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博物馆设计说明」广东省博物馆设计分析

  本文导读目录: 1、广东省博物馆凹凸的建筑有什么意义 2、求广州博物馆标志设计简介 3、急求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导游词(中文) 4、广东博物馆具体位置在哪里、介绍广东博物馆? 5、博物馆设计的理念包括哪些内容?博物馆设计有哪些理念? 6、博物馆展示设计思路和理念的文案吗? 7、历史博物馆设计说明怎么写? 8、博物馆设计理念(就是依据)

  据广东文物局统计,广东省目前现有各类博物馆185座[1],珠三角地区在广东省乃至岭南地区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文化建筑博物馆的普及与博物馆文化是一个地区文化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本文将主要针对珠三角地区博物馆建筑的一些基本特征做一概要性的讨论。

  1、珠三角都市圈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角色

  20世纪90年代随着西方城市复兴理论思潮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城市通过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举办大型庆典活动和体育赛事等文化措施来综合提升城市文化、经济水平,并兴建博物馆、歌剧院等文化建筑群来提升城市形象[2]。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地资源与城市空间的匮乏,文化建筑也由单一功能开始转向多功能并重开发的模式,多元整合及综合化、集约化成为现代城市公共建筑的发展方向,而且公共文化聚集区、文化建筑群的选址建设还具有组织城市空间和加强周边城市区域联系的作用。珠三角地区的公共建筑聚集区和博物馆文化建筑群的建设,在珠三角都市圈城市发展战略中担当起重要的角色(表1)。

  2、空间布局特点

  通过比较同时期其他地区的博物馆作品(表2),可以归纳出珠三角地区博物馆建筑在空间布局上的特点。在设计思想上,北方地区的创作首先强调对场所的整体考虑,如中国革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新馆等,或者强调建筑寓意与特定环境的融合,如甲午海战馆与上海博物馆等;珠三角地区博物馆的建筑创作侧重点在于因地制宜、与环境的高度融合和与历史文化的沟通。在设计风格上北方地区的博物馆建筑追求雍容豪放与雄伟稳重的气度,并通过在构图形式上借鉴中国传统建筑中轴对称、坐北朝南、主从有序的布局特点来获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对纪念意义上的反映,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的总体布局。在空间组织上,珠三角地区博物馆往往通过设立多条轴线的序列展开和层层递进来展现建筑的空间围合,并不拘泥于中轴线的严格对称,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鸦片战争海战馆的空间序列(图1)。由于珠三角地区纬度低、日照长,空间布局更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融合,并不强求建筑、广场和入口是否正南北朝向,如广州艺术博物院和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总体布局。在建筑平面布局上往往强调现代建筑功能的合理性,摆脱重视建筑形象而忽视功能使用的束缚,更好地解决建筑形象与功能结合的问题,如深圳科学馆适应现代厅堂建筑功能的八角形和扇形的平面组合。

  3、外部形象特征

  珠三角地区博物馆在建筑外部形象上的特点,首先是现代建筑理性美,深圳科学馆结合环境特征和现代厅堂建筑功能形成的八角形建筑形体成为岭南博物馆现代建筑创作的开始[3],广东美术馆建筑形体绕庭园呈环形分布,造型以大实的墙面与大虚的玻璃幕墙对比形成拙朴的雕塑感[4],体现现代建筑理性美。其次是在现代建筑的形体塑造上融合进历史和地理特征,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入口门阙就融合进古代重台叠阶、汉代石阙和埃及神庙阙门的建筑特征[5],体现合理的历史延续;大芬村美术馆的几何形体反映出美术馆选址周边复杂的城中村建筑格局,并进一步在外墙上形成凹凸深浅不一的“盒子”图案[6],以此来强调美术馆与周围环境的亲密对话。第三是外墙图案化装饰性纹理和建筑表皮的肌理表现,从以出图文物图案作为外墙装饰,到使用民居建筑符号拼贴再现,再到分析提炼传统器物、工艺形成建筑表皮肌理的做法,体现中国传统和岭南历史文化的神韵,如广州艺术博物院在建筑外立面上拼贴的风火山墙、汉唐檐口、猪头龙石雕装饰等传统民居样式构件[7],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从岭南传统透雕工艺中提炼建筑表皮肌理塑造镂空的“漆盒”——藏宝盒的形象[8],达到象征和比拟的目的(图2)。

