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代男子,为何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少女为妻?背后隐藏男人的爱好
原标题:古代男子,为何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少女为妻?背后隐藏男人的爱好
不仅古代男人,喜欢年轻貌美的小女孩,当代男人的口味同样如此!我以前听过一个笑话:
20岁的男人,喜欢20岁的女人;
40岁的男人,喜欢20岁的女人;
60岁的男人,还是喜欢20岁的女人。
可见,男人骨子里,就更青睐年纪小的女人。而在古代,男人则更大胆,娶十三四岁女孩成婚,都形成了一种“潮流”。可见,存在就是合理。为什么古代人敢如此大胆呢?其实啊,这是时代裹夹的结果。
一、古代政策的要求 《周书》记载:“自今以后,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以时婚嫁”。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周朝,男生只要15岁以上、女生13岁以上,就可以自由婚配了。
不仅如此,很多朝代甚至还要求:如果超过一定年龄,还没有结婚,就要给国家交税。《汉书·惠帝纪》中就这样写道:“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什么是“五算”呢?就是要缴纳五倍赋税的罚款。可见,古代早婚不仅是普遍的社会现象,还被律法强制规定,成为古人必须要完成的义务。
当时这样的规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又没有如今的科技,劳动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致力于发展人口。如果降低结婚年龄,人们早早结婚,早早生娃,“生产力”上去了,劳动力自然也就提升了。 比如,三国两晋时期的女子,要求十二岁就要嫁人;而到唐朝,这个年龄却被延后了两年,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两晋时期连年战乱,人口骤减,所以急需补充新人口;到了唐朝,人口有所缓解,政策就有所放松,不用那么早结婚了。
古代的政策,就影响了社会的风气,人们也渐渐习惯这个年纪成婚。娶个13岁左右的女孩,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古代重男轻女,都喜欢把女孩早点嫁出去,并把聘礼用来给儿子成婚。尤其是要交税的朝代,更是要早早嫁人,否则一般家庭,根本拿出不起税款。
二、早婚早育的生物学基础 古代人娶13岁少女结婚,也有生物学上的基础。古人医疗水平差,饮食也很粗糙,所以平均寿命比现在低很多。因此,为了在有限的生命中,尽早完成繁衍下一代的任务,而繁衍生息是生物的本能,大部分生物的进化,都与此息息相关。在这种进化影响下,古代女孩的身体发育地更早。
古代十几岁的少男少女,能够成婚的一个前提就是:他们的身体,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古人的平均寿命也就四十几岁,如果像现代人一样,三十岁左右才结婚,那留给他们生孩子的机会,也就不多了。
虽然现代文明愈来愈高,生命并不以繁衍后代为第一要义,我们才更加崇尚晚婚晚育。但古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早早成家,就可以早日传宗接代,延续家中香火。因此,娶13岁的女孩结婚,也是为了繁衍需求。
三、千百年的审美取向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颜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是苏轼在好友成婚时,调侃而作的一首诗。八十岁的新郎,娶了十八岁的新娘,可见男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喜欢少女。就如同当今对莱昂纳多的调侃:“没有人可以永远十八岁,但是莱昂纳多的女朋友可以。”
古人曾盛赞:十三四岁的女子,此时为豆蔻年华,袅袅婷婷风姿绰约,可见在古人的审美中,更喜欢这种婉约、尚未长成的少女,像朱见深一样喜欢成熟女性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所以,古代男子在成婚时,往往会选择小几岁的女方,中年纳妾时也不例外,毕竟没有人不喜欢年轻貌美的妻妾。这种风气也是上行下效,皇室在选人入宫时,很多女孩年纪都很小。 到了南北朝时期,早婚已经成为一种风尚——梁简文帝十岁、海陵王十一岁、刘宋孝武帝十三岁、敬帝十一岁。有句诗曾写过“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什么意思呢?就是上有所好,下面的人就争相效仿。皇家的一举一动,传到了民间。所以民间,也流行了早婚。
但话说回来,早婚早育的本质,还是对女子的压迫。古代女人一直被视为生育的机器,=没有所谓的人格与尊严。没人关心过早的生育,给她们身体带来的损伤,也没有人真正把她们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如果是你,愿意娶年纪小的,还是年纪大一点的女人呢?欢迎留言分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