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论文范文

  职业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学者对黄职业教育理论和思想研究的深入,研究范围越加广泛,在对黄炎培这一块研究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教育目的;二是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三是职业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研究;四是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五是对“农村教育论”的研究;六是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探讨和研究。例如,福建师范大学黄仁贤教授对黄炎培的职业指导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黄炎培从职业教育的倡导到创办,至始至终都十分重视与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密切相关的职业指导,并且第一次把职业指导纳入职业教育教学之中,在其数十年间的职业教育理论探讨和教学教育实践中,最终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职业教育指导体系。武汉大学张建华教授从黄炎培的职业道德观着手,认为包括“敬业乐群”、“劳工圣神”、“完善人格和爱国主义”等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其职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黄炎培的职业道德思想对我们推动职业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叶凤刚教授认为,在21世纪20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中,黄炎培是最早注意到农村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农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经历了由“分区立系”到“划区施教”、综合改进,再到“先富后教”、“富教合一”三个阶段的演变。此外,南京师范大学庄缇缇的硕士论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及过程、具体内容、思想特点、及其启示做出了系统而具体的阐述,就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内容而言,除以上六点外,还提出了黄炎培的人性化教育制度这一内容。

  二、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在注重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同时,一些学者也把目光转向把其职业教育思想与蔡元培、张謇、陶行知、杜威等教育家的职业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上。例如,王彪认为蔡元培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继承发展的关系,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倡导者和开拓者,而他的学生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这也教育思想的继承者和开创者。他们在职业教育思想上有着密切联系,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在实践上,他们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推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淑丽对黄炎培和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她认为两人在相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并具体从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三个方面来计较二者职业教育思想的异同。在杜威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方面,张晓明也进行了相关研究。马斌也对黄炎培与张謇、陶行知等教育家在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办学方针、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三者提出了各具个性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与理论。此外,姜建、马万明对张謇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该文章主要从两者职业教育思想起源、职业教育实践形式、职业教育内容、职业教育原则进行比较,认为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先于黄炎培,并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参考的范例;在职教实践形式方面,两者都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但张謇更加注重校企合作,而黄炎培更加偏重职业指导;在职教内容方面,该文在张謇“事业之所至,教育之所至”的教育理念与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理念及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进行了异同比较;在职业教育原则方面,作者认为两者都注重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但从具体实践上看,黄炎培职教对象更为广泛。

  三、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台阶,并在继续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于是学者在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了研究的时代性与实用性。此类研究也愈加丰富,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个性化教育的启示;二是“手脑并用”的启示,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农村职业教育思想的启示;四是开放性办学的启示;五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六是借鉴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观念的启示,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发展职业教育等等。相关期刊论文有《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高职教育的借鉴作用及启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与启示》等。以刘云《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借鉴与启示》为例,该文具体通过分析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体系,最后得出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并概括为三点内容:职业教育造就的不是“改良的艺徒”,而是“良善的公民”;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社会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职业道德教育原则方法的科学性、全面性。此外,相关的硕士论文有《黄炎培职业道德思想及其当代启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等。以华东师范大学许瑞泉硕士论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为例,该文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主线,从思想内涵与现代价值两大层面进行梳理与分析,重点从思想精髓的当代实践、“大职业教育主义”、“农村改进理论”三个维度进行阐释。在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现代价值探讨方面,许瑞泉认为,应借鉴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职业教育事业;并且认为职业教育应传承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平民思想,要覆盖广大民众,要适应一般劳动人民的需求,解决他们的事业和生计问题;此外,还有职业教育应贯穿职业生涯、农村职业教育模式要重点突破,首先应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办学应遵循实践原则。这些都为该硕士论文总结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应用。

  职业论文范文第2篇

  如何把握职业生涯里的关键时期

  一个人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三、五年的时间,是他从业入职的关键时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刚进入单位的新人,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几乎是一张白纸。这些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去做,如何在这段关键时期里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去有效地改变这一切。没有经验,可以通过实际工作去总结;没有阅历,可以一步一步去积累;没有社会关系,可以一点一点去编织。简单地说就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打好基础。应该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

  首先,工作第一,待遇第二。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应该明白注意力不能过多的放在自己的待遇和利益方面。因为除了政策制度规定能给你的以外,你是不能够跟别人比待遇、争利益,更不能够向组织要待遇、要利益。因为很多东西不是靠攀比和伸手能够要来的。这个时候应该考虑的是:你能在这个岗位上学到些什么?你能为这个单位和你周围的同事做点什么?你所做的事在单位里是不可缺少的、还是可有可无的?这个单位、这个岗位对你的进步和发展是不是有利?

  其次,准确定位,练好内功。

  刚进进入一个单位,我们肯定会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可能性。关键是要尽快地找准自己的合适位置、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你在这段时间里经常处在迷茫的状态,那将无颜面对十年后、二十年后的自己。有人说过,这五年的迷茫,将会造成你十年后的恐慌,二十年后的挣扎,甚至一辈子的平庸。

  我们所说的找准定位,不单指职位、岗位,而是应该从心理层面上去理解。这时,你的岗位职位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单位和领导对你也有一个相当长的考量,同时你也应该理性地意识到还存在很多的可能性,看你如何去展示、如何去把握。所以说,这个阶段最要紧的是端正心态、练好内功。端正心态,就是心态的定位,心态端正了,才会主动练内功;内功练好了,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事业上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心态还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在这个时候应该采取和保持的态度是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勇于实践。正确得当的为人处事方式还是比较重要的。作为一个刚刚从业入职的新人来说,以下三个方面应该着重培养和历练:

  一是热情。

  (1)对工作的热情。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其次是认真去做好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2)对同事的热情。一方面是热情尊重,一方面是虚心谦让。这不仅是礼貌的需要,更是真诚的体现。

  (3)对上下级和平行部门、对基层单位同志的热情。

  二是诚实。

  (1)为人诚实。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作为新人一定要养成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习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图虚荣。明白诚实正派的人在哪里都是受欢迎的。

  (2)做事求实。一是不唯上。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集体,这是一条纪律,也是一条起码的工作准则。但服从不是盲目听从,更不是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二是不唯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特别是工作规律。

  还要注意的是,情况不熟悉时不随意发表看法,认识不清时不轻易表态。

  三是勤快。

  年轻人,身体好、精神足,有朝气、有活力,要想使自己尽快适应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勤快,勤于任事,小事不嫌弃,困难不畏惧。要力争做到“四勤五多”,即:脑勤、口勤、手勤、腿勤,多学、多思、多问、多写、多练。

  要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乐于和善于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通过做好小事来锻炼做大事的能力。

  要从难事做起,知难而进。经受的考验多、得到的锻炼也多,各方面提高也就快。

  第三,积极工作,勇于实践。

  一个新人走上工作岗位,通过自身学习、组织培养、实践锻炼,最终是要看你是否能在各方面表现出彩、脱颖而出,为领导和同志们认可。

  虚心学习、找准定位、练好内功,最终是要落到肯做事、能做事。肯做事是态度问题,表现在工作态度是否积极、作风是否踏实;能做事是水平问题,表现在看问题角度是否正确、做事方法是否得当、能否把事情做好。