  4、园林设计的融入

  岭南建筑较早就把园林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岭南地区湿热多雨,广府庭院一般采用建筑绕庭(连房广厦)和前庭后院(前疏后密)的布局形式,形成前低后高(南低北高)迎合夏季主导风向组织自然通风[9],广州艺术博物院呈连房广厦式布局并围合成内庭院,岭南美术馆布局由南至北呈现由疏到密的形态,都是岭南园林庭院的布局形式。其他的如建筑前的方形水塘和塘上小桥是传统岭南建筑常用手法(图3),建筑之间连接的敞廊组成室内外空间结合体系是岭南庭园结合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还有骑楼样式的柱廊形式,起到遮阳、避雨、划分并增加空间层次、丰富景色的作用(图4)。

  5、建筑外饰与色彩

  红砂岩是珠三角地区常用的建筑材料,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使用红砂岩作为外墙材料,并开创了把出土文物图案与浮雕艺术和红砂岩结合在一起反映当地传统文化的做法,在珠三角地区后续建设的博物馆中,几乎都可以看见红砂岩的使用情况,大多应用在建筑外墙和浮雕景墙等几个方面(表3)(图5)。岭南传统建筑一般选用青灰色细缝清水砖墙、灰白色花岗石板路面和花岗石墙脚[10],一些传统建筑风格的博物馆如广州大学城民俗博物馆、神农草堂“岭南医药园”等,建筑用色呈青灰色调;另外红砂岩的使用也使多数博物馆建筑色彩以红褐色为主,还有一些博物馆如可园博物馆新馆和岭南美术馆,外墙使用了青灰砖和红砂岩的组合;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建筑色彩,以金属板材墙面的青灰色和外墙凹位的大红色为主,取意传统藏宝盒“漆盒”的用色,也与岭南传统建筑常用的青灰色取得呼应。

  6、结语

  珠三角地区博物馆在建筑创作当中体现岭南传统空间特点、适应当地气候方面取得了自己的特点,并涌现了一些优秀作品,岭南传统建筑通过设置庭院、天井,利用热压通风和风压通风进行通风降温的被动式节能原理对现代博物馆建筑实行绿色环保措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近年发展起来的结合计算机技术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拟验证、定量分析并确定建筑形态,也成为一种适应当地气候实现绿色节能的新方法,并在广东科学中心和广州增城科技文化博物馆的设计中得到实践。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些问题,世界文化趋同现象的日趋严重导致一些文化建筑失去了自己的地方特色;一些竞赛中标的带有个性化与标签化的境外建筑师的方案,在带来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可能也会忽视对地方特色的重视;或者在设计当中过分追求标志性,建筑空间尺度过大,导致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值得在今后的珠三角地区博物馆建筑创作当中进行深入的研究。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开馆公告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于2010年5月18日正式对观众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每日参观人数限制5000人以内。领票时间8:50——16:00,团体参观须提前24小时预约(10人以上为团体),咨询及预约电话:020-38046886,预约传真:38046880,请注明团队名称、联系人姓名、联系人电话、参观人数、参观时间。传真以回复确认为准。新馆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号。欢迎到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参观.

  省博新馆知多D

  新馆规模:总占地面积410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128平方米

  建设投资:9亿元

  新馆地址:广州市珠江新城的新城区中心文化艺术广场

  新馆环境:新馆址西面是广州歌剧院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北与广州图书馆新馆相邻,南濒秀丽的珠江,隔江与海心沙旅游公园相望。环境优美,交通可达性好。

  四座文化设施并列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与中央林荫大道、滨江绿化带共同形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将构成广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透视图(2)新馆建筑结构新颖,设计独特,采用巨型桁架悬吊结构体系,在中部沿边长67.5米的方形四周布置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在剪力墙上端设置8榀跨度为67.5米且两端各悬挑23米、高6.5米的大型空间钢桁架,沿悬臂桁架外端设4榀封口桁架,再在封口桁架下伸边长6米的箱型钢吊杆,悬吊3~4层楼面体系。这种悬吊结构体系,在国内尚属罕见,在境外也只有德国宝马汽车大厦、香港汇丰银行等极少个案。

  标志以“植根于粤

  寓意于博

  蕴形于馆

  凝神于藏” 为设计原则(藏尾:“粤博馆藏”),以汉字为设计依托。标志隐含“广东”之字形、“博”之字韵,点明广东省博物馆的地域属性和行业特点。融合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大胆、现代、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并以归形于“藏”的点睛之笔,体现粤博的职能属性和粤博人专精于藏得精神气质,点出粤博标志及广东省博物馆海纳百川、古今并包的风格气度。

  我有一部分,不过是文字说明,你要彻底把它变成导游词可能还需要润色得口语化一点:

  简介:广东省博物馆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于1959年10月1日落成开放,现有藏品16.7万余件,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投资9亿元在广州珠江新城建设广东省博物馆新馆。

