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气势恢宏的小说作品?

  这里气势恢宏主要是指小说世界构造上很庞大,不是那种轻描淡写,是需要勾勒很多细节的那种。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种类型的小说是诛仙。后来接触了九州世界。再后来从美剧里的权游看到书里的冰与火。就这种有庞大世界体系,需要各种各样故事线勾勒故事的小说作品,还有哪些推荐的么?

  谢邀,上个月我在专栏里推荐的《海伯利安》——

  当我阅读《海伯利安》时,我在阅读什么?

  自前几年读客版《海伯利安》套装出版后,"海伯利安全套"都成了一个梗了,可实际看过这本书的人却不多。

  科幻本来就是小众,而这种大部头,又是九十年代的“古老”作品,要让人能够提起兴趣看下去,那就更少了。

  而且,即使在科幻届,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西蒙斯也不算高,不仅不能跟三巨头(阿西莫夫、阿瑟·C·克拉克、海因莱因)比,甚至罗杰·泽拉兹尼、佛诺·文奇、尼尔·盖曼、罗伯特·索耶、雷·布拉德伯里等人,知道和了解的读者(应该)都更多。

  而《海伯利安》系列,也由于比其他著名的科幻系列如《基地》、《沙丘》、《安珀志》、《安德的游戏》等引进的更晚,看的人(可能)要少一些。

  这篇文章,本来想说《海伯利安》全系列的,可想一下全套太厚,而且不是很好写,怕把人吓走。

  而第一部其实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所以我还是安下心来说第一部吧,后面本文说的《海伯利安》,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都是指第一本。

  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也希望没看过的人,别觉得这是一个系列,只看一部没意义就望而却步了。

  因为这是一部不读实在可惜的小说,称得上是鸿篇巨制的太空歌剧。

  它文笔优美,叙事宏大,想象力磅礴浩渺,行文瑰丽壮阔,集史诗性和文学性于一体,非常值得一读再读。

  首先,这本书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全面宽泛。

  它涵盖了科幻小说能够探讨和追求的大部分角度,包括宇宙、时间、宗教、信仰、战争、文艺、亲情、伦理、爱情、人工智能、种族、侵略、复仇……

  它的情节复杂,结构精巧,笔力激荡,想象磅礴,既有关于生命和宇宙的探索,又有关于人类情感和信仰的思辨。

  在我理解中,科幻小说与其他小说的不同,不在于技术细节,也不在于壮阔想象,更不在于预测未来。

  科幻小说最特殊的一点,在于时间和空间上,能够给人以更大更广的尺度。

  而《海伯利安》,则把这点都做到了极致。

  在浩瀚辽阔却又矛盾重重的宇宙,相对错位却又难以捉摸的时间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死之间的故事,更加的动人心魄。

  有人说,看这种书,不要先去看梗概,只需要静下心来慢慢读,就能沉浸到故事里面去,可我觉得不然,如果在不了解一点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去看,太容易走神了。

  就好比我第一次看《刺客正传》(强烈推荐有兴趣的去看看本书),总想着故事尽早发展,可是罗平·荷布的写法,却又是比较偏意识流,喜欢不愿其烦的去描述主角的成长,带着思辨和内省的笔触,一遍又一遍的去剖析人物的内心。

  在这种情况下,我看得痛苦非常,经常看着看着就迷失在了文字的海洋中,昏昏欲睡。

  直到后来,我实在时忍受不了,去网上先过了一遍故事梗概,然后再去看,终于越看越有味道,简直乐趣无穷。

  要是其他人,我非常怀疑,如果在不了解内容的情况下贸然看下去,估计大都会中途而废,抛之一旁,然后错过了一本好书。

  再举个例子,很多年以前,在《冰与火之歌》还不火的时候,我去网上下了电子书来看,开头是这样的——“曾有一位女郎,她行遍许多世界。”

  然后我就下了定义,原来冰火讲的是这样的故事啊,一个女郎,行遍许多世界,遇到了各种人物,经历过各式生活……

  直到后来,我才发现,哪是这样啊,这明明就是盗版电子书整理者,随便把马丁一篇名叫《紫太阳之歌》的文章放在了开头,实际上它跟冰火,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幸好我看书还是有点耐心的,不然还没看到本书真正的引子,就弃坑而逃了,那到后面美剧出来的时候,我就会一脸懵逼——什么,这么好看的小说为什么我却没早点看。

