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回婉转十篇
低回婉转篇1
真我,难忘的平民出身
发源于美国民间黑人的爵士音乐,从来就不曾专属于哪一个特定阶级。甚至,它诞生于中下层社会。福特车不就是这样吗?从亨利?福特开始研究汽车的那天起,福特就走的大众实用路线。看看改变世界人民生活的T型车吧:通体黑色、大车轮、底盘离地较高、车中没有里程表、没有油量显示表,甚至连挡风玻璃都没有,但是这种用钒钢制造的汽车车身轻、坚固耐用。它自豪它的每一个零件都是为了适应延伸到美国各地的山路和土路而精心设计的,它可以像踩高跷那样通过乱石遍布和泥泞不堪的路面。一直到现在,福特的车还是方方正正的,一丝奢华都没有,连前脸的车栅栏都还是传统的样子,说是朴实无华也好说是实用主义也好,绕着它研究一番,我不得不承认它皮实,耐用,讲究的是功能。
梦迷,老上海的爵士盛宴
伴随着时而低沉忧伤,如泣如诉,时而强劲高亢,激动奔放的爵士乐,我仿佛穿过长长的时光隧道,回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纸醉金迷的上海滩,百乐门前,曾停驻过不少黑色的老爷车吧。打扮得妩媚高贵的名媛淑女们,踩着尖尖的高跟鞋,在绅士殷勤的搀扶下,优雅地下车,该是叫人多么迷醉奢华的一幕啊。在那个时候,FORD车叫老爷车,是属于上流社会的老爷太太,小姐公子的,在老上海的十里洋场,它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权势和财富的表现,拥有它赢来的是羡慕赞叹的目光。福特,老爷车,由此开启了国人对汽车最早的感性认识。福特带来的新鲜的汽车文化,美国文化,无疑强烈地冲击着当时的旧中国社会:这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笛笛的喇叭声,浓烈的汽油味刺激着当时进步的中国人的听觉和嗅觉,他们敏锐地感知到一些东西。1924年,国父孙中山先生曾致信亨利?福特,请他帮助建立中国的汽车工业。如果中国的时事一切如孙中山先生所愿,也许在振兴中华民族工业的史诗上,福特也非常可能会书下浓彩的一笔。
追溯,被尘封的光辉岁月
打破了上海滩的风雅奢华,福特以最快的速度披上戎装。不久,二战战火熊熊烧起,在美利坚大陆,福特为二战制造了多得难以想象的战船,飞机和坦克;而且还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武器交到全球各地盟国军队的手中。中国也不例外。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美国对中国进行的大规模物资援助,其中就有13000辆福特行驶在滇缅公路上。这些汽车,包括我们经常在电影里才能见得到的美式吉普,在今天的缅甸,人们都还仍然使用着。在战火纷飞、物资奇缺的岁月里,福特一洗其奢华变淘金为伙伴,他们给中国地区输送着来自美国的战略补给,使我们的抗战物资得以维续。崎岖或颠簸,福特陪着我们走过,使我们不感孤单。福特曾和我们那么贴心,中国人民对福特是有感情的。这是其他品牌汽车所没有的,他承载着一段历史。他是一段传奇。
寻找,迷失的断层
近四十年的的沧桑变迁,爵士乐在中国几乎销声匿迹。而这期间正是爵士乐重要的发展阶段……此时的福特,也远离了我们的视线。他为"婴儿潮"时期出生的购车族提供了充满灵感的Mercury,他在世界各地修建工厂……可惜,他忽略了中国。实际上,福特一直以来坚持的大众路线,是极契合中国市场的,福特车的造型中规中矩,踏实耐用,很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和消费理念。可是,一段断而未续的历史,让他远离了我们的视野和生活,特别是在中国已满目可见合资车的时候。这个我们最该来的老朋友却姗姗来迟,让人不能不为他的自负和疏忽而惋惜。他错过了最黄金时间,仿佛一个没落的贵族,在墙角听着忧伤的爵士,也许在心里,他会暗暗懊恼自己的疏忽和固执而错过了良机,但他绝不会对外承认,我猜想,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可能还会这样做。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在福特眼里是没有中间地带的,他性格鲜明,不肯妥协,在他身上,我没法用中庸,谦逊、彬彬有礼来形容。有时他像个开着皮卡,生气勃勃、脾气火爆的青年小子,有时又像个固执己见,倔得像牛的老爷爷。你可以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他会不置可否地耸耸肩"一切皆有可能,谁知道呢?"他坚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感受,"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和接受建议比起来,他更偏爱用自己的行动去尝试、去证明。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福特性格,他曾为此付出撞的头破血流的代价,可他也曾为此取得笑看天下、叱咤风云的成就!
解放,一切随兴能不能
福特从骨子里热爱冒险,愿意用生命去冒险。对他来说,人生就是一场,胜者为王,愿赌服输。所以他心里清楚:无论怎样的选择和决定,都是你自己做的,对自己的选择,无论好坏,你都得勇于承担,无论结果怎样,你都得独自面对。福特的口号是"不要害怕未来、不要崇拜过去、不要理会竞争"根本没有必要去后悔或抱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继续前进!福特有爵士野性的一面,也许喜欢福特的人就是喜欢他的不轨整,他的无调性,如果有一台永动机的话,他完全可以把这种精神永无止尽的演奏下去,这种人是不会随着岁月而老去的。"这个世界只是一块画布,我们可以在上面尽情发挥想象力。"他的心永远是火热的,斗志昂扬的。
40年代,爵士乐曾兴起一股东西之争,来自东岸酒吧的咆哮派乐手将爵士视做一门非常严重的学问,他们极端强调爵士乐最最精髓之处应为"即兴";西岸乐手也不甘寂寞地发展出他们自己的特有风格。他们强调于严谨的曲式结构设计,演奏客观冷静,耳感较酷。两边都坚持自己的正宗地位。其实无论东岸西岸,不变的是爵士乐的灵魂:裸地陈述心与灵的本能。这一点和福特收购林肯、美洲豹、陆虎等众多品牌不谋而合。福特曾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独立品牌,现在他将他们都收归旗下,想必是因为,不管他们外在有多么不同,在他们身上都贯穿着的一种福特精神,智慧、灵活、坚持个性,我行我素,这是爵士青年的特性,也是福特的特性。
直面,对灵魂的
低回婉转篇2
爱情鸟飞走了,女大学生决意“瘦身”
1983年,李婉静出生在重庆市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在父母的呵护下,2001年9月,李婉静顺利地考上了重庆某重点大学中文系。这原本洋溢着温馨与笑声的家,更是让人羡慕不已。
和所有的女孩一样,进入大学后的李婉静比以前更懂得打扮自己了。课余饭后,身高1.56米的她经常和寝室的几个女生站在镜子前,看看谁的体形保持得最匀称。李婉静身材矮小,她对自己体重的要求原则是绝对不能超过38公斤。为此,室友都称她是绝对的瘦身主义者,而李婉静也开玩笑地自号为“瘦身魔女”。
2002年5月,在学校50周年校庆之际,该校邀请市里一家电视合举办“校庆文艺晚会”,校学生会在全校范围内公开竞选一男一女两名主持人。李婉静使出了自己浑身的解数,过关斩将,最后和该校法律系的一位名叫欧阳佳楠的男生顺利当选晚会主持人。此后,无论是在晚会前的彩排中,还是在晚会上轻松幽默的主持中,李婉静和欧阳佳楠都配合得十分默契。晚会结束后,大家很自然地把这对才子佳人联系在一起。其实,李婉静早已对身高1.78米又风度翩翩的欧阳佳楠爱慕不已,而欧阳佳楠对聪明活泼的李婉静也颇有好感。那段日子里,不是欧阳佳楠主动去找李婉静出去看电影,就是李婉静主动找到他一起去上自习。两人虽然嘴上没说,可心里早已把对方当成了各自恋爱的对象,而姐妹们对李婉静更是羡慕不已!
