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95后淘宝卖家是怎么做到年入百万的?

  作为95后,大学的时候也和同学合伙开过店,但是没成功,也没怎么亏。但是看到有很多淘宝主播、店主都是95后,这些大神们感觉轻轻松松就年入百万了。同样都是95后想知道他们到底是咋做的?我怎么才能成为这样的神人?

  我大学舍友的表哥就是做这个的

  月销售额是三十万,整年下来利润大致也不算低了。

  问他怎么做到的。

  他说,在这一行

  选对产品成功一半

  淘宝这一个产业,一个好的产品,能让你更快的成功。

  其次,售后服务要做好。切记不要扯上差评。一个差评抵得上好多个好评

  再者,产业风向要时刻把握好。对准了风口,赚钱就更轻松更容易了。

  也就是所谓的商机了。

  当然,还有很多信息我就没去问那么详细了。毕竟,每一个成功的淘宝商家,必然有它独特的运营手段,我问太多,对人表哥不算好

  在知道那些95后淘宝神人是怎么做到年入百万的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关键词:本职工作。所谓本职工作,背后隐含的潜台词是“这才是正事”,其余的都只能算“业余爱好”——

  但是,大多数人的本职工作,都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重复性高,比如市场、销售、人力资源等等,这些岗位因为门槛高,所以会让人产生“有含金量”的错觉,但离开平台以后,你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

  其二,是占用过多的时间,不仅仅占用属于私人的时间,更可怕的是占用精力、注意力,让你丧失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失去敏感性乃至于产生敌对心理。

  比方说,我一哥们儿在短视频刚兴起那会儿,觉得“玩儿短视频的都是傻X”,对此嗤之以鼻,“这玩意儿也能挣钱?”而另一哥们儿则潜心研究拍摄Vlog,拍了很多关于魔幻现实的Vlog,甚至一口气火到了YouTube上,现在他的收入至少可以支撑他不上班,干自己更感兴趣的事儿。

  换句话说,对“本职工作”的绝对忠诚,让你失去了不可替代性,以及改善自身未来的可能性。

  下面,我想讲三个人的故事,希望对你有些启发。

  故事之一:

  女朋友对于化妆的执念,可能是大多数直男都无法理解的,平常出门化妆也就算了,可是你告诉我,就去楼底下超市也要买个菜,这是为什么?而且,这些瓶瓶罐罐究竟都是什么鬼?“天然\有机\草本萃取\高科技\生物研制”……

  

  从木兰“对镜贴花黄”到女人拿起一只阿玛尼小红管,人们对于美的标准一直在变,但对美的追求却从未变过。对于现代女性来说,化妆已经成了仪式感的一部分。而对95后叶子和她短视频中扮演的角色而言,化妆是铠甲,也是武器,在短视频平台她叫“叶公子”,而现实生活中,她本来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所以,毕业以后,她当过少儿主持,也演过话剧,如果一切都按照这样按部就班地走下去,最后,她可能很努力、很勤奋,却依然默默无闻,就像730穿梭机时代的周星驰,或是《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

  但幸运的是,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把生活中“因为素颜而没自信”到“学会化妆穿搭实现逆袭”的经典桥段,夸张化地演绎了出来,从第二个视频开始就受到许多女性的热捧,最高一天增粉达到了140多万。

  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了大量流量以后,叶公子选择微淘和淘宝直播作为这些流量的最终承载点,如今她在微淘每条动态都会瞬间点赞破千,每个星期,叶公子都会通过直播的方式来和粉丝进行实时交流。

  叶公子主打的内容,往往是比较偏向情绪化的“小剧场”,简单粗暴又“解气”,在这些“小剧场”里,她时而攻气十足,时而妩媚动人,但这些形象背后其实都有同样的诉求:女性有追求自我的权利,也有“说不”的权利。将这种诉求完整地表达出来,也为她赢得了更多女性粉丝的青睐。她的内容受众女性占比大概有86.72%,主打的情感、励志内容不仅仅为更多女性带去了自信、勇敢,成为了她们在面对各种不公平时的精神后盾。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其实是一件“双赢”的事儿。

  故事之二:

  如果18岁就断掉你的经济来源,然后要你在两年内年收入近百万,你会怎么做?先别急着翻《刑法》,也许你可以试着当一个美食博主。

  18岁的魏淑芬就是这么做的。

  当然,“网红”之路肯定没那么顺利,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家人的质疑。

  魏淑芬今年大三,就读表演专业,本来应该当个演员,好好演戏,也许能一路从跑龙套的升级为有台词的配角,但是她突然异想天开,打算去当美食博主,对于她这一突然间的决定,家人自然不能理解。