  经过这些事之后我看书,如果还遇到看不进去的,就会先把书放一边,去搜一下相关的背景和故事梗概,再自己判断到底读不读。

  这至少不会让自己错过真正的好作品,又不会看得太过痛苦。

  回过头来说《海伯利安》。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七八年前,当时市面上出版了前两本,而我还处于喜欢跟风和注重数量的年纪,囫囵吞枣的看完,对故事都没有多大的印象,然后就交差式的看完了。

  直到几年前,四卷都出了,我又重新拿起来看,这时候不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而是带着诚意,一点一点认认真真的去看,这才真正喜欢上它,被里面的各种想法和设定完全震住了。

  看的时候总是做梦,奇奇怪怪的、关于宇宙和时间的梦,大都飘忽难测,混沌不定,像是困在了一个无穷的迷宫,怎么走都找不到尽头。

  也许有会说这个版本的翻译,其实还是不怎么完美,有些地方可能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能读原著尽量读原著,但是因为我的英文水平实在有限,还是只能看中文版了,不过这只能算是瑕疵,没有妨碍和影响这本书的精髓。

  在讲小说前,我先对几个专有名词进行介绍。

  霸主和驱逐者。28世纪,地球已经毁灭,人类分为两个阵营,其中霸主是信任人工智能的人类政权,人工智能作为霸主的顾问,而驱逐者是不信任人工智能的人类阵营,在太空谋求发展,这两个政权因为理念不同,战争一触即发。

  环网。一个可以通过瞬间移动,自由跃迁到宇宙任何地方(加入了环网)的传送门,霸主政权的大部分星球和地区都加入了环网,而驱逐者则没有。

  内核。一个脱离了人类控制的人工智能,起源于旧地时期的互联网,并依附于人类而存在,人类广泛使用硅芯片,技术内核的祖先也寄生于其中。

  海伯利安。这是一个在宇宙边境的行星,当时的宇宙已经被人类开拓,“技术内核”对未来几个世纪的物理、人类和人工智能的详情预测到了差不多99%的程度,但它却始终无法预测海伯利安,这个星球看上去于理不通,似乎豁免了一切法则。

  时间债。这是比喻一个人拖欠宇宙的时间,即当一个人的速度越快时,他所处的时间则相对越慢。看过《星际穿越》都知道,库珀在宇宙中只过了几年,可是他还在地球的女儿却早已苍老。沧海桑田,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即是如此。

  伯劳。又叫大哀之君,这是一个来自未来的杀人机器,长得就像书封面描绘的那样,全身布满尖锐的金属刺,其目的和意图暂时不明确,而其能力也是超乎想象,本书六个人的一生,都或多或少的被其影响了。

  光阴冢。这是海伯利安上的一个地方,整个都笼罩在一片逆熵场中,里面的时间是逆向流动的,它是从未来投放到现在的一个,其作用无人知晓,它也违反了诸多已知的物理规律。

  接着说一下这本书的主要的背景和内容。

  故事的开始,光阴冢因为未知的原因即将被打开,而由于逆熵场的衰减,伯劳将被释放出来,这会带来整个环网世界的毁灭。

  霸主领袖悦石因为对人工智能产生怀疑,选择了七个朝圣者去往海伯利安,完成最后一次朝圣,并同时找出即将到来战争背后的阴谋。

  与此同时,驱逐者也对海伯利安产生了兴趣,他们也试图掌握光明冢的秘密,调动了大批舰船前往该星系。

  就这样,七名来自不同星球、拥有不同职业、不同背景、为了不同目的的朝圣者,前往海伯利安。

  他们每个人都怀有极度渴望之事,也在心底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其中的一人,却是驱逐者的间谍。

  在路途上,七位朝圣者达成一项协定,既然不知道谁是间谍,那么所有的朝圣者每个人讲一讲自己跟光阴冢的渊源,以及这一次光阴冢朝圣的原因。

  而大家也可以通过故事,找出谁是真正的间谍。

  第一部讲的就是这七个朝圣者的故事。

  七名朝圣者包括领事、天主教神父雷纳·霍伊特、上校费德曼·卡萨德、诗人马丁·赛利纳斯、学者索尔·温特伯、圣徒海特·马斯蒂恩和侦探布劳恩·拉米亚。

  其中圣徒海特·马斯蒂恩因为中途失踪了,所以本文没有讲他的故事。

  整个环网世界的设定,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光阴冢的种种神秘现象,以及伯劳的形象,就是通过朝圣者的故事,慢慢的揭示出来。

  六个故事,用了六种不同的叙事,有的百转千回,有的催人泪下,有的刻骨铭心,有的激情澎湃,有的神秘莫测,把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东西串联了起来,各自的独立又互相影响。

