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星:皮洛遗址是具有世界性重大学术意义的考古新发现
「本文来源:成都日报锦观」
在中国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星看来,皮洛遗址的发现是近年中国旧石器考古中最重要的发现,甚至是具有世界性重大学术意义的考古新发现。“这种发现,我认为是近年旧石器考古难得的非常重要的发现,其重要性远超近年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个发现不仅只属于四川和中国,而且具有重大国际意义。不仅是旧石器领域的考古成果,也是全中国考古界的成果。”
高星说,皮洛遗址首次建立了四川和中国西南地区连贯、具有标志性的旧石器时代特定时段的文化序列,为该区域其他遗址和相关材料树立了对比研究的参照和标尺。“在旧石器这一块,以前四川一直比较空白,虽然在富林、资阳等地有少量旧石器的发现,但总体旧石器文化非常少。但是皮洛遗址有7个文化层位,并且完整保留、系统展示了‘砾石石器组合-阿舍利技术体系-石片石器体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过程。”高星表示,这不是一个单一的遗址,是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和文化技术发展材料信息的叠加。这就建立起这个区域的文化参照和标尺,立起来了一个文化的擎天柱。
“皮洛遗址发现的阿舍利技术体系的这几块石头,是我们在东亚看到的最典型、制作最精美、组合最完备,技术最成熟的一套体系,应该是西方阿舍利晚期成熟的技术体系。与此同时,这还是目前发现的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体系,无论在非洲、欧洲、印度都没发现这么高的。”高星表示,一般认为阿舍利是一个特定人群、特定技术的文化传播,皮洛的发现,表明特定人群对高海拔这种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方式,所以具有特定的意义。
“皮洛遗址的空间位置同样非常重要而敏感。亚洲东部包含阿舍利技术遗存的遗址星星点点分布在印巴次大陆和中国广西百色、广东郁南、湖南洞庭、湖北郧县与丹江口、陕西汉中与洛南、山西丁村等地区。”高星说道,皮洛等含手斧的遗址埴补了该技术体系的一个关键空白区和缺环,连接起印巴次大陆、中国南北方直至朝鲜半岛的阿舍利文化传播带,对于认识远古人群迁徒和文化传播交流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
“此外,这里是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目前国际学术界有关人类扩散、适应高海拔环境研究都是热点课题,皮洛遗址恰好处在这些关键时间节点上。”高星表示,未来的发掘和研究要与这些课题结合起来,这些重大学术成果,可以提高我们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有助于追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古根系和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史前根脉。
稻城亚丁的自然风光名声在外。现在在自然旅游资源外,突然有了古文化的底蕴,这将是一张珍贵的文化名片。“我个人建议未来皮洛遗址可以建博物馆、遗址公园。当然,还希望未来这里继续发掘、调查、研究,整理提取更多的材料。”高星指出,现在的发现只是冰山一角,未来还要继续调查,找到更有价值的线索。同时,还要展开多学科工作,DNA的研究、年代学研究等要加快。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孔维睿 编辑 田莉 校对 王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