然而,李婉静没想到她和欧阳佳楠这份纯真的感情却转瞬即逝!2002年10月,学校举行秋季体育运动会,身为校学生会干部的欧阳佳楠要负责运动会的学生工作,而李婉静这次却只能当普通观众。运动会开始那天,李婉静发现主席台上坐在欧阳佳楠旁边的竟是一个长发飘逸的高个子美女,她是运动会现场的播音员,而让李婉静担心的是她发现欧阳佳楠不时地和那位美女在台上交头接耳!李婉静心里顿时有着某种预感。运动会进行到第三天,她主动给欧阳佳楠打电话,想约他一起吃晚饭,但欧阳佳楠却以学生会有活动为由推辞了!然而,当李婉静饭后闷闷不乐地走出校门时,却看见欧阳佳楠正和那位播音女孩在一家餐馆里就餐。她的脑袋里顿时嗡嗡作响!这时,欧阳佳楠也看见了李婉静,他顿时满脸通红,低下头去……
李婉静流着泪跑回寝室。晚上快熄灯时,她终于忍不住给欧阳佳楠寝室打电话。面对李婉静的质问,欧阳佳楠沉默了许久,最后才说道:“其实,我们之间的友谊多于感情,再说,我对你现在一点感觉也没有!”听了这话,李婉静简直像坠入冰川一样,她流了一夜的泪!
不久,李婉静再次见到欧阳佳楠时,发现他身边果真多了那个身材高挑的播音美女,李婉静的心顿时像被人挖空了一般!此后,她更是彻夜难眠,常常泪水不知不觉间湿透枕巾!一个月后,虚弱的李婉静患上流感,她干脆请假回家养病。妈妈心疼女儿,每天都给李婉静做许多好吃的,她这时没有任何顾忌了,在家不是大吃大喝就是睡觉……2003年3月,李婉静刚回到学校不久,就同室友一大早起床,相约去重庆解放碑逛街。当路过一家大药房时,大家就拉着平时最关注自己体重的李婉静去称体重。站在台称上,李婉静发现指针直接指向了41公斤!这个体重数字报告比李婉静平时那38公斤的标准体重足足多了3公斤。
面对这“残酷”的事实,李婉静欲哭无泪,她心想,自己这些日子来只知道恋爱,失恋后又忘了保持自己的体形,难怪前男友说对自己没感觉,原来自己已变成了一个让人讨厌的“大肥婆”!想到男友被一个身材高挑的美女夺走,李婉静痛定思痛,身高不够的她决定瘦身来塑造自己的“骨感美”!
为美丽付出,“饥饿减肥”也疯狂
从解放碑回来,李婉静开始给自己制订了减肥计划,决心把原来的美丽和自信找回来,为爱情增添魅力……
刚开始时,李婉静也不知道自己的减肥计划该从哪里开始,她按照报纸杂志广告上说的那样,去买了几个疗程的减肥药,一剂一剂毫不含糊地服用。然而,几个疗程下来,肚子倒是拉得很厉害(许多减肥药服用后有泻肚的现象),可那凸起的小腹和体重却没有任何明显的下降趋势。李婉静这下可急坏了。
为了达到“速战速决”的减肥效果,2003年4月中旬,经过近两天的比较和摸索,李婉静为自己制定出了一套在常人看来近乎自虐的“饥饿减肥”计划。在这套计划中,李婉静为自己规定:早餐从超市里买回一些勉强充饥的食品,但必须是苏打或低消化类的低脂肪饼干;每天中午只吃两份素菜,其中一样必须是豆腐,这是她减肥过程中臆想的‘肉’食品;晚上一般不吃东西,即使吃也是一些水果和零食。在这个计划中,李婉静规定了最重要的一条是绝对不能吃米饭和肉!
这样,李婉静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饥饿疗法”。她把父母隔三岔五送来的好东西,一点不剩地分给了室友,自己连看都不愿看一下那些平时让自己馋得直流口水的美味。由于每天吃得很少,李婉静通常不到凌晨5点就饿醒了,然后随便吃两块饼干了事。尽管严重饥饿时连走路都走不稳,但李婉静还是每天早晚坚持出去锻炼,只是把以前早晚分别做跑步锻炼和倒走散步,全部改为了运动量比较小的倒走散步。
同时,每隔两天,李婉静都要悄悄地跑出去称量一次自己的体重,看是否减轻了一些。每次称体重之前,李婉静感觉特别地紧张,自己挨饥受饿,要是没有一点效果,她的感觉就好像要了自己的命似的,异常难受与恐慌!但要是看见称量器上的指针显示有所减轻,李婉静便会激动地流出眼泪来!然而,只有这样的激动和高兴,才能让李婉静在减肥的痛苦中得到一丝丝的安慰。每每这时,李婉静仿佛又回到了和欧阳佳楠在一起的日子,他们手牵着手,一起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出没于周末的电影院里……想到过去,李婉静恨不得能用刀子把身上多余的肉割了出去,让自己的体形立即恢复到原来的苗条和曲线……
“饥饿疗法”进行一个月后,李婉静这才看到了一些减肥效果。于是,她在激动之余,把减肥计划中的食量又减少了一些,每天就靠那仅有的一点食物来补充自己的能量。然而一个星期后,她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体能不足现象。一天,李婉静在上体育课时,因四肢无力晕倒在了操场上,口中吐着泛黄的苦水!当她被送到校医院检查时,医生诊断她为胆汁倒流致肠胃功能失调!
