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片《少年时代》解读时间维度的叙事艺术

  1、从影片少年时代解读时间维度的叙事艺术电影拍摄是众多艺术手法的集合, 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电 影,影片导演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时间维度的叙事艺术, 从而为观众呈现更加具有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少年时代是一 部典型的时间跨越性非常强的电影,讲述了主人公从 6岁到 18 岁整整 12 年时间内发生的故事,导演运用时空叙事手法将主人 公 12 年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描述下来, 从而较好的呈现故事内容, 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一、时间线索和叙事情节在叙事学的理论中, 叙事时间受到的重视程度最高, 同时也 是被业界分析得最透彻的一个理论。 1 站在叙事学的立场上看, 电影是在一定的时间框架内呈现故事情节的艺术。

  2、 叙事学理论的 重点是放在“话语”和“故事”上, 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并探 讨时间在二者之间的结构。 如果从电影的叙述角度来看, “故事 时间”指的是影片中故事事件发生应当具备的所有时间, “话语 时间”则指的是故事事件发生需要具备的电影时长。通常而言, 电影都会有固定的时长,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十几年期间发生 的故事叙事完整, 则非常考验编剧的能力, 需要编剧在时间的选 择和时序的安排上下功夫。电影少年时代讲述了主人公梅森从 6 岁到 18岁长达 12 年的故事,这 12 年发生的故事浓缩在短短 165 分钟的时间内。 影片开始拍摄于 2002 年,在接下来的 12年里,导演理查德 ?林

  3、 克莱特每年都在主人公的暑假时拍摄一部分,最终在 2013 年杀 青,拍摄完成。 绝大部分的电影人和观众都认为林克莱特镜头下 的主角其实是时间, 他用摄像机将主人公梅森生活成长中的点点 滴滴全部记录下来, 表现出现梅森成长中的生活细节。 观看过影 片的观众可能都发现,影片差不多每隔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就会 出现一次时间上的跳跃,一年又一年,反复如此。但是在发生如 此频繁的时间跳跃的时候, 影片却不会出现字幕提示, 即使如此, 影片中的时间脚印仍然随处可见,并不会对观众的观影产生干 扰。影片中,梅森从 6 岁开始, 6 岁是一个充满天真、烂漫情感 的年纪,梅森的 6 岁是瘦弱懵懂的,随着时间的

  4、流失,年轮的增 长,梅森脸上也逐渐开始出现青春痘,直至影片结尾,梅森 18 岁,留着络腮胡,逐渐变得沉静,略显成熟;通讯工具上,演员 使用的手机从滑盖手机到苹果 4S;美国国家总统也由当初的小 布什变成了奥巴马。主人公梅森的兴趣爱好在 12 年的时间内也 逐渐发生变化, 从爱好电子游戏到玩棒球, 从喜欢上摄影到喜欢 音乐,从迷恋流行小说到与父亲野营, 从一个人偷偷喝啤酒到玩 社交网站等等。影片在制作的时候,处理这些细节时,并没有让 观众觉得很突兀, 而是无缝将这些细节拼接在一起, 使得它们之 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相互之间起到过渡的作用, 从而描述出 了主人公梅森的成长道路上的兴趣轨迹, 让

  5、观众观看之后产生一 种时间悄悄流逝的情感。叙事情节指的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以人物为中心的时间演 变过程,用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2 情节作为电 影的要素的核心构成部分, 不但可以充实影片内容, 还能够博得 观众的眼球, 赢得更加满意的票房成绩。 少年时代 与科幻片、 悬疑片等不同, 它最大的特点是记实, 是一部充满真诚的纪录片, 情节朴实,波澜不惊。影片少年时代其实也是导演自身经历 的真实写照。 影片中的故事桥段出自演员和导演的共同讨论, 剧 情讲述的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 比如梅森上下学的接送, 家 庭生活中的争吵, 梅森转学等。 影片在叙事手法上和其他的美国 影片不相类似, 反

  6、而和国内的许多影片的叙事手法相同, 各种吃 饭的场景、聊天的场景、聚会的场景。其实生活本该如此,大部 分的时间都是波澜不惊,但时而又暗流涌动直至波涛汹涌。二、家庭空间和心理空间 空间问题是叙事学理论的另一个焦点问题, 学界对叙事空间 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 40 年代中期左右。 3 就空间的功能而 言,电影在表现空间内容上,主要从生活空间、社会空间以及心 理空间三个方面着手。 生活空间主要是演员的日常生活, 社会空 间主要是演员的人际关系展示, 心理空间主要是演员的各种心理 活动。影片少年时代中,主要围绕梅森的家庭空间和心理空间 展开。与其他生活伦理片不同的是, 少年时代的拍摄地点在 德州郊区,

