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协和中学读书是怎样的体验?
占坑,周末来答
————————————————
好吧,深度拖延症拖了两个星期终于来答了
答主这星期留宿在学校,现在坐在宿舍里终于想着来答了!
首先,协和真的很美很美!!!毕竟也是百年名校了,校园中很多地方都流露出一种上个世纪的建筑风格,还有随处可见的各个园林(据说有9个那么多,虽然每个都不大 )



最喜欢的就是师源楼那边的景色,简直美死了啊





然后各种配套设施也挺完善的,各种实验室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室内羽毛球场等等,记得以前还有个室内篮球场的,只是后来改成了印刷厂.
协和的食堂,绝对超过广州市学校的平均食堂水准!!听很多已经毕业学长学姐们说,他们最怀念的就是学校的饭菜了 不仅供应早餐中餐午餐晚餐,而且还有宵夜吃!而且价格绝对也不高,各种常见的菜式都有。即使吃腻了的话,出到去就是广州的老城区——西村。绝对不缺好吃的.
其实最开始协和只是广州市的一所师范学校,直到2004年才转制成高中,所以我一直认为协和10年的时间有这样的教学成绩真的已经很厉害了!清北生也出过,状元也出过,近百分之九十的本科率也比广州大部分高中要强了。光是教学成绩这一点,我认为再给协和一点时间的话一定会越来越好!
至于各种校园活动的话,说真的其实我感觉并没有多少。除了那几个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的歌唱大赛啊艺术节啊元旦晚会之类的,其他真没有什么了。记得之前还在朋友圈里面看到过别人发了这样一段话

虽然讲的有点严重了(而且环境低劣升学率低绝对是为了凑字数才写上去的),但确实不假。除了校运会之外其他的体育比赛就没了,之前有学生自己组织过羽毛球赛,结果打到决赛不让打了,之后学生自己组织的篮球赛也是没有尾声了。虽然学校是以安全问题而禁止,但说真的其实还是挺让学生不满的。
而学校的老师们的话则真的很好!大多老师都挺认真负责的,在这里就不得不提我的化学老师彭琼老师了!每次我和别人说起她的时候我都会说一句:我的化学老师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 记得有次元宵节,有些家里远的同学留校没回家,然后彭琼老师晚上的时候就自己从家里煮了汤圆送到学校给同学吃,每次想起这件事我都会觉得彭琼老师人真的特别好。教学能力更是没的说的,弄得我们班每次的化学成绩总是碾压其他班,即使和重点班比有时也可以不相上下!
想起另一件事,学校的宿舍楼。目前协和的还只能让大部分同学能够住到宿。而剩下的同学呢,学校从我初三报考协和的时候就开始承诺,明年一定会建好一栋新的宿舍楼! 然而现在的我已经快升高三了 不过现在倒是真的开始建了,而且看学校发的假想图感觉还挺高大上的样子

总之真的希望毕业之前可以感到这楼竣工
————————————————————
肯定每一间学校都会又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但是我始终认为协和的优点要比缺点多!而且我也真的很喜欢很喜欢协和.
最后再上一张我很喜欢的协和的操场