这时,医生也警告李婉静说,过度饥饿会导致腐蚀性胆汁经胃肠运动倒流入胃,对肠胃功能造成危害,最终诱使胃病发生。然而,医生的劝告并没有让李婉静放弃自己那种减肥的念头。她深信,要想获得更多的女性魅力,做任何事情都得付出代价!
自绝生育路,女大学生爱美成病
这样,为了能把那多余的3公斤减下去,李婉静对医生的诊断也没放在心上,她仅从校医院里拿回几盒肠胃药,继续实施着自己的“减肥大计”。然而,她并不知道,一种潜在的危机正在吞噬着她美丽的生命!
2003年8月28日,一位室友因没来得及买卫生巾,找到李婉静要求借用两片。这一问却把李婉静问愣了,她在那里想了大半天,感到同学说向她借卫生巾咋就这么别扭!突然,李婉静想起,从自己减肥以来,她已经有近4个月没有来例假了!
9月6日是星期六,李婉静在那位室友的陪同下,来到了重庆市一家三甲医院的妇产科做激素水平等妇科检查。医生在询问了她近几个月的详细情况后,得出的诊断结论是:李婉静因过度地实行饥饿减肥,导致体内脂肪严重不足,从而无法产生身体所需的能量,使子宫得不到正常的发育,甚至幼小、低龄化,将不能生育了!
得知诊断结果,李婉静吓得大哭起来。作为女性,有什么比突然失去做女人的资格和权利更为残酷的呢?在室友的劝说下,六神无主的李婉静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父母。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父母也无法接受这残酷的事实!第二天,李婉静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了西南最具权威的一家部队医院做检查,其结果仍是:子宫幼小,已呈低龄化,不能生育了。再次听到这样的结果,李婉静似乎听到了医生对自己宣判了死刑,她几次要挣开父母的搀扶想自杀了之,但在大家的阻止下才避免悲剧的发生。这时,医生告诫说,如果李婉静不立即停止减肥,将发展为厌食症,到时将危及到人的生命。同时,由于李婉静的症状比较严重,今后需要服用大量的激素类药物来增加体内的荷尔蒙分泌,以此来维持其女性特征……
李婉静在情感的煎熬下为了追求“骨感美”,从而不惜走上了一条自虐的减肥之路,其代价不能不说是惨重的!作为女性,究竟是拥有健康重要,还是塑造美丽更重要?而这种自虐性的“饥饿减肥”方式,将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威胁呢?
为此,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整形美容专科伍连生教授,他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在不影响健康的情况下,人们适当地减去身体中多余的脂肪和体重是可取的,但过于追求纤瘦的身材,“不择手段”进行减肥则有害无益,这就是说减肥应有个“度”的问题。目前,减肥的方法一般分为手术减肥和非手术减肥,后者是指饥饿减肥和药物减肥,而非手术减肥很容易出现反弹,操作不好就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不育症等并发症;而比较科学的是吸脂手术减肥,但过度吸脂也不可取。人们选择减肥应当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才是最佳的方案。
采访结束后,记者特地在图书馆找到了美国哈佛大学人口科学著名教授弗里希所著的《女性生育能力与身体脂肪的关系》一书,书中说一名体形正常的女性,只要消减3磅脂肪就可能不育,却没有任何迹象,而没超重的女性应有35磅脂肪。脂肪与生育能力有莫大关系,女性的身体脂肪会把男性荷尔蒙转化为女性荷尔蒙。许多健康女性以低脂饮食生存,导致生育系统“关闭”,许多身材瘦削的模特儿完全不育就是这个道理!
低回婉转篇3
一、宋词柔婉之美
首先,婉约词之“可歌性”。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些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们在花间、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一曲之后,余音绕梁,沁人心脾。这类“旖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往往使闻者销魂。婉约词音节谐婉,“语工而入律”。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唐五代词早就具有这一特点。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可见当时传播之广。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
其次,婉约词之“言情”。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晏殊的《珠玉词》,抒情委婉,如明珠美玉光艳照人。欧阳修是一位领袖儒林、肩负文统道统的中心人物。在他的诗文里,只能看到他严肃的护道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词,却写得婉媚轻柔,情致缠绵。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工文章,精骑射,而小词却委婉传情,凄恻动人。盖“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查礼《铜鼓堂词话》)。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最后,婉约词之感时伤世。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在词中以鲜明的形象,炽烈的感情,借花月春风,抒写亡国之恨。
二、婉约派词的艺术特征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唐诗宋词独领,其中以李清照、柳永、欧阳修等人为代表的婉约派以其宛转柔美的词风及运笔精妙独到自成一家.。天才的婉约派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字字句句中载着浓浓的愁绪,叫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他们那忧郁的眼神,具有非常感人的艺术魅力。首先,李清照悲凉低沉,迭字创意出奇。其次,柳永长于铺叙、语言俚俗。最后,欧阳修清新疏淡、细致入微。欧阳修在宋初的词坛上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创作了很多词,内容大都与“花间”相近,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由于作者对事物体验入微,看似随意写出,却是无限传神,没有炉火纯青的工夫,是不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而他偏重抒情的词,写得婉曲缠绵,情深语近。
三、宋婉约词的美学价值
爱美是人之天性。宋词的美学价值,在于词中所写的景物或人或事,无不表露出作家对美好事物的崇高追求。宋词还注重感性心态的细腻描述,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婉约派词人柳永、秦观,还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其词作都可说是作者感性心态的一种自然流露。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把读者带入美的意境。“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创造了凄凉而又幽美的意境。纳兰性德怀恋亲人、歌咏自然的小令,清新婉丽,格高韵远,极富情味与美感。他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在塞外风光的描绘中,透露出离愁别恨,一片乡思,于情景交融之中,展现出美的意境。
在这美的意境中人物的形象美和生活美再现出来,鲜明、真切,如在眼前。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那黄昏午后消瘦的易安和那凉出透的凄冷之秋都再现出了人物的形象与当时的生活状态。
一首词,可因一妙句而千古流芳,婉约派词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就像清茗亦或淡酒,微醉时的那缕清香,八百年后依然醇美如故。宋代婉约派的作家们把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展观自然美与生活美,婉约派的语言,集聚朦胧飘逸的折射力,字字如玉,淡淡的伸张,淡淡的闭合。读来如饮甘露,自然中突兀显奇,不露文饰痕迹!婉约词与生俱来的可歌性,格律美,语言美,或委婉回转、或低沉幽怨、或含蓄旁侧、或直白明丽的风格艺术将会永远流传下去。宋词犹如一个奇葩在亘古至今的中国文学史上绽放。
参考文献:
[1]《康震评说李清照》,康震著,中华书局出版,2007年11月.
