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其人探源
“庙貌巍峨水绕廊,纷纷女伴谒香娘。
抒诚捧泣金蟾锁,密祷心中愿未偿。”
这首清代的诗歌描绘了坐落在新疆喀什的香妃墓场景。有关这位维吾尔女性的传说非常盛行。那么,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如何呢?
(据称为意大利人郎世宁为“香妃”所作画像)
跟据考证,香妃只是文学人物,她的凄美传说都产生于文人的笔墨之间。
比如传说清兵见到她在湖中沐浴,纷纷丢掉长矛弓箭,失去了战斗意志。也有说她被俘虏送往北京,趁得宠之机刺杀乾隆皇帝。此类的故事在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戏曲《香妃恨》电视剧《还珠格格》里广为演绎,成了家喻户晓之事。
(影视剧中的香妃)
历史原型:
但是,香妃仍然有一个历史上的原型,即乾隆皇帝的容妃。
乾隆一共有41位妃子,的确有一位是来自新疆的维吾尔女子。这位女子被封为容妃,并非后世流传的香妃。她在1788年病逝于北京,厚葬在河北遵化的清东陵。
(被误传为香妃的广东女子油画像)
17世纪清朝乾隆之时,击败了南疆的准格尔蒙古。但蒙古贵族又煽动回部的大小和卓起兵作乱。
容妃虽然和大小和卓属于同族同宗,但观点和政治立场却大不相同。容妃的哥哥,堂兄,以及其他亲属都支持清政府平叛。他们联合一些上层家族,积极配合清军作战,协助清军攻克了喀什和英吉沙等要地。
叛乱平定后,乾隆十分高兴,对有功人员给予了丰厚赏赐和隆重的礼遇。还让他们进北京朝见。
1760年初,在朝见宴会上,乾隆被容妃的出众美貌和机敏聪慧吸引,便把她征召入宫,封为贵人。因为她的祖先是和卓,宫里就称她为和贵人。
(该年,乾隆在中南海丰泽园宴请凯旋官兵和回部王公,容妃就在其中)
和贵人相貌出众,以西域特有的白皙皮肤和立体五官而有别于其他嫔妃。不仅如此,她还保留了回部传统,精于骑马射箭,让其他宫人自叹不如。在文化上她善读诗书,生活中长于女工编织,可以说文武双全,内外兼修。
进宫后,和贵人果然深受乾隆皇帝和太后的宠爱。据称,她进宫这年,福建巡抚进献给皇家的18颗荔枝树竟然全部结出果实。北方能见到荔枝挂果可谓稀奇,乾隆和太后就认为这是吉兆,是和贵人带来的祥瑞之气。因此对她更为恩宠。把和贵人升级为容嫔,在宫内可以保持维吾尔习俗。
1765年,乾隆第四次下江南出巡,让容嫔陪伴在旁,很是欢乐。不久后,又把容嫔升级为容妃。到了如此高位,容妃终于开始穿着满人衣装,一切按照传统的满人制度来遵守了。
鉴于乾隆后期不再设置皇后,容妃就仅次于皇贵妃,贵妃之后,处于第三等级。已经属于地位显赫的宫中女性。容妃入宫后生活了28年,在55岁时病逝于北京。
人物分析:
尽管容妃生于新疆回部,信仰伊教,但性格温和,被称为“宅心端谨,赋质淳良...六宫雅范。”也就是说她天性善良,品行很好,足以为其他嫔妃的模范。和传说中那个心机深厚的香妃大相径庭。
她的入宫并非选秀强迫:
一方面是乾隆在稳定回部方面的长远考虑,带有政治联姻的内涵。
一方面是这个美丽聪明的女孩在为人处世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博得了皇帝皇后的欢心。
一方面这种带有西域风情的美确确实实吸引了乾隆,产生了爱情的一些因素。
结论:
得益于民间文化的繁荣,香妃的传说在清末民国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还出现了“香妃画像”“香妃戎装像”等等细节。各种故事版本纷纷推陈出新。然而经过1937年请史学家孟森等人的《香妃实考》论证,香妃就是乾隆的唯一那位维吾尔妃子——容妃。
相对于香妃传说的猎奇和天马行空。历史上的容妃显得更真挚朴实,这样简单的故事自然不会受到民众的喜爱。但那个容妃已经和千千万万的后宫女性一样,静静淹没在时间的尘埃之中了。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清东陵裕妃园寝中的容妃墓)
(谢谢观赏,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其他文章账号下可见)
参考文献:《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香妃”的传说——大小和卓木政权灭亡后被迁居北京的维吾尔人的历史记忆》《容妃与香妃墓》
历史中的纪晓岚——怪异奇人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