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版《平原上的摩西》结尾,小斐为什么自杀?
单纯被最后那一枪狠狠震撼到了。在看完小树掏出来的平原烟盒之后,小斐干脆又利落地开了这一枪。这样的改编如何?为什么小斐如此果断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小斐的信仰崩塌了,因为她看到了也在划船的赵小东和其他警官…庄树拿到的小斐的日记本里写到:“我有一个秘密,平安夜和小树订好了在麦田见面….”。见面后又问小树有没有去赴约,但小树说他忘记了。
庄树也是的确是忘记了,但前面的剧情表明他在听到圣诞的歌声后突然想起约定,开始奔跑。第六集最后小树在麦田奔跑边哭边喊小斐的剧情其实也是在呼应,但身后奔驰而来的警车说明已经迟了,警官蒋不凡被杀已经惊动了市公安局….
庄树说他可以把湖水变成平原,在小斐满脸期待下,庄树拿出了那张原本夹在日记本中的“平原”烟盒纸…
那个平安夜之后是悲惨人生的开始,她不爱说话,看一些忧郁气质的书籍,始终封存着和小树一起时的“童心”,那是她生命难得的温暖。但看到警察后,意识到自己最后的温暖消失了….
我不并认为李斐是自杀的。我的看法李斐是被赵晓东击毙的。
李斐拿着枪对着庄树,赵晓东不知内情击毙李斐。和当年蒋不凡误会李守廉遥相呼应。
电视剧里李斐中枪的镜头没有正面描写。但我们可以从镜头里推测剧情。

枪响0.5秒前庄树的表情。
0.5秒以内抢响了,庄树的神情如果李斐是自杀,那么她必然有举枪的动作。枪响之前庄树的眼神是一直停留在李斐身上的,没有挪开过。此前李斐的枪口是对着庄树的,如果李斐举枪自杀,必然会伴随着拿枪动作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算庄树无法阻止,但表情上是一定可以反应过来的。而在枪响之前,庄树的神情是对李斐的死亡毫无预见的。0.5秒以内枪响了,庄树所有的错愕和惊惧就瞬间出现了。这只能理解为第三人开枪!

枪响后划船靠近的赵小东可惜清晰的看见,赵小东穿上的枪(红圈内)。

李斐中枪后的姿势李斐中枪后的姿势,如果是自杀。那这个姿势只能是举枪打头,但拿枪一侧的头上没有伤口。所以只能是伤口在背向镜头一侧------也就是赵小东面向的后背方向。
综上,我认为李斐绝不是自杀,是被赵小东击毙。
小斐不是自杀。我查了一下如果中枪后身体向前倒下,子弹是从身体前方飞来的,而身体仍然向前倒下,一是因为空腔效应;二是因为人的保持平衡的反应,按照惯性身体要向后倒,但人的意识会努力保持平衡,用力向前,最终身体就想向前倾了。
这个同时排除了是赵小东背后射杀的可能。
为什么子弹从前面打来的,而不是自杀。通过镜头和声音来分析。
1、镜头先出现了小斐震惊的眼神,说明她看到了什么让她震惊的。应该是有人用枪瞄准她。这个地方太短,可以自己去看表情。

2、庄树是先听到枪声,又露出惊讶的表情的。如果小斐是自杀,庄树在看到小斐把枪口对准自己的时候就会惊讶,表情会先于枪声。
3.庄树听到枪声后,手中的纸惊落了,他第一反应是向后看。说明枪声是从他身后传来的,他在找开枪的人(地方)。





4.在他俩聊天期间庄树有两个来电没接,应该是他同事。他肯定怕同事问他在哪儿呢?在干什么?才没接。但其实他同事们已经在周围了,估计是跟他核实安全问题。见到小菲拿枪指着他,为了保护他,开枪射击了小斐——这一枪一定是致命的,因为小斐手里有枪,怕打不死她,她还会开枪打死庄树。
这部剧,有一个方面就在讲正义的误会。蒋不凡拿枪指着老李也是正义的误会。
小说的开放式结局比电视剧版更好。
电视剧很不成功,导演因为自己是内蒙人就把剧情发生地改到了内蒙,完全变味了。
《平原上的摩西》有一点做得特别好,它会给到小人物平凡而具体的生活一些镜头。这些平凡而具体的东西,甚至比剧情主线还要有意义,或者说正是它们才让剧情主线有了意义。
我很喜欢的一段镜头,讲老刑警蒋不凡。先是熬夜熬了几个通宵,跟弟兄们吃完早餐之后去泡澡,然后各自回家休息。
当时是上午,他回了老妈家,姐姐在做饭,姐夫想跟他喝点儿。他说饭熟了叫我,然后去补觉。起床时,已经晚上九点了。老妈念叨了一句:「你姐夫从午饭等到晚饭,你都没起来」。他盛了饭,拿暖壶里的热水泡了泡,胡乱应付了两口,跟即将做爸爸的徒弟打电话,想再去侦查一番,结果到了徒弟家楼下,看人家穿着秋裤下来,就说过来看看你,今晚不去了。
这段戏我特别喜欢。你能知道这个刑警心里装着好多事儿,所以他的生活是这个样子。他很聪明,会被上下级依赖,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但又没那么聪明,因为还是有棘手的案子破不了。家庭生活在他来看不重要,所以活到这么大年纪还是个孩子和弟弟。所以连自己的徒弟都快当爹了,他还没从一个单身汉过渡到丈夫这个身份。是个好警察。
这些小人物无足轻重的生活,构成了那个时代的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