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伟民(包伟民事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包伟民,以及包伟民事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陆游的乡村世界包伟民》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pwd=hacf 提取码:hacf

  简介: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一生仕少闲多,长期生活在家乡浙东乡村。在陆游存世的海量诗作中,有六七成是与其家乡生活有关的。集中解读陆游的诗篇,借其目光观察浙东地区的乡村社会生活,展示其心目中的“乡村世界”,虽然吉光片羽,却显得弥足珍贵。通过剖析陆游“乡村世界”这一个案,可以提供三个方面的信息:陆游的乡村生活是浙东乡村一个中上水平乡居寓公的生活范本;以陆游为代表的士人阶层,在乡村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多重复杂的角色;由陆游所感知与描述的既丰富多彩又民生艰难的乡村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想象“宋代农村”提供了几个可以依凭的支点。

  《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包伟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 h44u

  书名: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

  作者:包伟民

  豆瓣评分:9.4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3-1

  页数:249

  内容简介:

  《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通过具体讨论宋代地方财政史的案例,分析帝制时期国家制度的实际运作问题,认为因受种种因素影响,制度在其执行过程之中必然会产生变异。就宋代的事例而言,则可见赋税制度有一个明显的“地方化”过程,因此在总体上呈现了一个中央集权与地方无序并存的局面。这是重新认识传统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有效视角。

  作者简介:

  包伟民,1988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主任,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宋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近代东南区域史。代表作为《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

  大学之后,应有求真、育爱之史法与史观,方有资格成为文明的传承者与创造者,方可称为此项学问之入门。下面是大一新生要读的书籍:

  1

  人文读本

  1、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读本》(三卷本: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何光沪等主编《大学精神档案》(四卷本:古代、近代、当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思想操练:丁东、谢泳、高增德、赵诚、智效民人文对话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提要:大学之道,要育材更要育才,此理甚明而世难行。新世纪初丁东、谢泳、夏中义诸贤起而倡行“精神成人”,人文教育始进入教育各阶段实践层面。读这些书,可以成为一个富于良知和力量的知识分子,一个明了自身使命、权益和责任的现代国民,一个置身人类文明前沿的世界公民。

  2

  通史读物

  1、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李泽厚,中国开放时代的启蒙者。其思想将被超越,但所提“儒道互补”、“美在积淀”、“巫史传统”、“情感本体”等命题今日仍有意义。而这部美轮美奂的《美的历程》,实为由美育爱的通史最佳入门读物。

  2、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最富中国情怀的通史,但同时需提防其文化自恋情结。结合更为平实的吕思勉《吕氏中国通史》读较佳,但后者写作对象并非新手,要在观摩其方法和立意。

  3、秦晖《传统十论: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与其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秦晖已是溢出史界的公共知识分子,本书是论述传统中国法家本色最为深刻的作品,同时也为当今和未来的中国提出了富于建设性的构想。大一阶段可选读第二章《“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

  4、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出于对现行中国通史教材不满,面向研究生而作。但作为淹贯而稀缺的通识作品,至少前编前三节与后编整体值得推荐,其农业产权三分法的视角独具慧眼,行文随列书目的方式十分适合新手阅读。

  5、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较1987年版新增了5篇。探讨道与势的紧张与合作,切中中国文化史的脉搏。而其高扬主体性的旨趣,今日更显意义。

  6、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增修版),同心出版社2007年版

  在守土重迁的农业中国开拓性地发掘游民文化,从而揭示传统中国的另一面,李慎之先生“发现另一个中国”的评价切中肯綮。

  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董书慧、王昶、徐正源译《全球通史》(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由于具备融汇贯通的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以及优美隽永的文笔才思,此书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最畅销的世界通史读本。

  3

  文化元典

  1、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99年版

  儒表法里是传统中国的基本设计,儒道互补是传统中国人的基本状态。三者造就了传统中国的张力和韧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

