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拍在沙滩上?“小破站”带你乘风破浪看考点!
看行业热点,闻百家之声,本期众声如约而至。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全国降至三级响应及以下的省份超过八成,是全国抗疫之战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五四青年节前夕,B站献给新一代青年的宣言短片《后浪》刷屏朋友圈,在不同群体间引发热议;2020年普利策新闻奖公布,再次展现文学与艺术在人类精神领域的表达和引领之力;五五断更节引发了网文作家对著作权的声讨;中信银行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则敲响了数据时代下对于隐私保护的警钟。

事件解析:5月4日青年节之际,由B站联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新京报、澎湃新闻、观察者网发布,献给新一代青年的宣言短片《后浪》刷屏。视频中国家一级演员何冰登台演讲,“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的生活”,驳斥“一代不如一代”的陋见,认可、赞美与寄语当代青年们。视频还在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前的黄金时段播出,并被各大主流媒体转载。
在“后浪”成为热词的同时,网络上还产生了网友制作的“后浪”系列的衍生品,对“后浪”意义进行了再次诠释。例如恶搞搭配何冰老师演讲词的土味视频合辑,表示这才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现状;B站知名up主朱一旦的《非浪》,是献给新员工的演讲,以老板的视角展现着员工“钱越来越难挣”的血汗泪,赢得了网友的一片好评。

《后浪》不仅受到了官方的关注,同时也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强大的破圈效应,除了片中的主角“后浪”,“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等台词也引起了70、80后人群的共鸣。
从效果上看,这则作品确实有显而易见的成功之处,因这些“共鸣金句”引发的转发和点赞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不少网友表示“看了热泪盈眶”。
《后浪》最大的正面价值在于,它确实展现出了新时代下新青年的朝气与阳光,视频里提到的电子竞技、全球旅行、VR视觉、MMD(mikumikudance)等等内容,都是年轻人们正在努力尝试的新兴领域。而这些新兴领域的精彩纷呈,很大部分又都来自于B站自己的内容。
根据官方的统计显示,本次有提供视频素材的UP主多达数十位,包括IG和RNG电子竞技俱乐部、共青团中央、机智的党妹以及翔翔大作战等等知名UP主,可以说是B站自己做的一个优质UP主内容剪辑,质量上也要专业得多。对于B站本身来讲,用较少的成本做出能够出圈的爆款内容,也是自身内容实力的强力展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B站能够成功出圈,除了其内容本身引发热议之外,与官方媒体的推动也有很大关系。这则视频的媒体发布矩阵十分强大,包括央视新闻、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以及观察者网等在内的一众官媒,有多家权威媒体的集体背书,在宣传上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而官媒之所以会选择B站作为今年的“五四议程”,一方面是为了应和“青年”的节日主题,B站作为沉淀多年的多元文化聚集地,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根据地,借B站之口进行意义输出,无疑符合了青年话语的特征;另一方面,B站不仅有着广泛的青年受众基础,其内容上也采用了符合当下信息接收习惯的短视频形式,更易为受众所喜闻乐见,这也成为了官媒选择借B站进入“青年圈”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暨南大学谭天教授指出,这种带有主旋律的宣传之所以是商业平台发起,而不是官方主流媒体创新引领,除了体制制约所限之外,观念意识是一个重要原因,主流媒体的创新是基于作品甚至是宣传品,互联网的创新是基于产品,这就是区别。如今“反向融合”积极主动,反观“正向融合”总体而言还是发力不够。《后浪》的成功出圈,事实上也是主流媒体的“借船出海”,对于主流媒体来说,融合创新不是“破圈”而是"破局"、“破壁”。
考点聚焦:这一案例既可以从其本身的传播出发,即从议程设置、媒介融合、传播渠道等角度切入;也可以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思考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博弈等议题。总之,不论从上述哪一点来论述,此次这一刷屏级的出圈事件都是非常棒的论据。