  7、 反映的是辛苦中下层中产阶级的生活。 家庭的变化在该影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主人公梅森在家庭的变化中受到巨大 的心灵创伤。从影片开始到影片结束,梅森总共搬了五次家。从 母亲第一离婚到最后梅森离开家准备去上大学,每一次搬家都体现出了生活的无奈。其实,影片中人物的心理在每一次搬家后都 能够体现出来。从母亲说,搬家意味着人生的转折;从梅森来说, 搬家是无法选择的事情,他只能去适应生活,而不是让生活去适 应他。经历三次失败婚姻的母亲带着梅森与姐姐几次搬家、转学,使得梅森逐渐变得内向,不善与他人交流。他生性温和善良,但 是面对自己无法掌控的成人世界,显得那么孤独无助。三、时空塑造中的任务塑造时间和空间是生

  8、命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电影被称为艺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它能够通过多变化、多层次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形象生动地刻画出电影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实文学和电影二者之间存在很多联系,其实只是因为借助的媒体不同,导致呈现出的画面给人感觉不同。 文学借助 的纸质媒体,而电影借助的是电视媒体。 电影从文学作品中充分 地吸收养分,借助时间和空间结构塑造人物形象。纵观那些真正被称为经典的影视作品,每一部都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做到非 常到位,也非常成功。影片在对人物性格进行塑造的时候,性格 是灵魂,但是人物性格的塑造并不是简单的来源于某一事物,而是导演通过加入自己的理想、经历、情感等因素,渗

  9、透于形象的 血液之中,使得电影银幕上呈现出的人物性格既独特又形象,一 步一步吸引电影观众的眼球。影片少年时代中,塑造的不仅仅是主人公梅森一个人的 成长,而是他的一家,包括父亲、母亲以及姐姐四个人共同的成 长故事。 虽然在影片中梅森只是一个平凡又普通的少年, 但是他 的经历并不平凡, 所有美国少年经历的事情在他身上全部有所体 现。导演林克莱特的目的显然不是梅森, 而是要突显普通美国少 年的共性,将自身的经历和观众的情感融入到梅森这个角色当 中,如打游戏、玩英语、看电影。但是梅森在共性当中又体现出 不同,因为他的家庭环境与其他家庭并不一样。 导演林克莱特通 过对特殊时间特殊地点的精心选择, 利用特

  10、殊的镜头表达手段将 其放大,比如年幼梅森一个人坐在房屋和围墙间的通道内玩泥 巴,晚上母亲和她的男朋友发生激烈的争吵, 吃饭的时候无奈地 看着继父一边喝酒一边训斥家人的场景, 转学到新的学校, 坐在 教室的最后排,让人看了不禁生出怜悯之心。所有的这些瞬间, 在镜头的放大之下, 体现出了梅森的温和善良, 更体现除了梅森 的孤独敏感。 影片中的另一位主人公是梅森的母亲,她 在影片中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梅森母亲扮演者是好 莱坞著名演员帕特丽夏 ?阿奎特。帕特丽夏 ?阿奎特凭借着真实的 表演和 12年来的坚持努力,最终赢得了 72届金球奖和 87 届奥 斯卡最佳女主角两项殊荣。从女性的角度看

  11、,电影少年时代 是一部励志的女性奋斗片, 展示出了女性的坚强性格。 梅森母亲 经历了三次婚姻, 但是三次婚姻都以失败而告终, 对于一般女人 而言,或许早就承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压力, 但是梅森的母亲却从 不低头。在顾好家庭的同时,她勤奋地学习和工作,通过自己的 双手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孩 子的成长,母亲承受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尽管如此,梅森母亲 却更加坚强,可是人毕竟战胜不了岁月,一年又一年,岁月在梅 森母亲身上也留下了痕迹, 梅森母亲的身体逐渐发福, 脸上和额 头上的皱纹也愈发明显, 并迫不得已戴上了老花镜。 影片行将结 束的时候,梅森即将要离开家,母亲突然嚎啕

  12、大哭,此刻她的内 心再也不能坚强, 在儿子面前母亲表现出了自己脆弱的一面, 将 内心积攒的 12 年来的情感释放出来, 毕竟,母亲也是一个女人。 在这一点的表现上, 导演林克莱特塑造得相当成功, 既表现出了 梅森母亲坚强的一面, 也表现出了脆弱的一面, 这样的一位母亲 才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梅森的父亲是影片中的另一个角色, 是由导演林克莱特的好 朋友伊桑 ?霍克扮演的。和导演林克莱特一样,他也是出生于单 亲家庭, 所以在扮演父亲这样一个角色时他可能有更多感悟。 影 片中,父亲总是表现的乐观开朗,具备幽默感,同时还有几分孩 子气,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欢乐。 12 年的时间,无论情况怎样, 父亲总是坚持和两个孩子共度周末, 比如在咖啡厅和孩子喝喝咖 啡,或者在公交车上开心聊天,又或者在公园里面嬉戏玩耍,合 适的时候也去野外露营等等。 导演在这些场景的选择上, 并没有 选择那种与众不同的事物,而是美国民众都非常熟悉的场景。电影少年时代 并没有科幻片或者动作片那样的高成本制 作,历经 12年的拍摄仅仅花费了 400 万美元左右,但是却赢得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