  敬业勤业,胜任工作,是年轻人通过几年学习努力和培养锻炼应该达到的境界,也是组织上考核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标准之一。

  二、如何看待事业和职业

  乔布斯走了,他给这个世界留下宝贵的财富,但是我觉得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也给人们留下了纠结。一是因为他的退学,让他可以学到了很多自己想学的、在未来他的事业中很有用很关键的东西。尽管他也说对自己退学的决定,当时也非常的害怕,但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决定是他这一生做出的最为明智的一个选择,因为它逼迫他学会了创新。二是他的箴言(记住你即将死去),让他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并说,当答案连续很多次是否定的时候, 他知道自己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我想,乔布斯或者乔布斯们可以这样说、这样做,可是万一很多人都这样说、这样做了,天下肯定会大乱的。

  最近,我女儿就问我有没有看过乔布斯的演讲词,告诉我她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说这不是她的事业。她还想学一些自己想学的,寻找一下自己喜欢的事做。问我怎么办?真的让我纠结了。我是这样回答的,首先,乔布斯就是乔布斯,这只是一个典型的个案,没有普遍意义。其次,你想学一些自己想学的东西,我完全支持。第三,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觉得这个不是你的事业,我也认为完全可能。因为大多数的普通人,职业和事业往往就是分离的,甚至可以说很多人一生中根本没有事业这个概念的。可是我还是建议她,在一个人们用普遍价值观衡量、被认为是比较好的一个职业岗位上,如果你一旦发现自己并不喜欢,首先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心态,学着去适应、去培养兴趣,慢慢的可能会喜欢、会热爱了。经过努力之后还是不行,到时候我们再商量……

  一个人为了谋生而从事一项工作,这工作即是他的职业;因为喜欢而从事一项工作、并且不太在意是否给他带来什么利益,这工作就是他的事业。如果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这要求可能显得高了一点,但是要求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我想还是应该的。在座的各位既然选择了这项工作作为自己赖以生存的职业,爱岗敬业那就是对大家的起码要求,也是我们对待职业的应该达到的境界。即便它不是你所追求的事业,你也应该积极的去适应它,去喜欢热爱它,并为之付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等过了若干年、甚至一辈子以后,当你回首往事,你会觉得你的付出还是蛮值得的。当然这也不排除你们能有机会去更能施展你们才华的单位和岗位,去追求实现自己理想的事业。只要你有爱岗敬业的精神状态,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你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你也会深深地感受到工作所给你的快乐。

  三、如何衡量成功与否、如何看待职位升迁。

  首先要正确看待成功与否,做一个优秀而成功的人。

  学者周国平这样说过:人生在世,首先应当追求的是优秀,而非成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在此前提下,不妨把成功当做副产品来争取。他说:所谓优秀,是在人性的意义上说的,就是要把人之所以为人的禀赋发展得尽可能的好,把人性的品质在自己身上实现出来。按照我的理解,可以把这些品质概括为四项,即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

  这位周老师已经把这个问题说到了极致,在他的角度也绝对可以这样说,而且我们也应该朝这个境界努力。但是,我们

  生活、工作的环境毕竟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况且现在社会和人们都在用世俗的、或者说在用人们习以为常的标准,即职位的高低、资产的多少、事业的兴衰等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这些对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对目标的追求。我觉得这些都可以理解,因为这些物质的、地位的都是那么实实在在摆在我们的面前,确实不容我们去忽视。而像周国平老师所说优秀,虽然美丽、但确实难以让普通人去追求。况且周国平老师也说了,让我们在成为优秀的人的前提之下,不妨把成功当做副产品来争取。我真诚希望大家在成为周国平老师所说的优秀的人的同时,也成为一个世人所认同的成功者。

  其次是正确看待职位高低,客观认识自己和他人。

  每一个人都渴望着成功,虽然对成功的评判标准不尽相同。无论在机关还是企业,人们往往以职位高低来判断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这也没有什么错,但我们不应该把它看成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因为影响职位升迁的因素太多、太复杂了。

  我觉得,在对待职位升迁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顺其自然就是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温不火、等闲视之;顺势而为就是把握机会、顺应机遇、积极向上、坦然处之。

  职业论文范文第3篇

  1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生物性危害因素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都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如果保护措施不完善,经血液及接触传播疾病的感染率就增加。1.1.1传染性肝炎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2]。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容易被感染的人群以外科医生和护士居多,常见的感染途径是有创操作中经皮肤暴露造成的血液感染。1.1.2艾滋病(AIDS)据报道,美国1981年~1993年发现的30万AIDS患者中,已有20万人死亡,其中6.0%是卫生工作者,在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中,护士占63.0%[3]。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论文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则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4]。

  1.2化学性危害因素

  1.2.1化学消毒剂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各种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系统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可以致癌。

  1.2.2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在配制过程中可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雾,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护士体内,可造成护士白细胞下降,月经不调,脱发等症状。

  1.3物理性危害因素①特殊科室护士(如放射科、手术室)少量多次接触X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致畸。②紫外线用于空气消毒对视网膜产生损害。

  1.4心理性危害因素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主要由精神压力、工作紧张、轮流值班、生活缺乏规律引起。护士长期不规律的饮食,可导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致胃肠道疾病发生等。

  2自我防护对策2.1生物性危害因素的防护2.1.1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的防护①护士要严格遵守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在医院内进行的所有操作都视为可感染性操作。②配备隔离防护用品,如:一次性手套、护目镜、隔离衣等。③在接触每名患者前后都要洗手,包括脱手套后,当预料到手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污染物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④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做到早期预防。

  2.1.2艾滋病的防护①采用预防HBV感染的标准措施足以防止HIV的感染[5]。②预计血液、体液有喷溅至眼、口腔、其他黏膜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可能应戴护目镜和防渗透性口罩。③护理人员自身带有皮肤伤口、皮炎或黏膜完整性受损(如口腔溃疡)等,不应参加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治疗、护理、检查工作。④操作时不慎被污染的锐器损伤时,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0min;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出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冲洗;0.5%碘伏消毒后包扎伤口。按职业暴露后预防(PEP)的程序进行处理[4]。

  2.2化学性危害因素的防护①护士接触挥发性消毒剂,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如不小心溅到眼睛里、皮肤上应反复用水冲洗干净。②护士在配制抗肿瘤药时,应戴口罩、帽子、手套,开启安瓿时应防止划伤手,配制药液时防止药物溢出。操作完毕后用清水冲洗双手、前臂、洗脸。2.3物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①手术室护士需要行X线透视的手术,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对于人员的安排合理适当,避免短期内大量集中接受X线照射。②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时,尽量避免进入被消毒区域,开关设在门外。2.4心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各级领导应关心和重视临床护理人员工作,根据工作量适当增加护士比例,合理排班减轻护理工作负荷。护士要学会自我调节,在工作之余培养良好的个人兴趣和爱好,注意合理健康的饮食。