  2010年5月18日,作为广东省“十项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建设文化大省三大文化设施之一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总占地面积410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6980平方米,陈列展览面积达21000平方米。新馆外形犹如一个精雕细琢的古代透雕宝盒,里面盛满各种珍宝,吸引着观众揭开宝盒里面的秘密。新馆以广东历史民俗、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其中包括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三大部分,另外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管理系统将使省博物馆新馆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馆藏端砚、潮州木雕、广彩瓷器、石湾陶塑、广州牙雕等传统工艺到自然标本,一应俱全。

  新馆包括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广东自然资源陈列、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等几大基本陈列,全面反映广东地方历史、文化、民族、民俗、自然变迁与发展等方向的情况。

  广东历史文化展:

  本展览为我馆基本陈列之一。共展出文物一千五百多件套,照片三百多张。展览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丰富的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其中长达四十米的猎德龙舟、迄今发现的国内唯一一套广州外销壁纸、雕工精湛的象牙雕镂空提盒、国内罕见的詹天佑亲笔签名的《京张路工摄影》相册等都是该展的亮点。镶嵌历史元素的广东海陆图、大型历史主题油画、大型壁画与建筑相结合的复原场景、近代名人雕塑群等艺术设计使该陈列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你感受到广东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分“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四部分,以专题形式向观众介绍广东历史文化风貌,突出展示三大民系、海上贸易、近代广东等闪亮历史,表现广东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的独特文化特色。

  广东最早的人类:1958年,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马坝镇的狮子山石灰岩洞的石缝中偶然发现了马坝人的头骨化石。马坝人是广东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古人类。

  经过铀系法测定,马坝人生活在距今约12.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型,属早期智人,是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代表。和马坝人头盖骨一起发现的还有19种动物种属化石,包括鬣狗、大熊猫、剑齿象,属于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三大民系:广东的汉族居民,按照语言和地域的差异,主要可分为广府、客家与潮汕三大民系。广府人主要生活在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以广州话为标准话;潮汕人主要生活在广东东部地区,以潮汕话为标准话;客家人则生活在广东东北地区,以客家话为标准话。三大民系的形成,是中原汉族与岭南土著长期融合的结果。较大规模的整合始于秦征岭南,经过两晋、两宋、明末三次移民高潮,逐渐形成了在生活习俗、文化意识上各具特色的三大民系。

  猎德龙舟:该龙舟征集于广州猎德村,因其体型庞大,早在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成之前就已经整体悬吊进入四楼展厅,是最早“入住”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一件展品。

  猎德龙舟长42米,最宽处达1.18米,重约4吨,船身画满荔枝、杨桃等岭南佳果形象,也被叫做“猎德花龙”。龙舟造于上世纪80年代,2004年时,参加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获得了传统龙项目第一名。

  潮汕工夫茶:潮汕工夫茶一枝独秀于中国茶艺之林,它以用具精细、冲饮讲究、茶味酽香而远近闻名,以“和、爱、精、洁、思”的文化内涵入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红白喜事、宴客答谢、纠纷调解还是商业活动,凡事都离不开工夫茶。

  十三行:广州十三行,又称广东十三行、十三洋行,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公园附近,是清朝在广州设立的专门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商行数目并不是一个确数,嘉庆十八年和道光十七年刚好为13家,被约定俗成地称为“十三行”。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仅保留粤海关对外通商,史称“一口通商”。广州由此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而广州十三行则成为垄断全中国对外贸易的地方。粤语发音转化而来、兼具广东和广州之意的Canton成为重要的世界贸易中心的代名词,广州也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的窗口。

  吴六奇墓陶俑:吴六奇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客家人。早年行乞,曾投靠南明桂王朱由榔,清兵攻克潮州时投降于平南王,参与绥靖反清复明的势力,以功升广东水陆师提督。这三套陶俑出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吴六奇墓,其中,陶坐衙模型真实反映了官衙场面;陶出巡模型,是当时有较高地位的官员出巡场景的生动写照;陶内庭生活模型,是上层贵族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三套人俑捏造各具神态,带有粤东北客家地方浓郁民俗民情色彩,是我国考古出土陶塑中继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反映墓主人生前历史不可多得的陶瓷作品。(陶坐衙模型器、陶出巡模型器、陶内廷生活模型器)