低回婉转篇4
——题记
高亢激昂的旋律
进行曲是高亢激昂的旋律,那轰轰烈烈的气势,高昂的音符如黑云压城般向心头压去。心中便有了持久不去的激情。和谐正如进行曲,行进在人与社会之中,人对于社会是要奉献爱心与力量,而爱与力量又源自心中持久不去的激情,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社会给予了人们以环境,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因素,而身居其中的人们更应用自己的双手奉献爱与力量,携手共建美好安定的社会。人类的爱与力量是那点点的音符,谱在高亢激昂的旋律中,使和谐如进行曲,在人与社会之间穿梭行进。
婉转低回的旋律
圆舞曲是婉转低回的旋律,无需像山石滚动般的轰轰烈烈,也不需如树动山摇般的震撼心灵,它似行云流水,温文而雅,低回的音符如潺潺溪水声跳动在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旋律便在人与人之间跃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如圆舞曲一般圆滑自如,不需有功名利禄也无需有嫉妒,但它圆滑地跃动在人与人的心中,敲开心灵之间的隔阂,将纯洁与真诚伴圆舞曲将人们心中的暗灯点明,此时,和谐如低回的音符在婉转低回的旋律中谱写,温和莞尔。
抑扬顿挫的旋律
低回婉转篇5
——题记
高亢激昂的旋律
进行曲是高亢激昂的旋律,那轰轰烈烈的气势,高昂的音符如黑云压城般向心头压去。心中便有了持久不去的激情。和谐正如进行曲,行进在人与社会之中,人对于社会是要奉献爱心与力量,而爱与力量又源自心中持久不去的激情,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社会给予了人们以环境,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因素,而身居其中的人们更应用自己的双手奉献爱与力量,携手共建美好安定的社会。人类的爱与力量是那点点的音符,谱在高亢激昂的旋律中,使和谐如进行曲,在人与社会之间穿梭行进。
婉转低回的旋律
圆舞曲是婉转低回的旋律,无需像山石滚动般的轰轰烈烈,也不需如树动山摇般的震撼心灵,它似行云流水,温文而雅,低回的音符如潺潺溪水声跳动在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旋律便在人与人之间跃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如圆舞曲一般圆滑自如,不需有功名利禄也无需有嫉妒,但它圆滑地跃动在人与人的心中,敲开心灵之间的隔阂,将纯洁与真诚伴圆舞曲将人们心中的暗灯点明,此时,和谐如低回的音符在婉转低回的旋律中谱写,温和莞尔。
抑扬顿挫的旋律
低回婉转篇6
“叮叮叮”李老师领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漂亮女孩走了进来:“认识一位新同学!”李老师又蹲下来朝女孩低语了几声,那女孩长得可真美呀:小巧的鼻子,大大的眼睛,樱桃般的嘴巴,只是子啊她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笑容,只是多了些忧郁。
“打个招呼吧!”李老师在那女孩的耳边说着。那女孩用一种好听的声音说:“大家好,我叫郁唯雅。”“好了,你就坐在凌婉静同学旁边吧,嗯叶蓉倩,你换个位子吧!”“是,老师!”婉静细细打量这个新同座,就得好像有点面熟呀!“你好,我叫凌婉静,以后多多指教了!”婉静先伸出了手,热情的对唯雅问候到,“希望我们能好好相处!” “嗯!” 唯雅亲切的说。呵呵,没想到在这遇见你了沫雨。唯雅想
课后,“婉静,你还记得沫雨吗?”唯雅问。“嗯,谁啊!”你果然忘记了,你小时候救过我一命,那么纯真的友谊。唯雅想“哦,那没事了。你能不能带我去参观一下咱们学校?”“当然可以!我推你!”
--------------婉静日记----------------
今天,一位叫郁唯雅的女孩转了过来,我突然觉得,她的言行举止都好像沫雨特别是下课后她问我的那句话,他怎么知道沫雨,莫非她就是沫雨?唉,不会的,沫雨她再也不会回来了,沫雨你还好吗?
低回婉转篇7
――题 记
一
婉儿,没想到会在这里看见你。十余年不见,你还好吗?
春色满园,碧柳依依,像你如云似瀑的长发。你的眸子如漾着波浪的湖,盈满了泪水。玉指纤纤,美酒斟满酒杯。婉儿,你可知道我对你的不舍?
想当初,你我青梅竹马,最终成就姻缘,是何等幸福!只因我们八字不合,又无己出,我母亲逼我将你休去,真是大错特错!
流年暗转,你我已各自嫁娶。山盟海誓依旧在耳边回响,我却黯然发现,你的手已不在我的掌心。对你的爱呀,是巍峨的高山,坚定不移,但我们只能把爱恋葬在心底。我的愁怨像惊醒残梦的五更钟一样,如何向他人诉说?只得借酒浇愁。
为什么我们的爱不被世人理解?
二
游,没想到会在这里看见你。十余年不见,你还好吗?
春光明媚,尖荷初露,像你伸出的想握住我的手。你的浓眉如起伏的山脉,紧紧地锁着。你猛然举杯,一饮而尽。游,你可知道我对你的不舍?
忆往昔,你我两小无猜,最终成就姻缘,是何等幸福!只因我们八字不合,又无己出,你母亲逼你将我休去,真是大错特错!
流年暗转,你我已各自嫁娶。山盟海誓依旧在耳边回响,而我却怅然地发现,我的手已不在你的掌心。对你的爱呀,是奔腾的河流,从未停止。但我们只能把爱恋葬在心底。我的愁怨像洒在花底的三月雨一样,如何向他人诉说?只得咽泪装欢。
是什么使我们的爱只能存在于彼此理解的世界?
