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副武装急行军,翻山越岭看电影

  人生处处是旅行(16) ?【军旅纪实连载】

  

  五月上旬,一个周六的下午。

  这是部队规定的党团日活动时间,通常由各班排组织政治学习。

  学习内容大都是近期的“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和毛主席的有关著作,有时还让战士写上一两篇学习心得体会。

  党团日活动既是让战士加强了政治文化的学习,也是让大家的体力在周六下午休息一下,因而这个下午大家过得相对比较轻松。

  下午我们机枪班五名同志刚刚坐定,班长拿起报纸正准备读报,连部通信员突然跑过来通知各班长到连部开会。

  我也接着被一排长派去给连队出黑板报。

  班务会是我军连队的优良传统

  这一下,我们机枪班其他三位算是“放羊”了......

  我来到连部门前,用粉笔往黑板上抄写着报纸上一篇批林批孔的文章。

  只见大林这家伙蹑手蹑脚的跑到了我跟前,小声而神秘的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刚才我听连部通信员说,今天晚上团里要来“王八脖子”放电影了。”

  真的吗?这确实是个好消息!

  我当兵来这里快半年了,早就把电影是个什么样子都快忘记了,今晚终于可以饱饱眼福了!

  我正和大林在嘀咕着,突然连部会议室的门开了,看来连部的会议时间很短,只见班长们陆陆续续地走了出来。

  郑班长看到我们两个,就招呼我们跟他回班里开会传达今晚的活动。

  班长说,团放映队今晚要来一营驻地慰问放电影,营里决定这场电影要三连的指战员和附近的当地人民群众一同观看,观影地点就放在了离我们连队距离最近的北沟村。

  这个北沟村位于“王八脖子”西侧的山谷下,离我们三连驻地直线距离大概有五、六公里,但是去这个村要翻越王八脖子的山梁,长长的一段上下坡的山路,单程徒步行进时间至少要一个多小时。

  这个北沟村,也是我们连的军民共建点。上个月我曾去过这个村庄参加连队组织的助民劳动。

  村庄靠近山谷边上的一条小河,大概有几十户人家。

  据说这个村大都是民国时期从内地闯关东逃难过来的山东胶东人,他们在黑龙江这个偏僻的地方定居下来已经延续好几代人了。

  可能这个地方比较偏远和封闭,这个村子里所有的人还完整保留着山东老家的一切生活习惯,吃煎饼果子、食大葱蘸酱。

  上世纪东北山区的村落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村虽然地处黑龙江省,可从耄耋老人到光屁股儿童,说得全是一口地道的山东胶东方言。

  记得当时村里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操着一口标准的山东话向我这个解放军叔叔问好时,我恍如梦中来到了山东临沂。

  班长继续传达连首长的指示:“这次和北沟村的老百姓一起观影,既是一次军民联欢活动,也是对我连的一次武装越野的实际演练。所以,这次去看电影,全连所有官兵要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用急行军的速度,翻越“王八脖子”山谷.....”

  好家伙,这哪是去看电影!这不就是去野营拉练吗?

  为了这场电影,连队下午5点就提前开了晚饭,5点半钟,全连集合列队朝着对面的“王八脖子”山谷出发了。

  我们机枪班五人携带了全部的武器装备,除每人必须携带的军用挎包、水壶和四枚手榴弹外,郑班长携56式冲锋枪一支,四个弹夹,实弹120发; 老刘和老张,肩扛班用轻机枪各一挺;我和大林每人携带两个机枪弹盒,实弹200发。

  所谓急行军,就是要超越平时步行约一倍的速度徒步行进,说白了就是全副武装在山路上暴走,这个中滋味可想而知。

  

  队伍刚刚爬上“王八脖子”的坡顶,我浑身上下的衣服基本上全湿透了。

  这时只见跑在队伍排头的大林也龇牙咧嘴起来,我好生奇怪,这家伙平时劲头挺大的,今天他这是怎么了?

  我上前几步跑过去,询问他是不是身体哪个部位不舒服了?

  他的回答让我啼笑皆非:“晚饭吃得有点撑,现在大便堵在屁股门上了!”

  部队正在急行军,他如果此时去路旁的林子里上大号,肯定会掉队,我鼓励这小子尽量坚持一下,翻过前面的山梁就是一路下坡,很快就到北沟村了!