三年协和梦,一生协和人。
我从五岁时跟随父母搬进协和 那时的协和小卖部还有自己煮的香肠卖 饭堂还有五块钱一份的小炒 高一高二教学楼还是个花园 住在协和快十四年了 高中时也义无反顾的回到协和读书 教我的老师也是从小看着我长大的 从初中时跟着学校的轮滑球队训练 到后来成为里面的队员 我很开心在协和能认识这么多好队友 顺便说一下 协和是全国示范性轮滑球训练基地 举办过全国赛 轮滑球在广东省是排第一的
不匿啦。
内容比较长,已经将精华部分加粗了,谢谢大家认真看完~
2010年,刚刚升入高中的我,来到了协和。当时我的内心特别不安。我的初中生活过得非常糟糕,因为是一所贵族学校,有特别多只交学费不读书的富家子弟,把校园风气搞得很差。我每天都遭受校园冷暴力,那些像小混混一样的花花公子给我起各种难听的外号,一些女生嫉妒我成绩比她好,偷偷扔掉我的练习册,甚至潜入到老师办公室去篡改我试卷上的答案,让我最终得分很低,各种各样的劣行我简直不想再回忆。当我的父母和班主任知道这些事情之后,他们都一致认为是我自己有问题不然别人不会欺负我,所以我初中三年非常的迷茫和孤立无依。初中生嘛,没见过多大世面,我以为全世界的学校都是这个样子的,得知自己考上协和的那个暑假,我甚至都没有好好放松自己,没有好好玩过,而是一直在思考,到底要怎样改变自己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才能够平安地走完高中三年,不要再重蹈初中的覆辙,然而我发现我实在是太多虑。
首先,我想说,我所感激协和的,是她所给予学生的足够的自由。
大部分协和的学生,在午休和下午放学之后,都可以自由进出校园,除了新疆同学(因为新疆生没有监护人在本地,为了便于管理,他们只允许在周末特定时间进出校园)。记得从高一开始,我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中午放学之后和班里的同学一起去搜刮学校周边的美食(我是没出息的吃货哈哈),三年的时间,我吃遍了学校附近所有的肠粉、兰州拉面、烧饼和汉堡。一直到现在,我都忘不了学校正门旁边的陈记里的布拉肠和竹升面的味道。起初,学校是允许学生外带食物的,后来禁止了,如果带了食物保安会在门口拦住,不过我们一般都拿个不透明的袋子装着混进去(是的我不是好孩子大家不要学我)。
从高一到高二,协和的学生不但没有补课,体育、音乐、美术课和外教课一节都没有少,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自由时间,学生可以去操场自由活动也可以在课室里自习。高一的时候,还有类似于实操的通用技术课,老师在课堂上示范各种木工工具的用法,然后我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就开始拿着锯子和锤头做些手工,那课简直就像是捣乱,然而非常的轻松愉快,是忘不掉的美好的记忆。
第二,也是我最最想感谢的,是协和的老师。
我一直认为,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并非授予学生知识,而是育人,即是除了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后面半句才是最重要的,而协和的大部分老师,都做到了这一点。对不起我又要先黑我的初中了……初中时,几乎大部分的老师都会将我们的考试成绩和区里的评比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因为没考好而影响到了区排名,班主任会在班会课上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这个排名对于学校的名声、招生录取的重要性,甚至会对学生冷嘲热讽,说我们因为不是重点班而给学校丢脸。因为中考要考体育,所以初中的体育老师是个很重要的角色,然而他会直接对我们说,你们这次体育那么差害得我又没有奖金了……我不否认,我的初中也有好的老师,但在我的印象里,那毕竟太少。而协和的老师,你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真的想你学会、学好。到了高三的时候,无论学要管理得再放松,学业都会比以前紧张得多,许多老师明明不需要管理午休,他们的家就在协和的教职工小区里,然而他们会在办公室里面守一个中午,方便学生来问问题,如果学生遇到瓶颈,他们会在办公室一直解释到他们明白,直到午休结束,直到下午第一节课上课铃打响。我尤为感谢生物老师晓瑜,没有她我不会从高一生物不及格的学生,变成高二开始生物成绩稳居年级前五;我也特别感谢化学欧阳老师,高中以后我学化学一直都不开窍,但是她一直把我视为有潜力的学生,一直重视和欣赏我的踏实肯干,以至于我高考的时候化学非但没有拖后腿,反而成了优势科目。两年前,欧阳老师已经不在协和当老师了,我毕业之后一直没有机会再见到她,非常可惜。
高二的一年,我和班里的同学一起加入了学校的园林管理小组。小组里面的男生负责给花园里的树浇水,而女生们则负责投喂协和堂(也就是领导办公楼)前面鱼池里的金鱼。有时我们中午下课,正好碰见教职工的小孩在池边看鱼,还会拿上鱼粮和他们一起喂。然而……后来理科班因为要搞生态实验,我们所管理的池子里几乎所有的鱼都被捞光了( ̄^ ̄)ゞ我很伤心。
一直以来,我略感困惑,协和的规章制度和中国的许多学校比起来,相对松弛得多,然而考入协和的学生,高考成绩并没有因此而变差,反而一年比一年好。协和虽然是百年老校,但是从师范转制成高中,不过十多年的时间,用我们校长的话说,协和能在短短的十几年里评上省一级重点学校已经让其他许多学校都感到压力山大(傲娇~)。记得邹校长在高三动员大会上还说过,我们不要像其他学校一样在校园里贴满口号,那样只会给我们的学生增加压力,学生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嘛,干嘛要用这些口号来压制他们(~不要误会绝对没有鄙视其他学校的意思)。协和没有严格管制学生将食物带入校园(只是会被保安说两句),然而几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干净得一尘不染;而我们初中对这方面管理得非常严格,只要发现学生外带食物会被年级通报批评,可宿舍楼梯上总是莫名其妙地发现零食包装袋和倒翻了的饭菜……后来我才明白,相对于严格的校规而言,自由实际上也是一种信任。没有了压制性的规章制度,学生反而会更加觉得自己受到尊重和重视,觉得自己真正是这个学校的一员,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非学校用来拉高分数线和评比的工具、一粒棋子。我在协和并非住校生,但我听住校生们说,宿舍管得也不严,只要不影响到同学休息基本上不需要遵守太多的规则,因此他们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无需为了争抢洗澡时间而撕破脸(住过校的都知道,真有为这种事撕逼的),相比起初中宿舍那些勾心斗角、复杂的关系来说,更能够融洽地相处。当然,有人说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已经步入青春期后期,更能分清事情的主次以及轻重,因此比起初中,校园暴力会相对少一些,这一点我也是赞同的。