  魏淑芬说,自己从18岁开始就开始独立,不花家里的一分钱。也许妈妈是看她不撞南墙不回头,同时也因为从小就如此教育她,居然同意了她的请求。

  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魏淑芬居然真的坚持了下来,最开始没有创作团队,就自己想idea、创作、拍摄……

  一开始有多艰难?有一个细节可以体现:因为没有钱,所以连桶装泡面都觉得奢侈,只吃袋装泡面……换着口味吃到吐,所以,“美食博主”的这条路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光鲜亮丽,也不是一发出去就会有成果。

  而当同龄人正在玩乐的时候,从18岁开始就必须经济独立的她,已经没了任何假期,从选题到制作到运营,所有的一切都得从头学起(所以你看到,我之前提到的“空闲时间”是多么宝贵了吧?),魏淑芬把自己的“戏精”本性结合在创作的内容里,用一年时间就打造出了全网将近200多万粉丝量的IP“吃瓜少女魏淑芬”,最近魏淑芬开始淘宝直播,带货量十分可观。

  故事之三:

  宝妈就该乖乖地当全职主妇?

  全职主妇是一种很危险的工作,没错,育儿和照顾家庭,是一件非常辛苦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工作。但是,它完全符合我在文章开头所定义的工作类型,“可替代性强”,“占用大量时间”……想想都要头皮发麻,怎么逃离这种怪圈呢?难道只能做“微商” ?还是别——除了被收割囤一堆三无产品之外,你会发现你一无所有。

  面对全职主妇工作,同样95后却已经年入百万的企鹅妈妈却演绎出了另一种人生:

  2018年她从传媒院校毕业,进入广电系统,负责亲子育儿内容,但2019年初,企鹅妈妈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宝宝,经过几个月的适应,她决定将育儿与自己的优势结合起来,从当年4月份开始,陆续在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趣事和心得。

  紧接着,企鹅妈妈在粉丝的咨询下,开始分享母婴产品,因为有意思、贴心的风格,得到了大量粉丝的信赖与支持,后台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3亿,单条淘宝直播带货视频迈出了15个集装箱的棉柔巾——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她成了天猫卖货王争霸赛达人榜第十二名,成交数千万。

  她在淘宝的企鹅妈妈小站,目前单品最高达2.3万人付款……

  企鹅妈妈没有局限于自己“宝妈”的角色,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撬动这个“杠杆”,所以她拥有了更多。

  说完这三个故事,你觉得我想说什么?

  我不是鼓励你去演小剧场、当美食博主,或者成为母婴产品的带货女王,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属于创作者的时代,如果我们想要从这个时代获得一些回报,就应该努力让自己去创造,而不是仅仅沉迷于消费当中,无论是上知乎还是刷微博,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三个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她们不服从于自己的“既定角色”,用超强的执行力,去找准自己的受众、突出自己的特有优势,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特性获得成百上千倍的放大。这样的话,实现“年入百万”的小小小目标,大概也没那么困难。

  说实话,互联网的出现,最大的好处就是英雄不问年龄

  咱们平头老百姓,没有钱有名有权的父母,不敢做作奸犯科的勾当,那摆在眼前的就两条明路

  一个是打工

  在中大规模的企业里一步步升级打怪升级做到高级打工仔的位置,就是传说中的”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说实话,这样难,按照新税法到手要达到百万,也就是写代码做金融这寥寥几个行业可以做到

  而且,都拼资历,需要知识、经验、人脉的积累(至少要公司呆很长一段时间吧),还要在这些行业激烈的内斗和越来越多被血腥味吸引来的跨界者面前保持稳健

  要25岁之前就能年入百万的凤毛麟角

  下面是科锐国际给出的数据,都是对标的一线城市,可以看到年入百万要求的至少是经理级和专家级的

  另一个,就是每个年轻人都挂在嘴边的创业

  创业其实也就几条路,有投资来赚钱的,有打造公司来赚钱的,有贩卖业余时间来赚钱的

  投资的话,按银监会的指导数据,8%的投资回报率就很危险,那要年入百万,至少要有一千多万去投资,难……

  打造企业的话,尤其是传统企业,说到底,还是人和人的互动,我见过太多年轻创业者一头扎进传统行业,技术有优势、思维有条理、眼光有战略、管理有能力,但是在传统行业挣扎的辛辛苦苦,没办法,传统行业的资源和机会都被”老古董60、70、80后“把持着,这些人信奉的很多时候还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样质朴的经商之道……