  南海一号:是考古工作者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南宋古沉船,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船内文物丰富,估计有6万至8万件。经过20年的水下考古,2007年,“南海一号”实现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并正式入驻“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南海一号”出水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金银器、铜器、铁器、瓷器等等。瓷器是出水文物的大宗,有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磁灶窑等著名窑口的产品。“南海一号”为研究中国海上交通贸易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南澳一号:是一艘明代沉船,2007年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海域被发现。目前共发掘出水了11000多件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其中以漳州窑的青花为大宗。“南澳一号”是我国沿海经过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明代沉船,为解决中国海外贸易、航海、制瓷等诸多学术课题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证材料,为研究明代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填补了16-17世纪大航海时代我国海外贸易政策转变,东南沿海经济结构变化等资料的空白,入选201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鎏金腰带:此器物出水自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是1987年第一次试探打捞时出水的文物。它全长1.7米,重566克,以四股八条鎏金铜丝编织而成,一端为蛇形钩,另一端有四个小环可调节松紧,样式奇特,呈异国情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又一实物见证。

  外销化《广州港全景图》:外销画是18-19世纪时中国画师采用西洋技法绘制的外销艺术品,题材以广东自然风物,市井风情为主,满足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好奇心,影响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这件由著名外销画师煜呱创作的《广州港全景图》为布本油彩,绘于约1845年,长2米,描绘了从沙画、十三行商馆区直至大沙头附近的东平炮台一带珠江北岸的广阔图景,是目前所知最大的外销油画,由广东省博物馆专家从欧洲征集回来,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堪称清代广州的手绘照片。珠江版的“清明上河图”。

  《孙总理实业计划图》: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说:“吾粤之所以为全国重者,不在地形之便利,而在人民进取性之坚强;不在物质之进步,而在人民爱国心之勇猛。”近代广东,风起云涌,群英荟萃。鸦片战争、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国共合作,许多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此发生,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大量杰出人才涌现,他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1919年撰写的《实业计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工业化方案。后人根据他的著作于1930年绘制的《孙总理实业计划图》,集中体现了孙中山建设北方、东方和南方大港,开采矿产,整治长江等宏伟计划。

  和辑百越:公元前184年。

  冼夫人:驰骋岭南六十余年,推行汉人礼制,促进民族融合,推动岭南社会进步,岭南圣母。

  煎堆:用糯米粉、爆谷、芝麻、糖做成。据说原为中原先民祭牲的仙果,移民南迁时随身携带,以祈逢凶化吉,从此流传下来成为必备的年宵品,广东的九江煎堆和龙江煎堆最为有名。

  栾樨饼模:栾樨饼,以栾樨叶和米粉为原料,在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拜神后食用,民间认为吃过此饼可以辟邪,小孩不生疥疮。

  中华茶室美点期刊:

  十年九月四号,第十二期,星期日,厦历八月初三日

  越点:明虾条面三角,会鸡丝饭 二角,虾皮蚧角 一角,荷闲鹅卷 一角,萝白酥饼,鲜虾汤饺,虾蚧粉果

  甜点:鲜藕精糕,玫瑰莲卷,鸡油糍糕,酥皮蛋挞,湔山莲粽

  另备面食河粉,多种不能尽列

  严茶定格

  龙凤定席:龙凤四喜汤,雪影绿仙桃,双乡炖蜜水,大地田鸡炖,碧绿豆炖鸡,八珍扒大鸭……

  十大名菜:龙凤鱼肚,时菜扒鸭,壕油焗子鸡,凤肝炒雀片,四宝烩鱼唇,红烧海鲜,纲油烧鸡卷,明炉切乳猪,好事养财,南乳扣肉,加饭菜

  陆羽居大酒家:凤黄公鱼腌顶肉,家鸽炖广肠,大地扒津菜,香茹焗??,白灼??,银?肾球,湘莲炖大肠,?菜扒肘子……

  年晚煎堆

  新年大吉:广州话桔、吉同音,故广州人常在逛花街时买盆桔贺新年,希望来年大吉大利。

  波罗鸡:用纸扎和鸡毛粘成的工艺品,在波罗诞上售卖,据传在十万只波罗鸡中,有一只会像真鸡一样啼叫,买到的人会好运连连

  唱龙舟

  苦口良药:凉茶,是指用药性寒凉并清暑解热的中草药煮的药剂,喝凉茶是广州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鸡公榄:广州地区的一种零食,卖榄人用盐或糖腌制橄榄,并制作大公鸡模型,将模型套在身上,吹唢呐模仿公鸡的叫声,边走边叫卖,尤其吸引小孩子。

  晒腊肉:晒制地道的广式腊味

  煲仔饭:用小煲锅煮饭,并加入各种菜料,是广州地区的特色美食

  艇仔粥:广州胥家食品,水上主人以船为家,在船上煮粥沿江叫卖,叫艇仔粥

  书在肚里:

  钉木屐:

  工夫茶:

  岭南人一生:

  催生礼:孕妇临产月月初,娘家送来鸡蛋(催生蛋),以求生产顺利。

  开腥礼:小儿出生三天,请算命先生为其排生辰八字,俗称“扎时”,并择吉日“开腥”——产妇由吃素转入吃荤,开腥当天,主人家备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外婆则备衫裙、肚兜、鞋帽、披风、小被、金银首饰送给外孙,备公鸡、猪肉、鸡蛋祭拜“公婆”神。

  满月礼:满月时,公公婆婆为小孙剪去胎发,去旧迎新,迎吉祥,此后可以去门口,见生人

  四月礼:小儿满四个月时,可戴外婆送的金银首饰、坐竹椅(俗称母仔椅),当年不能出门(俗称脱产),以后可出远门

  周岁礼:小儿第一次生日,称“头生日”,吃红鸡蛋、甜面条,猪肉豆粉丝。桌子上放文房四宝、刀、弓、脂、粉、针、线、金银财宝等玩具,由小儿自选,由此判断小儿长大后的性情志向

  入学礼:小儿入学第一天,父母备猪肝炒芹菜、煮鲮鱼、红鸡蛋、豆干炒葱、明糖,带着小孩前往拜祭孔子,然后让小孩吃这几道菜。“肝”和“官”、“芹”和“勤”、“葱”和“聪”、“鲮”和“龙”,在潮语里发音相同,明糖表示聪明。

  成人礼-“出花园”:孩子15岁时,父母为其“出花园”。关于“出花园”,据载“生子虑难养者,辄请禄神到家供养,侯此子十六(俗多十五岁)请道士以纸为园,设列盆花,令此子做其中,道士扮花公花母为之宣诵,即毕,谴出,焚园,谓之出花园,乃罢禄神之祀。”

  婚礼-进门:结婚当天凌晨,新娘在老婶、青娘母和几位未婚姑娘的陪伴下乘花轿到婆家。新郎、新娘携手进家门。

  婚礼-请拜:结婚当天上午,新娘向长辈下跪敬甜茶,长辈祝贺新娘并送“赏面”--金、银或红包,新娘则以衣衫、棉布作回礼。

  婚礼——捣奔缸:新娘由家婆和青娘母带着到自家奔缸边,用称杆捣奔缸,青娘母则念:“奔缸捣浮浮,饲猪打过牛”,以示新娘进门后六畜兴旺、生活美好。

  婚礼-分香包:结婚当天,新娘把婚前做好的香包分送给新郎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以示新娘的心灵手巧。

  婚礼-饮茶:拜寿以后,大家一边喝着功夫茶,一边谈笑拉家常,其乐融融。

  寿礼-庆寿:寿是“五福”之首,尤其是六十大寿(一个甲子),意义更为重大。生日当天,儿子媳妇准备三牲或五牲、鸡蛋、豆粉丝、寿桃、糖到乡里神庙敬奉神爷公;在家招待亲朋好友准备酒席。寿者接受儿孙跪拜请安、朋友致礼。礼毕侍茶赴宴。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客家人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开荒山、辟梯田,用简单的劳动工具辛勤耕耘,营建家园,繁衍生息。

  汉代的徐闻港、合浦港,唐代的扶胥港,明代的黄埔港,见证了广东两千多年海上贸易的辉煌历史。汉代的楼船,唐宋的木兰舟,明清的广船,承载着广东人走向东南亚、非洲、欧美等地,谱写了广州成为世界海洋贸易圈东方中心的传奇。

  神会官冲窑:为唐代广东著名的外销官窑之一,产品以青釉为主,施釉厚薄不均,一般不到底,在一些东南亚国家遗址中有出土。

  梅县水车窑:晚唐时期广东著名的外销瓷窑之一,该窑所烧的青釉瓷器釉面莹亮,玻璃质感强,开细小纹片,其产品在一些亚洲国家均有出土。

  湖南长沙窑:唐代中国重要的外销瓷窑之一,以铜红窑下彩瓷为主,开创了中国釉下彩瓷的先河,该窑产品由广州港外销到海外,在北非及亚洲各国遗址中部有出土。

  番禺石马村墓葬出土瓷器:此处出土的青釉瓷,是南汉皇帝刘晟生前御用瓷器、釉色晶莹,造型秀巧,此类器物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发现。

  潮州笔架山窑:是北宋时期广东重要的外销瓷窑之一,其产品以青白釉为主,器形规整,胎体轻薄,在亚洲各国都有出土。

  广州西村窑:北宋时期广东著名的外销瓷窑之一,以青釉和青白窑为主,纹饰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代表,在东南亚各国均有发现。

