遗书中,女孩说:
很多人把这种病当成脆弱,想不开。我想说不是的,我从来不是个脆弱的人。女孩呼吁“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抑郁症这个群体吧。”
我们正常人无法理解抑郁症患者到底经历着什么?
他们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每一个用力活着的人,每一个笑容背后,都有一段不被人知的苦楚。
前几天,张杰的小号曝光了,大家纷纷去关注这个小号,想要从中了解更多的明星八卦新闻,可是令大家失望了。
这个小号中没有秀恩爱,更没有八卦新闻,有的只是张杰压在心底的压抑情绪,有的只是他从不在公众面前说的负能量,有的只是一个普通人该发泄的情绪而已。
可有谁能够想到,唱着《这就是爱 》爱笑的大男孩,也曾经一度抑郁过。
近期的某个节目中,张杰首谈微博小号,承认自己刚出道时,一度经历网络舆论暴力的伤害,整个人变得抑郁,差点毁掉自己的演艺事业。
一个男人,从抑郁到安好,这个过程他经历了太多太多别人所不能承受的委屈和压力,好在有家人的陪伴和理解,他才度过了这一劫。
越是光鲜亮丽的人,一般都不会将自己的不安和真实展现给别人,我们也越是看不到他们的内心。
可是外表即使骗的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的心。
2017年7月20日晚上10时许,美国摇滚天团“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在美国加州洛杉矶的住宅内上吊自尽,年仅41岁。
查斯特·贝宁顿曾透露,童年时曾被一位年长男性虐待,之后曾有过自杀念头,多年来,他一直处在抑郁症的折磨中,就像他歌里唱的“我努力过,但一切都是徒劳”,这也是他生命终结之时的呐喊。
很多人都觉得,抑郁症离我们很远,其实抑郁症离我们很近。
它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可能超过大多数人的认知,根据卫生部门的统计,目前我国有近9000万人患有抑郁症。
也就是说,这些人每天活在痛苦之中,在人前在聚光灯下,他们始终脸上挂着笑容,和正常人没有两样,可是夜深人静独自一个人自居时,他们承受着抑郁症所带来的伤害和痛苦。
“聚光灯”下的娱乐圈是抑郁症的高发区,从歌手陈百强、陈琳再到演员乔任梁,因抑郁症自杀的明星从未减少。
而我们何时才能关注抑郁症患者,给他们一些信心、理解和帮助?
我之前关注过一个叫@走饭的微博,从她2009年9月17日注册微博,到2012年3月18日,共发布了1896条微博。这些微博大多是简短的几行文字,却直指人心,引得很多网友留言,下面的留言多达135万。
你有认真点开每条留言,你就发现每一个留言的人基本上都得过抑郁症或者正在处于抑郁期。
@走饭的微博停留在2012年,可是直到现在都有新的留言出现,这意味着患有抑郁症的人们在这里可以找到自己的同类,在这里诉说自己说给正常人而不被相信的话。
我多么希望,这个微博下的留言能在此刻停止,我不想看到这些心酸的事实和经历。
他们无法对身边的人表现出自己的抑郁,所以跑到这里诉说自己的心情;他们甚至羡慕意外死亡,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解脱。
因为没有人去关注这个群体,所以他们越发的无助。
关注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什么疾病?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患,患者心情郁闷,丧失兴趣或享受感,产生负罪感,或自尊心不足,睡眠和食欲紊乱,身体疲倦,注意力不易集中。抑郁症可能长期存在,或经常复发,从而严重影响个人的工作或学习能力或日常生活能力。最严重时,抑郁症可引致自杀。轻微的抑郁症患者不用药物即可处理,而中度或重度抑郁症患者则可能需要药物治疗以及更专业的治疗。
抑郁症会无声无息的缠上你,你可能选择无视它,但它会一直伴随着你,你就想一个带着面具的人。
我做了自己最大的抗争,我在无数次的放弃自己的边缘拯救自己,也许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什么也不是,但在我自己的世界里,我是自己的英雄。
这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
如果你身边有患有抑郁症的朋友,请善待他们,他们的世界已经下雪,希望你是那个雪中送碳的人。
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样,穿着沉重的戏服,说着言不由衷的台词。
可每个人背后的故事又有谁了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