三
钗头凤
陆 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钗头凤
唐 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四
问梅槛旁,冷翠亭边,柳枝拂面,箫声哽咽。对面是已见斑驳的灰色砖壁,上面书写的便是两阕互相唱和的《钗头凤》。
这就是沈园。千年前,一位叫陆游的男子和一位叫唐婉的女子在此地重逢,留下了饮恨千年的故事。
唐婉本是陆游的表妹,自小耳鬓厮磨。两人都擅长诗词。花前月下,吟诗作对,俪影成双。两家父母也定下了这亲上加亲的婚事,婚后,陆游无心功名。陆游之母以姑姑的身份、婆婆的立场斥责唐婉,最终以两人八字不合,又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借口要陆游休妻。素来孝顺的陆游,只好一纸休书,休弃唐婉。之后陆游另娶王氏,唐婉改嫁名士赵士程,从此断了情丝。十余年后,二人在沈园相见。“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留下两阕《钗头凤》。不久,唐婉便抑郁而终。
就在沈园,陆游和唐婉的命运交叠在一起。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此时小桥流水已无春波的绿,可惊鸿照影,可曾再有故人来?抬眼低眉之间,曾有怎样的柔情?
我常想,如果陆游和唐婉从此远离世俗,开辟一个桃花源,过着相濡以沫的日子,那该多好。可是,他们的爱不被封建礼教所容,就这样,一对天造地设的恋人被无由的孝道、世俗的功利和玄虚的八字活活拆散。
美好的往昔,无奈的世俗,都在不停地煎熬着唐婉,使她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随风逝去。以至陆游一次次来到沈园凭吊唐婉,写下诗篇。甚至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刻也念念不忘唐婉,不忘沈园。
低回婉转篇8
千年岁月轮回宿,一梦轻纱拢烟霞。越王等闲云中赋,嫣然浅笑度瑶台。今朝回顾湖畔漫,杨柳扶风画中来!
西施浣纱女,一梦飞烟秀阑珊,粉面桃花嫣然韵。倾城美艳鱼慕羞,朝赋流水夕霞妍。出身农家非等闲,世外桃源远尘烟。君王垂爱矜持间,芳华几度暮云烟。清辉漫纱霞光染,明眸顾盼碧水涟。婀娜多姿春风拂,一世流芳美名传。
天生丽质难自弃,群花失色秀色芳。君王拜倒裙下臣,愿抛江山爱美人,幽静淡泊凝诗心。清风拂动叶婆娑,深心满系为西施,思念高贵婉约美,冰清玉洁赛牡丹,舞步翩翩舞婀娜。皇宫佳丽拥千人,各个美貌芳华妍,偏偏独爱西施妍,真心的爱那一颗冷漠幽芳的深藏的心,还有婉约的风韵。
虽拥倾城美颜,心思纤细,静待真情的来临,往事随风已远去,芳心深系君王意,楚楚凄婉明眸转,爱恨情仇聚眉间。山水远程千重险,思乡惆怅泪香腮,梨花蝶雨催芳容,最是低头温柔韵,粉面生春逸柔情。君王宠爱盛誓言,谁言君王无真爱?只为西施付真情。
往事历历上心头,恩爱缠绵几许欢,一朝情怀终用尽,以身殉国终成仁,魂寄天国史册芳。
千年一梦凄婉意,浣纱西施荣照妍。奈何千种相思意,不复昨日乡间吟。但愿还作浣纱人,朝迎旭日暮拥霞,轻吟浅唱奏轻弦。
西施浣纱,千年古筝婉转回荡,一曲《沉鱼——西施浣纱》清音袅袅,在清澈的小溪边,流水潺潺,纯洁美丽的少女在水边浣纱,拥山水的灵秀,另鱼儿觉得含羞的倾国美艳,优雅聪慧智非凡,纤手香凝抚琴弦。
山挥绿韵舞蹁跹,杨柳拂风醉春烟。水波荡漾碧湖涟,纱窗日落花芳菲。千种相思情谁诉,一帘幽梦寄涵芳。今生又能付与谁
帘栊幽月几多愁,望断天涯路苍茫。山河破碎旧梦散,故国不堪回首中。如花容貌香消损,似水年华难当头。
香帆泛舟荡水间,天涯望断苦自怜。清脆的轻音载走了千年前一叶白帆,在梦幻的朦胧中渐行渐远……
轮回中低吟浅唱,漫过千年的时空,一朵别致的花朵在嫣然绽放幽香,温婉如水的女子从千年碧波荡漾中缓缓漫步而来。绿水清清,纤手香凝,飘舞的漫纱,笼罩着岁月的痕迹,将一脉暖暖的春意掀开序幕。
春色撩人,桃花绽开笑颜,这里是人面桃花相映红!杨柳扶风伊人韵,舒袖暗芳盈满袖。云水间轻度香帆,一卷墨芳吟词章。
潺潺的流水似在轻奏一曲轻歌,曼妙的女子,纤细的素手香凝,随着浣纱溪的美妙的乐曲仿佛闻到芬芳的泥土的气息,还有青草的清香,依稀远古的琵琶弦弦奏歌袅袅叠起,此时似乎有月下浅吟:“笛音千年轮回弦,月幽朦胧西施漫,此时鱼慕娇艳羞,青山绿水梦悠闲!”
流水悠悠,香帆走远,载着梦的江南,依然如诗如画的村庄,依稀看到如花的美丽少女西施在浣纱。
那旧时的风,那盈盈的月,池边的倩影、在竹林里的那一抹淡淡的芬芳。裁流云织锦梦,指尖凝香墨绽花。一纸挥洒芬芳溢,绿萝粉裳拥素葩。
时光流逝往事随风,我依然憧憬一个美好的结局,战场的硝烟中颓废了的笑颜,如花的倩影怎么回味思乡的惆怅。
一种恒久的惆怅在心上涌起同情的清泉,涌荡如波澜!
千古流传,如花的古典女子,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思绪和梦一样的浮想联翩?
梦幻已走远,芳踪何处觅?旧事已换新颜,西施载着历史的清辉,屹立在不朽的国颜,你的芳容会因为史册而永远不会老去焕颜,依然貌美如花,在人间璀璨倚栏.,秀色女子在潺潺的流水间浣纱,在人间美名传.......
