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辩经 | 什么是“大丈夫何患无妻”

  

  作者:元伦理学特别行动小组。(微信聊天记录整理)

  起因是我在逛微博时,我一位女性好友对一条微博的评论。原微博意在指责某些男性在YY乌克兰美女来他们家避难,我的好友对这条微博表达了赞同,同时转发文字“大丈夫何患无妻”。

  初开始看这句话,似乎感觉不对劲,这句话并没有支持原微博的含义,甚至有些物化女性。那还是先看这句话本身的出处。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诸葛亮问道为何不娶樊氏时,赵云答道:“赵范既与某结为兄弟,今若娶其嫂,惹人唾骂,一也;其妇再嫁,使失大节,二也;赵范初降,其心难测,三也。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之大事?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

  第一种对赵云的话的解释:“名誉是第一位的,妻子排在后面的,我此时不应该害怕没有妻子,而应该害怕没有名誉。因为我担心名誉问题,所以我没时间担心有没有妻子的问题了,或者妻子本身不是问题,因为我不需要妻子。”

  第二种对赵云的话的解释:“名誉是第一位的,妻子排在后面的,我此时不应该害怕没有妻子,而应该害怕没有名誉。如果我有了名誉了,我还害怕会没有妻子吗?因为她会自己找上来的。”

  那么,我好友X在微博的转发的意思是什么呢?

  首先,X在引述“大丈夫何患无妻”这句话时,前提已经蕴含了“YY乌克兰美女的男性至少是没有妻子的”,我们可以接受这一前提,因而,不考虑某些YY乌克兰美女的、有妻子的男性。我将“YY乌克兰美女的、没有妻子的男性”称为群体Y。在X的设想中,Y因为害怕没有妻子,或者拥有想要妻子的欲求而没有得到满足,说出了“乌克兰美女在我家避难。”X对Y的回应是“大丈夫何患无妻”,也就是说,X认为男性作为大丈夫,大丈夫不畏惧没有妻子。

  在此,我们先抛开大丈夫所具有的、带来不平等的男性化特征,我意指大丈夫的特性为某种不畏惧没有妻子的人的特性。那么,询问为什么不畏惧没有妻子是正当的。

  按我们应该采取赵云的哪一种解释呢?第二种解释看起来问题更大,所以先直接讨论第二种情况。

  如果大丈夫意在说明特性,那么我将举出下列两类例子说明X的想法。

  例子1:

  X认为,大丈夫并非不会担心自己没有妻子,而是不会担心自己暂时没有妻子,因为只要自己是大丈夫,就一定会有妻子。如果大丈夫意指长得帅,那么。表述就会变成,“X认为,长得帅的男性并非不会担心自己没有妻子,而是不会担心自己暂时没有妻子,因为只要自己长得帅,就会有妻子。”

  我们如何分析“因为只要自己长得帅,就会有妻子”这一句子呢?首先,“因为只要自己长得帅,就一定会有妻子”这个命题太强,就好像在说妻子这一角色已经被长得帅决定了。而且,在现实中,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那么,我们换一种说法,“因为只要自己长得帅,就一定会受女性的吸引。”为什么这里要将“妻子”替换为“受吸引”呢?因为我恰恰想引入个人的选择这一因素,而在现代婚姻中,互相受吸引会是理想爱情的开始,因而这里有很多跨越,这种跨越的影响究竟合不合法并不清楚。这种替换看起来也很强。那么,我们再换一种说法,“因为只要自己长得帅,就应该会受女性的吸引。”此时,“应该”有两种用法,一种像是“火车十点应该能到”的用法,也就是说,人似乎有一种规定好的自然倾向,会受到好看的人的吸引。另一种用法则是规范性用法,一个人长得帅,那么就应该受到吸引。

  因而,例子1中,X将认为,

  情况1:

  “长得帅的男性并非不会担心自己不会受吸引,而是不会担心自己暂时没有受吸引,因为只要自己长得帅,就应该(应该1)会受吸引。”

  情况2:

  “长得帅的男性并非不会担心自己不会受吸引,而是不会担心自己暂时没有受吸引,因为只要自己长得帅,就应该(应该2)会受吸引。”

  例子2:

  如果大丈夫意指某种德性,如高尚,那么X将认为,

  情况3:

  “高尚的男性并非不会担心自己不会受吸引,而是不会担心自己暂时没有受吸引,因为只要自己高尚,就应该(应该1)会受吸引。”

  情况4:

  “高尚的男性并非不会担心自己不会受吸引,而是不会担心自己暂时没有受吸引,因为只要自己高尚,就应该(应该2)会受吸引。”

  上述四种情况直觉上似乎都让人觉得有些奇怪。首先,我们可能并不会承认“应该1”的用法,因为根本不存在上述这种自然倾向。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上述“应该”只是反映了社会调查的结果,上述命题只是描述一些行为,即社会上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但我们最后还是会寻求这些人这么做的原因。

  其次,情况2、4真的有某种正当的规范性吗?如果我们比较情况2和情况4的话,“长得帅”与“高尚”似乎不在同一层级,因而后者看起来像是对高级善好的追求。如果我想要否定情况2与情况4的规范性的话,那么,否定情况2看起来更为简单,因为我们可以说,长得帅的人与吸引之间没有那么强的规范,我们可以选择喜欢好看的,也可以选择喜欢不好看的,而且好看的标准本身也不确定。但是否定情况4就并不简单了。高尚的对立面是平庸或者恶,当然,或许停留在平庸而不积极追求高尚就是恶,那么否定情况4将会面临诸如追求恶的难题。我们就可以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合理地喜欢一个追求恶的人吗?

  论证到这里似乎有一些微妙了,我当然不想落入这个主动追求恶的结论,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似乎是在解释“大丈夫何患无妻”时,强调了过高的规范性,也就是高尚、长得帅这些因素与受吸引之间的关系过于强烈。而且,我们也应该拒绝赵云的第二种解释。而第一种解释更加合理,但仍然需要改进。当脱离了《三国演义》原本的语境时,在当下,追求名誉或者德性对我来说很重要,拥有妻子对我来说也很重要,但德性的重要性于我而言高于拥有妻子的重要性,我选择追求德性,但这不代表我拥有德性就一定受人喜欢,因为对方要考虑在我身上的其它特性。或者,我们采用交往的关系理论,是因为我和另一个人有了某种关系,才受到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