  接着我上前要帮他接过来一个机枪弹盒,以减轻点他的身体负担,可大林摆着手非常果断地拒绝了。

  这家伙都憋成这样了还不忘开我的玩笑:“这点小事岂能麻烦我们的“跛爵”先生!”

  经过约50分钟的急行军,我们的队伍终于来到了北沟村的村口,连长命令全体原地休息5分钟,稍事休整,整理好着装,调整好装具,然后列队进村!

  只见大林提着裤子像箭一般的窜进村边的树林子里去了......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当我们全连的官兵唱着军歌,迈着整齐的步伐,全副武装地出现在北沟村的打谷场上时,等候已久的男女老少村民给我们这支子弟兵队伍鼓起掌来。

  打谷场的正中央,给我们连队早就预留好了一块空地,团放映队也早已提前到来支好了放映机,村里的百姓还从家里给我们拿来了大大小小的椅子和板凳。

  作为人民子弟兵,我们自然不能享受这个特权,官兵们把椅凳搬还村民后,一声令下全体席地坐在了打谷场上。

  看着这些满地坐着的荷枪实弹的战士和村民们一起看电影共联欢,相信北沟村的老百姓一定会安全感满满。

  军营拉歌文化相当热闹震撼

  这时,三连四个排的官兵分别拉起歌来:

  “一排的来一个!”

  “二排的来一个!”

  “三排唱的好不好?”(好!)

  “再来一个要不要?”(要!)

  “一二三四五,我们等的好辛苦!”

  “东风吹,战鼓擂,咱四排唱歌怕过谁?”

  ......

  部队在参加集会、观电影、看演出之前,最热闹的就是开场前的拉歌活动。有时拉歌的热闹和欢快甚至超过了当时主题活动的本身,相信凡是在部队这个大集体生活过的人都有这种怀念和记忆。

  

  电影放映的是抗美援朝主题的老片《英雄儿女》。

  这个电影我在入伍前已经在家看过了无数遍,但现在到部队后再看看这部电影,心中的感觉与以前是大不一样了。

  因为我早不是当年的那个高中生或者知青了,现在已经成了这支人民军队中的一员。影片里我军与外国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场景,不由得使我从内心里产生了一个坚定的想法:这就是自己今后的使命和未来不能逃避的责任。

  当电影里的王成喊道:“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我激动地从内心里涌出一种向往:假若自己在未来的边境保卫战中也有这样的机会,我也一定能做到为了胜利去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

  影片的结尾,电影的主题曲《英雄赞歌》声音响起:

  “烽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杨波做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身忘死保和平......”

  

  当影片里的王芳动情演唱到副歌部分的时候,我们全连的官兵在场下都大声跟唱了起来: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北沟村的青年男女和孩子们也跟着边唱边鼓掌起来......

  这一晚,在黑龙江边陲上一个小村庄的打谷场上,数百名军民欢聚在这里,歌声、喊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所有这些美妙的声音,回荡在“王八脖子”山谷的上空久久不能散去......

  电影结束了,我们在村民的鼓掌欢送下踏上了返回驻地的路程。

  回来的路上虽然仍是全副武装地列队行进,但这时连长不再要求我们急行军了,队伍按照正常的齐步走的步伐,行军纪律的要求也不再像来时那样严格了,大家都感到无比的轻松。

  此时“王八脖子”山谷的夜空繁星满天,弦月高挂。

  当一颗流星从前方夜空中清晰地划过时,队伍里会不约而同地出现七嘴八舌的赞叹声。

  

  大林因为排泄掉了腹中的负担,此时又活跃了起来,一路上对着夜空给我指指点点:

  “这个是大熊星座、那个是小熊星座,这是勺子星,那是北斗星......”

  我问他:“大林,你是什么星座?”

  大林不假思索地答道:“我是饥饿星座,这不,现在我的肚子又开始饿了!”

  队伍里听到他说话的人都笑了起来。

  带队的王连长也忍不住笑着说道:“大林,在你退伍前,我一定好好请你吃一顿。你放心好了,到时我绝不能让你饿着肚子回鞍山!”

  后来听说大林在我离开“王八脖子”的第二年退伍回到了鞍山,从此我再也没有联系上他,但是至今我还会经常想念他……

  我们在一路欢声笑语中翻山越岭回到连队,已经是夜里十点半了......

  (未完待续,感谢关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