  湛江雷州窑:南宋至元代广东著名的外销瓷窑之一,以釉下褐彩纹饰为主,器形敦厚古朴,在北非及亚洲等地都有发现。

  佛山石湾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明清,产品胎体厚重,釉色以窑变釉、雨淋墙为代表,以鲜活灵动的石湾公仔受到海外市场欢迎。该窑产品在东南亚等地都有发现。

  饶平九村窑:以青花瓷为主,纹饰枝叶纷披,粗犷流畅,类似产品在东南亚亦有发现。

  惠阳窑:所产瓷器仿龙泉窑,施釉厚重,青翠莹亮,在东南亚各国都有发现。

  十七世纪,欧洲经历了一场“饮料的革命”,咖啡、可可,中国茶成为风靡上流社会的奢侈消费品。一六一零年,荷兰商人首次向欧洲运销中国茶叶。此后,茶叶逐渐取代了丝绸的地位,成为中西贸易的主要货品。

  银缉私巡船:清朝官府到商船实行维护海防建设的巡船。

  德化窑达摩执鞋像:清,达摩“负履西归”,达摩去世三年后,背着一只鞋子上西天……

  种牛痘:一七九三年英国人爱德华·詹纳发明的预防天花的医术,清嘉靖十年即一八零五年,《种痘奇书》在中国刊行。广州十三行行商行敦地、潘有度、卢观恒出巨资,每年定期在洋行公所为幼儿接种牛痘。

  基督教传教士伯驾(1804-1889):是美国第一位来华传教士医生,1834年来到广州,1935年在新医院街开设“??医局”,是中国最早的西医院。

  “石室”教堂模型:广州圣心大教堂是现存中国最大的石结构哥特式天主教堂,建于一八六三年,落成于一八八八年。教堂全部墙壁和柱子都用花岗石砌造,故又称“石室”。

  卢惟良款八宝纹铜琴:明

  清代广州银器外销盛极一时,十三行街区曾形成一个银器市场。当时外国人订制纹饰精美的银器,多作为礼品和纪念品馈赠亲朋。

  银刻花花卉奶壶、粮罐、茶壶:依外国来样,在广州加工制作而成,底部“WH”是宏兴银器作坊的店名,“慎昌”是当时美国洋行的符号,位于今广州沙面四街6-8号。

  广钟:出现于十八世纪初,在英国动力机械计时器技术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开中国钟表制造业之先河。广钟多为亭、台、楼、阁等建筑造型,采用铜镀金、广珐琅等多种装饰工艺,构思奇巧,制作精密。

  广彩: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将景德镇的白瓷按照西方人的审美习惯,在广州加彩烘烧而成,主要销往国外。广彩既有中国传统彩绘艺术风格,又吸收欧美艺术精华,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

  广式家具:清代中叶,广式家具是与“京式”“苏式”齐名的三大家具流派之一,广州家具在传统硬木家具结构基础上,效仿西式家具的造型结构和装饰纹样,歀式新颖,做工精湛,风格独特

  广雕:有岭南特色的雕刻工艺品,包括牙雕、木雕、石雕、砖雕、骨雕等,清代以来。清代以来,广雕融入西方文化元素,形成构图新颖别致,造型生动逼真,雕工精巧细腻的艺术特色。

  镂雕人物柱花卉纹十五层象牙球:镂空象牙球是广州最著名的牙雕制品,有“鬼工球”之称,此类工艺品大都由外商订制,供出口外销之用。

  珐琅:广州是清代珐琅器的生产基地,珐琅工艺常见的有掐丝珐琅、錾胎珐琅、透明珐琅、画珐琅等四大类,广珐琅品种齐全、技艺精妙。

  铜胎画珐琅花卉纹双兽瓶:清。画珐琅又称洋瓷,制作方法是,先在金属胎上涂白色珐琅胎,入窑烧硬后,使其表面光滑,然后用各色珐琅釉绘饰图案。最后入炉焙烧而成。广州是清代画珐琅的主要生产基地。

  《中美周报》:1930年被并入《联合日报》。

  朱次琦和陈溰是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提供经世致用的学风,在学术传授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作出重大贡献,被尊为“岭南两大儒”。

  张弼士(1840-1916):又名振勋,大埔人,被誉为“中国葡萄酒之父”。1894年在烟台创办中国第一家葡萄酒酿酒厂——张裕葡萄酒公司。该公司所产的“白兰地”于一九一五年在美国旧金山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英国商船“皇家萨克逊”号司务长约翰·斯尔维洛克于一八四零年一月四日自广州黄埔给父亲的信:“对所有诚实且与鸦片买卖没有瓜葛的人来说,这里没有丝毫危险”,这里印证了林则徐的对外政策。

