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伦理失范案例分析.pptx

  2022

  伦理失范案例分析

  女性污名化

  目 录 / CONTENTS

  案例分析

  Case analysis

  解决措施

  Products And Operations

  案例反思

  Reflection

  01

  尊重女性,真诚是最好的营销

  新女性既不能接受被贬低,也不能接受太多压力——不要用传统观念去贬低新女性,也不要用现代完美形象来要求她。她本身的价值需要被看见,她那不亚于男性的能力、潜力应该被肯定,她的身份不应该被限制。

  时间:2021年5月18日

  事件: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在官方微博发布视频,宣传旗下汽车,并且文案写道“日本动漫中男生高速奔跑掀起女生的裙子,是真的吗?”并且在该微博后附上“带你一饱眼福”等话题词

  后果:引起公众广泛讨论与关注,不少网友认为该广告内容低俗不堪,不尊重女性。

  后续:在受到众多指责和批评后,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的官方微博删除此前发布视频,并且就此事道歉。

  轻视女性群体

  经济利益驱使

  汽车商品的受众主要为男性,对于长安福特这则广告而言,通过展示女生裙子被汽车行驶过后飘起的高度来作为测速指标,本质上无疑是将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看待,是对女性尊严和个性独立的蔑视。

  长安福特该则广告文案,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以低俗文字视频博取受众眼球,吸引关注,却无法预料到低俗的营销手段会产生负面影响,不仅使该品牌形象大打折扣,更会影响社会风气、破坏社会公序良俗。

  案例问题分析

  Case question analysis

  02

  时间:2020年6月12日

  事件:优思明在女性题材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中插播的一则广告公然倡导女性用无套性爱去取悦、谄媚男性

  后果:该广告一经播出,便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讨论及争议,许多女性消费者纷纷发声斥责优思明此次的广告行为,#优思明广告策划吃饱了撑的#这一微博话题,更是在微博热搜停滞的情况下达到了1368万阅读,1.6万讨论的热度。

  女性视角的缺失

  优思明是一个女性避孕产品,短效避孕药是“女性主导避孕权”的体现,不需要男性配合,是一种对女性的赋权。但广告中却没有找到关于女性权益的视角,而是以一个男本位的视角把女性当成一个服务者,广告偷换概念,将“女性主导避孕权”转换为“为了取悦男性而将避孕的责任和后果附加于女性身上”。

  受众视角和广告视角相悖

  优思明的受众应该是面向女性的,但是这个广告却是在面向男性视角,他们明明知道这个产品的使用决策是由女性做出,但是还是不以女性的视角去讲述,容易让人产生反感。

  案例问题分析

  Case question analysis

  广告传递的价值观有误

  优思明作为女性使用的短效避孕药,它的诞生本来是让女性拥有更自主的性行为。在广告里,女性被塑造成“为取悦男性,迎合男性的性需求,用无套性爱争宠”的无脑角色,避孕的目的并不是来源于自己的选择,而是为了对方性体验的一种妥协。

  短效避孕药是比较好的避孕方式之一,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和经期。但这个广告完全没有往产品的优点上拓展,从其“亲密无间”的slogan中也可以看出,它将竞争对手选择为避孕套,公然倡导女性用无套性爱去取悦、谄媚男性。

  案例问题分析

  Case question analysis

  03

  解决措施

  Products And Operations

  完善广告监管体系

  我国广告业起步较晚,广告的监管体系还不完善,应该重视加强内部的管理和外部的监督,包括政府的专职监督机构、媒体监督系统、社会舆论监督系统。

  广告主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广告主在进行广告宣传的同时,广告的创意要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尊重消费者。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能一味地追求利益,以低俗无趣的方式博人眼球,破坏社会公序良俗,影响社会风气。

  公众要提高媒介素养

  公众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辨别广告好坏的能力,积极主动举报有违伦理法规的广告。争做广告的把关人。

  04

  案例反思

  Reflection

  案例反思

  Reflection

  早期广告的受众以男性受众为主,因此美女是“3B”策略中最有效的视觉符号。当时女性角色在广告中大体上被分为两种形象:一种是被社会意识物化为男性的附属品;另一种是与性捆绑,女性被塑造成性感、贤淑、花瓶的单一性格。

  随着女性意识崛起,商品市场的受众由男性主导转为女性主导,广告中的女性角色不再扮演着男性的附属品,越来越多广告从女性视角出发,展现出女性的自我魅力,丰富多元化审美风格,肯定女性自身价值,以吸引更多女性消费者。

  女性群体在广告中的角色

  黑红营销,确实能够为品牌带来短期的曝光与流量,但损害的却是品牌的价值与形象。也许单次曝光获得的收益能够高于损失,但利用性别对立作为营销噱头,污名化女性,折损的终究是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认可,品牌也难以长久运营。

  黑红营销≠流量密码

  案例反思

  Reflection

  品牌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