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的老人制作不谢之花,绝艺面临失传,免费授徒可有人愿学?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这里的文化艺术也是百花齐放,而且有的艺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比如说这里渝帆要给大家介绍的通草花,看了上面的这张照片,有多少人会想到这是一朵假花呢?即便是我说这是一朵假花,又有多少人会相信呢?这花的工艺真的足以以假乱真,让人真假难辩。
这便是被誉为“不谢之花”和“巧夺天工”的扬州通草花。扬州通草花,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清乾隆时就声名鹊起,后民国时日渐衰落。直到1953年,通草花艺人钱宏才首创了通草菊花盆景,开拓了通草花创作生产的新领域,后来更发展到有牡丹、杜鹃、梅花、腊梅等数十种,成为人们喜用的室内装饰陈列品,并开始出口国外。
现在这样的艺术在民间已经很难看到了,我们也是在扬州的486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才有幸探访到这种通草花的传承人戴春富老人。
486非物园区聚集了很多扬州的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包括雕版印刷、古琴艺术、扬州剪纸、扬州漆器鬁漆技艺、扬州玉雕、通草花制作技艺、扬州灯彩、宝应乱针绣、古筝艺术等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
这便是通花草的原材料,也就是通草,通草也叫通脱木,叶子很大,质地柔软,绵薄多孔,光色洁白,富有韧性,用来制作工艺花有比较理想的质感,如染色得当,可以经久不衰。《本草拾遗》中写道:“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萆麻,心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
通草花的制作工艺复杂,采用通脱木作为原材料,先要将通草芯片成纸一样的薄片,也就是上图的样子。
然后经漂白、裱草片、染色、捏瓣、做叶子、传杆子、栽盆、装镜框、整理等多道工艺流程制成的一种特色工艺品。
因为通草片加湿后有韧性,可将其捏、捻、揉成各种花瓣造型,再加以组合上色,就可以做成完整的花型。但因为通草片比较脆,手劲力度大小非常关键,也十分难以把握,需要非常耐心和细心。
78岁的戴富春老人,是江苏省通草花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他1940年生于扬州,1957年开始,他随其姐夫钱宏才学通草花技艺,至今已有60余年。60年来,他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独创了通草花的鸟雀粘毛技艺;将扬州雕漆与通草首次结合起来,开拓了通草花的制作手法。
这些工具全都是他自己制作的,这是用来做花瓣的工具,不同的花瓣根据大小与形象不同,所用的工具也不一样。
这位小姑娘是戴富春老人新门的门徒,叫做通草花的姑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现在一些简单的花朵已经可以独立完成。
这些花瓣需要用剪刀剪成相应的形状,然后用前面提到的圆头形木制工具使其成形。
这是小姑娘正在制作的小花朵配件,每一朵花都需要很多小配件,每一个花瓣都需要一步一步的精心制作。
这是她刚刚做好的花蕊,是不是很逼真呢?