  吕文成吸取小提琴的优点,把二胡的外弦丝弦改为钢弦,经改良的二胡被人称为“高胡”,高胡具有音域广、音色美的优越性,成为广东音乐和粤剧的首席乐器。

  午夜铃:广东音乐,尹自重和陈文达合奏。

  丘逢甲创办的南岭???学堂,设物理、生化、数学、外语、体育等新式课程,启迪学生“学其有用之学”,是近代粤东地区民间设立的一所新式学校。

  薛?先(1904-1956),粤剧表演艺术家,1932年上演粤语片《白金龙》,1935年成为英国伦敦“国际哲学科学艺术学会”会员,1937年组织“党先锋男女剧团”,演出了《胡不归》、《王昭君》等剧目,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粤剧“薛腔”。《贵妃醉酒》。电影《孤儿救祖记》,郑止敕编剧,1924年拍摄,中国第一部中华伦理片。

  广东的自然资源:

  本展览为我馆基本陈列之一。在近4000平方米、高度由8米到22米的高大空间内,将地质地貌、矿产、宝玉石、中草药、陆生野生动物、海洋生物、古生物共7个主题展览纳入其中,最后是环境保护问题的提出和各类环保纪念日的展示。展览趣味盎然、生动活泼,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广东省的自然资源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同时,能使观众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油然而生。

  国家地质公园:广东有7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位于韶关的丹霞山和湛江的湖光岩是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7000-9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为红色河湖相砂砾岩,以赤壁丹崖为特色。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以丹霞山为名,将这一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山集中分布了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风景最优美的丹霞地貌。

  油页岩资源:湖泊或较静滞的海湾中的动植物(主要是藻类),在地壳变动中随着泥沙一起埋入地层深处,经过千万年的地质作用,转变成今天的油页岩。油页岩在地层中的蕴藏量十分丰富,是一种潜在的巨大能源,在能源紧缺的今天,已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广东的油页岩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主要集中在茂名地区,仅广东茂名矿田可采储量就有50亿吨,相当于3-3.5亿吨页岩油。除了提炼页岩油外,油页岩还可作为燃料发电、取暖,副产品还可用来生产建筑材料、水泥和化肥等等。

  广东玉石:广东的玉石资源很丰富,包括信宜玉、阳春孔雀石、台山玉和广宁玉等等。其中,广东阳春石和孔雀石开采于清代,矿床规模大、矿体集中、含量高,储备量居全国之首。阳春孔雀石质优色艳,内部具有翠绿、墨绿、粉绿、天蓝等色带相绕的同心纹和竖状、放射状花纹,非常诱人。

  广东省常用中草药: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岛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着很多道地药材,俗称“广药”。例如:有镇静、止痛、收敛、祛风功效的珍贵药材土沉香;有消痰、理气、健胃、消食作用的化州橘红;有醒脾开胃、快膈化滞、顺气宽胸、疏肝解郁、治疗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的广佛手;主治脾胃气滞、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的名贵药材阳春砂仁等等。除此以外,广金钱草、广防己、高良姜等也是广东地区较常用的中草药。

  广东凉茶:凉茶是一种药性寒凉的汤药,具有清热、解毒、降火的作用,用于治疗实热和虚热症(热气和上火)。凉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凉茶泛指一切清凉的汤药。药力轻柔的有“五花茶”、“夏桑菊”、“竹蔗茅根汁”等;药力峻猛的有“石岐凉茶”、“廿四味”、“斑痧茶”等。狭义的凉茶仅指药方中加有茶叶的清凉汤剂,如“绿菊茶”。无论广义或狭义的凉茶,都或多或少带有寒凉之性,仅“热气”和“上火”者适用。(百草堂)

  恐龙足迹在广东:在遥远的中生代时期,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神秘的动物——恐龙,它们从原始爬行动物开始演化,在侏罗纪时期占据了世界的统治地位,称霸地球达1.6亿年之久,最后又神奇地消失了。至今,恐龙灭绝仍是一个未解之迹,不过,这曾经的世界霸主仍在地球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广东境内同样也有发现。在河源、南雄的白垩系——古近系地层中,分别出土了恐龙骨髂、恐龙蛋及恐龙足迹化石,龙、蛋、足迹三位一体,世界罕见。河源也因为出土的万余枚恐龙蛋化石,获得了“世界最大恐龙蛋收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铅有哪些用途与危害?