  职业论文范文第4篇

  1.1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它应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教育,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点,不能被看做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与各学科相互交融,因而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

  1.2具备习惯思辨,善于想象的思想

  作为教师应具有习惯思辨善于想象的灵活思维。教师应经常审视自我,反思自己的行为、作风是否符合一名教师的准则和规范,是否做到了为人师表的要求,应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3具备敏锐的信息素养

  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新、更准确的信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①有强烈获取新信息的意识;②对信息具有较强烈的敏感性,能够迅速、准确地对信息进行选择;③能高效地利用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④能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课程的载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了解更透彻。

  1.4个性心里,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本人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步形成的,独特鲜明的人格,是思想、气质、风度、知识及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可以将个人的一部分生活化特质折射到教学过程中,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以诚相见。通常生活化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接近,更容易展现个人魅力,从而使学生乐于对教师的信任和期望作出积极的反应。学校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反映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

  2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

  2.1基于职业院校教师持续发展要求,应具备“学习型”职业素养

  作为从事职业的教师应构建自己善于学习、博与专相结合的多层次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形成基础文化知识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一定相关知识的“T”型知识结构。基础文化知识主要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基础部分,是教师进行学习和创新的原动力。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在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指导时应掌握的知识,其它知识是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以上三方面的知识不是并列的,其中,专业知识是核心层次,基础文化知识是基础层次,其它知识是层次。

  2.2基于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技能要求,应具备“双师型”职业素养

  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理论扎实、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学校能更好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专业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内容。职业教育的这种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的能力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3基于职业院校教师学术水平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应具备“研究型”职业素养

  打造“研究型”的师资团队既是院校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人才的需求走势也是向着技术型、实用型和创新型发展。职业教育也应按照职业的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办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更新的能力,培养直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研究型”的能力和素质,即在教学中要研究职业岗位需求、研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锻炼和培养自身职业分析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不断地更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3.1构建良好的师资培训机制

  学校应制定措施保证师资培训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教师的不断再学习,学校应该建立一系列的培训机制,例如鼓励青年教师再进修,提高学历与知识水平;鼓励在职的教师多申报教学与科研课题,通过课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到兄弟院校调研,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应将教师的培训情况纳入考核档案,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政策保证。

  3.2“校企交流,人才互用”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可充分利用企业的有利资源,通过校企联合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每年可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以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同时把企业一线优秀的技术骨干调到学校任教。通过校企联合,良性互动,加快教师队伍的培养步伐。通过交流,学校为企业送教上门,通过调研分析,把实践锻炼中的收获有计划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科研中去,以充实实践教学中的实践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3.3实施“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3.3.1积极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不断提升学术水平

  教师的发展能力是指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师能力的最高层次,其特征是不断进取和创新。只有发展研究型的教师才能成为职业教育的专家型教师。所以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专业课程开发、改革和建设,主动承担课题,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等,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课程设计、改革和开发能力。

  3.3.2积极培养专业带头人,发挥教学团队的引领作用

  专业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工作。只有加大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造就一批站在专业前沿、掌握最新技术的领军人物,专业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的需求。

  职业论文范文第5篇

  内容提要:在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中,因合伙企业内部责任的重新分配导致外部债权人利益失衡而产生的职业保险,是作为有限责任的替代赔偿资源而存在的。其对有限责任的替代赔偿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拓宽特殊的普通合伙的替代赔偿资源的种类,继续探索能增加合伙人信用的补充方式,弥补现有职业保险的局限是十分必要的。

  在2006年对《合伙企业法》的修订中,我国首次规定了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度[1]。本文拟对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略作探析。

  一、产生背景和依据: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的制度困境

  (一)特定情况下的有限责任使合伙人内部的责任分配更趋公平合理

  合伙人之间的无限连带责任是普通合伙企业最显著的特征,而我国新《合伙企业法》第57条的规定:“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财产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企业的债务以及合伙企业的其他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实质是对无过错的合伙人进行责任限定,允许其在特定情况下承担有限责任。这是对传统合伙人责任分配制度的重大调整。这种调整使合伙人之间的责任分配更为公平合理。由于现代合伙的规模已十分庞大,又由于合伙特有的业务执行模式——任何合伙人都可代表合伙企业执行合伙业务,各合伙人的业务又相对独立,这样,任何一个合伙人都可能面临对自己不知情的众多的合伙人的行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尤其是当该合伙人的行为是出于故意或重大过失,这种责任形态就显得尤其不合理。传统的无条件的无限连带责任使得合伙人处于非常不安的境地,直接抑制了合伙企业的发展。让在执业中有重大过错的合伙人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无限责任,其他合伙人则对之承担有限责任的责任分配,是自己行为自己责任的体现,无疑更为公平合理,也有助于促进投资和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此为特殊的普通合伙的价值所在。

  (二)带来的问题:合伙企业信用降低,削弱了债权人保护

  普通合伙是一个古老的制度,其设立条件和程序简单,没有最低资本的要求,企业内部实行契约式管理。普通合伙享有这些宽松资本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基石在于合伙人之间的无限连带责任:任意合伙人代表合伙企业发生的债务,不问合伙人有无过错,其他合伙人都要对之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人之间的无限连带责任是合伙企业的信用来源。而在特殊的普通合伙中,免除了合伙人对其他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无限连带责任,而仅以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减轻了合伙人的责任负担。在合伙人内部,这种责任分配确实更为合理和公平,但在合伙企业的外部关系中,带来的问题是合伙企业与债权人之间权利义务失衡:在原合伙制度未做任何变更也就是在保持了普通合伙原有制度优势的情况下,合伙企业债权人的地位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故意或有重大过失的合伙人外,其他合伙人都不再对债权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债权人债权实现的担保大大削弱,直接降低了对合伙企业债权人的保护,对债权人来说,这显然缺乏正当性。

  为失衡的投资者与债权人利益寻找平衡的方法是建立替代性的赔偿资源,新《合伙企业法》的做法是提出建立执业风险基金制度和职业保险制度,其第59条规定,“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应当建立执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执业风险基金用于偿付合伙人执业活动造成的债务。执业风险基金应当单独立户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特殊的普通合伙职业保险的性质:强制购买的非强制险

  (一)责任保险的基本类型:强制保险与非强制保险

  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依法应对第三者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或经特别约定的合同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类保险。所谓职业责任保险,简称职业保险,也称作专家责任保险,是指以提供专业服务的被保险人,因其专业行为致第三人损害而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由于社会分工愈来愈细致,人们所从事的职业也愈加专业和有技术含量,一些职业如医生、律师、建筑师、会计师等职业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熟练的实践经验的人来担任。这些专门从事专业活动的人员在具体的经营活动中,如果因为专业过失致人损害,难免要为其过失行为承担责任。而从事专业之人员,以其自有资财为担保,在其职业生涯因专业过失而承担责任时,这一赔偿责任对于其资产而言有时是巨大的,严重情况下有可能导致个人的破产。在责任的压力之下,寻求保险制度来化解风险、分散责任成为专业人员的最佳选择。职业责任保险恰恰能够解决专业人员的这一难题。