事件解析:普利策新闻奖于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之父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已经成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由14项新闻类奖项和7项创作类奖项组成,每年颁发一次,被称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美国东部时间5月4日15时,北京时间5日凌晨,第104届普利策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
今年的普利策获奖名单的公布比以往来得“稍晚一些”。由于普利策奖委员会中的不少资深记者都身处一线,为公众报道新冠疫情的动向,在这项更为紧要的任务面前,原定于4月20日召开的发布会推迟至5月4日,原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发布会也转移至线上举行,由普利策奖评委会主席Dana Canedy在自己的卧室里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揭晓。

普利策奖涵盖新闻奖与创作奖两个大类。普利策奖评委会主席Dana Canedy表示,这场全球性的流行病“前所未有地彰显了新闻业在公共服务之中的使命”,也让我们看见了艰难时期“文学与艺术在人类精神领域的表达和引领之力”,激励我们度过这“充斥着恐惧与不安的时刻”。越是在困难的时刻,普利策奖就越发重要——在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面前,新闻永远不会停下它的脚步,因为新闻工作者们常怀着“奔向火焰”的勇气。
此外,本届普利策新闻奖在原来14个奖项的基础上新增“音频报道奖(Audio Reporting)”,播客作为传统广播的“反叛者”,曾一度在2009年前后陷入发展的低潮期。2014年后,播客因移动音频媒体的崛起而“翻红”,在媒介样态层出不穷的今天重占一席之地。新增该奖,可见普利策奖对播客在新闻领域所作探索的正视和肯定。
2020年的普利策奖包括15项新闻类奖项(新增了音频新闻奖)和7项创作类奖项组成。在这个被称为新闻界奥斯卡的颁奖上,调查报道奖和公共服务奖无疑是重中之重。
今年的调查报道奖评委会颁给了《纽约时报》记者Brian M.Rosenthal一篇调查纽约市出租车行业的报道。在这起为期10个月的调查中,Brian曝光了纽约出租车行业如何夸大出租车牌照价格并向出租车司机提供“不计后果”的“掠夺”贷款用以购买牌照,最终致使很多本来就收入微薄的出租车司机背上巨额债务,不得不申请破产。

而今年的公共服务奖颁给了阿拉斯加的《安哥拉日报》(Anchorage Daily News),报道揭示了超过70个阿拉斯加社区(美国性侵犯发生率最高的地方)没有当地警方的保护。

2020年普利策奖新闻类获奖名单:公共服务奖:《安克雷奇日报》,由ProPublica协助报道突发新闻报道奖:《信使日报》调查性报道奖:《纽约时报》的布莱恩·罗森塔解释性报道奖:《华盛顿邮报》地区报道奖:《巴尔的摩太阳报》国内报道奖:ProPublica的T.Christian Miller、Megan Rose和Robert Faturechi;《西雅图时报》的Dominic Gates、Steve Miletich、Mike Baker和Lewis Kamb国际报道奖:《纽约时报》特稿写作奖:《纽约客》的本·塔布评论奖:《纽约时报》的尼古拉·汉娜·琼斯批评奖:《洛杉矶时报》的克里斯多夫·奈特社论写作奖:《先驱报》的吉尔菲·盖瑞特社论漫画奖:《纽约客》的贝瑞·布里特突发新闻摄影奖:路透社专题摄影奖:美联社的钱宁·安南达,穆赫塔尔·汗以及达·亚辛音频报道奖(20年首次设立):首次颁发的音频报道奖授予《这就是美国生活》(This American Life),以及《洛杉矶时报》记者莫莉·奥图尔(Molly O’Toole)和Vice撰稿人爱米莉·格林(Emily Green)。他们的作品《外面的人群》(The Out Crowd)关注了被特朗普政府“留在墨西哥”政策影响的人们。
考点聚焦:从应试角度来说,普利策新闻奖基本上只会出现在新闻史的考察中,所以它的名词解释一定要牢记。此外,也可以从新闻实务的角度去学习获奖作品的可取之处。

