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炮弹打过来, 士兵卧倒趴地上就安全了, 现实可行吗?
在战争电影里,经常遇到这样的桥段,敌军对我军部队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炮轰,我军官兵迅速卧倒,爬在地上,或者跳入弹坑里躲藏,就可以安全的躲过炮击。有人质疑,在真正的战场上,躲避炮击是这样轻松么?
当暴露的步兵遇到敌人炮击时,首选的战术动作就是迅速卧倒,然后在寻找掩体,其次是快速通过炮击区。
炮弹对于人体造成的杀伤主要有3种方式,一是直接爆破产生的高速破片,二是冲击波的破坏作用,三是高温燃烧的伤害。
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以极高速度瞬间挤压周围空气,就形成了冲击波。冲波传播速度极快,在一定距离内足以取人性命。弹片是炮弹爆炸以后形成一个漏斗状的扩散区域,从地面斜向上呈喇叭状飞散。人体卧倒以后,身体高度显著降低,贴近地面的破片和冲波相对更少,处于破片飞散的死角,能显著减少被破片杀伤的可能,人存活的几率也就越大。
面对敌人的炮击,选择卧倒,是因为大多数炮弹采用瞬爆碰炸引信,炮弹需要触及地面以后,引信才能作用,引发炮弹爆炸。
图片:这是当年金门炮战遗留的大弹坑。
由于炮弹的破片呈圆柱形或球形分布,一个杀伤爆破型的战斗部,落地爆炸时,轰爆波和破片有一半都射到了泥土中,没有杀伤任何效果。另一半则呈现漏斗状向空中放射造成杀伤。
所以目标的高度,对于炮弹的杀伤半径和杀伤威力有很大的影响。落地触发的炮弹,对于站立人体杀伤半径,远远大于卧倒的人体。
在二战时期,有个经典的炮兵作战战例,在巴斯通战役期间,美军101空降师坚守阿登森林,德军对101师进行了猛烈的炮击,由于美军的阵地都设置在茂密的树林里,树木极为高大,德军发射的炮弹碰到十几米高的树梢就爆炸了,形成的空炸效果,无形中增大了炮弹破片的杀伤范围,给了美军以巨大杀伤,这个战例在美国战争片《兄弟连》中专门有一集来表现。
图片:对越作战中牺牲在越军空爆杀伤弹下的我军烈士。
炮弹在空中爆炸的杀伤效果最好,战斗部的杀伤半径取决于空爆还是地爆方式,榴弹炮配用近炸引信的空炸榴弹,可成倍地增加杀伤半径。空炸榴弹在空中爆炸,卧倒时难以防护,需提前进入防炮掩体,或者猫耳洞、防炮洞和屯兵洞等坚固工事隐蔽。在影视剧里多是反映战争史的以往战斗,所以对出现时间相对不长的空爆榴弹表现较少。
这时候再教条的卧倒,就没有意义了,需要寻找坚固的防炮掩体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