  至于贩卖业余时间,做做手办,和几个朋友搞个奶茶店,这种要都能年入百万,那每个白领都是百万富贵了……

  写了那么多,其实就想告诉大家,95后的要想年入百万,想要创业,就不能在走”老路“,在咱们中国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传统的行业都被前辈们撑成红海了,那不是咱们的战场

  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放大你的优势,云铺开你的技能,这才是最安全,也最没有”成本“的方式

  尤其是最近几年,当收入和流量绑在一起的时候,当互联网平台和注意力锚定在一起的时候,年轻反而是优势

  我是个学商科的,我自诩学习很努力,985211,出国留学外企工作,我身边的同学们基本也都是这个流程

  但是我们都在辛苦的爬着,而且是稍不注意就会发现身边有人掉队的

  唯一一个年纪轻轻就年入百万,25岁不到就年入千万的,是敖厂长,他就是借了互联网的翅膀

  咱们学商科的,就要做做案例,从案例中发现规律论证自己的理论,我给大家趴了三个年入百万的路来

  大米西施的案例

  敖厂长不做游戏视频的话,他应该还是老老实实在银行做柜员,也算是体面的生活

  但是这个大米西施更厉害,她2011年辞掉浙江省政协铁饭碗,成为了新一代的”下海经商”

  第一次留意到她,是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人黑袁隆平,有人捧袁隆平

  我作为也是被杂交大米喂得太饱的人,查了一查袁隆平的信息,才知道这个叫姜章的大米西施是是袁隆平唯一合作的分销商

  也就是她,今年用直播的方式卖大米,在网上三天就卖了2000吨

  然后又是让淘宝第一主播薇娅直播带货

  又是勾着新京报来报道“34省农人同煮一锅饭,短视频点击破亿“

  我第一个案例选她其实很简单,大米西施在我看来传统的不能再传统,利润薄到不能再薄的行业玩出了新花样

  说漂亮,她比不上专业明星,说流量,她比不上专业带货直播,说噱头,她不过是”研究生网上卖大米“

  但是这样的”不太吸睛“的人设,自己为自己代言,依然在淘宝平台上创下了电商大米活动销售记录,就是来说明互联网时代的玩法真的是太多了,而且针针见血字字见金

  韩美娟的案例

  第一次看到韩美娟的视频,我的前列腺是颤抖的

  当我看到这位”中年短发浓妆阿姨“,用短短几十条短片,粉丝就突破了1000万人,我的天灵盖是摇晃的

  作为一个学商的,我强忍着内心的悸动把目光聚集在他的变现模式上的时候,我表示他进入淘宝生态体系做推荐好物以后,年入千万绝对是低估,他简直是金光闪闪的流量变现教材https://www.zhihu.com/video/1197956642984210432

  在流量时代,一切都是故事00后,19岁,天生唇腭裂,和爸爸奶奶一起生活,靠自己让爸爸和奶奶过上了好的生活(论迹不论心)先天唇腭裂(兔唇),出生后一个月被妈妈抛弃,仅仅两个月大的时候便开始接受大型的嘴唇修复手术,14岁前已完成7次这类手术,每次手术的时间都长达6小时以上爸爸患有肝硬化末期,而奶奶患有肾上腺瘤韩美娟总共做了8次整容手术

  这些争议,再加上他很有特色的嗓音,和高难度恐怖诡异的妆,让他在互联网上收割到了最宝贵的资源——流量

  有争议是好事,怕的是没有注意

  喜欢他的人爱的要死,不喜欢的人恨不得他马上去死

  这样,其实是把关注者进行了一个分割,铁粉变成了自己的私域粉丝

  那他开始做好物推荐的时候,不就是又一个”5分钟卖掉了15000支口红“的李佳琪么?

