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内地电影音乐的创作特征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电影创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当时中国内地电影音乐发展的历程以民族化、历史化、学习化的大趋势逐渐前进。而在这样的趋势下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至今使入耳熟能详的经典的歌曲和配乐。本文围绕解放初期中国内地电影音乐发展的特点及历史化等问题对中国电影音乐展开研究和探讨,以引起人们对这一时期电影音乐的关注。

  关键词 电影;民族;配乐;技术;发展

  一、前言

  从解放到“”前是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时局稳定,国家经济发展很快,电影事业也空前繁荣。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优秀且蜚声海外的电影作品。同时作为电影艺术的一部分,电影音乐创作以党中央关于文艺创作上“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要求为指导,电影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征。随着长春、北京、上海三个电影制片厂的成立,电影乐团的相继建立,为电影音乐创作创造了客观的条件,为电影音乐创作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奠定了一定基础。笔者就这一时期电影音乐创作上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加以阐述,为广大电影爱好者提供探讨。

  二、时代背景

  进入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高潮的到来,电影音乐与电影也随之一同进入中国文艺的兴盛时期,电影音乐也取得了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特别是1953年以后,中央电影局音乐处一方面选派大批干部出国学习;另一方面组织了为期一年半的作曲干部训练班,由有丰富电影音乐创作经验的电影音乐作曲家王云阶、雷振邦等教授专业课,李焕之、杨荫浏等教授音乐理论和音乐史。培训班还观摩了国内外的影片,研究电影音乐创作经验,这个训练班的学员在新中国的电影音乐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当时中国和前苏联关系非常密切,中国电影音乐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在当时的电影音乐中不难看到有前苏联电影音乐的影子。这一时期还有一个重大政治背景,就是以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背景而涌现出一批有关抗美援朝的优秀电影作品。这些都促使中国的电影音乐创作更加成熟起来。

  三、电影音乐创作的特点

  1 器乐电影音乐的出现

  电影音乐在20世纪30年代单一的电影歌曲的基础上出现了器乐电影音乐创作。出现了如:《林则徐》《甲午风云》,《早春二月》等等以器乐音乐来表现情绪的影片。如影片《林则徐》,作曲家运用民族管弦乐的交响性和民乐的古朴厚重参与渲染场面气氛,表现影片的情节叙事,为电影音乐开创了新的艺术视野。《甲午风云》中琵琶演奏的古曲《十面埋伏》表现了主人公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别是影片中对海战的描写,主人公面对敌人侵略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影片《小兵张嘎》中奶奶牺牲时,民族管弦乐以浑厚的音色奏响的河北民间音调,影片中对日寇的满腔气愤一下从音乐中爆发而出。《地道战》中老忠叔深夜发现日寇偷袭快速奔跑敲钟时的音乐,高亢激昂的板胡音调把紧张的影片节奏与故事情节有机串联起来,仿佛是即将拉响的导火线。又如这个时期交响乐式的影片音乐也比较突出,如《早春二月》的音乐就是当中的代表。这给后来的影片闯出了以器乐音乐表现情节情绪的路子。

  2 音乐剧、新歌剧的电影出现

  这一时期出现了广大民众非常喜欢的音乐片式的电影,如《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白毛女》《蝴蝶泉边》等等。《五朵金花》是一部民歌式的影片:片中的大量民族歌曲和音乐为影片的喜剧性增添了不少幽默诙谐的色彩效果,其中许多情歌的对唱还饱含了丰富的诗情画意。在影片音乐与影片的结构中《刘三姐》《白毛女》都把音乐融入到影片中,前者出自广西彩调,后者出自新歌剧,两者都较好地保留了原作音乐的优点,但前者在保持原作基础上跳出了彩调的约束,调动电影音乐的表现力,使影片中优美的歌声与桂林山水相得益彰,达到了水融的美学境界。

  3 片中歌曲表现形式更广泛

  影片中的歌曲大都为影片而作,也采用流行和历史歌曲作为配乐,但它们不是以主题歌曲面目出现,也不全是以独唱的形式出现。如《战火中的青春》所用的《战斗进行曲》,影片中并没有采用片中人物演唱,而是采用合唱队的配音演唱。

  电影音乐在解放初期,交响乐、民族乐并存,主题歌曲已摆脱每部电影必有一歌的模式,影片音乐的表现力取得了自主的地位,同时主题歌曲也仍占有一定的位置。整个“十七年”的电影展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影片音乐也呈现了一派百花齐放的局面。而进入十年的浩劫后,电影音乐和电影同样坠入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低谷,直到拨乱反正后电影的重新复苏,电影音乐也才随之步入新的时代。