低回婉转篇9
关键词:文化差异;委婉语;交际工具
作者简介:柳莉(1977-),女,四川宜宾人,宜宾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四川 宜宾 644000)刘华(1977-),女,重庆人,成都市棠中外语学校,中教一级。(四川 成都 610225)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155-0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就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传递信息,沟通思想感情的桥梁、纽带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的语言也日臻完善,人们学会了迂回委婉地表达,以使交流更加融洽、和谐,委婉语便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种修饰手段,体现了语言在交际使用中的美化功能和对语言的创造性运用,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经常出现,并且其出现的场合和出现的方式等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更值得注意的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应在相互比较中正确把握,以促进外语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什么叫做“委婉语”
委婉语一词“euphemism”源于希腊语,意为to speak with good words。在古汉语中,委婉语被称为“曲语”,指说话时,迂回曲折,含蓄隐晦,但达到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在《汉语委婉语详解词典》中委婉语被定义为:是用一种好听或悦耳的词语替代一种较直接的、唐突的言词,用善意的话语把事实掩盖起来的修辞手段;委婉语在牛津词典中的理解为:Substitution of a mild or vague or roundabout expression for harsh or direct one;expression thus substituted(New Edition of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1976)(温和、含糊和迂回的说法对粗俗、生硬和直率的代替)。虽然定义众多,但其共同点是都认为委婉是一种故意迂回含蓄而非直陈的表达方式,而委婉语简单地说就是好听的话,让听话人舒服的言辞,是人类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窘迫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得体的表达。
二、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
1.产生委婉语的重要原因之一――“忌讳”
委婉语是禁忌心理的产物。人们讳言某些事物,但是在言语交际中又不能完全避开,所以运用婉转的表达方式,从而出现许多语言禁忌(language taboo),委婉语的出现和应用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谈论容貌丑俊、身材胖瘦与生理缺陷时,英语中说一个人长得丑很少用ugly(丑),而常用homely(不好看),plain(普通)等词委婉地表达。时下汉语中我们也常听到诸如“他长得很抽象,很后现代”这样的说法,既表达了说话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又不乏幽默;在崇尚苗条的时代,人们避免说fat(胖),改用plump(丰满),在汉语中我们一般也不说“你长胖了”而说“你发福了”或是“越发富态了”;谈论身体有残疾,我们常用physically handicapped(生理上有缺陷)来表达。当女子怀孕(pregnant)时,因为怀孕与性有必然的联系,人们往往绕着弯子来表达如:She is expecting. She is about to be“in a family way”. 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有喜了”,“快当妈妈了”,“要升级了”等。而未婚女性在不希望的情形下怀孕时,就说:She is“in trouble”.(她“有了麻烦”)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日常交际中,在谈到身体某些隐秘的部位或者涉及生殖排泄系统时,我们总是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比较含蓄委婉的表达以避免尴尬和窘迫。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厕所”和“上厕所”就有着丰富的委婉表达。如“女厕所”:Ladies’ Room or Women’s Room;“男厕所”:Men’s Room;“小便”:do number one或pass water;“大便”:do number two;“上厕所”我们常用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get some fresh air,make oneself comfortable,wash one’s hands等婉指。汉语中也不乏类似的表达,如“卫生间”,“盥洗室”,“洗手间”等,“溲园”算是笔者所见过的对厕所的最雅致的称呼。而上厕所在汉语中的说法也很丰富:如“方便”、“上洗手间”(卫生间)、“洗手”、“去一号”、“减轻负担”、“出恭”、“去走动走动”等。近些年来,在旅行中导游让游客下车上厕所还常常用“唱歌”这一说法来婉称,既含蓄又幽默。
2.产生委婉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尊重和礼貌”
为了避免歧视(种族、性别、职业)和尊重他人,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委婉语,而且被广泛地应用在经济、政治、外交方面,为某些行为起了一定的掩饰作用。如在英语中:用Afro-Americans,colored,minority等替换Negroes,black people(黑人);undocumented person表示非法入境的外国人;以chairperson替代chairman和用salesperson代替salesgirl是为了避免性别歧视,以示对妇女的尊重;用needy,hard for money,in difficulty;have-nots等表示poor(贫穷),用substandard housing(低于标准的住宅)表达slum(贫民窟)。那些家庭贫寒、未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则被称为“culturally deprived children”。还有一类委婉语是人们在交往中为了礼貌、避免冲突、满际双方利益和心理需要而创造出的恭维话或者溢美之词。更多的例子如下:
直接称呼 婉称
garbage collector(垃圾工人) sanitation engineer(卫生技师)
barber(理发师) hairdresser/hair-designer(美发师)
dustbin man(环卫工) sanitary engineer(卫生工程师)
economic room(二等房) standard room(标准间)
insanity(疯子) mental disorder(心智失常)
economic crisis(经济危机) economic depression(经济低迷)
blind(瞎) sight-deprived(视力欠缺)
labor strike(罢工) industrial action(行业行动)
Black(黑人) colored people(有色人种)
Slum(贫民窟) substandard house(低于法定标准的房屋)
cheat in class depend on others to do his/her work
prison(监狱) correctional center(改正中心)
steal take other people's things without permission
清洁工 城市美容师
大龄青年 单身贵族
公费旅游 到外地参观学习
丧事 白喜事
失业人员 富余人员
差生 后进生
吸毒 吸粉
撤退 战略转移
贿赂 灰色收入
戒毒所 依赖性药物治疗中心
三、委婉语的作用
由此可见,委婉语可以避免歧视,融洽人际关系;修饰职业名称,使之高雅体面,不至于让人尴尬和难堪;还可以应用于服务行业,用来取悦顾客,化解矛盾;在一些交际场合还避免了伤害他人和引起他人的厌恶;并且还可以满足政治需要,美化军事行动。正确得体地使用委婉语不仅是一种幽默更是一种智慧。汉语中的双关也是一种含蓄委婉的方法,应用得非常广泛,如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写道:“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此处表面上是写杨花和柳絮,实际指他的妻子和李淑一的爱人柳直荀烈士,喻指她们的英魂永垂不朽。用这种婉指的方法达到一种良好的修辞效果。再如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中“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其中,“莲子”即“怜子”,就是“爱你”;“青如水”谐音“情如水”,此诗含蓄而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思慕对象的深情和爱恋,显然比直露的表白更加成功。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充分展现了我们的祖先在修辞学上的卓越才情和对委婉这一表达方式运用的纯熟。
四、英汉委婉语之异同