协和的每一个花园,每一个堂,除了因为太老旧而常年维修的碧惠馨堂之外,都欢迎学生在上课时间之外进入。在协和,学生永远是受欢迎的,受重视的。协和10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刚好高二,那时学校给每人发了一本协和的纪念册,里面有从建校到当年所有学生的名单,以及,在碧卢堂里看过了许多协和尚是师范时期的老照片,我感到很自豪。协和虽然是一所普通高中,考上协和的学生同样要面对应试教育,要参加高考,但是,协和绝不是高考机器,她有她的底蕴和内涵。虽然当时自己尚在青春期,难免有些小情绪,会否定自己,会时时觉得低落,但是每天我坐在协和的课室里,我所面对的是热情的逗比的同学们、认真负责的老师,还有漂亮的校园,所有的不快乐都会被忘记,以至于我现在回想起那三年时光,都会禁不住露出笑容。每年我回到母校,三年的青春历历在目。那绝对是我青春期度过的最值得珍重的年华。我很怀念协和。高荣
同学的回答里,已经有了很多拍得很好的协和照片,大家可以移步去看他的。我就懒得放了。
如果你是初中生,想来协和的话,我建议你把目标往高了定,尽量往更高的地方走。
如果你已经进了协和,无法挽回。一定要往重点班里挤,协和分班机会很多的,你有很多次机会去拼。切记不要放弃斗争,一定不能沉到底下。
(9.1更,目前高三级实验班和平行班之间施行流动分班,月考中成绩达标者可以进实验班,成绩不达标的实验班学生也可能刷下去回到平行班。另外协和比较喜欢拿数次月考的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来折换分数,所以每次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都不要轻易放松。
我是18年入协和,中考659分扑街,错失统一计划第一志愿学校,掉到下面被协和收走了。
一开始觉得,协和跟隔壁一样都是B类学校,差别应该不大...
...不大就见鬼了,协和B类吊车尾。
不是我要黑协和,拿官方放出来的数据说话。18年出了一个哈工大,19年出了一个中大,这个水平放B类学校里面已经是很靠后了。(经过评论提醒19年还有两位理科班学长被中大录取,可喜可贺
中考分数,17年622,我这年历史最低水平610,19年有回升但是整体竞争优势不明显。
校内传闻19届的过重本率只有18%左右(未经考证
说这些我只想告诉你,这个学校其实在走下坡路。
不信的话,去看看17、18年,同样是B类的其他几个学校都是什么情况,你就知道协和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这种水平差距不只是体现在招生上,也体现在教育水平上。
被震撼到的一次是,一次大考出的一条数学题,出在选择题11题(难题,那次考试这条题得分率很低)。但那条题我在五三上做到过的,是金太阳的第六题...
没错,在协和被看作是条难题的,放在别人的卷子上就是条基础题,这就是差距啊。
现在我上数学课基本上不听老师讲的,就是自己刷五三。(补 最近开始刷真题2000,对我这种数学特别差劲的很好用,小小滴为朱生打个小广告 )不是老师不好,是他教给我们协和学生的那些东西,显然不足以应付高考。说到底是我们的层级太低。
分班后我老师上第一节课就跟我说,我们这些人(普通班学生)基本上就是去二本的,除了少数几个很努力的尖子生和楼上重点班的学生。一开始我是不信的,现在我信了。
这就是一定要拼进重点班的原因。
不要相信什么诸如高中之间差别都不大,高考还能同起跑线努力拼搏,老实说这都是水平次一点的学校拿来安慰你的套话。真正优秀的中学永远会用它的优质教育资源、信息渠道和高质量高效管理来尽量减少你的非学业负担,这是资源优势,是差学校无法比拟的。
另外高中也不是没有分层分级的,大致是全国百强》省内十强〉市内六强(分类方法有很多)。越优秀的学校,能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就越多。可能现在你觉得资源这事情无所谓,反正高考看成绩,等到你就差那么一点点分数而满地抓救命稻草的时候,这时候你能抓到什么“救命稻草”基本上取决于你的高中水平了。
除此之外,一个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也是能体现出来的,这个暂且不论。这里只针对中考生而言的,不要抱着“随便上个高中就行”这种心态,拼尽全力去一个好点的学校,相信我,你一定会感谢当初那个不懈奋斗的自己。
协和管的又烂又严,简单说叫“苛政”。协和高层管理基本上处于嗑药状态,一时出些很好的政策,一时搞出些很诡异的决定。发挥极其不稳定。没有春秋游,也没有多少自由时间,又不见得能把学生成绩搞上去。
不准带手机、一到五封校门、饭堂预交费强制就餐已经成惯例了,我已经习惯了不交餐费天天回宿舍吃泡面看书的生活。
但协和也有管的很松的地方,比如我数学老师就放纵我上课自学不听他课不交作业、比如我在课室里觉得特别吵可以去自习室等等。这个因不同的班主任和班级管理规定而异。
协和绝对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在协和,你可以感受到什么叫被统治的艺术,你需要在不触及那些阻碍你努力上升的规矩的情况下尽自己所能去学习;你可以提前感受到社会的人际交往方式,冷暖自知;你可以在这当中磨练出一个身处黑暗却仍心向光明的自己...
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纵使执着,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他们并不明白,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和污浊,被现实打击,受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路可退,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这才是“来协和后悔三年,不来后悔一辈子。”的内涵。
9.1补充 20届重本率约25%,尽管数据不算好看但至少是上去了。。。传20届有人大法学院录取一位,嘛不过似乎是新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