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非遗文化之阿宫腔红色现代戏《红梢林》剧照欣赏
2023年7月7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陕西富平打造的阿宫腔红色现代戏《红梢林》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阿宫腔由秦时宫廷乐舞衍变而来,因阿房宫而得其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陕西省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之一。因唱腔具有翻高遏低的艺术特点,亦称遏公腔,其唱腔委婉曲折,颇有南戏之韵,流行于富平、咸阳、泾阳等地。剧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已经挖掘整理的传统剧目有六百余本。2006年5月20日,阿宫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宫腔《红梢林》是一部以革命为题材的现代戏,以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背景,描写了悬壶济世的中医方云霞与丈夫赵成金以祖传的万和药铺为地下联络站,积极投身革命,为了掩护、救助被困山野梢林的革命队伍,他们一家人前赴后继、英勇献身,以鲜血染红梢林,也点燃了革命的熊熊烈火,表现出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情怀。
该剧以真实的历史故事为基础,融入照金、薛家寨、红梢林、富平“四景”、琼锅糖等耳熟能详的元素符号,彰显出这一红色革命题材现代剧鲜明的地域特色。戏剧场景结合现代声光电舞美技术,让观众仿佛在身临其境之中,而且在艺术享受的同时,让红色文化大放异彩。
据了解,该剧由富平县委宣传部、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出品,富平县阿宫剧团演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齐爱云、张涛加盟富平县阿宫剧团,李曼、王旭东、卞纲要等优秀青年演员倾情演出。自2019年8月启动排练以来,经过不断打磨提升,剧情更加紧促、简洁,突出人物个性、母子情、将红色文化、红色革命基因传承更好地向大众展现。
以下是我拍摄的阿宫腔《红梢林》剧照,使用宾得K1数码相机+宾得DFA70-200/2.8、宾得K5-2数码相机+宾得DFA24-70/2.8等镜头,后期数码暗房采用Lightroom cc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
宋渭涛,笔名骊泉,陕西临潼人,中共党员,经济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陕西渭南市副首席代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渭南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希帕图片社签约摄影师,IC photo(图虫)签约摄影师,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摄影作品和文章多次发表于《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杂志、《人民摄影报》、《中国金融工运》、《中国城乡金融报》、《照相机》杂志、《渭南日报》、《华商报》等报刊杂志网络,并多次入展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西安丝路影像博览会等。著有《Lightroom CC 入门与应用技巧》,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渭南分行。代表作有《仓颉庙》、《黄河石门》、《街头营生》、《手机支付时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