这是戴师付工作室做好的一些成品,很多都是获奖励的作品,像这样的菊花可以保存上百年而不坏,是真正的永不凋谢。
戴富春一边做通草花,一边给我们讲通草花在扬州的历史,古代扬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城乡仕女均喜装饰,以戴花为美。宋人王观《芍药谱》云:“扬人无贵贱皆戴花。”民间节日和寺庙里也常以各种工艺花为装饰。因此,扬州制花业在民间植根尤深,发展迅猛,成为全国工艺花的制作中心和集散地之一。
绒花发源地之一也为扬州,始于唐盛于清。当时,扬州作坊密布,买客如云。古代每逢春日或清明游春,人们争相购买绒花,簪戴头上,以为装饰。扬州绒花造型活泼,色泽鲜艳,以玲珑优美的飞禽走兽取胜。产品多为吉祥题材,如蝙蝠蟠桃、挂印封侯、福寿喜禄及喜上梅梢等。扬州出产的鬓头花、襟花等,畅销全国。
清初,扬州首创了“通草花”。康熙二十五年(1686),时年三十八岁的孔尚任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出差扬州期间,看到通草花艺人庄生制作的像生花后大为惊叹,写了《像生菊花歌》赞之:“庄生庄生果绝技,颠倒花侯窃天意。”李斗《扬州画舫录》有关重宁寺佛殿装饰中记述道:“……四边饰金玉沉香为罩,芝兰涂壁,菌屑藻井,上垂百花苞蒂,皆辕门桥象生肆中所制通草花、绢蜡花、纸花之类,象散花道场。”
扬州匠人使用通草制花,这是扬州乃至中国工艺花制作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丰富和发展了扬州工艺花的题材范围和产品种类。据《扬州画舫录》记述,乾隆年间,扬州通草花不但在民间流传甚广,而且作为扬州两淮盐史向清廷的贡品。经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近代著名艺人钱宏才,突破传统,大胆创新,从单花发展成造型逼真的盆景和挂屏,是一种里程碑式的创新。
扬州通草花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在扬州这块具有上千年工艺花制作传统的丰厚土壤中孕育生发出的一朵艺术奇葩,是自然之美与人类艺术创作之美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既吸纳了传统的绘画艺术、雕塑艺术、盆景艺术之长,而又自成体系,别具一格,因而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关于他与通草花的缘份,戴春富老人并没有隐瞒,他说,解放前,他的父亲是拉黄包车的,解放后,他父亲做起了小生意。家境并不富裕的他,上学自然要比别的孩子晚一些,17岁才小学毕业。对于父亲经营的小生意,他一直没有太大的兴趣。“当时工艺生产合作社正在招收学徒工,我的姐夫钱宏才和姐姐都在里面工作。”熟人推荐,又是公家的工作,家里人的殷切希望,让他不再犹豫,于是便跟着姐夫钱宏才学起了手艺活儿。
戴春富老人回忆说,当时的姐春钱宏才早已是远近闻名的通草花艺人,但在教学时,他却是一视同仁。为了做出和真花一样的效果,钱宏才经常带着他们,一起去瘦西湖里,看景赏花。如果有了菊展,那更是要整天呆在里面,看个究竟。有时候,钱宏才还能借出几盆,带回家中,让大家细细观察。
即使是看似普通的通草花的叶子,制作起来也并不容易。为了让花叶具有天然叶子脉络分明的特点,传统的扬州通草花叶子都是在砖头上雕出片片树叶,再用通草进行压制,按照道理说,每一种花都要配套不同的叶子专用砖头。为了这些叶子,戴春富没少下功夫,在路上走着就把叶子和花都记在心上,回去再用刻刀一笔笔刻印在砖头上,如刻印章一样。最多的时候,家里积攒了上百个砖头叶子样子,无一重复。
戴春富回忆道,通草花到了钱宏才这里,其制叶技艺又有了一次重要的飞跃。钱宏才用石膏进行倒模制作树叶,砖雕树叶样子也就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他改用石膏制成的树叶,仿佛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一般,脉络分明。再后来,树叶都采用金属磨具。用通草复印,再加剪制,做出来的菊叶、茎纹和真的一样。最后加上大师的手工成型,一根毛刺、一根倒钩也能表现得栩栩如生。
在戴春富看来,即使在制作通草前,对于通草吸水程度的掌握,也要全凭手艺人的经验,差一时半刻都不能成形:吸水不够,通草一捏就脆了;吸水太多,花瓣直接就会被捏扁。捏、捻、搓,是通草花制作的绝技。这套工序看似简单,但要捏搓出形状各异的花瓣和枝叶,全凭艺人心中的感觉和手下的功夫,这绝对不是简单的依瓢画葫芦就能完成的。
通草花,因技艺繁难,在业内曲高和寡,加上经济效益不高,能成为传承人者甚为稀少。如今,全国通草花技艺的传承人仅剩下两位,戴春富便是其中之一。他也曾尝试过各种方法免费收徒,到老年大学授课,来找他学习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然而走了来,来了走,根本留不住人。
在戴春富老人看来,通草花技艺是一门必须传承下去的历史文化遗产,每带一个徒弟,他都用“师带徒”的传承模式和 “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传承着这门独特的技艺。让他高兴的是,如今一位19岁的小姑娘王蕴玉已经跟着他学了快四年的时间,如今还在坚持着。
那么,你们喜欢这样的花吗?有没有愿意去学习这种制作工艺的朋友呢?
