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受害者变成“凶手”,这部口碑9.2美剧,想表达什么?
原标题:受害者变成“凶手”,这部口碑9.2美剧,想表达什么?
文/雨叔
对于犯罪题材的影视剧,最离不开的一对角色就是受害者和凶手
这样的人物可以说的牵动着整个剧情的发展,从开端到高潮,一步步将其中的魅力真正地展现出来。
比如马东锡的《恶人传》,刚出场就是一个神秘莫测,冷血无情的凶手,和接二连三的受害者。
以撞车为作案手法的独特犯罪手法,在一次次的意外中,上演着属于自己的表演。
这部电影,就是以受害人与凶手之间的不断交锋,将节奏推向了高潮,从刚开始无目标杀人,到罪犯头目张冬秀被刺,再到小女孩被害,纵观整体,就是随着凶手目标的不断改变,暗示着人内心逐渐增长的情绪。
而除此之外,在犯罪剧中,引起人最大欲望的,“性”必是其中之一。
以及何其紧密相连的女性群体,对于这样的题材也是花样不断,如今有这样一部剧,聚焦一群受伤女性的背后故事,它就是《难以置信》。
紧凑的故事线索,在探案的外表之下,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感情,甚至以一个女性受害者的角度来展现整个故事,正是这部剧最大的特色。
但对于真相,恐怕只有“难以置信”能表达此刻的心情。
正如这部剧,不仅源于真事,更是改编自名为《一幢难以置信的强奸案》的新闻报道。后者更是凭此夺得了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的青睐。
而这一切都因为对女子的伤害。
重点在于,这样的目标是不断的,无差别的犯案,一次在法律的边缘上演着犯罪的快感。
这样的故事整整持续了三年,这之间多名女性被夜晚熟睡之时遭遇蒙面男子。
高超的作案手法,没有一丝线索的迷雾。
也一次次的纵然着凶手,对受害者多次侵害,拿照片胁迫,甚至强迫受害者通过洗澡,刷牙毁掉证据。可以说,作案手法非常缜密。
这部《难以置信》没有过多的去渲染案件的离奇,而是将镜头对准了背后的受害者,以及内心遭受的伤害,通过一个个案件,令人深思。也可以看出,这部剧注重的真个案件的过程。
通过过程的展现,抛出一个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比如,既然受到了伤害,为什么大部分女性选择息事宁人?
对于警察的盘问,玛丽从刚开始“哦”的机械回答,到录口供,医院检查,甚至签字确认,完完整整地复述了5次。
但最后的结果,更是大跌眼镜,案件竟然毫无线索,警察一无所获。
原本无疾而终,玛丽也终归平静的生活,但却因过于平静,再次被警察怀疑是否是造假。因为,她常常喜欢刷存在感,甚至她的证词中,也有多次漏洞。
最终,在警察的软硬兼施之下,认了罪。明明是受害者,却无端背负莫须有的罪名。
一切都是因为表达了自己想法。
难道这样的想法不应该被表达吗?不,这样的想法应该被提倡,不被提倡的是,背后被忽视的受害者女性。
一次看似平淡的遭遇,殊不知是坚强之下的惨痛伤口,反复的质疑,无异于是对其进行二次伤害。
一次次的再现曾经的阴影,遭受各种异样的眼光,甚至被至亲孤立,远离。
如果说,第一次只是身体上的伤害,而第二次则是一种精神上的伤害。一种彻底摧毁人内心支撑的伤害。
权衡之下,沉默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而另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是,最后破案的是两位女性警探?
在我看来,这是黑暗之中的一米阳光,女性破案,以女性的视角讲述故事,更能最真实的走入受害者的内心。
不仅仅是一种对于女性的尊重,更是一种对于受害者的保护。
比如,男警探的审问,更像是一种质疑,冷漠,丝毫不关心的氛围,相比之下,女警探就好比一个闺蜜的谈心,最真实的表达自己遇到的问题。
以及医院的检查,采用的也是最专业的女性。
这就是最值得称赞的地方,以女性的角度叙述关于女性的故事,不仅保护了关于自己的隐私,更是很好的处理了彼此间的尴尬。
不同于以往的电视剧,《难以置信》正是走进女性的生活,始终以女性角度看待问题。除此,也并没有过于夸大,反而细致入微的展现了整个破案的过程。
通过女性角度,展现了整个社会中的男性世界,彼此之间充满的代沟,不过好在并没带着有色眼镜看待问题。
这也正如片名“难以置信”。
可以说是最精辟的总结,不仅仅是案件的曲折迷离,故事剧情的不敢相信,警探之间的默契耐心。
所谓成长,就是不断去接受自己的不足,不断和过去达成和解,不断走出曾经的阴影。它可能是一张照片,一句话,甚至一个视频。
真正的难以置信,在于敢去面对自己。
一个简单的故事背后,是怎样一个汹涌澎湃的内心,《难以置信》就是这样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