  责任保险,按照自愿购买还是由国家法律强制规定购买,可分为强制保险与非强制保险。所谓强制责任保险,是国家立法明确规定的强制购买的责任保险,如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雇主责任险、油污责任保险等;所谓非强制险是指保险公司经营的由投保人自由选择是否购买的商业保险,如:公众责任保险、律师职业保险、医师责任保险等。

  强制责任保险往往是针对那些危害具有社会性,损害发生频繁,后果严重的危险而设置。强制保险具有强制性、统一性(保单格式、保险金额、费率等由国家统一制定)、政策性等特点,是一种社会保障色彩浓厚的保险种类。强制责任保险由于具有社会公益性,与一般商业责任保险保护的侧重点不一样,前者注重保护第三人(债权人)的利益,而后者注重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强制责任保险与非强制责任保险在性质与社会功能上的差异,决定了二者在归责原则、第三者权利义务、承保范围等方面具有巨大差异。

  (二)特殊的普通合伙的责任保险的性质:强制购买的非强制险

  从特殊的普通合伙职业保险的产生背景和功能来看,它不可能是强制保险,而是商业责任保险,或叫做一般责任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购买的非强制险。

  1.从其产生背景看

  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是因为合伙人承担有限责任后合伙企业信用降低,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增强合伙企业的偿债能力,作为债权清偿的替代赔偿机制而建立。可见,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是基于商业风险而设置,仅限于特定的债权债务人——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中的债权债务人,本身不具有社会公益性。其与强制责任保险的产生背景和动因大异其趣。

  2.从其功能来看

  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是为了增强债务人(被保险人)的偿债能力,侧重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转移被保险人的风险;而强制责任保险由于往往是针对那些危害具有社会性,损害发生频繁,后果严重的危险而设置的,因此,强制责任保险具有社会公益性,与一般商业责任保险保护的侧重点不一样,更加注重保护第三人(债权人)的利益,如强制保险往往突破合同的相对性,直接赋予第三人对保险人的请求权。

  3.从其特点来看

  强制保险具有强制性、统一性、政策性。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除具有购买上的强制性特点外,保单格式、保险金额、保险费率都由当事人自己协商,不具有国家统一规定性。换言之,作为债权清偿的替代赔偿资源,只需在量上即保险金上有足够保证即可。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实际上强制的只是一个量的保障。显然,作为对商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处理,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也不具有政策性特点。

  (三)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与一般非强制险(商业责任保险)的比较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不是强制保险,而是商业责任保险。但其购买上包括购买数量上的强制性,却与一般商业责任保险相异。一般商业保险在是否购买及购买的数量上都由当事人自己决定。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的产生背景及功能与普通商业责任保险不同。后者的产生主要是一般增强专业人士的偿付能力,转移和分散专业人士的风险,强调其在遭遇对第三人的责任后能得到补偿。而前者是因为合伙人承担有限责任后合伙企业信用降低,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增强合伙企业的偿债能力,作为债务清偿的替代赔偿机制而建立的,是有针对性和特定的目的的。所以,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与普通商业责任保险的产生背景和功能是有差异的,正是这种差异导致前者是必须强制购买的。

  由上可以看出,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既与强制保险相区别,又与一般商业责任保险不同,我们只有认识到其特殊性,才能正确适用之。

  三、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的实然作用分析

  (一)其承保范围不能覆盖有限责任的适用范围

  责任保险所承保的危险是被保险人依法对第三人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是侵权责任,尽管合同所引起的责任风险非常重要,但其范围受到限制。决大多数重要的责任风险都源于侵权行为。[2]因此,保险人的责任是建立在被保险人的侵权民事责任的基础之上的,保险人的赔偿责任原则也是以被保险人民事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为基础的。民事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有两种方式:一是过错责任原则,即加害者承担侵权责任的基础是有过错,包括故意或过失。简单地说,就是行为人致人损害,并不当然负赔偿责任,受害人要向加害人请求赔偿,必须证明造成其损失的加害人在行为时主观上有过错,否则,其赔偿请求得不到支持。为减少受害人的举证负担,在过错责任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形,即过错推定。它是指受害人向加害人求偿时,法律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方法,免除受害人的举证责任,而由加害人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推定其有过错。二是无过错责任,亦称严格责任,即无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人应当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3]除非是受害人故意或不可抗力,行为人不可免责。由于过错责任原则是公平原则的基本体现,因此,在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上一般实行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无过错责任原则为辅,后者需要法律作出特别规定。

  根据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在一般商业责任保险中,保险责任一般实行过错责任,即保险人只对被保险人在加害行为上主观有过错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才承担保险责任,对不是因为被保险人的过错而造成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由于保险制度的射幸性特征和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至高要求,几乎所有险种都将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作为除外责任。实际上,准确地说,一般商业责任保险的归责原则是“过失责任”。就我国目前开展的几种职业责任保险如医疗责任保险、律师责任保险和会计师责任保险的责任形式来看,都定位于“过失”,不包含“故意”。[4]

  强制责任险与非强制责任险在性质与社会功能上的差异,决定了二者在归责原则上的巨大差异。强制险侧重于保护第三人利益,第三人在遇到意外事故时,还要证明侵害人的过错情况,显然不利于保护第三人,基于此,在强制责任保险中,保险责任的承担多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严格责任:不管被保险人有无过错,保险人都要对第三人承担保险责任。如产品质量责任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等都如此,而且,一般而言,这些险种中的侵权行为本身的归责原则即为法律明确规定的严格责任。

  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的非强制险的性质决定了其承保范围不能覆盖有限责任的适用范围。在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中,合伙人享受有限责任的条件是其他合伙人在执业中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而故意不在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内。换言之,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只能就有限责任适用范围的一部分风险承保,即只有“重大过失”可通过职业保险替代补偿,这无疑大大削弱_J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的功能。

  (二)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的第三者(债权人)所享有的权利考察

  在商业责任保险中,责任保险转移的是被保险人的风险,侧重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在意思自治基础上订立的保险合同,约定的是投保人(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按照合同的相对性原理,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只能直接赔偿给被保险人,第三人无权向保险人直接主张。但是,在强制保险中,由于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取向,为了保护第三人,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原理,许多国家的强制保险都规定,在保险事故发生后,第三人可直接向保险人追偿。而且,“外国立法例于强制保险甚至规定,保险人不得以其他得对抗被保险人之事由(如保险费支付迟延或违反应尽义务等)对抗第三人,唯有于赔偿第三人之后,行使代位权向被保险人请求赔偿而已。”[5]作为商业责任险,特殊的普通合伙责任保险的第三者(债权人)显然不享有强制保险第三人的权利,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不能直接向保险人追偿,只能向被保险人(合伙人)追偿,而相对于保险公司,要从合伙人处得到赔偿,无疑更难。