举报/反馈大家都在搜老花医养花视频老花医养茶花老花医养花用药视频老年花养长寿花的阿朱种植养长寿花视频
发表
不爱吃草的羊kmX36
感觉国家对这些传承都没有重视,如果重视怎么对这手工艺人去扶持,宁愿拿钱去对国外去援助,为什么不建设自己的国家呢,而很多祖先留下的东西慢慢来消失了,真悲哀
2018-05-18
举报
回复
1030
CCYJ卓玛
2018-05-20
河南
举报
回复
1
一格的夏天
你是小孩子嘛?这么片面的看待问题,对外援助的意义你自己百度,但重点是这两件事情没有任何逻辑关系,你是怎么杠起来的???还悲哀?你去做文化推动者啊,你去组织民间组织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啊,或者写信给人大代表,发出呼吁啊…光是在这里无病呻吟给谁看呢!?
2018-05-19
举报
回复
1
全部10条回复
zhaxi3333
很多的需要传承下去的技艺根本不是没有人愿意学,而是很多人想学,可传承人愿意教吗?!所谓的不愿意学我看只是对他的子孙后代说的吧
2018-05-18
天津
举报
回复
595
1212lidan
都愿意学,都愿意当传承人,关键是学徒这些年的生活费养家费怎么办,这是个很具体的问题,没有强大的经济后做支持是不行的。看吧,小女孩19岁学了四年,也就是15岁开始学,日常开支肯定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再加上父母对孩子的坚持,孩子一般就容易学出来。
2018-05-23
举报
回复
6
zhaxi3333
孔子有名吧,他的学生号称三千以上,可是真正出名的有多少呢?!我想挂孔子名忽悠的人应该再当时也有吧?可是怎么样呢?儒教传承了几千年,这难道是老师挑学生能做到的吗?!
2018-05-20
甘肃
举报
回复
3
全部16条回复
青山9不改
说想学的那些人,这东西要学不是十天半个月的事,是至少要学好几年的,没有收入,学完作品也卖不了几个钱,怎么谋生呢?国家不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养起手工艺人,失传是早晚的事。
2018-05-18
举报
回复
446
祝田心文儿
是的,很喜欢这些古老的技艺。可是我要吃饭啊,这些东西一学就要好多年,没有收入怎么办呢
2018-05-19
举报
回复
4
小微yyyyy
我做过一些简单的
2018-05-19
举报
回复
2
全部6条回复
吾明照四方
已经有太多的民间传统工艺失传。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传承断代,老手工艺人正在日渐老去,而年轻人不愿意学。
2018-05-18
山东
举报
回复
487
emignt
几千年都不怕,难道现在怕饿师傳?现在都沒几个师傳了,以前成千上万个师傅都不怕饿?
2021-05-19
举报
回复
赞
吾明照四方
也许是有这方面的考虑吧!现在经常看到新闻上说老艺人希望免费教年轻人学习传统手艺,但是年轻人想学的却不多。
2018-05-21
举报
回复
赞
全部10条回复
此用户有bug
面临失传危险的,何止通草花?
2018-05-18
举报
回复
522
欣欣姐姐好
对于这种特殊情况,戴师傅也可以申请“戴师傅”专利,就像酒业一样,“某某”酒业,谁做的好传承好谁就是老大!