  4、(古希腊)柏拉图著,王太庆译《柏拉图对话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西方文化源头,西方首个哲学体系。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三大领域的命题,皆是后世西方文明的不竭资源。

  4

  史籍

  1、包伟民编选《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旨在指点门径与精神成人,目前最好的历史学入门读物,《史籍介绍与选读》一课将以本书为教材,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个人心得变通讲授。

  2、(西汉)司马迁撰,顾颉刚等标点《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最具求真与博爱精神的古史经典,史学入门的基本读物。大一阶段,拟在《史籍介绍与选读》课上及课外,结合《韩非子》、《论语》、《老子》三部作品,以读书会方式精读。需注意,目前《史记》最佳版本,实为日人泷川资言、水泽利忠的《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选择中华书局版只是出于易得之变通考虑。

  3、(古希腊)希罗多德撰,王敦书译《历史》,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与《史记》相辉映的西方史学之祖,奠定了叙事体在西方史学编纂的正宗地位,史观由神本步入人本,是今日理解古代西方的基本典籍。

  4、方志1-2部

  习史当从足下始,史学者应有所至采气之习惯。故方志应读一至二部,一部为家乡方志,一部为大学所在地方志,可以其中人物卷为主,便采气故。鉴于修志者古多宿儒而今多泛泛,则选读志书宜古不宜今。

  5、家谱

  习史更宜从自身始,不明我史,何谈他人之史?幸运的是,浙江是全国家谱保存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浙南的同学找家谱时将发现运气更好一些。家谱的意义还在于,它往往是从来无人染指的史料,同时也是锻炼史料辨析能力的好标本。

  5

  名家与代表作

  1、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三联书店2001年版

  2、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独立人格,壁立千仞;自由思想,尺幅千里。

  《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课上将选读《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3、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4、陈垣《通鉴胡注表微》,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陈智超辑《陈垣史源学杂文(增订本)》,三联书店2007年版

  6、陈智超编《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增订本)》,三联书店2006年版

  目录、校勘、史源、年代、避讳诸般武器皆精,陈援庵考证无敌。

  《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课上将选读《通鉴胡注表微》。

  7、(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增订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

  从一个普通年份入手见出大历史视野,以纪传体叙事揭示缺乏数目字管理的各领域症结,黄仁宇告诉我们,历史可以写得如此深入,而且好看。

  8、(美)孔飞力撰,陈兼、刘昶译《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三联书店1999年版

  汉学三杰之一孔飞力以视角见长。从自湖州德清县蔓延十余省的全国妖术大恐慌事件及其应对中,他成功地探讨了清乾隆这一极权巅峰时期专制权力与常规权力之间的冲突和限制,从而为近现代中国给出了有意义的启示。

  9、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版

  茅海建以翔实的史料与精到的分析,解开了长期套在近代史研究上的忠奸模式封条,历史性地呈现了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的偶然和必然。

  10、唐德刚《袁氏当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唐派散文固然好看,唐氏史识更为不凡。秉承业师胡适的自由精神,唐氏将袁氏当国放到帝制传统与共和实践的大视野中重新审视,这段关键历史因而由平板变得立体,由生硬变得有血有肉。

  11、(英)吉本撰,黄雨石、黄宜思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现代史学影响最大的杰作,西方叙事体史学的魅力尽为彰显,理性旗帜高扬。

  12、(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撰,唐家龙、曾培耿等译《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年鉴学派中坚人物的扛鼎之作,以长时段视野和社会经济史的手法,有效结合了微观与宏观,融会贯通了伟大和日常。

  13、(法)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撰,许明龙、马胜利译《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年鉴学派第三代的`代表作。对象更为日常微观,而研究则深入到了人的精神世界。又一部史学经典兼畅销书,这种双重身份在我国史界仍为稀缺。