尽管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却有着一些共同的禁忌。在一些正式场合(医生诊所除外),英语和汉语中都有相同的禁忌:如人体的性器官、性活动;卫生间里的活动;大便;令人作呕之事,如呕吐等;令人难过之事,如患了癌症、死亡等。许多和这些禁忌相关的委婉语便应运而生。例如,对死亡的恐惧让人们忌讳谈“死”,所以人们谈到已去世的人或提及死亡时,为了体现对死者的怀念和尊敬,同时也表示对死者亲属朋友的同情,往往使用含蓄委婉的表达。在英语中,“死亡”的委婉语可以说将委婉语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数量也最为壮观:
be gone 去世了
be among the missing 在去世人之中
be no more 再也不存在了
be in heaven 上西天
be pushing up the daisies 命丧黄泉
cross the great divide 跨进了阴曹地府
finish off 完结
depart this life 与世长辞
gather home 回老家
give up the ghost 见阎王了
go out of this world 离开人间
go the way of all flesh 逝世
go the of nature 身故
go to a better world 去极乐世界
go to glory 上天
go to heaven 归天,入天堂了
go to the sunset 去阴间
go to the ground 入地下
go to sleep for ever 永远睡觉
go west 归西
kick the bucket 蹬腿了
fall on sleep 沉睡
fall asleep 长眠了
lay one's bones 把一把骨头给扔了
make one's exist 去世
meet one's fate 天数尽了
pass over 去世了
pass away 离去,去世
sleep the sleep that knows no waking 睡着就不醒了
turn up one's toes 翘脚尖
one's days on earth end 日子到头了
在汉文化中,我们也有类似的习俗和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的对“死亡”的另类称呼。我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身份以及和自己的关系对“死”采用不同的说法。早在古代就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的说法。数量庞大的有关死亡方面的委婉语反映出中西方人对死亡共同的恐惧与厌恶。
从委婉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它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心理、道德标准等文化因素都无不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语言中。而委婉语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能脱离文化而孤立存在,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因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了解一些委婉语的用法可以从中窥视到一个国家的社会心理和风俗文化。不仅如此,它还是英汉语言中共有的现象,它的使用有着相同的心理基础:避讳心理、礼貌心理、掩饰心理,但由于英汉民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英汉语言各自的特点和文化价值差异,英汉语言中的委婉语也打上了各自民族的烙印。英汉委婉语在运用艺术上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委婉语表现出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
中国社会一贯有“尊老”的传统,认为老人经验丰富,是智慧的象征,“老当益壮”、“老骥伏枥”便是很好的例证。所以中国人从不讳言“老”。我们常用“老同志、老师傅、老干部、老革命、张老、李老、老大”等词表示对上了年纪的人的尊敬,这里的“老”并无任何贬义,而是被用来委婉地表示资深历练的内涵和作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称,这些表达方式都是汉语所特有的。
相反,在西方国家,人们很少谈论年龄,尤其是女性。因为年老意味着青春不在,意味着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下降,所以直接说old(老)一词一般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于是有了不少可以替代old的委婉语出现:senior citizen(高龄公民,资深公民)、distinguished gentleman(尊贵的先生)、seasoned man(经验丰富的人,历经沧桑的人)、elderly people(年长的人)、golden-ager(金色年华的人)、prime-timer(黄金时期的人)。这些词语表达了老年人的某种愿望。有趣的是,在美国,养老院叫做home for the adults,老人区、退休村叫做adult community,可见他们对“老”的忌讳。
2.委婉语折射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各自独立存在的语言系统,两者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与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必然也会在委婉语中有所反映。中国文化受儒家的中庸之道影响巨大,中庸之道反对过犹不及、感情冲动和走极端,在人事关系上提倡谦和、强调和谐、中和。受到称赞和表扬时,往往会说:哪里,哪里,不敢当,您过奖之类的话,喜欢事事时时轻言自己以示谦恭。在社交称谓和日常交往中,我们推崇扬人抑己,谈话委婉含蓄。这就是汉语中敬词、谦语十分丰富的原因。
而且汉文化比较注重等级观念,对于上级、领导,人们大多谨言慎行,唯恐不敬,不敢直呼其名,而是冠以职位相称:某某处长、某某经理。
西方人则喜欢与人平等相处,所以西方人在交际交往中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总是从个体的立场出发,强调个性,因此大多性格率直,受到赞扬和鼓励时他们会欣然接受并表示谢意。
3.委婉语体现出中西方的不同
基督教是英语国家最主要的,所以英语委婉语受基督教的影响也非常大。在英语中,人们常用to answer the final summons(接受最后的召唤),to be called to God(应上帝之召),to depart to God(去见上帝)等表达死亡的概念。而中国文化受佛教、道教影响深远。源自佛教的死亡委婉语有“涅、圆寂、归寂、归真”等。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得道成仙”、“长生不死”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升天、跨鹤、仙游、仙逝”等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充分表现出道家对死亡的超然态度。
4.委婉语反映出中西方伦理观念的差异
汉民族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重视伦理人情,提倡人际关系的和谐,讲究自谦尊人,这影响着中国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故常用“卑职”、“鄙人”、“寒舍”、“老朽”、“在下”等自谦,而对别人往往尊称“阁下”、“大驾”、“尊驾”等,这是汉语委婉语中一道奇特的风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关系,因此对帝王、双亲、师长、官吏绝对不能称名,必须加以回避,即“避讳”,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如直呼其名便会被视为缺乏教养、大逆不道。
在西方,人们注重的是人际关系的平等,没有等级森严的长幼尊卑,人们常常对于关系比较亲近的人直呼其名以示平等、亲切和友好,无论是同级还是上下级,平辈或长幼,父母与子女。这是基于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之上的一种非常理性的人际关系。英汉两种语言在称呼方面的不同委婉表达方式反映出不同的人际关系取向和伦理观念。
五、结束语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委婉语的语用交际功能都主要有避讳、避俗、礼貌、掩饰和褒贬等功能。委婉语可以使交际更加得体、有效,可以达到维护自尊、平衡心态、消除误解与摩擦的积极效果。在人际交往中,委婉语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剂,它使一些令人不悦或不快之事变得容易让人接受,使生活变得风趣、轻松、诙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像社会心理的一面镜子,可以使我们看到社会文化现象折射的一个侧面。窥一斑可见全豹,从英汉两种语言委婉语的对比学习中,我们可以透视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异同,对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阅读理解能力,避免语用失误以及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均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拱贵.汉语委婉语词典[K].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2]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K].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3]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陈彦彦.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2).