2018-05-18
举报
回复
117
十一品先生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另一个人已经注册了通草花了!传承人却没有办法注册……哈哈哈,神奇
2018-05-18
举报
回复
177
绿叶潜水员
这里边应该有所误解。通草花不具有新颖性,不能申请专利。
2018-05-18
举报
回复
4
帐号已注销
纸做的东西我一般不是很喜欢,再怎么逼真,说的好听至少不吉利,说的难听就是给死人专用的
2018-05-18
举报
回复
142
最棒的广义相对论
现在都用移动支付了,我快一年没用过纸币了。
2018-05-24
湖北
举报
回复
1
乱部_若
是把那个圆柱形的通草切成片状,看起来像纸但不是纸啊!
2018-05-23
举报
回复
2
全部69条回复
爱安然呵
我愿意学,在什么地方报名学习啊
2018-05-18
北京
举报
回复
342
恏想丿恏想的小店
其实为什么不把这些中国特有的遗产也办成特有的一个学习班,或者国家出面把这些老祖宗留下的手艺组合一起办个学校,这样只要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去学,然后再由大师们从其中寻找更值得真正传承的人再专门培养。这样既让国人知道了解我们中国特有的手艺,也可以代代流传下去
2018-05-21
举报
回复
5
家有儿女12588
我也想学
2018-05-20
举报
回复
1
全部13条回复
希希玛23
手工艺是最美最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没有后续 太让人心痛了 那恶意注册的心里穷得只有钱了
2018-05-18
举报
回复
71
宋汶0
以后这些东西会和中医一样成为传说。然后让些不肖子孙说都是假的骗人的。
2018-05-18
举报
回复
92
笑倚春风不自知
心里特别难受。。
2018-05-19
举报
回复
1
水生月
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所以大多数国人不屑一顾,并不重视,不在意,甚至嘲笑那些坚持继承传统手艺的人。可是啊,他们不稀罕,有人稀罕啊。哪一次不是错到了一定的地步才想着挽回,唉╯﹏╰
2018-05-18
举报
回复
8
千江月920
民间艺术家令人敬仰!
2018-05-18
举报
回复
140
鸟中二哈提莫
山寨的马上就会大批的出现
2018-05-18
举报
回复
133
吾明照四方
你说的太对了,对于大量的民间手艺人来说,单靠个人的传承力量太微不足道了,还是希望能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有社会力量的参与才能更好的传承。
//
@翌日梧桐
:
其实也不是不愿意学 真的国家对于这部分人都边缘化了 你说学成后 连最基本的养家糊口都做不到 像继续都继续不下去呀
2018-05-18
举报
回复
25
暖暖IwAhE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果都要失传了未免太可惜了,真的不藏私心的话,应该免费教学,总比以后再也没有了好,现在是物资社会,但人心其实还是向往宁静的,试想在闲暇之余一门手艺,不为钱,纯因爱好它,是件多么美好的是啊
2018-05-18
举报
回复
7
水瓶lilili6
只能博物馆,书本,录像中留传了。无论是应用价值,成本都已经没有市场空间
2018-05-18
举报
回复
36
amoygirl
请问要怎么联系师傅呢?外地的去也可以学习吗?如果每年有一个月的假期去学习可以吗?
2018-05-18
广东
举报
回复
32
shdzz_
可以
2018-05-18
举报
回复
3
猫爷147
写入教科书,让孩子没从小手工课学起,不能丢了,不然韩国棒子又说是他们的啦
2018-05-18
举报
回复
32
凌歆霜
我支持手工课,培养动手能力
2018-05-20
举报
回复
2
清清小雨雾
感觉国家不重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现在很多东西都面临失传
2018-05-18
举报
回复
69
lxping703
“世间皆佳物”,只怕有心人
2018-05-19
举报
回复
1
a小鱼儿
真心想学,怎样联系老人家
2018-05-19
举报
回复
5
保利佳9y
我也想学,怎么联系老师呢?
2022-03-21
举报
回复
赞
a小鱼儿
能坚持的,我本来就喜欢做手工
2018-05-21
举报
回复
3
全部5条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