  4 音乐创作更具有专业性

  1953年以后,中央电影局音乐处一方面选派大批音乐骨干出国学习;另一方面组织了为期一年半的作曲干部训练班,因此新中国电影音乐创作更具有专业性的特点。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创作人员,如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王云阶、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雷振邦以及作曲家刘炽和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葛炎。此外,电影《白毛女》的音乐创作者瞿维、张鲁、马可,《平原游击队》的作曲车明、《李时珍》的作曲寄明、《柳堡的故事》的作曲高如星、《红色娘子军》的作曲黄准、《青春之歌》的作曲瞿希贤、《铁道游击队》的作曲吕其明、《草原上的人们》的作曲向异、《祝福》的作曲刘如曾都是当时很有实力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当时的很多电影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电影音乐概念被澄清,很多创作方法被很好地总结出来,促进了电影音乐的成熟。由于有了成熟的创作队伍,电影音乐渐渐摆脱了“拼贴”的传统,大部分电影配乐都是原创音乐。这就使人们对音乐与影片的结合有了更多的探讨,认识到音乐在影片中不能仅处在伴奏的地位,作为电影中一个重要的表情元素,应与画面有更加紧密、更多层面的结合。在音画的配合上,艺术性更强了,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多了。

  5 具有前苏联电影音乐的影子

  由于刚成立的新中国与前苏联关系密切,因此当时的中国电影音乐也受到了其不小的影响,早期的电影音乐中不难看到有前苏联电影歌曲的影子。而当时风靡一时的《小路》《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共青团员之歌》等,也在当时人们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中国电影对于前苏联电影的接受首先注重的是其革命的思想内容。我们从众多的前苏联电影作品中认识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看到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与巩固政权的复杂性与艰苦性,并鼓舞了我们的胜利信心。此外,我们更多的还是提倡从前苏联电影中获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和感染,如所放映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乡村女教师》等等。这些电影在当时确实给了正在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以极大的鼓舞和教益,也对年轻的新中国电影给予极大的影响。正像夏衍同志所描述的:“以苏联电影为榜样,并制成了许多反帝反封建的、有利于革命事业的 影片。而这一切在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作品中可以看出来,像《钢铁战士》《红日》《红旗谱》《南征北战》《地道战》等影片中不难看到苏联电影的影子。可以说苏联不但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也影响到中国电影的潜在发展,更加影响了中国一代人的思想和电影审美观念。”

  6 抗美援朝影响下英雄主义音乐的特点

  以抗美援朝为背景涌现出的一批优秀电影。如《上甘岭》《奇袭》《英雄儿女》《长空比翼》《北纬三十八度线》等优秀作品。而在优秀电影本身电影音乐也是不得不提的,如一提起电影《上甘岭》,立刻会让人想起那首辽阔的《我的祖国》,在炮火硝烟的战争间隙中插入抒情歌曲,给战场上的人们和影院的观众带来了一丝安慰,起到了对影片节奏的调节,有力地配合了影片情节的展开和情感的描写。提起《英雄儿女》也不禁要唱起《英雄赞歌》《烽烟滚滚唱英雄》。每当《英雄赞歌》响起,人们眼前浮现的,首先是王成紧握爆破筒和王芳在战火中引吭高歌的光辉形象,而《烽烟滚滚唱英雄》更是唱出了在抗美的战争中人民在炮火硝烟中英勇作战,而当歌声响起时满山的烽烟滚滚地涌来,战士们英勇向前,完美地和电影融为一体。这种英雄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音乐情怀,在那一时期表现得淋漓尽致,影响了一大批中国的热血青年。这也给中国电影音乐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

  7 电影音乐民族化、地方化的特征

  这一时期电影音乐研究者和创作者始终没有忘记对电影音乐民族化、民族风格的研究和探索。在电影音乐发展的几十年历程中,电影音乐的民族化、民族风格问题始终是电影音乐工作者在研究和创作中十分重视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左翼领导下的电影艺术创作,着力体现电影的现实主义风格,密切了电影与生活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电影审美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歌曲的创作更是十分注重从生活和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形成了电影音乐创作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的传统,如:《五朵金花》描写的是云南白族人民的美好爱情生活的情景。《刘三姐》描写了广西壮族人民的民间故事,《阿诗玛》描写了云南撒尼族一段凄美的爱情神话,《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战争为背景描写了新疆各族人民对爱的不懈追求等,这些民族和地方性质的歌曲,让人们不仅更加热爱生活和祖国,更让人们了解了我们优秀的民族和地方音乐文化艺术。

  四、结语

  解放初期中国电影音乐工作者对电影音乐民族化、国际化、地方化、戏剧化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继承了前辈学人开创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对其研究内容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在电影音乐民族化、国际化、地方化、戏剧化问题认识上的不断深化,推动了电影音乐创作之路的拓展。随着电影音乐人对电影音乐性质认识的深化,电影音乐创作者逐渐认识到电影艺术自身具有的综合性以及表现题材的广泛性,便于实现对不同风格的融会。这些认识逐渐激发起电影音乐创作者敢于在创作中尽可能多地展现自己的艺术构思,体现自身创作的艺术个性和风格。电影音乐创作中创作主体感受的表达和个人风格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后来电影音乐的创作开辟了更宽阔的道路。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强盛,文化开放,中国电影也融入了世界电影舞台,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至今,电影音乐的发展也逐渐成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电影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音乐也会迈入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