  下面我会逐个说一下全篇的六个故事,内容有剧透。

  不过我始终觉得,即使明确的知道了本书的内容,再去读它,也一点不会有寡淡无趣之感,所以也不必太过担心被剧透。

  

  01 - 神父·为上帝痛苦的人

  霍伊特神父讲了一个被流放的神父保罗·杜雷的故事。

  霍伊特曾护送一位他前往海伯利安,后来霍伊特离开了,杜雷神父一个人对传说中的一群名叫“毕库拉”的人产生了兴趣,开始了寻找毕库拉的旅程。

  最后他找到了毕库拉,并且发现了一个震惊的秘密,他发现每个毕库拉身上都有一个“十字形”,它可以使人死而复生,但复生的人却会丧失智力,形同行尸走肉。

  这群毕库拉的人数,也一直保持在七十个,并且他们有一个神秘的神殿。

  在与毕库拉一同生活之后,神父也被这种十字形附体了,它控制了他,既不能逃离,也不能死去,更无法将它从身上取掉。

  每当他想要走出毕库拉们定居的地方,便会被痛苦折磨到昏倒,然后又被带回去。

  很多年以后,霍伊特重新找到了杜雷神父,那时候神父已经把自己钉在一颗能放电的特斯拉树上,他想要毁灭自己的肉体和身上的十字形,可是每次身体还没有完全毁灭,十字形就帮他修复了身体,使他活过来。

  在这段时间里,他承受着无数次的死亡与重生,以及无时无刻不在折磨他的痛苦。

  故事讲完后,领事逼问霍伊特为什么要来海伯利安,众人才发现,霍伊特身上也附着两个“十字形”,一个是他初到毕库拉领地时候被植入的,另一个是杜雷神父身上的。

  许多年来,霍伊特忍受着双重的痛苦,而这痛苦便是来自于海伯利安。

  所以他被选为朝圣者,来向大哀之君伯劳许愿,许愿得到真正的死亡。

  这是一个离奇到有些荒诞的故事。

  有宗教的神秘,又有信仰的崩塌,整个故事都充斥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野蛮之感。

  但是它却又非常有冲击力,无论是永生的毕库拉,还是诡异的悬崖神殿,抑或是奇特的十字形,都令人目瞪口呆。

  而最后两位神父所承受的痛苦,简直难以想象,就像是给上帝献祭一样,日复一日,无穷无尽。

  “命享真死”,这个词真是一个咒语,让人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02 - 上校·战场恋人

  费德曼·卡萨的上校讲的是自己的故事。

  从他在军官学校开设,他便在模拟战争的虚拟频道里,遇到了一位宛如梦中情人般的女人莫妮塔,每次战斗过后,这个女人都会与他相会,然后再飘然离去。

  可是他去系统里搜索这个女人的信息,却没有一丁点结果,于是她成了上校心中难以解释的谜团。

  直到一次,在与驱逐者的战斗中他被偷袭,降落到了海伯利安星球上。

  在这里,他再一次遇见了莫妮塔,他们与后面出现的杀人机器伯劳,一起将追击而来的驱逐者士兵杀得片甲不留。

  他第一次见识到了伯劳的强大之处,它能控制时间,也能瞬间移动,杀人于无形。

  战斗结束后,卡萨德上校跟莫妮塔温存了起来,可是身下娇喘的女人却忽然变成了伯劳。

  接着女人和伯劳一起消失了,他再也没见过她。

  所以这一次,他跟随朝圣的队伍再次来到海伯利安,就是为了寻找他的情人。

  这又是一个神奇的故事。

  除了逼真到写实的战争和杀戮场面,那梦中女人变成现实、又变成恶魔的场景,也令人吃惊不已。

  从最原始的欲望到最邪恶的梦魇,从热血沸腾到冷汗淋漓。

  上校用他的遭遇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心里落差。

  03 - 诗人·海伯利安诗篇

  诗人马丁·塞利纳斯讲的也是自己的故事。

  年轻时候的他,写出了霸主时代最好的文学作品,一举成为名人。

  可是成名之后,他开始被出版社控制,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成名其实只是偶然的事件,是在特定时期下的特殊产物。