  14、(美)罗伯特达恩顿撰,吕健忠译《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新文化史是当前史界最为深刻的变革。当社会史路向变得日益琐碎和生硬,史学转而开始关注人类文化的能动性,热衷于叙述和想像则是后现代主义的烙印。随笔体的《屠猫记》,是雅俗共赏的新文化史代表作。

  15、卢建荣《一位父亲的叮咛:颜氏家训》,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说教式的家训,在台湾新文化史旗手卢建荣笔下,竟成了对话体小说,作者认为这样可以撇开形式提炼中国家教的精神,并创造出适合国情的新模式,实在是富于才情和慧识。卢氏著作等身,《飞燕惊龙记》、《咆哮彭城》等也精彩得紧,选择这部的理由是其在大陆出版而易访得。

  6

  史法

  严耕望《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史学界的朴实楷模,铅华不染但最具效用。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中华书局2003年版

  杜泽逊《文献学概述》(修订本),中华书局2008年版

  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文献学、史料学,史学者之武库;目录学,史学者之指南。

  7

  史观

  (英)柯林武德撰,何兆武译《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对史学自然科学化的反动,从而为史学赋予了性灵。

  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岳麓书社2003年版

  香港史家许冠三的这部作品,是对20世纪中国新史学历程的总结之作。

  王学典《史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国内史学理论代表作。

  8

  历史小说

  (日)司马辽太郎《项羽与刘邦》,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版

  20世纪最有影响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

  潇水《骇版战国》,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

  有趣而且时尚的历史。

  阿越《新宋》之《十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严谨且有抱负的穿越历史小说。三部曲只看《十字》足矣,之后就是网络小说的老毛病,渐长渐臭。

  9

  期刊与网站

  人文期刊:《读书》、《大学人文》

  专业期刊:《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文史》、《史学月刊》、《考古学报》、《文献》、《文史知识》

  时事网站:联合早报

  思想论坛:关天茶舍(天涯网站子论坛)

  史学论坛:国学网、往复论坛、学术批评网

  下载电子书论坛:国学翠¤、龙腾国学、读书中文网

  购书网站:孔夫子旧书网

  微信公众号:历史研习社(你懂的)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人民出版社1997年

  本书于1951年初版,以后三次增订。作者认为: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可以说都是合乎时势之发展趋向,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本书的目的之一是要反驳自南宋以来所形成的对王安石的传统成见,恢复王安石的本来面目,使一个政治改革家的本来风度和丰采,再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是一本关于王安石的个人传记,更是反映北宋熙丰改革史事的实录。

  本书作者邓广铭(1907-1998),字恭三,山东临邑人,生前为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邓广铭《岳飞传》(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

  本书是 在1944年的《岳飞》和1955年的《岳飞传》基础上,再次修改而成的。本书勾画出了岳飞生活的时代轮廓,描绘了岳飞一生所建立的事功,他的形象和丰采,思想和情操,并对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做出公允的评价。该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位英雄人物的传记,是一部两宋之际的政治史、军事史,是一部两宋之际的宋金战争史。

  朱瑞熙等《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社1998年

  本书是“中国古代社会史”丛书之一种,利用大量文献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深入考察了辽、宋、西夏、金时期社会生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饮食、服饰、居室、交通、妇女、婚姻、生育、丧葬、社会交谊、宗教信仰、鬼神崇拜、巫卜、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称谓、排行、避讳、押字、刺字纹身、休假、语言文字、家族、节日等,是目前本领域最为重要的专著。

  本书作者朱瑞熙,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张邦炜,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复生、蔡崇榜,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曾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白 钢全书主编、朱瑞熙分卷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6卷“宋代”,人民出版社1996年

  本书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除介绍宋代各项制度外,着重在阐述其运行机制和特点;同时,首次论述宋代的中央决策体制,探讨中央决策机构和决策的依据,信息传递渠道,决策和政策贯彻执行的程序、方式,决策的特点与效应等。这是目前最为全面地阐述宋代国家制度史的著作。