  我选韩美娟这样争议性的淘宝神人做第二个案例,其实是呼应了MBA商业伦理学上的开篇第一章,赚钱就是企业的最大道德

  高台教化的传播是强按着头吃饭,视觉冲击和”低俗“内容才是新时代的主流,大家都在996的重压下喘不过气的时候,有时候娱乐就是单纯的为了娱乐

  说韩美娟低俗庸俗媚俗的风评一直没有断过,但是不能否认的就是,他有目标受众,他有流量潜力,他有变现模式青青青青总的案例

  最后一个案例,是青青青青总(仔细数了一下的确是四个青字)

  年级稍微大一点的,都还记得当年布满咱们眼球的KOL是什么样的人,是韩寒这些操控文字时代的霸主

  之后几年,从文字时代过度到了图片时代,变成了奶茶妹妹、AB姐,这些用宅男杀手图片来操控天下的人

  而现在,已经彻底过渡到了视频时代

  青青青青总的案例,我觉得是最契合这个问题的,因为她实在是太年轻了

  说实话,她的视频我是看不懂的,但是她从去年下半年才开始在网络上发布那些原创美妆视频,短短半年时间就上了15次热搜,话题阅读超过20亿

  她的视频目的也很明确,分享的就是各种有创意且符合当下的年轻人口味的美妆视频,用视频小短片为主打,很快就吸引了几十万喜欢元气少女风格的男女粉丝

  如果用很严格的审美来看,她的视频不是超高难度,她的主题也就是穿衣搭配化妆打扮,但是数据就是这么真实且多金

  其实咱们看看淘宝这些大平台,已经从”比价格“变成了”比KOL“,我选青青青青总为第三个案例,就是看中了她三个特点,第一是时间短,第二是难度不高,第三是吸粉效果很好

  我相信知乎上藏龙卧虎,比青青青青总更有颜,更会穿衣搭配,更会搞怪互动的不在少数,那这就是25岁前年入百万很好的一个模板

  而且互联网流量变现,现在已经从一人操作的小作坊模式,开始向平台支持下的细分工模式转变。只要做好自己擅长的,半年之内变成第二个青青青青总真的是有明确路径的

  这三个案例,其实想说的是一个事情

  要想做到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这年头机会多,都在互联网上

  现在互联网已经过了电子商务跑马占地的年代,但是只要和流量沾边,就如同和上一代创业者和资源沾边

  别出心裁的抓住大众的目光,利用大型的互联网平台变现流量,是实现财富自由最好的路

  想要在淘宝上年入百万,你只需要具备一个能力,那就是搞到足够多的流量!

  互联网创业,归根到底关键就是流量,流量,流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只要有足够多的流量,钱只是个数字!

  不信?想想李子柒或者李佳琪,如果没有几千万的粉丝,你试试,他们能收入那么高吗?

  所以,好好研究怎么搞流量吧!

  首先要分清楚收入百万还是纯利百万

  如果是年收入百万,这个一捉一大把,月均收入不用十万

  如果是年纯利百万,这个真的不多,如果再加上95后标签,在淘宝上可能0.00001%都不到

  就我认识的确实能纯利百万的年轻店主,(我把范围扩大到90后),他们共有的几个特征

  1,捉住趋势,淘宝三年一个大趋势,一年一个小趋势,三五个月一个微趋势,比如七八年前手机购物兴起,谁手机详情优化得好谁就领先,比如五六年前站外导购站,蘑菇街折800,三四年前微淘大家说短视频,一两年前网红带货,

  2,阶段时间内做到最好,比如短视频,大家都知道要做,但谁做得最好,被淘宝采集,搜索加权,差距就岀来了,回过头看视频质量跟现在比可能很一般,但当时就是最好的

  3,专研细分类目,近三年大中类目top卖家排名你会发现变化很小,因为这些类目门槛已经建立,别说年纯利百万,你就想年亏百万都挤不进去,反倒是一些比如汉服(这个类目现在都有点偏大了),宠物,二次元的类目有机会,如何找细分类目,最简单的就是研究淘宝分类,在每一个类目的最小级分类里找,举个例子背扣在内衣类目里算偏了又偏的一个小类目,但有人赚得很开心

  4,对新事物标准只有利弊,没有好坏,抖音,B站,头条,Q群,喜马拉雅,微信读书,全民K歌,知乎,1024刚兴起的时候,大多人是当作杀时间的工具,但他们已经开始在研究如何做广告,前几天已经看到有淘宝店在末日激斗上发站信垃圾广告了,

  5,看待淘宝只是生意,不是事业,淘客好做搞淘客,培训骗钱快搞培训,代运营稳赚搞代运营,

  即使如此,很多店还是做不起来,或者赚一两年就沉寂下去,因为第6点运气很重要,一个差评,一个违规,一个价格设错,一个抽检,一个爆款缺货。。。可能就结果了你的店铺

  有梦想是好事,不过别净看贼吃肉,多看贼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