  因为在成名之后,那些他用心写的的诗篇无人问津,可是敷衍和烂俗的小说,却卖的非常好。

  就这样跟出版社一起捆绑了多年,他开始厌倦这样的生活,决心跟出版社决裂。

  他投奔到哀王比利门下,并且跟着哀王迁移到了海伯利安,住在了靠近光阴冢边上的一座名叫诗人之城的城市,就在这里,马丁开始写出他最有灵感的《海伯利安诗篇》。

  那段时间的他灵感喷薄倾泻,仿佛有缪斯在帮助他一样,他每天都有新的诗篇问世。

  可是与此同时,伯劳出现了,不断有人失踪和死亡。

  哀王比利认为,是他的作品召唤来了伯劳,于是有一天晚上,他来到诗人这里想要烧掉诗人的心血。

  然而伯劳真的出现了,杀死了比利,然后放过了诗人。

  自此以后,诗人的灵感消失了,他再也创作不出来有灵感的诗篇,他离开了海伯利安,他才真正明白,伯劳,大哀之君,杀戮之神,便是他的缪斯。

  这次诗人回来就是为了找回缪斯,完成他那伟大的《诗篇》。

  又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

  杀戮之神杀了人,才让诗人有创作的灵感,这不可思议。

  可是细想之下,好像又不无道理,有多少名垂千古的文学作品,都是在描述苦难,在陈述罪恶。

  又有多少天才,因为对艺术的痴狂,而做出一些偏执疯狂的行为来,虽然诗人自己其实没有做过什么错事,但是伯劳却因他而来,这又是多么的悲哀。

  这好似在说,一切恣意挥洒的创作,都是在放出心中的恶魔。

  细思恐极。

  04 - 学者·忘川之水何其苦

  学者索尔·温特伯说的是他女儿的故事。

  他的女儿瑞秋,曾经来到海伯利安的光阴冢进行科学考察,遭遇伯劳后染上了奇怪的病症,她开始逆着时间线生长,每过一天,她的年龄就倒退一天。

  而从那时候起,温特伯和他老婆都做过同一个梦,梦见了伯劳,还有一个声音让他带着女儿来海伯利安进行献祭,把瑞秋献祭给伯劳。

  然后温伯特和妻子,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女儿,从一个温婉可人的少女,一天天逆变成了一个小女孩。

  直到朝圣开始时,瑞秋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婴儿,离自己出生日期只有几天时间。

  不忍心自己女儿就此消失的温伯特,终于带着女儿来到了朝圣的队伍。

  他要到海伯利安来给自己的女儿找到最终的答案。

  这是本篇最潸然泪下的一个故事。

  即使学者的讲述如此平静,娓娓道来,可是里面父母跟女儿的感情羁绊,却令人心碎。

  人类的情感,在时间潮汐的面前,是如此的脆弱不堪,是如此的无法承受,可是又是如此的弥足珍贵。

  想起《本杰明·巴顿奇事》的返老还童,而这个故事则比电影还更残酷,完全没有转圜的余地。

  总是想起父亲与女儿互相打招呼的场景。

  “晚安,金丝燕。”

  “晚安,小雨燕。”

  05 - 侦探·漫长的告别

  侦探拉米亚讲的也是自己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叫乔尼的赛博人找上她,要找她调查自己被谋杀的事情。

  赛博人是人工智能制造的人类躯体,其人格存在于技术内核中,通过数据网络与躯体连接。

  这个赛博人,是诗人济慈的人格复制体,他正在调查一些事情的时候,遭到了攻击,被偷走了一部分数据,并失去知觉一分钟,以人工智能的标准来看,这就是谋杀了,所以他雇佣了拉米亚来调查这件事。

  在调查过程中,他们逐渐产生感情,并且发现了这起谋杀的真相——

  “技术内核”创造了乔尼,最后却又要毁了他,因为他正在调查的事情,触及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故事的最后,“技术内核”中的稳定派告诉拉米亚,去寻找伯劳,才能找到答案。

  这是一个冒险故事。

  而这个故事又与整个海伯利安的故事息息相关。

  它直接点出了人类与“技术内核”之间的深层矛盾,它同时揭示了技术内核这一神秘存在的历史原因与未来动向。

  什么是人类,什么是虚拟,机器和人类到底谁会主宰谁,这就像是《银翼杀手》中带来的冲击一样,令人着了迷的思考。

  这个故事充满了赛博朋克的风格,让人看得非常投入和惊奇,喜欢这个风格的人会看得非常畅快。

  如果有人不了解什么是赛博朋克,推荐去看看《神经浪游者》,还有我非常喜欢的《雪崩》。

  06 - 领事·忆希莉

  领事则是回忆自己祖父母的艰难爱情。

  领事的祖父梅闰霸主政权在外太空拓展世界网的飞船上的一名船员,有一次他来到了一个还未开拓的殖民地茂伊约,在这里他遇到了希莉并且相爱了。

  他跟希莉在一起一共七次,一百来天,可是这却耗尽了希莉的一生。

  因为他属于霸主的环网在进行空间传输的途中速度比殖民地的速度快,所以他从自己的地方来了又去,在船上过了几个月,而希莉所在的星球就过了十多年。

  而在跟希莉的相处过程中,梅闰越来越感到,霸主政权对殖民星球的侵略,是残暴和不讲理的,这让他越来越站在了反抗者的行列,可是最终他也未能阻挡茂伊约殖民地被霸主占领的结果。