  (三)结论:特殊的普通合伙的责任保险不能成为有限责任的有效替代赔偿机制

  由上可见,在特殊的普通合伙中,作为非强制险的第三人,债权人得到的替代赔偿资源是非常有限的。首先,享受有限责任豁免的因合伙人故意而导致的合伙债务不在职业保险的范围内,实际上,这一部分债权的替代赔偿就落空了。另外,作为非强制险的第三人,保障的主要是被保险人(合伙人)的利益,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只能直接赔偿给被保险人,第三人无权向保险人主张,而要从合伙人处得到赔偿,无疑比从保险人处获得难得多。因此,笔者得出的结论是:在特殊的普通合伙中,职业责任保险对有限责任的替代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四、完善建议

  (一)将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设为强制保险,实行严格责任

  如果将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设为强制保险,保险责任的承担实行严格责任,就能解决职业保险的承保范围不能覆盖有限责任的适用范围的问题。但是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职业保险保护的第三人是某一类企业的债权人,似乎不具有公益性质,由在制度改造中得到实益的债务人寻找其信用降低的替代办法,更合乎公平原则。而且,在我国,职业责任保险市场尚不成熟,责任保险供给方面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如责任保险品种单一,责任保险的限制性内容(如免赔额、最高赔偿限额等)太多,保险责任鉴定机制不健全等。所以,仅从修正或完善职业保险这条路人手似乎太狭窄。

  (二)拓展其它替代赔偿资源,弥补职业保险的局限

  既然职业保险的替代功能十分有限,拓展其他替代赔偿资源就在所难免。实际上,除必须购买职业保险外,我国还规定了执业风险基金制度。两种方式并存也有利

  于确保有限责任有一定的替代性赔偿资源,保护债权人利益。只是该制度目前也缺乏可操作性,有关交纳比例、交纳基础是税前还是税后利润、保管机关、帐户监控等都无具体规定,急需完善。实际上,除此之外的其它替代赔偿机制也是可以探索的。特殊的普通合伙肇始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1991年的立法。得州的替代赔偿机制的建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由最初的没有规定,到规定购买责任保险。1993年又规定:如果无法购买保险时,允许建立一项信托基金或向银行开立一个信用证或作出类似安排,作为购买保险的替代办法。[6]笔者认为,得州的经验启示我们,特殊的普通合伙本质上要建立的是因豁免无过错合伙人的无限责任而需要的替代赔偿资源,显然替代赔偿资源的种类是多样的,只要能增加合伙人的信用即可。顺着这样的思路,特殊的普通合伙的替代赔偿资源的种类就很宽阔了,如固定的存款、开立信用证等,总之,可以继续探索合适的方式,不独局限于职业保险,职业保险与特殊的普通合伙建立替代补偿资源的宗旨和功能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注释:

  [1]见我国《合伙企业法》第55—59条。

  [2](美)所罗门.许布纳(S.S.Huebner)等:《财产和责任保险(第4版)》,陈欣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9页。

  [3]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4]黄福军:《我国责任保险的法律基础及保险责任分析比较》,资料来源:http://www.rmic.cn/action/blog/viewArticleContentAction?articleID=3423/2007—9—30.

  [5]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2页。

  职业论文范文第6篇

  自从我国各级职业技能竞赛开展以来,各职业学校大都以此为契机,充分挖掘各方面资源,加强实训室的建设。我校酒店专业初次报名参加省、市级职业技能比赛时,正值专业成立不久,实训室设备简陋,学校为了给酒店专业技能竞赛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依靠实训室建设办好技能竞赛,当然同时也为日常教学使用、促进酒店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投入了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更新酒店专业的实验实训设备,优化实验实训情境,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按照技能竞赛的标准、要求以及日常教学需要,添置了大量的酒店实训设备和物品,使酒店专业的实训条件迅速得到提升。由于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使用的备品是我国目前酒店行业常规使用的酒店物品,学校按照竞赛标准和要求购置酒店实训室设备和物品,使学校添置的设备和物品更加规范,更符合行业对技能的要求。因此,技能比赛对学校酒店专业实训室的规范化建设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学校的实训室已形成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融技能竞赛、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实训基地,为技能竞赛培训和日常教学技能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实训基础。

  二、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了酒店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

  近些年来,在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宣传下,各职业学校从思想上已经认识到技能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但由于历史延续性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学校一直以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依旧重理论轻实践,学科逻辑性较强,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不能满足社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符合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由于职业技能大赛题目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全国职业院校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的现有状态下,竞赛对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的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学校酒店专业也在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之后,将专业课程内容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和酒店技能竞赛相关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礼仪、酒店英语等专业课程,通过分析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内容、要求等,将其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教学,在课程内容中大大增加了技能培训的学时比例,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更加符合社会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课堂上,按照技能竞赛的规范化标准,对学生进行技能方面的强化训练,使学生的酒店技能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几门比赛课程内容的改革也发挥了以点带面的作用,酒店专业的其他一些课程也增加了技能课的教学课时,强化了技能方面的训练,例如前厅服务与管理、形体、茶艺、酒水等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也比以往更加注重技能方面的培养,增加了课程内容中的技能比例。通过课程内容向技能化方向改革,我校酒店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三、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了酒店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

  近些年来开展的国家、省、市各级酒店技能竞赛,提高了学校酒店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教师们为了选拔出更多优秀的参赛选手去参加比赛,并在各级酒店技能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技能水平的人才,积极调整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再主要采用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实训条件,把更多的上课地点安排在实训室里,形成了“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的技能操作和理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初步探索出一条“以技能竞赛为引领、以实训教学和技能考核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理实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动手进行技能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教师作为指导者也不再像以前“满堂灌”时那样辛苦,却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也能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职业技能竞赛像一个“方向标”,引领着学校酒店专业各方面的改革,它又像一个杠杆,撬动着学校酒店教学各方面的改革。职业技能竞赛通过促进学校酒店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酒店实训室的建设、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使酒店专业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们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和课堂上进行的大量技能实训,技能水平明显提高,为他们顺利就业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职业技能竞赛对学校酒店专业真正实现了“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职业论文范文第7篇

  1.课堂所教与岗位所用衔接不紧密,动力不足高职学生写作基础薄弱,能力不高,本应当努力补足短板才是,可事实上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热情并不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应用文写作对口的主要是文秘、宣传等岗位,而职校毕业生只有少部分人真正希望从事这类职业,再加上大多数单位或企业的专业技术岗位对应用写作能力要求不高,甚至有些专业技术岗位很少或几乎用不到应用写作,这给不少人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应用写作不重要甚至可有可无。虽然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都承认应用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但与有凭有据的专业技能与显而易见的口头表达能力相比,写作能力不显山不露水,更像是一种隐性能力,在就业压力下,职校生的当务之急当然是发展显性能力,因而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动力不足。