事件解析:5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发布《网文作家自发五五断更节,抗疫阅文免费政策》,文中提到,网文作家在微博、知乎等网络平台发起“五五断更节”,意在抗议免费阅读。
此前,阅文集团进行了管理层换血,近日又因“新合同大改”“霸王条款”“全面免费”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一度登上热搜。网文界的作者们,包括多位网文大神纷纷站出表态。还有文章用“810万网文写手心态崩了”来形容这次事件。那“新合同”到底什么内容?有网友总结阅文写作合同条款的“霸道”之处:版权全归阅文集团,作者只是平台的委托作者,创作费用从你广告里面扣;如果你的作品被侵权了,打官司作者自己掏钱;作者所有社交账号全部归阅文,他们有权运营你的各种社交账号;阅文可以随时把作品免费开放给公众看,不用作者同意,不算侵权;阅文还拥有你完本后一年以后发布作品的优先权。
显然,此次问题的争议点出现在“著作权”上,通过短期罢工的方式来倒逼阅文解决与作者间的合同争议,实乃网文作家保护自己著作权的无奈之举。网络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重视作者利益的基础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明确说明,“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利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无论是免费模式还是付费模式,平台能不能为创作者提供合理的经济支持才是需要关注的。创作者很大一部分收益来自作品版权,没有著作权的免费模式只能是知识乌托邦——知识并不能自由分享,而是从单个作者手中转移到垄断资本手里。我们对版权意识的尊重和敬畏,是建立在对创作者劳动的认同上,并不是想通过平台方的“免费午餐”损害网文作者权益。然而真金白银面前,平台方常常顾左右而言他。5月3日凌晨阅文集团紧急回应,称对于不合理的条款会做出相应修改,但细心的知乎网友发现,这则回应并未正面回应著作权归属问题。
“阅文集团”这四个字的冲击力看似有限,但它立足腾讯,旗下拥有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潇湘书院等网文品牌,占据网文阅读平台的半壁江山,因此阅文集团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免费阅读模式都被视为业内的风向标。
一旦阅文开始推行激进的全面免费阅读模式,意味着99%以上的作者会失去平台带来的稳定收益,无法安心创作不说,还需要重蹈此前流量模式的弊端,最终结果只有读者流失,网文平台成为头部作者的舞台。
著作权归属更多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伴随着IP生态的不断完善,作品之间的授权与改编规则已经非常明晰,网文、动漫、游戏、影视等不同作品的版权,授权改编的作品类型、范围、期限都会在合同中列明的,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将之前未明确规定的著作财产权利归属在合同中明确。平台方(如阅文)掌握版权是必要的,但以何种形式、多长期限、如何运营等细节,完全可以比照目前的IP业务架构进行预先评估,制定出细致的授权项目和权益分配名录,就可以有效解决因著作权归属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一次版权之争和引发的大范围讨论,都是提升版权规则的契机,比如2017年微博版权协议事件,2019年自媒体与机构媒体洗稿之争,同年的视觉中国“黑洞”事件,2012韩寒“代笔”之争,再往前还有作家与百度文库的官司等等,从大的版权保护体系来看,创作者和平台的意识都会越来越强。
考点聚焦:这一案例可以从数字经济的大环境出发,思考网络版权保护的相关议题。并可以和区块链相结合。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使用密码学相关联所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网络交易有效确认的信息。其技术原理及特点能够有效地解决作品传播、司法保护、损失确认中的实际难题,为网络版权保护提供了新契机。

事件解析:5月6日,脱口秀演员池子质疑中信银行上海虹口支行未获本人授权,将其个人账户流水提供给正处于合同纠纷中的笑果文化,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
7日凌晨,中信银行向池子郑重道歉:按制度规定对相关员工予以处分,并对支行行长予以撤职。但这一结果并未平息舆论,反而引起了民众对银行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更多关注和讨论。
新京报我们视频发布文章《中信银行泄露个人信息非首次,2018年曾遭行政处罚罚款50万元》。新浪财经发布文章《警惕银行泄露客户隐私成为一种“习惯”》,文中称“银行向‘大客户’泄露个人信息只是一方面,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其还形成了贩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
素来以安全著称的银行轻易向他人提供客户信息,是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侵犯。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新增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两个罪名。个人的银行账户信息不仅关乎个人隐私,更关乎金融安全,媒体的报道敲响社会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警钟。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下,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问题不容忽视。网络购物、在线外卖、远程教育、共享单车等数字化消费场景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然而数字经济在带来便捷和效率的同时,也催生了诸多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在中心化架构的互联网服务下,数据变成了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时猎奇之风盛行,“贩卖隐私”的灰色产业链也应运而生。对此,一是要尽快完善隐私政策,规范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行为;二是要加强用户信息分类分级保护,强化用户查询接口风险控制等安全保护策略;三是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开展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及时防范数据安全风险。
考点聚焦:这一案例主要与数据安全与隐私权相关,可以延伸到大数据时代媒介伦理问题,即人们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的风险,并思考如何保护信息安全。




