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峰

    儒家文化,是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入世文化。儒家的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它们集中体现了儒家基本思想和精神。其中“子曰诗云”已经成为中国人引经据典的思维模式,“仁义礼智、忠信孝悌、志气勇毅、中庸和谐、与时俱进”等思想,就是影响着中国人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

  为何重视经典

  和平时期,传统文化回归,已从现象反复,固化为一种规律。

  传统文化经典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寻常日用的人生经典,是共同语境下的游戏规则。

  经:常道,径;典:典范、准则。初读感觉似曾相识,重读总有新义悟出。

  做有传统文化修养的现代公民。

  儒家文化永恒经典

  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论语》《孟子》《尔雅》《孝经》

  四书经典精神

  《大学》理想蓝图;《中庸》和谐之路;

  《论语》经典精神;《孟子》儒士文化。

  大学是成功学

  中庸之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大道。

  《论语》《孟子》所言,就是这人生之路的“交通法规”。

  《五经》思维模式

  《周易》哲学思维:变化简易与进取精神。

  《尚书》政治思维:书以道事与尊者叮咛。

  《诗经》艺术思维:《诗》言志与兴于诗。

  《礼记》社会思维:礼的本质与价值。

  《春秋》历史思维:春秋微言及其大义。

  论道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儒家文化伦理精神

  主体的精神:仁处世的品格:义

  文化的标志:礼学习的人生:智

  交友的准则:信

  主体内容构建:

  诚——人生成功的心理起点。

  志——明确理想的追求目标。

  气——影响成功的精神动力。

  道——君子遵循的正确方法。

  行——决定成功的最终因素。

  儒家文化执两用中

  1中正之道、不偏不倚。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平衡儒道、内圣外王

  儒家强调积极有为,道家强调清静无为;一者入世,关注社会,一者出世,回归自然。

  论礼

  礼者,理也。

  礼的本质是文化,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发于情,止乎礼仪。”礼本于情,情源于性。

  《易。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兽-----人-----神

  人性就是兽性与神性的糅合,人的修养和发展追求,就是一个不断的远离动物性,趋向神性的过程。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但闻耕耘,莫问收获。

  人类的进化简史

  “孝”是人与兽的区别之一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文化,而文化众多因素的一种就是孝,孝是人特有的属性。

  动物对幼的爱护,而对老一辈的爱,动物没有,“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义,”是人为了教育下一代用动物做的拟人化比喻。

  四大名著:形象演绎儒家文化精神

  四大名著是对儒家思想的形象化表现。以《大学》为例,大学里强调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经过“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重境界追求。实质上,这种要求在四大名著里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西游记》成功启示录

  四大名著中,唯独《西游记》西天取经终成正果,是大团圆、大胜利的结局,皆大欢喜,其价值意义别有味道。

  全书总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心态问题,是讲如何“诚意、正心”,修炼一个人的心性直至成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