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题材电影《天上的孩子》催泪 南京观众认为全片充满真情实感
由中国第五代著名导演之一胡玫监制、许磊编剧和导演的电影《天上的孩子》,正在全国院线上映。2021年9月25日下午,南京媒体艺术家园20余位人士走进影院观看该片。他们当中有导演、画家、歌唱家,也有公司职员和小学生,大家观影后认为,该片“故事性和纪实感都很强,平淡又不乏波澜与层次,克制又不乏沉痛与感人”。
《天上的孩子》讲述了来自贵州的夫妻何儒季、李玲霞5岁的独子查出脑肿瘤绝症,不久于人世。按照家乡的风俗,夭折的孩子名字不能立碑,不能进祖坟、族谱。父亲得知将来儿子遗体捐献后,名字将被铭刻在纪念碑上,于是他与妻子玲霞商量并艰难决定同意遗体捐献,为的就是能有个地方刻上海娃的名字。
电影《天上的孩子》海报。
影片的故事围绕夫妻俩打算捐献儿子的器官展开,却困难重重。尤其用心歹毒的器官贩子盯上了这本就苦难的一家人,让夫妇俩的遭遇雪上加霜。作为父亲,何儒季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实的无奈让这位父亲做不出好的选择,只能承受无法回避的丧子之痛和孩子进入生命尾声的生活煎熬。
这么一部触及社会现实的电影,涉及亲情、伦理、道德、医患等诸多方面,它似一面镜子,映照出人间百态。“我们现在住又住不得,回又回不去,捐又不能捐,那咋个搞嘛?”影片全程运用方言和同期声,土得接地气,虽然粗糙,但纪实感强烈,加上分饰男女主角的师清峰、许还幻表演质朴,增加了电影的厚重感,一点一点让观众怦然心动,直至泪流满面。
电影《天上的孩子》镜头。
现实生活中,像何氏夫妇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他们面临无奈与绝望的境地。影片中丈夫激动地大声质问医生“他们该怎么办?”妻子情绪崩溃边流泪边击打老公宣泄着不满与悲伤……这些场景无不告诉人们,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虽然江湖险恶,但正义没有缺席。媒体记者追访至昏暗的出租屋,向社会传递爱的讯息,公安干警及时抓获器官贩子伸张正义。都彰显了文明社会、法制社会不容恶势力为非作歹的力量。
著名导演、南京传媒学院教授宋江波观片后认为,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宏大的场面,但却是一部有力量的电影,让人感受到身处苦难境地的人往往也能绝处逢生。媒体人士王晶带着读小学的儿子一起观看影片,她注意到片中海娃的不幸让他的孩子看得目不转睛。这样的作品触动了孩子的心灵,寓教于观胜过所有说教。
据悉,《天上的孩子》国内公映之前已获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导演奖、澳大利亚金考拉国际华语电影节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处女作奖等奖项,含金量甚高。
部分观片人士在放映厅前留影。
该片公映两天来,豆瓣、猫眼等网上平台好评如潮。有网友称“导演崇尚真实,所以影片也非常有生活质感。江边郊游、回家做米粉的闲笔令人印象深刻;开头在医院摇晃的长镜头有力量,确是一部踏实的好片子”,还有网友说“医患、医疗、临终关怀、器官捐献,都是能拍出东西的。全片选择了写实手法,选题值得鼓励”,更有观众认为,全片故事一波三折,很有可看性。演员的本色表演使得该片可以当纪录片来看。最后结尾的留白很有寓意,点到为止,产生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撰文/梁平 摄影/范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