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过去,曾经《十八岁的天空》,饱受争议
十八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重要的分界点,从十八岁那一天开始,我们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将要开始追寻自己的人生。
十八岁和高考往往会被联系到一起,因为很多孩子都是在十八岁左右参加的高考,高考对于每一个中国家庭来说都算得上是头等大事,十八岁的高中,十八岁的高考,在十八年前,一部讲述十八岁和高考的电视剧出现在荧屏上,成为一代八零和九零后的回忆,这部仅有二十二集的电视剧在当时造成了不小的轰动,也让保剑锋开始进入更多观众的视线。
虽然整部剧在当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关于这部剧的争议也很大,在口碑方面甚至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化。
古越涛的形象:
《十八岁的天空》当中保剑锋饰演的古越涛是第一男主角,整个故事也完全围绕着他展开,古越涛的性格非常好,积极阳光,年轻有活力,愿意接受挑战,敢于打破传统,这一点从他愿意接受三年八班就能看得出来,他不相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古越涛带着一个成绩最差、最难管理、存在各种问题的班级里的学生们,以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摆脱自己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障碍。
古越涛虽然是老师,但从来不拘一格,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他更像是一个活泼的学生,他对自己的状态也并不觉得不妥,在他看来,就应该和自己的学生成为朋友,从而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
这样的角色定位,还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但是古越涛在剧中被捉弄,还出了一些洋相,与学生之间毫无距离感,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威严,这成为古越涛形象塑造方面的极大争议点,而且在当时备受批评,不过,当时的网络还远没有现在发达,因此舆论也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威力。
现在看来,这样的争议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首先,《十八岁的天空》本身就定位为一部青春偶像剧,主打的是青春偶像,剧中的人物更多的是角色的设定,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会出现古越涛这样的人物。
“四不像”剧,不合理的剧情:
《十八岁的天空》可以说是内地偶像剧的鼻祖,难免会被进行比较,在日本很早就有了类似古越涛的形象和《十八岁的天空》这种类型的电视剧,而在《十八岁的天空》播出的前一年,《流星花园》在我国台湾地区创下收视奇迹,从而也开启了台湾的偶像剧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
《十八岁的天空》就像是日本的角色定位加上《流星花园》的偶像剧风格再加上中国式的教育体系,整部剧的剧情十分令人匪夷所思。在国内高三的氛围肯定不会是三年八班那样,学生整天吊儿郎当无所事事,作为班主任的古越涛也没有任何的紧迫感,并且还会以朋友的方式花费大把的时间去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生活方面的问题。
按照古越涛这样的方式,三年八班的成绩能够摆脱垫底都是奇迹,更不要说后面竟然还到了年级第一,这是很难讲通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春偶像剧就是超现实的,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打造的另外一个空间,如果对这一类型的电视剧剧情太过较真的话,实际上意义不大,因为本身这就是带有超现实色彩,或者说,偶像剧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寻常人,都有着过人的天赋,这是创作者所赋予的,因此,整部剧有些“四不像”的确不假,但是,如果说剧情不合理就有些太苛刻了。
台词牵强令人不适:
关于台词的问题,这是偶像剧的通病,总会有那么一大部分的台词听上去会很尬,会令人觉得很扯甚至有点“二”,但这就是偶像剧,台词的节奏和语言风格只是为了衬托“偶像”这两个字,而且一些偶像剧的主要受众,那些正值青春年少的孩子还有一些女孩,他们喜欢的就是这种拽酷的感觉,只要突出这一点就足够了。
就如《十八岁的天空》,在当时被迷住的那些人,现在回头再去看,其实更多的是一种青春的回忆。如果是现在还有一部《十八岁的天空》,这些人大部分也会觉得台词很尬,剧情很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思想会不断成熟,对偶像剧自然也就失去了精神需求。
但是,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需要有那样的一个美好的回忆,让偶像剧记录那些幼稚单纯的花样年华。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