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日历》270周年纪念版限量发行
感受古典园林文化魅力
传承匠心独运工匠精神
中国的古建筑独立于世界之林,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享誉世界。这当中,最卓越辉煌的成就不仅在于独特的建筑风格体现,而更深层次的内涵是:通过建筑这一载体能够展现出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其中内含底蕴文化的丰富。
中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度。随着历史的进程,宋、元、明、清以来,统治阶层虽属不同的民族,但始终遵循着华夏文化这一血脉,沿袭相承,崇尚礼制、遵守法度。在立殿建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鸱尾飞檐、雕梁画栋,美妙绝伦的装饰是长期以来人们寄托和抒发情感以及显示地位、身价的标识。在封建社会的古建装饰作品中,其主要宗旨是:传承精神伦理标准。借用表现手法不同,明喻或暗喻“道理”、“伦理”和“纲常”,起到“教化”的目的。这样一种带有欣赏性和趣味性的传承伦理、纲常的教育方式,是统治者和平民百姓都乐于接受的,客观上迎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至于不断发展、延盛不衰。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除有大批的古典文学作品外,史书典籍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浩瀚如海。一些通过画面宣讲道德、伦理、纲常的典籍或传说故事则是官式苏式彩画的重点,尤其是苏式彩画中的文人故事,蕴含着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及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一种载体展现出儒教或儒学,以求达到审美和“教化”之目的。这些典籍故事多以系列来展排画面,是画作一行中的规范,如三贤母、二十四孝、四如八爱等,以此展现封建礼教或历代文人的风骚与癖好。
“四如八爱”是十二个历史小故事的统称,四如即指:如囊萤、如映雪、如负薪、如挂角,这四个故事最初分别出自《晋书》《孙氏世录》等,在《三字经》被统一引用:"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八爱的故事讲述古代品格高尚文人雅士爱好的典故,具体是哪八位古人说法比较多,本文列举了颐和园常见的几个题材:王羲之爱鹅、周敦颐爱莲、孟浩然爱梅、陶渊明爱菊、李白爱酒、苏东坡爱砚、米芾爱石和子猷爱竹。这些故事具有劝人学习、促人上进、提升自身修养的文化内涵,经常作为一组题材整组出现在建筑群上。四如八爱题材在颐和园多组建筑都有分布,分布相对集中的是长廊、谐趣园、宜芸馆,其次在北宫门等处也有零星的分布。
颐和园建筑彩画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以这种带有欣赏性和趣味性的教化方法,将博大的中国文化以较浅显、明了的方式传达给现代的人们,适赏适读,反映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
▲囊萤夜读(位于故宫长春宫游廊)
如囊萤,即囊萤夜读,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画面描绘的是:夏夜,车胤左手持装满萤火虫的纱囊,右手捧书,借助微弱的荧光认真读书。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仍想尽办法刻苦攻读,最终取得成功。比较遗憾的是颐和园的“囊萤夜读”已经残损严重,画面不完整,本文选用了故宫长春宫游廊上的一幅彩画。
▲映雪夜读(位于谐趣园转角廊)
如映雪,即映雪夜读,出自《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孙康与车胤所处同一朝代,同样家境贫寒。画面描绘的是:雪后的傍晚,他站在门外的雪地中,借助雪地映出的光线苦读。经过自身努力,孙康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萤囊和映雪两个故事被并称为成语“囊萤映雪”,激励人刻苦读书。
▲负薪读书(位于谐趣园转角廊)
如负薪,即负薪读书,出自《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汉朝人朱买臣,家境清贫,靠打柴度日,却很喜欢读书。画面描绘的是:朱买臣打柴途中,身背柴薪,弯腰前行,手中仍旧捧着书籍刻苦阅读。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最终取得成果。
▲负薪读书(位于谐趣园游廊内檐)
如挂角,即牛角挂书:《新唐书·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画面描绘的是:一天,李密骑牛外出求学,为了抓紧点滴时间,途中他将一部《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看。李密好学的事被当朝宰相杨素得知后,觉得他非比寻常,遂与他结交成为忘年之友。
▲周敦颐爱莲(位于谐趣园内知春亭)
周敦颐爱莲:周敦颐,字茂叔,宋代理学宗祖,中国道学的创始人。他不畏权贵,耿直正派,不甘于污水同流,辞官后创办了濂溪书院,书院内筑有“爱莲堂”,堂前凿有一池,名“莲池”。他一生酷爱莲花出污泥而高洁自爱的品质,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写就《爱莲说》一文,其佳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烩炙人口。周敦颐所赞美的莲花,正是自己性格和一生的写照。
▲王羲之爱鹅(位于宜芸馆后山门西游廊)
王羲之爱鹅:王羲之,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爱鹅”成癖。他得知山阴有一道士,养了一群十分逗人喜爱的大肥鹅,便亲往观看,并求道士卖他几只。道士借机提出让王羲之用书法作品换鹅,王羲之满口答应,当场一挥而就,道士如获至宝,立即把那一群鹅装在笼子里,让王羲之随船带走。这就是后人传颂的“书成换白鹅”的故事。传说他从鹅游水的动作中悟出了一种用笔的方法。“羲之爱鹅”,从此传为佳话。
▲孟浩然爱梅(位于宜芸馆后山门西游廊)
孟浩然爱梅:孟浩然,襄州阳人,唐朝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孟浩然一生酷爱纯洁、孤傲的梅花,常于冬天骑驴踏雪四处游历。画面描绘的是:雪地中梅花盛开,孟浩然骑驴踏雪缓缓而行,一童子手持梅花随后而行。人物神态巧妙自然的表现出气候的寒冷,更加深化了孟浩然对梅花的喜爱,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陶醉于山水野趣和红梅盛开景色之中的恬淡情怀。
▲陶渊明爱菊(位于北宫门西朝房)