[5]邓炎昌,刘润清.Language and Culture――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杜,1991.
[6]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7]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孔庆成.委婉语言现象的立体透视[J].外国语,1993,(2).
[9]邓利萍.委婉语:出色的交际者[J].长沙大学学报 ,2006,(4).
低回婉转篇10
摘要: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广泛体现在各种语言当中。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礼貌用语就被各文化社团及学者所广为重视,因为它不仅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象征,它还能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由于社会价值和语言习惯的不同,不同文化的人对礼貌用语的陈述方式也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语言学习很有裨益。
关键词:礼貌用语; 文化; 陈述方式; 差异
汉语与英语在“礼貌”问题上存在着很大区别:中国人把礼貌视为做人的道德要求,所以汉文化不把礼貌简单地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手段,而将其提到表达情感的言行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高度;西方的礼貌的态度主要表现为回避不和,减少自己和他人观点的不一致,减少自己和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所以,西方人由于把礼貌看成是一种策略,强调的是外在的表现,而不是内在的真情,他们可以用对别人并不礼貌却又貌似礼貌的方法――反语,以牺牲别人利益为代价的明显不真诚的语言表现出礼貌的态度。而汉语中的礼貌强调的是出自内心的感受,主动寻求和谐一致,主张以和为贵。这种差异也可以体现在常用礼貌用语的陈述方式上,英语为了达到间接、婉约的礼貌交际目的,比汉语更多地使用委婉、含蓄、迂回和反语的陈述方式。
一、含蓄法
英美民族富于幽默,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而是用某种间接、含蓄的方式来陈述。汉语也有含蓄表达法,但较常用作修辞手段。总的说来,汉语比较倾向于直截了当,而英语则比较常用降格陈述、间接肯定、委婉否定和婉转暗示的表达方式。
(1)降格陈述。以含蓄的语气故意把大事化小,用轻描淡写的言辞来加深对方的印象。如“偷窃”的降格陈述:“The boy used to take things without permission and has just been out of the rehabilitation home in the country”说是“未经允许而拿走东西”,“刚从康复中心出来”实则是“经拘留教养刚放出来”。
(2)间接肯定。用反对语的否定来表示肯定,这种弱式双重否定能产生比直接肯定更加强烈的印象,汉语也有这类反语,如“未尝不可”、“不虚此行”、“难免错误”、“不无遗憾”等,但较多采用直接肯定,如:“To my no small astonishment,I found the house on fire.”“我发现房子着了火,这使我大吃一惊。”
(3)委婉否定。英语把直接的否定变得含蓄、婉转,使口气显得温和而不武断,谦逊而留有余地。汉语往往直接表明立场。用转移否定的方法使否定口气显得间接而不唐突,一般用于转移否定的动词有think、believe、suppose、fancy、expect、imagine、reckon等。还有就是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义,这类表达法常见于含蓄虚拟句、反意问句、省略句、 诅咒语和讽刺语,如:“You could have come at abetter time.”“你来得不是时候”。
(4)婉转暗示。用含而不露的言辞留下余音,有些说法则跳过逻辑层次,让对方寻味,这种表达法与英美民族富于幽默感甚有关系。汉语则往往重于直言,把含义直接表明。如:“It can be worse.”“还可以、凑合吧”;“You are late for the last time.”“你被解雇了”。
二、委婉法
使用委婉语回避或掩盖某些严酷的社会现实,显得文明礼貌。英语委婉语数量多,使用频繁,许多委婉语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色彩,在汉语里往往没有相应的表达法。例如:(1)用含糊词语。如学生上课中途要上厕所,只好告诉老师说:“Sorry, I have to do my business.”,再比如:学生考试不及格,对其父母含糊其辞“In the exam,I didn’t make it.”;(2)官方粉饰。在官方英语里,委婉语比比皆是,有些言辞成了政客们掩盖事实真相、欺骗选民、争取民意的一种手段。如:失业现象称为underutilization“未充分利用人才”、生活在贫困线下的穷人,称为the undeprivi ledged“受到不公正的待遇”;(3)运用类比。主要见于社会职业方面,将地位低微的职业往上类比,创造出冠冕堂皇的委婉语来称呼。如: “园林工人”成了“建筑师”(landscape architect)、“理发师”变成“艺术家”(tonsorial artist)。
三、反语准则
反语是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句来表达意义,通常用正面词语来表达反面意义。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使用反语,让听话人推导出他的语用含义,从而避免了正面触犯别人。反语的使用也是出自于恪守礼貌原则,如果说话者必须触犯别人,起码要做到避免同礼貌原则相悖, 而应让听话人通过对含义的推导,间接地领会你话语中的触犯点。例如“X is a fine friend” “X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坏朋友”、“Jack is a genius”“杰克非常愚蠢”,这两句话都是反语,如果将这两句的含义直接在字面上表达出来,那就会违反礼貌原则的“赞誉准则”和“谦虚准则”。由上例可以看出,反语原则是发话者表面上违反合作原则,而实际上又符合合作原则。正因为如此,反语原则之所以礼貌,是因为它不仅提供了冒犯他人的一种方式, 而且使冒犯的行为以比直接的批评、侮辱、威胁等更安全一些的手段表达出来,所以反语原则可以使冒犯行为逃避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四、迂回陈述
迂回陈述其实是一种绕圈子的说法。比如:“trousers”有伤大雅,便拐弯抹角称“nether garments”。而动作性的委婉语往往不直陈其事,却代之以相关行为,如:call your carriage for you是ask you to go away的相关行为,实际上是在下逐客令了。“give the sack” 可作“解雇”的委婉语。“sack”一词原指工匠外出做工随带的“工具袋”。雇主解雇工人, 即令其随带工具袋离开。又如:“坐牢”不直说,却冠冕堂皇称之“live at the government ’s expense。”
综合上述的含蓄、委婉、反语和迂回的陈述方式可以看出英语的总体表现风格倾向于间接,这种间接的倾向往往导致表达形式的复杂多样化。(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
[2]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 贾德江.英汉语对比研究与翻译[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130.
[4] LEECH G N. Principles of politeness[M].London:Longman,1983.
[5] 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 邓炎昌,刘润清. 敬辞和谦辞[Z].语言与文化.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