  2.课堂讲多写少,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急需更新和改变应用文写作本来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现在的教学情况是,教师理论讲得多,学生动笔写得少,学生实践锻炼更是少之又少。这种情况的产生是有原因的。首先,教师教学时间及条件有限。应用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不可一蹴而就,传统高职三年制的培养模式,往往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学习应用文写作,限制了应用写作能力长效培养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如一些实践性强的应用文(调查报告、实习报告等),由于教学时间及条件的限制,课堂上只能是“纸上谈兵”。其次,学生写作水平不高,写作意愿不强。有些应用文体,如请假条、通知等感觉太简单不愿写;有些难度高的,如论文、报告等又不会写,时间也不允许。这又进一步限制了教师布置学生写作训练的范围。最后,以校园生活为主的高职学生们实际使用应用文的机会较少,导致他们实践训练的机会太少,这是客观现实条件的制约,单凭任课教师的努力可能无法改变。教材方面,虽然现在面向高职高专的应用文写作教材数量众多,其中虽不乏高质量的作品,但是面对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教育这种培养模式,应用文写作教材的跟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更新势在必行。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为应用文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及时针对五年一贯制培养学生的实际水平编订全新的、与其专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写作教材,在内容、教学模式上不断更新,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及专业实际,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3.乘职教改革之“东风”,推进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与专业相结合2014年,对于中国职业教育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不仅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国务院还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是21世纪以来第三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更让人振奋的是,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这些密集而重大的举动,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有人发出感叹:“职业教育迎来了春天”。国家对职教的重视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前景,必将为应用文写作课程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而应用文写作教学要想推陈出新,就必须紧跟时代脚步,把握社会发展脉搏。纵观应用文发展历史,几乎是每加一门新学科、每诞生一个新行业,应用文往往就会像水和空气一样成为它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心理学的诞生,催生了各种心理学的测试量表,还有大量的调查问卷,基于这些应用文体,心理学家得以窥知人类内心的秘密。如现代医学检测技术的使用,催生了各种检测表单,催生了反映身体健康程度的体检报告。如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催生了各种报道、广告、海报等宣传性的应用文体。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密切关注行业信息,抓住行业发展与应用文之间的共生关系,积极推进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或许是未来应用文写作教学发展的一大契机。

  二、关于未来应用文教学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

  1.教材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衔接学生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学以致用是目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学生日后的生活与工作所需,是课程能否吸引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目前流行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很少有针对具体专业而设计的,绝大多数是一种通用教材,缺乏针对性,针对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的教材还是空白。如各种样式的公文写作,格式谨严,用语考究,对于应用文写作基础薄弱、而日后又很少会从事文案工作的职校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又如科技论文的写作,明显超出了一般职校学生的能力,学生写起来困难重重,教师空讲格式又觉得浮光掠影,教学陷入两难。而那些毕业后找工作必须用到的简历、求职信等应用文体,学生有着强烈的需求。专业领域使用的各种实验报告、检验表单、标识等应用性文书,应该适当地加入应用文写作教学,以做到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2.教学模式上更加注重写作训练和实践锻炼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将理论和实践分开,先讲理论,再讲实践,最后点评。然而在职业学校,空讲理论并不是最好的策略,职校学生往往动手能力比较强,在实践中摸索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某些应用文种的教学,应该也可以引入职校学生熟悉的专业课授课模式,即一边动手“做”,一边学习的模式。如简历的写作,就可以把简历当作需要加工而成的“产品”,先用PPT打出“样品”,再分小组发放“原材料”(关于写简历的各种资料),引导学生按照“样品”要求“制造”出自己的“产品”,随时提出不明白之处,教师随时解答、纠偏,“产品”最后由教师验收评判。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指导,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问,适时适当点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用脑思考、用笔“制造”,个中经验体会,学生不言自明。

  3.教学思想上更加注重学生写作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应用文写作思维要注意换位思考,要让毫不知情的读者准确无误地理解文意,这就要求应用文写作尽量平实、精炼、准确、全面,这才是应用文写作的目的。少了这种思维,应用文写作就容易陷入主观主义的误区,以自我为中心来写作,不考虑实际情况和读者水平,往往漏洞百出,效果很差。

  4.师资培养上要引导并帮助教师了解行业信息,精通行业常用应用文书写作应用文教师一方面应该积极搭乘职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快车,积极到各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了解学生专业所学、日后所用,开阔视野,增长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自学或行业交流等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才干,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与学生专业的匹配度,精通学生专业内常用应用文书写作,才能切实地促进应用文写作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职业论文范文第8篇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原则与来源如图l所示。

  毕业设计(论文)的实施

  现阶段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有:与顶岗实习时间冲突、过程控制把关不严、学生认识不到位、教师指导不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校企合作双导师、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双结合、指导教师一肩挑等措施,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案例

  (一)动画短片《APPLE》

  1.设计题目:“动画学院奖”动画短片创作《APPLE》。

  2.课题来源:本次毕业设计课题是为准备参加2011年10月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而设定的选题。

  3.学生信息:刘芳哲,2008级电脑艺术设计(1)班。

  4.指导教师信息:陈淑姣,艺术设计学院传媒系副教授。

  5.创新特点:要求学生有对剧本编著的认知、导演艺术的把握、镜头语言的运用、角色和分镜头设定、原画和动画的设定制作、电脑动画及后期合成等多方面的技能。

  (二)《素·媚》成衣设计

  1.毕设题目:《素·媚》。

  2.课题来源:朗姿服装品牌2012年~2013年高级成衣设计与研发。

  3.学生信息:康萌萌,2009级服装服饰(3)班。

  4.指导教师信息:吴效瑜,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讲师。

  5.指导过程:对朗姿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面料特性、特征进行充分把握,依据前期工作获得的信息,整理归纳,结合面料,进行正稿设计,制出手绘效果图、电脑效果图、1:5结构设计图、1:1工业样板,进行工艺缝制。

  6,创新特点:根据企业服装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指导学生完成设计调研、设计构思、设计主题、设计效果图、设计选料、设计制作、设计手册汇报等完整的工作。课题通过东西方元素在现代高级成衣设计中相互融合、碰撞,阐释了品牌成衣的内涵。

  (三)计算机游戏软件

  1.毕设题目:基于J2ME平台的手机游戏开发。

  2.课题来源:此课题来源于学生本人参加201 1年北京市计算机应用大赛的获奖作品。

  3.学生信息:杨蕾,2009级手机应用(2)班。

  4.指导教师信息:作品指导教师:李云玮,计算机应用(手机游戏设计)教研室;

  毕设指导教师:司建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应用博士。

  5.指导过程:指导教师首先下发策划目录,学生按照策划目录独立完成游戏策划案的撰写,然后设计游戏的流程图和类结构图,分析了游戏的具体功能模块:界面设计、菜单设计、地图设计、角色设计、战斗系统设计、对话设计、音效设计、场景切换,最后编程实现每个功能模块。