  漆 侠《宋代经济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988年

  本书依据丰富的史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宋代农业生产、土地关系、手工业发展、国家专利制度、商业和城市经济、对外贸易、货币及经济思想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和论述,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本书作者漆侠(1923-2002),山东巨野人,生前为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河北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中华书局1983年

  本书试图按现代军制学的规范,重新研讨宋朝兵制,主要介绍了北宋禁兵和南宋屯驻大兵的演变、编制、指挥系统等问题,以及宋朝募兵制、装备、通信、后勤、军费、军法、军政等各个方面,勾廓了宋代兵制的全貌,是该领域研究的开创性著作。

  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这是一部试图全面描述宋代国家社会阶级结构的专著,从宋代乡村户与坊郭户、官户与民户等对称户名中,提出户口分类制度的概念,并通过户口分类,论述宋代的社会阶级。此书屏弃了作者认为不科学的“封建社会”的概念,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个命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梁太济《两宋阶级关系的若干问题》,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

  本书从几个具体的侧面,讨论两宋时期的阶级关系,如家业钱的估算内容及其演变、五等户定制及其细分化形式化倾向、五等下户的经济地位和所占比例、乡村客户的侨寓特点和主要构成、客户诸称辨析、土地买卖的盛行及其社会影响、分种和租种两种租佃基本形式、夫役征发的形式和承担者、身丁钱物的除放过程、两税法的演进,以及阶级对抗的若干新现象等,全书分析深入,往往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本书作者梁太济,浙江台州人,1934年生,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

  梁庚尧《南宋的农村经济》,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

  本书讨论在人口增加、土地兼并与商业发达前提之下,南宋农村社会经济的冲突与协调。全书从户口状况、土地分配、租佃制度、农家劳力与资本、以及农产市场与价格等经济活动的各个侧面,阐释南宋农村贫富不均状态下政府与富家协调经济的各种努力及其成效,立意新颖。

  本书作者梁庚尧,1948年生,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其凡《两宋历史文化概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本书类似于宋代史的研究手册,全书从政治、经济、法律、思想等方面纵线条地描述了宋代历史发展的概况,并特设一节,介绍宋代的科学成就,然后又从各方面对宋代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做出了自己的估价。最后一章对20世纪中国宋史研究学术史的回顾,较为详细。

  本书作者张其凡,四川蓬溪人,1949年生,现为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研究员。

  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本书探讨宋代任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如文官选任主管部门、考课法、资与资序、荐举制度、磨勘制度、差遣除授制度等,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宋代铨选制度的专著。作者选择了宋代官制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作了独创性的论述,钩沉索隐,梳理十分细致,尤其重视追溯制度演变的渊源,因此能推陈出新,发人深省。

  本书作者邓小南,女,1950年生,现为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本书法文原著出版于1962年。二战以后,西方汉学界开始反思自19世纪以来所形成的关于“永恒不变的中国”的观点,逐步认识到中国数千年前近代时期在社会各方面深刻的发展变迁,宋代则是当时西方学者首先关注的一个历史时期。本书以1275年前后的临安城为例,描述了中华文明在当时所达到的成就,是西方汉学学术史上的代表性论著。

  本书作者贾克?谢和耐(Jacques Gernet),1921年生,法国汉学家,法兰西学院汉学教授。

  何忠礼、徐吉军《南宋史稿》,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 ??

  本书是一部规模较大、论述较为完备的南宋史,目前完成的是其政治、军事和文化篇,为相对簿弱的南宋史研究补充了学术成果。本书在某些论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认为“绍兴和议”是战争双方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达到某种平衡的产物;南宋末年贾似道推行的“公田法”,主要是由于遭到江南地主阶级的攻击而失败,不应全盘否定,等等。

  本书作者何忠礼,1938年生,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吉军,1961年生,现为杭州出版社副总编。