事件解析:5月5日,刘敏涛与韩雪、万茜在聚划算与江苏卫视联合举办的“55青春选择之夜”上共同演唱歌曲《红色高跟鞋》。表演期间,刘敏涛的表情、动作自成一派,被网友形容为“三分讥笑,三分凉薄,四分漫不经心”,把《红色高跟鞋》唱成“摇晃的红酒杯”,也展示她率性、自得其乐的一面。
很快,接近4000万的播放量催生了各种二次创作,其表演视频被制作成表情包、鬼畜视频等内容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传播,还有不少网友对其动作、唱腔、眼神进行模仿。当晚,话题#刘敏涛表情管理#就登上微博热搜榜首。随后,江苏卫视聚划算55青春选择之夜官方微博发布刘敏涛表演直拍。刘敏涛此次凭借《红色高跟鞋》实力出圈是一种很典型的迷因(meme)现象,网友通过转发、评论、二次创作等形式对其进行了复制和传播。
迷因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名为《自私的基因》的著作中,用生物学遗传演化的繁殖规则类比文化传承的过程,被认为是“一种流行的、以衍生方式复制传播的文化基因,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
首先,文本的开放性及可写性使得迷因得以复制。一个现象或者是事件、人物能够在互联网上得以大范围的传播,大部分原因都可归结于其本身的文本开放性,当文本(文字、图片、视频)有更大的空间允许接收者进行二次创作时,传播速度必将快速增长。例如网友将刘敏涛的表情解读为“三分讥笑,三分凉薄,四分漫不经心”;抖音上不少“网红”都通过拍摄视频的形式对其进行模仿,并借此吸引了大量关注和后续效仿。

其次,离不开网络恶搞文化的流行。“恶搞文化”作为大众传媒时代典型的文化现象,凭借着另类在网络世界里充斥着大众的视听。恶搞在当代流行文化中很常见,甚至成为了我们时代的表征,而表情包的流行就是这种文化的表征之一,许多网友制作了大量“涛姐”表情包,迅速在社交平台中流传开来。


最后,传播的低门槛也是迷因得以刷屏的重要因素。在社交网站上选择分享迷因,不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也没有发布负担,也没有任何需要去维护的一个所谓的形象,一切转发和分享来得自然而然,重在参与过程。可以说,社交媒体时代就是迷因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一桩公共事件和一种流行趋势几乎都催生了一批迷因。
考点聚焦:虽然这种娱乐性的案例一般不会直接出现在考卷中,但我们可以从现象看到本质,从中发现恶搞文化、迷因、短视频、社会化传播渠道等多重考点,可以将其作为论据放在论述题当中。
本期的众声就到这里了,大家是不是已经发现热点和考点往往总是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关系呢,在“吃瓜”的同时也别忘了从新传的角度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如果你现阶段还觉得解析热点事件很吃力,没关系,掏出小本本把笔记做起来!
参考来源:
新京报;RUC新闻坊;知著网;记者站;央视新闻
众声回归|西昌火灾、高考延期、外籍人士插队……众声02|公司副总裁性侵养女、海底捞涨价、大学生虐猫……众声03|知乎送养黑链条、2.5天弹性作息制、主播绑鼠戏猴……众声04|4名儿童被压埋致死、“不打工男”出狱、高校学生“被就职”……他们来了,央视Boys带着考点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