  6.创新特点:在游戏战斗的界面中加入了npc的行为判定,主动攻击型,玩家进入任务场景时敌人进行追击和攻击。玩家需要和各种npc对话找到任务的相关线索,通过得到的线索完成任务。

  (四)半自动火焰切管机

  1.毕设题目:半自动火焰切管机的设计与制作。

  2.课题来源:来源于实习,改善实训条件,增加实训设备。

  3.学生信息:朱继业,2009级焊接技术班、姚卫杰,2009级焊接技术班。

  4.指导教师信息:张磊,助理讲师、焊接技术专业教师。

  5.指导过程:在研制改造半自动火焰切管机的过程中,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切割30度的坡口管时的准确性。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分度头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利用分度头可以根据工件在水平、倾斜或垂直的位置上进行装夹分度的优点,再加上一个可调节固定的切割枪,经过后期的下料、装配、焊接、测试,最终研制出既可以提高切割管的稳定性,又可以提高切管效率的半自动火焰切管机。

  6.创新特点:通过研制改造半自动火焰切管机,大大提高了在切割30度的坡口管的成功率和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手动火焰切管中对人力和材料的浪费,为学院节约了经费。

  以上作品反映了学校校企合作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成果,虽然有些作品还显得幼稚和不成熟,但毕竟是来自社会实践,具有实际意义,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能力,为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模式,实现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多样化,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水平和质量。

  职业论文范文第9篇

  自德洛尔1967年在《公共行政评论》杂志上发表了《政策分析家:一个政府部门中新的职业性角色》以来,“政策分析者”一词已普遍地用以指称那些职业从事政策研究的学术家或实践者,与这一特殊角色密切相关的职业伦理也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存在共同性质的东西。在世界一切民族当中,他们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确立了一些共同的价值准则与伦理标准,我们可以称之为黄金法则,如对生命的尊重,诚实,公正,廉洁,负责等。此外,民主的价值和原则,如公共利益,个人权利,正当程序,责任等,也为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奠定了基础。

  然而,政策分析者总是面临着相互竞争的价值冲突,从而陷人典型的伦理困境。解决这种困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自身职业角色的定位,更有赖于政策分析者自身职业伦理的养成。美国行政伦理学家库珀认为,要解决这种伦理困境,不仅要求改革外部控制资源(法律、组织制度和规章等),还要求政策分析者积极运用自己的伦理自主性,抵制不道德的组织或组织上级的不负责任行为。而这种伦理自主性的获得,需要通过政策分析者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内部控制资源(个人价值观、信仰等)。这种内部控制资源也就是本文所探讨的政策分析的职业伦理。它是政策分析者在政策过程中运用内心信念和是非、真假、善恶标准进行认识和判断。同时,它并不直接或简单地批评对错、是非或者得出结论,而是旨在提高政策分析者的思想深度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不同观点

  有关政策分析的职业伦理方面的研究,存在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围绕着政策分析者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而展开。归结起来,学者们大致有三种看法:

  第一,公共利益代言人角色。阿奇博尔德认为,政策分析者要做的工作是改善公共政策,而非帮助委托人。尽管政策分析的资助者施加压力,分析者还是应该把自己看成是更广泛的政治利益的代言人,而不仅仅是某个组织的人,分析者应该对公共福利事业更感兴趣。但即使是稍有政治常识的人都不难发现这一逻辑推理中所具有的理想主义成分,传统自由主义的核心假设是理性公民的存在,即人都是有理性的,并能够在理性的指引下行动,因而“人民的统治”是正当的。由理性公民通过现代民主制度选举产生的政府也是理性的、负责任的政府,而一旦出现严重的、持续的非良性活动,公民最终能够以法定的形式和途径改变政府。

  第二,党派利益代言人角色。鉴于“追求公共利益论”可能具有的乌托邦色彩,以美国学者查尔斯·林德布罗姆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政策分析者应当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不应追求虚无缥缈的“公共利益”,而应当是党派利益的追求者。这是因为,现实政治生活中并不存在抽象的所谓“公共利益”,而只存在“共享利益”;现代民主政治无一例外地都是政党政治,本质上呈分散状态的共享利益只有通过党派之间的“观念竞争”以及投票、交易等类似市场行为的过程才能形成。既然每个人不可避免地都有自己的党派观念,那么政策分析者就不应回避“党派偏见”,而应当坦率“承认对一些可能的利益和价值选择引导着他的工作;要尽可能的表露他的选择;不宣称他的价值和利益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第三,医生、律师角色。通格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根据现代经济学中的委托理论,建构出“信托模型”,以此界说政策分析者的角色。这是一个以公共利益为背景、对委托人负责的模型。这一模型中实际由双重委托—关系构成:(1)委托者与政策分析者之间的委托—关系;(2)公民与政治家、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委托—关系。在(1)中,“政策分析者直接委托人是谁?他应向谁负责?”是非常清楚的,因而较少发生争议。但在(2)中,由于委托—的形式和内容都不十分清晰,也缺乏相应的政治理论支撑,从而容易引发争论。通格的答案是:分析者要对委托人负责,但也要将维护公众利益作为自己的使命。

  三、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

  政策分析的职业伦理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伦理,不同于医生/病人,律师/委托人之间的关系,它涉及公共责任和广大民众利益的实现问题,具有多层面内容。正如魏陌所建议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有义务维护他人的基本权利,支持我们宪法中的民主程序、促进分析和个人诚实。这些价值在我们的伦理评估中普遍支配我们对顾客的职责。尽管如此,我们应该对顾客选择不同价值间冲突的方式表示理解,而且我们也应该对我们分析的预测能力持一种现实的谦虚态度。

  (1)道德品质的准则。职业道德实质上就是责任与义务的表现。政策分析师具有双重责任: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前者产生于“顾客导向”所形成的“委托人/人”之间的职业关系,以及法律、组织和社会对政策分析师角色的需要;后者基于一种信仰、价值和偏好所组成的内在驱动来指导如何去做。

  (2)行为选择的准则。政策分析包括对政策方案的预测、回溯和评价,其本质是基于客观分析之上对方案的选择,既包括价值认识也包括价值创造。因此,它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首先是政策分析应合乎政治性: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来看,政策分析都是政治大环境中的一环,因此,作为一个称职的政策分析师,必须要对外在的政治环境有所了解,促使分析方案通过决策者的选择;其次是政策分析应合乎行政性:政策分析作为政策主体的价值取向,必须通过政策目标群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第三是政策分析应体现创造性:政策分析师应该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要适应环境的变化,敢于创新。

  (3)价值判断准则。价值判断要以事实为根据。事实与价值的结合是政策分析的基础。政策分析师的价值判断就是对事物、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在伦理意义上进行估量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影响政策主体的价值方向、行为决断和价值追求。价值判断应体现社会责任。政策分析师应从专业上为弱势群体发声,为“沉默的牺牲者”代言,并由此来确保分散利益在决策过程中受到应有的重视。

  四、如何加强我国政策分析的职业伦理建设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政策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还有很长的一段发展之路,如何借鉴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促进我国政策分析领域的发展,培养适应中国国情的政策分析人才,对于推进我国决策的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公共政策分析的价值取向包括:社会公正、民主化、科学化、以及服务原则。中国公共政策分析的价值取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迅速、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把握全局,又要照顾局部。这些概括性的特征在中国公共政策分析中是要具备的。库珀在其论著《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也曾说过,“显然这些抽象的概念是令人困感的,而且也不给行政人员的实践活动提供十分有用的指导,但它仍然存在于我们的政治传统中,政策伦理法规中,辞藻华丽的演说中,以及存在于我们对危机突发事件的反思中。理所当然地,它也存在于我们对公共政策目的的思考和对公务员责任的思考中。”

  参考文献:

  [1]张昭庆,闫博慧,张陆庆,.律师职业伦理的价值分析[J].职业时空,2007,(2).