  葛剑雄主编、吴松弟著《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本书是目前较为全面的关于辽宋金元时期人口史的专著。全书搜寻资料较为完备,通过考证自北宋初期至南宋后期的6个标准时点的全国和分区域户口数据系列,并大体恢复了当时全国和分区域户口数据。同时,本书也讨论了诸如宋代户口调查统计制度、人口发展过程,各区域人口的发展过程和相关因素,及其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等等重要问题。此外,对当时城镇人口、各朝人口变动的内在规律也作了一定的探讨。

  本书作者吴松弟,1954年生,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本书是近年来日本学者研究宋代史的代表性论著。全书灵活运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家之间学际对话的方式、历史研究传统的实证主义原则及区域经济、广义社会史学等研究手法 对宋代江南社会经济的诸层面进行了系统考察,令人信服地对江南地区的生态演变、农田水利、经济开发、移民定居、城市发展、社会流动、商业交通、户籍税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书作者斯波义信,1930年生,曾任东京人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

  曾瑞龙《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

  本书是一本强调学科整合的战争史著作,将战略文化的理论引进军事史的研究,用大战略、战略、战术等新概念重新评析宋辽战争中的各场战役,从而解释北宋经略幽燕演成军事灾难的原因,批判本领域“强干弱枝”、“重文轻武”、“先南后北”等传统命题,立论新颖合理。

  本书作者曾瑞龙(1960-2003),生前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上、下册),中华书局1995年

  本书从整体上对宋朝财政进行了客观详尽的描述,从而揭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些重要特征,同时勾勒出中国中古时期财政演进史的一个横切面的轮廓。本书着重于制度的阐释,从宋朝各代财政史的发展沿革、财政收支和财政管理体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比较全面。

  本书作者汪圣铎,1948年生,现为河北大学教授。

  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本书通过宋代地方财政史的个案研究,点到为止地归纳有关中国帝制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般性的论题。全书从宋代两税税额的基本固定化与实际征收持续增长这一现象入手,考察了宋代税赋征调上不能循名责实、名实相符的情况,以及中央政府不停增加从地方调拔的方法,将税赋增收的责任转嫁给地方政府的过程,认为宋代地方财政史的现实,体现了大一统帝国中央集权与地方无序的双重特性。

  本书作者包伟民,1956年生,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

  网友披露其朋友圈截图时评论称“名校躺枪”“师生之交首重道义”“学界自有学界的规矩与尊严”。他在转发一篇点评北大历史系学者的文章后面评论,“人大最大的失误就是不该从这个垃圾系引入大量的唐宋领域老师”,此外他还暗指人大、北大某老师“平庸”。

  郝的老师孙家洲随后在私人微信朋友圈发布“公开信”,称将断绝与郝的师生关系。

  事件进展

  针对孙家洲的断绝师生关系说明,郝相赫起初在“情况说明”中称同意断绝关系,同时称将以一切手段维权。随后郝相赫在微博中公开致歉解释称,他在刚收到孙家洲老师公开信时非常震惊,惊慌之余在朋友圈发表“情况说明”,解释观点并表达歉意,如今他希望收回这份“情况说明”。

  郝相赫还在文首道歉称,自己在朋友圈极为不当的言论,给自己的老师和北大、人大历史学院带来负面影响,感到自责,希望向老师和朋友表达深深的歉意。“刚入师门就给导师孙老师带来这么大麻烦,未能深刻领会孙老师的谆谆教诲,在此向孙老师诚恳致歉,恳请孙老师继续容留我做您的学生,接受您的教导。”

  郝相赫坦言,刚念研究生还很年轻,这件事给他很大压力,“恳求各位老师和朋友给我改过的机会,使我顺利完成学业”。

  针对前述道歉言论,孙家洲评价“学生态度比之前好得多”,“是良好转变”,同时向南都记者透露,已向校方汇报,并熬夜写了一份回应,但校方不愿其发表。至于是否坚持断绝与学生关系,他称不便公开表态。

  包伟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包伟民事件、包伟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