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独孤求败的“剑冢”里,杨过最终为何选择了玄铁重剑?

  独孤求败在“剑冢”内刻下了《神雕侠侣》中非常霸气的一段话:

  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

  独孤求败于此葬下了其一生所用的四把剑,其中第二柄为“衣冠冢”,只有介绍而无实物。

  那么,杨过为何最终拿起了“玄铁重剑”,而没有选择当时更趁手第一柄剑呢?

  剑冢所葬四柄剑,代表了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

  “剑冢”里,每一柄剑都有相关的记录说明,基本上是沿着独孤求败从初露峥嵘到天下无敌的时间线索来走的。

  第一把剑是最为普通的神兵利刃,独孤求败描述为: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这样的剑有很多,杨过见到的就不少,不说他和小龙女一起获得的“君子剑”与“淑女剑”,就是全真七子中所配备的“秋水剑”,甚至郭芙手里的佩剑,都算得上很好的兵刃了。

  独孤求败弱冠之前所用的这把剑就和他的年少锋芒一般,有一股锐气,争强好斗之心极为炽盛,但自身本事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太多。

  所以,只能与河朔群雄争锋,而不是力压群雄。

  第二把剑是经历了江湖浸染之后,是否还能保持初心,即进入到了“炼心”的阶段。

  这把剑被独孤求败抛弃了,其写道: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这把剑在新版和旧版《神雕侠侣》中有所反差,旧版里说独孤求败曾用此剑“杀尽寇仇,败尽英雄”,又说其最后以“神雕为友,紫薇为妻”,最后被杨过所得。而新版中改成了弃之深谷。从意蕴来说,新版更好一点。

  从这一剑的命运可以看到,独孤求败在江湖历练的过程中,其心性有过蜕变,这是他是非观成型的时期。

  第三把剑就是玄铁重剑,独孤求败写道: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这柄剑外观很奇特,非但没有剑锋,剑尖处还是一个半球,大概重七八十斤,与剑术“轻灵”的意旨背道而驰。

  其实看到这几句描述的时候自然就能想到两个字:稳重。

  这是独孤求败四十岁之前所用的兵刃,天下已无敌手,但却依然行走江湖。其为人也褪去了年轻时候的锋芒毕露,变得深沉和稳重,俨然一副江湖领袖的样子。

  第四把剑是一柄早已腐朽的木剑,独孤求败写道: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这一段描述有两重含义:

  第一,独孤求败从与人争胜变为了与己争胜,正在开辟一条没有人走过的剑道。

  第二,既然不滞于物,为何还要埋一柄木剑呢?因为它会腐朽。

  独孤求败告诉后来人,一个人无论曾经多么辉煌,名声有多么响亮,但最终还是会被遗忘的。就像杨过那个年代里,江湖上早就没有一代剑魔独孤求败的传说了。

  也就是说,独孤求败埋下的第四把剑,其实“埋下”的是一个洒脱的道理,告诫后来者不能陷于声名之累。

  了解了这四把剑背后所代表的含义,自然就能和杨过当时的选择对应上了。

  杨过这个人小时候缺乏教育,又因为黄蓉的偏见与不公,导致了其性格上的偏执。这一阶段的杨过有着少年的好胜心,无论在桃花岛还是全真教都是如此,所以与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而得到了古墓派的教育,又独自行走江湖了许久,在为人处世上明显有着非常大的改变,最为显著的就是对郭芙、大武、小武这些儿时玩伴的态度。

  杨过可能不是一个好人,但他也没有成为一个偏执阴鸷的坏人,这大概就是炼心的阶段。

  而遇到剑冢时候的杨过,经历了小龙女的失踪,也丢了一条胳膊,人生的剧变使得他对于这个江湖有所改观。

  于是,书中写道,他扶起玄铁重剑,看到“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个字的时候,便突然有所触动,似有所悟,良久之后方才去查看第四把剑。

  而当杨过最后选择了玄铁重剑之后,其发展的轨迹也是与此吻合,成长为了一个行走于江湖上惩恶扬善的神雕大侠,稳重且心怀侠义。

  从他选择了这柄重剑之后,其武学上的短板也被补足,这是其“成侠”之路最为重要的一次转折。

  杨过武学的弊病,在于年限和内力修炼

  在没有得到玄铁重剑和独孤求败的衣钵之前,杨过的武功在整个江湖上并不弱,甚至都能跻身于一流高手的行列。

  杨过虽然没有在全真教学习过全真教的内功和剑法,但古墓派中所遗留的却是王重阳当年所刻下的武学,从这一点来说,全真教绝大多数弟子对于全真教武学的了解都比不上杨过。

  而古墓派所传下的《玉女心经》同样是当时一等一的武学,传自与王重阳齐名的林朝英,这是一个不输于“五绝”的高手。

  所以“双剑合璧”下,金轮法王这等绝顶高手都退避三舍,不敢撄其锋芒。连眼界奇高的黄蓉都看出来了,杨过身怀一身好武功。

  要知道,桃花岛教育下的郭芙、大武、小武都被杨过赶超了,并不是这些人资质差、师承弱,而是杨过本身就是练武奇才,所接触的武学又是一等一的绝学。

  除此之外,洪七公的打狗棒法、欧阳锋的蛤蟆功、黄药师的弹指神通以及《九阴真经》都被杨过学了一个遍,无论是见识还是武功水准,他都属于当时最顶尖的行列。

  但杨过同样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内力不足,这是他年轻造成的。

  从《射雕英雄传》到《神雕侠侣》,几乎凡是在江湖上成为顶尖高手的,无一不在中年时期。包括当年的郭靖也是一样,也是在神雕的故事里才真正达到了和“五绝”争锋的水准。

  杨过虽然学得很杂,但面对金轮法王、公孙止等人却力有未逮,就吃亏在内力修为上,这是水磨工夫,不能速成。

  所以,在剑冢的时候,神雕见到杨过捡起第一把剑的时候表露出来一股不屑的神情,就是因为这把剑虽然最适合当时的杨过,但对于他之后的修炼没有任何的帮助。

  内力如何表现出来的呢?在金庸的故事里最常见的就是“举重若轻”。比如丘处机可以轻轻松松地举起一座大鼎,这些就是内力所致。

  以杨过当时的水准,虽然举得起七八十斤的玄铁重剑,但用其对敌却非常艰难。神雕与之对战就是为了磨炼其“举重若轻”的技巧。

  杨过这个人非常聪明,他捡起第一把剑时看到神雕的样子就知道了其心意,所以毫不犹豫地拿起了那柄玄铁重剑。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杨过又在水中练剑,使得其内力变得浑厚无比,甚至超过了金轮法王这种将龙象波若功练到极高境界的高手,这就是独孤求败传承的价值了。

  其所创造的《黯然销魂掌》刚猛程度甚至不下于《降龙十八掌》,可见其内力修为的短板就是在选择重剑的时候被补足的。

  杨过之所以最终挑选了玄铁重剑,正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早已经度过了“争胜”和“炼心”两个阶段,他断臂之后只有先做到“稳重”,补足“内力”修为的短板,然后才能重新“站”起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