陶渊明爱菊: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时杰出诗人。陶渊明做彭泽县令时,恰好碰上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卑躬屈节,更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当即辞去彭泽令。此后,他长期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侣,再没有出仕。陶渊明以爱菊出名,多有咏菊佳作,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脍炙人口。“爱菊”是陶渊明隐居田园的写照,表现了诗人恬淡的生活情趣,也是对他不与黑暗统治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的赞颂。
▲苏东坡爱砚(位于长廊共一楼之廊)
苏东坡爱砚: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平生字画为业,砚为田”,他一生访砚、藏砚、刻砚、赏砚,并对对端砚、歙砚、洮河砚赞美有加,评歙砚:“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谷理,金声而玉洁。”赞美洮河砚:“缥缈神仙栖到山,幻出一掬生云烟。”相传他曾为得到一方心仪的佳砚,不惜以传家宝剑交换。自此苏东坡爱砚被传为雅谈。
▲李太白醉酒(位于宜芸馆后山门东游廊)
李太白醉酒:李白,字太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李太白醉酒作诗的故事颇多,他自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也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酩酊佳句。他一生不追求功名,却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虽身为布衣却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批判腐败现象,表现出大胆的反抗姿态,体现了诗人旷达和忧国忧民的心态。
▲米芾拜石(位于长廊排云门西侧北外檐)
米芾拜石:米芾,字元章,是北宋书画大家,性格高雅,平生喜爱把玩收藏自然秀峻的山石。画面描绘的是:米芾一次听说当地有一怪石,便派人把怪石运至官府。他一见怪石,立刻让差役为怪石设席,清洗,米芾斋戒沐浴后,对怪石跪拜说:“我想见石兄二十载,相见恨晚矣。”此事传开后,米芾被人们笑称为石痴。在相石方面,米芾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即“瘦、透、漏、皱”四字诀,现在仍被沿用,他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子猷爱竹(位于宜芸馆院落西北游廊)
子猷爱竹: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之子,对竹子爱得如痴如狂。据《晋书》、《世说新语》等记载,有次他专程前往观赏一种名贵竹子。那竹子长得竿竿青翠,出类超俗。子猷呆呆赏竹,连主人的招呼也没听见,直到暮色渐浓,才恋恋不舍离去。走了一程,又觉余兴未尽,于是调转马头回来,见院门已关,他又透着门缝细细观赏。竹子在王徽之的生活占重要地位,他曾说:“此君高尚无比,何可一日无此君!”,赞叹竹子有气节的高尚品格,并以此自励。
为纪念颐和园建园二百七十周年,文物出版社和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共同推出《颐和园日历·2021(长廊彩画)》,这是继去年推出《颐和园日历·2020(二十四节气)》之后,再次重磅打造的颐和园日历系列图书之一。保护珍贵文物宝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路上!
颐和园
建园二百七十周年
特制限量版
长廊是颐和园的著名景观建筑之一,坐落在颐和园万寿山南麓、昆明湖北岸,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邻水而建,并随地势绵延起伏。其全长728米,共有273间,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像一条美丽的飘带,将分布在湖山之间的楼、台、亭、阁、轩、馆、舫、榭有机地联缀成为整体。
长廊以其丰富绚丽的苏式彩画而闻名于世,它的每个建筑构件上都绘有大小不同的彩画,内容涵括了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卉翎毛、亭台楼榭等,共计14000余幅。1990年,长廊以杰出的建筑和丰富绚丽的彩画被收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颐和园日历·2021(长廊彩画) | 文物出版社
此次推出的《颐和园日历2021年(长廊彩画)》就是对长廊彩画这一艺术瑰宝进行的文化创作。日历中亮点突出、看点纷呈,有如下五大特点:
第一,便捷导览,慢赏园林。
日历依照长廊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的顺序进行排版,便于游客在长廊漫步、细品彩画的同时,可以按图索骥,方便快捷地找到彩画的位置,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故事。
翻开日历首页,采用颐和园藏民国时期一幅全景鸟瞰图作为导览图,以水粉的艺术创作形式,精准划分出九个游览区域,其本身就是一件色调淡雅的绘画艺术品。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近有长廊精巧惟妙,远有西山蜿蜒起伏,上有万寿山烟峦叠嶂、佛香阁威严壮观,下有昆明湖水波清且涟猗,让人还未走近,便能感受历史,仿佛已走进颐和园。
第二,类别齐全,解读园林。
这是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廊,它的每个建筑构件上都绘有大小不同的彩画,涵盖了颐和园内建筑彩画的全部类别。我们从中甄选了332幅最为出色的包袱彩画,这其中包含人物故事彩画252幅、山水风景彩画18幅、花卉翎毛彩画52幅、建筑线法彩画10幅。除此之外,还特别挑选了长廊古建筑和彩画科普小知识彩画53幅,景观摄影图片21幅,线描立面图9幅,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示颐和园长廊彩画的魅力,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由颐和园研究人员对这些画作进行深入解读,力求找到彩画的原图资料加以佐证,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校审,确保向读者传递正确的文化信息(但是由于长廊彩画绘制年代久远、涉及领域繁多、原图资料难以查找等原因,难免有个别彩画解读不准的情况,欢迎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们予以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