  但是他的后代却还在战斗。

  在故事的最后,领主承认,他就是是霸主的背叛者,困住伯劳的逆熵场之所以有膨胀扩张的迹象,乃是他一手造成。

  驱逐者将他当作己方的间谍,但实际上他对驱逐者也只是利用,因为无论是霸主还是驱逐者,都曾深深伤害过他的家人和朋友,导致他对双方都怀有憎恨,因此他意图挑起霸主和驱逐者之间的战争,其目的就是让双方自相残杀。

  霸主的领导人为了对抗技术内核,授意他向驱逐者泄露海伯利安的重要性,意图在海伯利安附近挑起争端,从而让军队部署在海伯利安星系。

  驱逐者则交给他一项任务,在光阴冢安装一个装置,可以加快逆熵场的衰减,从而释放伯劳,毁灭环网世界。

  不过他背叛了双方,杀死了驱逐者中护送装置的人,提前激活装置,打开了光阴冢。

  领主的这个故事,是所有一切的源头。

  原来就是因为他,才有了这次他们朝圣的旅程。

  而梅闰跟希莉的爱情故事,时空相隔,却无比真挚,而在这跨越时空的爱情背后,又有着一个沉重的殖民反抗史,这是一个民族的复仇史,有压迫和征服的地方,就必然有反抗。

  三线交错的叙事方式,有点像像最近那部《敦刻尔克》,只是这是太空尺度的时间错位,更突出了宇宙的无情。

  “Adieu,my love,adieu”(再见,吾爱,再见)。

  令人想起《你一生的故事》中最后的那句“to make love to make you”。

  真是唏嘘。

  

  结语

  六个风格迥异的故事就这样的。

  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金光闪闪的点子,就像大刘的《三体》,很多点子即使单独拎出来,都完全可以写成一篇科幻巨作。

  但是作者却匠心独具,以非凡的想象和组织能力,把这些纷繁复杂的点子融为一体,通过伯劳和光阴冢,把六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人、六段完全可以独立的故事,完美的串联在了一起。

  同时它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巨画一般,把整个人类在宇宙中的文明拓展史,一点一点的展现。

  我们不能说这六个故事就可以完全的描述整个宇宙和人类文明,但是作者至少已经把整个画卷铺成了开来。

  而其中的各种关联和牵引,千丝万缕,星罗密布,犹如百川归海,最终汇聚在了一处。

  如果这些只是设定和架构,那单单拿出来展现,则肯定会冷冰冰的枯燥,要让它动人,需要的是既充沛又激荡的感情。

  这六个故事,就像是一串珍珠,把作者那深邃又磅礴的情感串在了一起。

  璀璨耀眼,光彩夺目。

  即使故事的背景是广阔的银河系,即使故事的时间是在在遥远的未来,但是作者却通过六个普通人的故事,六段悲欢离合,把这个常人无法想象的世界,一气呵成的描摹了出来。

  超越了时空和宇宙,却又完全的契合了时空和宇宙。

  而其中的故事,大都带有思辨的拷问,有着科幻的美,又有着文学甚至哲学的美。

  其实这部小说说不上多么的“硬科幻”,虽则看这一堆专有名词,但它没有多少技术细节的描述,而也不真正去追求科学设定的严谨。

  它只是把科幻的美、把科学的理性与幻想的可能性,与哲学的思辨,糅合在了一起。

  就像在书中西蒙斯一再的提到的济慈,提到的“最纯粹的诗人”那样,也是诗性的,抒情的。

  它用一整篇的长度,把六个荡气回肠故事,融合成了一部壮阔的史诗。

  至于故事后面如何发展,他们到达海伯利安后会发生什么,那就等有兴趣的人,自己去阅读和探索了。

  最后提一句,据报道,有线电视网Syfy准备将《海伯利安》系列改编成一部美剧。

  终于,在有生之年,我们能够在电视上看到这个壮阔的故事。

  在这里,我就用书中经常出现的、济慈的那句墓志铭来结尾吧。

  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完)

  哦对了,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和知乎专栏。

  其他人提到的《九州缥缈录》、《冰与火之歌》、《魔戒》、《英雄志》、《若星汉天空》、《三体》等,我都有聊,或者以后会聊……

  微信搜索,秋叶掉落在树上,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