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新区社区治理“百花齐放”

   沙湖社区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青苹果乐园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

  社区治理水平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深圳,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社区治理,加强社区服务,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其中,坪山新区就有不少创新做法。

  今天,第二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在坪山新区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区治理领域专家学者、创新单位代表200余人齐聚,互相交流社区治理相关经验,探讨社区治理创新的思路举措。论坛还邀请了香港、台湾的专家,坪山新区也将近年来创新经验和盘托出,供全国各地参考。

  中国社区治理论坛“相中”坪山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区,坪山新区被国内社区治理领域最高规格的论坛——中国社区治理论坛选中,成为第二届论坛的承办方。论坛背后,有国家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作指导,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主办,并且还邀请了香港、台湾地区的社区治理专家发言。

  能承接此等高规格的论坛,一方面是坪山新区近年来扎实推动社区治理,作为第二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和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近年来多次接受国家民政部领导实地调研。还受邀参加了首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和第四届中国慈展会等重要会议并发言。另一方面,说明民政部对新区的肯定,众多专家深入坪山解剖新区创新作法,一番头脑风暴必将为新区社区治理工作锦上添花。

  此次论坛为期两天,5月10日上午,参会人员将分成三路,实地参观沙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沙湖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幸福园区”社工服务项目等基层社区,了解党群、社工、义工等服务的创新做法。下午主论坛上,深圳市坪山新区、上海、杭州、成都将分别介绍社区治理创新经验,南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大学专家也将发表演讲。另外,5月11日分论坛还将针对“农村社区建设”“社区协商”“社区服务与信息化”三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社区教育与社区管理两手抓

  社区治理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核心的还是人。为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2014年底坪山新区启动了现代市民培育工程,推出了“最美社工”评选、“坪山新区现代市民标准大讨论”等项目,为社区教育开了一个好头。如今,社区邻里之间更加和谐了,参与社区事务更积极,社区脏乱正在消减。经过一年多的培育,去年第四季度,新区公共文明指数进步指数全市第一。

  除了培育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在政府监管上,坪山新区也是频频放“大招”,近日坪山新区集体经济综合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这套系统集集体资产管理、交易、财务监管和出国(境)证照四个方面实行全面监管。将坪山新区内185家股份合作公司(分公司)的厂房、商铺、资金等进行精确统计,实行全方位动态数据管理,并且集体资产的交易也在系统内进行,该系统还直接与银行端口对接,实现对集体经济资金状况和交易流水实时监管。另外,集体资产管理者的出国证照也被纳入系统监管,严防集体经济流失。并且,坪山新区还在深圳率先推行社区党委和股份合作公司“政企分离”。

  目前,新区正实行新区党工委班子“四包两到”挂点社区机制,把23个社区分给10名班子成员包点,经济最困难、矛盾最突出的留给区主要领导,每周四实行“无会日”,区领导都到社区指导社区党委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四社联动”充实社区服务力量

  “截至目前,坪山新区共拥有社工263人,总服务达150万人次。”为让社区居民得到专业的服务,新区从2010年开始引入专业社工,在关注弱势群体、促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新区出台了国内首个社会工作人才专项扶持政策,社工最高可获得1200元/月的直接补贴,并可享受人才安居政策,目前新区已累计发放补贴200余万元。据统计,目前新区平均每万人拥有社工数达7.4名,社工流失率9%。

  新区实际管理人口有65万,但户籍人口仅4.5万,社区要治理好,外来人口积极参与至关重要。为此,新区建立了以社区为综合平台,社工为专业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补充力量的“四社联动”机制,使得社区服务力量更加充实。

  坪山新区率先在深圳实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率先出台《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实施意见》,每个社区建立一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每年投入100多万专项资金支持发展,现在已达到180余家,每年增幅达30%。为发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新区在每个社区都建立“社工+义工”服务站和“社区能人工作室”,由社工运用专业技巧,招募培训志愿者,目前已发展社区志愿者3800余人,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补充。(余俊杰 梁子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