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鲁迅:成年人的快乐,都藏在儿时的回忆里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地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但凡农村成长的孩子,大概读到这里,脑海立即就能浮现出清晰的景象,仿佛回到了儿时快乐的时光里。

  如今呢,当我们背上厚厚的行囊,负重前行,为了家庭和生活的压力而拼搏时,还有多少真正的快乐可言?

  每每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成年人崩溃的瞬间,都有着切身之痛,当我们为生存而挣扎的时候,我们几乎都丢失了儿时的童真和快乐。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被生活和工作的重担,蹂躏到情绪崩溃,似乎是很多成年人共同的缩影。

  北京的冬夜,连续加班了半个月的姑娘,在打网约车回家的路上,接了个电话后,突然崩溃大哭。

  她所哭的原因,不是因为加班的劳累,而是当天是她的生日,公司却通知她回去继续加班。在这一整天里,没有人祝她生日快乐,唯一收到的生日快乐短信,还是银行发来的。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长年累月打拼下来,甚至记不起最后一次开怀大笑是什么时候了。

  也许,真正的快乐,只有当我们感怀过去的时候,才能会心一笑。那时的笑,才无忧无虑,才能暂时放下生活的重担。

  湖北武汉,深夜十一点,一名95后男孩,独自在餐厅点了一份炒粉和一瓶啤酒,却在和家人通电话时,突然情绪崩溃,泪流不止。

  他怕电话那头的家人发现,一直压抑着情绪,不敢哭出声。他为什么哭?因为连续半个月加班到深夜两点,第二天五点又得爬起来继续上班。

  类似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比如,凌晨三点钟,在昏黄的路灯下,环卫工正清扫满是垃圾的街道;外卖小哥飞驰在夜色里送餐;代驾师傅拎着折叠电动车蹲在路边等单;夜市摊的老板甩开膀子颠起了勺;工地的工人们啃着冰冷的馒头在给家人报平安......

  他们不是不想快乐,而是生活所迫,只能用力地活着。

  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都没有容易二字,我们甚至都不能真正让自己放声大笑一次。

  很多时候,我们怀念儿时的时光,无非是怀念过去那份纯真的快乐。

  成年人的快乐,只有在儿时的回忆里,才能真正被唤醒。

  就像《朝花夕拾》里所写的景象,那么深刻,那么难忘。

  每个人都曾有个“百草园”,只是随着成长,历经了生活的磨砺之后,渐渐变得模糊了。 张爱玲在《半生缘》中写道:“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成年之后,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有太多的不容易。

  小时候的我们,总是无忧无虑,渴望着长大,可真正等到长大了,才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艰难。

  成年人的世界,根本没有容易二字,经历过生活的洗礼之后,才从儿时的懵懂,迈向了真正的成熟。

  成长,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意味着,你必须单枪匹马面对生活的兵荒马乱。

  某乎上,曾看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人开车回家,到了楼下还要在车里坐好久?”

  有个高赞回答,特别戳心: “很多时候我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想静静,抽根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对于成年人来说,表面的平静,往往是内心积攒的大量苦水。

  越成长,越发现,快乐变少了,沉默变多了。唯独儿时的旧时光,才能让我们寻得一丝闲静,一丝安慰。

  所以,成年人真正的快乐,都藏在儿时的回忆里。

  每个人的童年,对于自己而言,都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人这一生,最美好的时代,莫过于懵懵懂懂的童年。那时的我们,很天真,很快乐。

  曾几何时,童年的时光离我们渐渐远去,成为了一生都不能忘却的回忆。

  如今的我们,只好回忆过去,旧事重提,朝花夕拾。

  但愿成年人的每一次不容易,都是一次成长,都是一次破茧成蝶。

  加油,致每一位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