  [2]张斐松,.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伦理规范[J].广西社会科学,2005,(12).

  [3]杨诚虎.论政策分析者的角色与职业伦理[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5).

  [4]杨国永,欧阳君君.对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1).

  摘要:政策分析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领域,政策分析者的社会身份也不尽一致。本文从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特殊性出发,探讨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不同观点、基本内容,并简要的分析了如何加强我国政策分析的职业伦理建设的问题。

  职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养途径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1],显然,职业技能培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2]。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应当进一步探讨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模式,以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职业技能培养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所谓技能,指的是“人们运用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活动方式。”[3]可见,由于理论知识可以通过理论课堂教学培养,技能培养则应注重对某类活动经验的培养和对完成此类活动方式的训练。

  一、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

  显然,对高职院校而言,职业技能培养主要有课内和课外培养(训)两种途径。课内培养是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

  1.课内培养

  高职院校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般要根据岗位(群)的要求开发课程或课程模块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显然,“对高职院校而言,职业技能课作为学生赖以就业谋生的‘饭碗课’,在各专业的课程建设中更应占有重要地位。”[4]关于职业技能课课程建设,笔者认为应当从教学内容、师资、实训条件、教材等方面进行建设,对此可参看笔者拙作《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课课程建设》一文,在此不再赘述[4]。

  2.课外培训

  限于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以及某些专业或职业技能本身的特点,有一些职业技能不可能或不易纳入教学计划进行培养,这时就需要另辟蹊径,通过课外培训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如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如果要学习汽车驾驶技术,大多数学校很难保证在课内使每个学生都达到驾驶员的标准,但如果结合课外培训,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又如笔者担任模具专业教师时,由于3D技术应用在模具设计上还是一种新的技能,暂时不具备纳入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的条件,便以课外培训的方式教授学生应用3D工业设计软件设计模具,使模具专业学生掌握这一技能,并在条件成熟后开发为模具专业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课外培训不仅解决了难以通过教学计划培养某些职业技能的问题,也为新课程开发奠定了基础。

  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可以将职业技能培养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途径,但这两种途径并非泾渭分明。在笔者调研的过程中,就发现不少院校将课外培训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而课内教学和课外培训也可能随着专业发展而产生互换。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开设“证书置换课程”,将企业或社会培训课程引入教学计划,就是一种通过技能培养途径转换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做法。

  二、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养的几种方式

  根据教学组织方式的不同,笔者将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养大致分为渐进式、项目式和蛙跳式三种模式,分述如下:

  1.渐进式技能培养模式

  渐进式技能培养模式是将职业技能先分解为若干简单的单项技能培训项目并逐项进行培训,进而过渡到复杂的综合技能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采取由简单技能到复杂技能、由单一技能向综合技能过渡的方式培养职业技能是符合一般教育规律的,较多高职院校的大多数专业均采取了这种培养模式。如我院模具专业学生先进行金工实习、数控加工实习等,掌握机械加工的简单技能,其培训内容是单项的,到毕业实习时则要完成从设计到加工全过程训练,这时进行的已经是综合技能的训练了。又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学生也是先进行记账等单一技能训练,然后逐步过渡到模拟公司综合业务训练。

  渐进式培养模式将技能分为不同的学习阶段,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对实训条件、师资等的要求也不高,为大多数高职院校所采用,但其技能培养的职业指向性不强,如机械类学生均要进行金工实习,其与专业综合技能的关系并不密切,同时其程式化的教学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技能培养模式改革的对象。

  2.项目式技能培养模式

  项目式技能培养模式是从项目教学法演化而来的,即交给学生一个典型项目,让他们围绕着项目开发学习相关知识、培养技能等。这种模式不同于渐进式技能培养模式,它依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技能,学生在训练技能时目的性更强。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采用项目式技能培养模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我院模具专业在综合实训中采取项目式技能培养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得以提高,同时由于采取团队协作完成项目的方式,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作等能力。通过实践,笔者认为项目式技能培养模式在实践性、针对性和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明显要优于渐进式技能培养模式,虽然项目式技能培养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应用的时间还不长,范围也不大,但它应当是今后一段时间高职院校技能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过调研和实践,笔者认为,项目式技能培养模式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一批典型的教学项目(教材)。如我院模具专业将原来的“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改造为“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后,应用项目教学方式,在原先单纯的设计实训中加入了制造实训的内容,实施时虽然学生积极性很高,但并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大部分学生在结构设计、图形绘制阶段表现不错,但在零件加工和装配调整阶段就“偃旗息鼓”了,主要原因就是指导教师的加工、装配能力有限,无法给予高水平的教学指导。

  3.“蛙跳式”技能培养模式

  对今后就业面向的是岗位群的学生来讲,全面掌握所有技能是不现实的,怎样处理好一般技能和主要技能之间的关系呢?我院艺术设计专业是这样做的:他们发现市场需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掌握一定的电工技能,便在相关实践课程(室内艺术设计)中分出一部分学时,培训基础电工技能。这好比青蛙在前进中向旁边跳了一下又跳回来,因此,笔者称之为“蛙跳式”技能培养模式。这种技能培养模式主要用于与专业主要技能关系不大而又必需的一些一般技能,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故而应用并不广泛。由于培养的是一般技能,因此这种培养方式对教师的相关技能水平和实训条件要求均不高。

  事实上,以上三种技能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经常是交叉运用的,如采取项目式技能培养模式,同样应当遵循渐进式培养的原则,在技能培养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蛙跳式培养模式培养一些关联度不大的一般技能。

  不难看出,技能培养仍然应当按照一般的教育规律进行,但由于其不同于知识培养的特性,没有必要也不应当照搬知识培养的模式,而应当根据技能本身的特点确定教学的顺序和方式。当然,还应当注意受训者的一般水平,如企业员工培训课程和在校生技能培训就应当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实训项目(技术水平)等也是在制定技能培养途径和方式时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06-12-20]./politics/2005

  -11/09/content_3755770.htm

  [3]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