  铅是最软的重金属,硬度很低,易与其它金属制成合金。大量的铅被用来制造铅蓄电池,广泛使用在汽车、飞机、火车、坦克等交通工具和部分照明设施上。铅的密度很大,可以挡住绝大部分X射线、r射线的通过,常用来制造各种防辐射的防护产品。

  尽管铅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多,但是它和它的倾倒物对人体的各个组织都能造成损害。铅容易由呼吸道吸入或被胃肠吸收,并会在人体内慢慢积累,引起慢性中毒,尤其容易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

  动物分类:

  龙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草履虫,海绵动物=浴海绵,腔肠动物=珊瑚,扁形动物=吸血虫,线形动物=蛔虫,环节动物=蛔虫,环节动物=蚯蚓,软体动物=蜗牛,棘皮动物=海参,节肢动物:昆虫=蚂蚁,甲壳动物=虾蟹,蛛形动物=圆网珠,多足动物=蜈蚣

  脊椎动物:鱼=鲫鱼,两栖动物=青蛙,爬行动物=蜥蜴,鸟=家鸽,哺乳动物=虎

  为什么鲸鱼不是鱼?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所以被叫做鲸鱼。实际上,鲸并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鲸用肺呼吸,因此,它们不能够长时间在海底活动,必须每膈一段时间游到海面上来呼吸空气,而鱼类可以在水中用鳃直接呼吸氧气;和鱼产卵不同,鲸是胎生的,它和人类一样,靠母乳喂养;鲸是恒温动物,体温一直不变,而鱼是变温动物。最为明显的一点是,鲸的尾巴是横着的,游动时上下摆,而鱼类则是左右摆动前进。

  海百合是生长在海里的百合吗?

  海百合的萼上生长着很多的腕,萼下有茎,茎的底部还有根,颇如百合植物,故有海百合之名,但实际上,海百合根本不是植物,而是和海星、海胆一样,属于生长在海底的一种棘皮动物,早在遥远的寒武纪时期就已出现。海百合有厚实的骷髅,它们在古生代海洋的数量众多,大多数海百合是利用柔软的茎节附着在海底,茎节的顶部附着肢臂,肢臂用来从水中过滤食物。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珠江东路2号 |咨询/预约电话:020-38046886 |预约传真:020-38046880 南粤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作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广东历史人文资源丰厚,地面与地下遗留、蕴藏的各类文物为数众多,史前文化遗产丰富,海洋文化遗产、华侨文物、革命文物、名人遗存等独具特色,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相当可观。丰富的文化文物资源,为广东省博物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广东地区唯一的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长期承担着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为广东社会发展与进步服务的重要职能。在广东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广东省博物馆将以新馆开馆为契机,不断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措施,继续扩大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肩负起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与民共享的重任,以期让每一位走进来的观众,能从这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重温南粤历史风华,领略岭南艺术魅力,概览广东自然景观。

  

  博物馆属于展馆设计中的一种其还有其他几种的设计如规划馆主题馆等二设计理念主要是体现主题,看你设计的是那方面的其展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更多的成功案例详见http://www.gies.com.cn/exhibition-36.aspx

  在博物馆建议采用智能互动展示系统比较好。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最好有讲解,但一般的博物馆只是旁边有文字说明,这样不够全面、不够生动、不够图文并茂。若采用一般的广告机,又不能受到控制播放,浪费参观者的时间。因此,综合所述,采用智能互动电子讲解员的系统适合博物馆。

  一. 目的

  1. 熟练建筑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 进一步掌握建筑与环境及已有建筑物的关系,把环境及历史的特殊性做为设计构思的重要因素之一,使新建筑成为城市及历史文脉延续的和谐因素。 3. 了解博览建筑外部形象与功能、室内空间及内部流线组织的关系, 4. 培养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高方案构思表达、图纸表现的能力 二. 设计内容

  1. 在我市大钊公园或南湖公园,地形自选(要求:1. 或靠山或临水或兼有2.

  交通便利3.考虑旅游需要4.扩建用地)。

  2. 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左右,<4000平方米;主体层数最高三层,局部可

  突出;绿地率≥30%、建筑密度≤40%;充足的室外展示场地、停车场地 3. 房间的设置、功能与面积指标自定 (根据展示内容,可通过调研,查阅资料等获取) 三. 成果要求

  1. 总平面图 1:300-1:500 2. 设计说明 (仿宋字)

  3. 平面图 1:100 、1:200(包括室内布置) 4. 立面图 1:100 、1:200(四个立面) 6. 剖面图 1:100 、1:200 7. 外观透视或轴侧图 8. 室内局部透视图、剖视图 9. 工作模型(材料自定,不上交) 其中外部透视或轴测图必须用彩色表现

  图纸一律要求用A2图幅(图纸尺寸420mm x 594mm) 四. 进度安排(8周)

  1. 分组讨论及调研,查阅资料,参观,进行初步方案构思

  最迟12周 周四 提交 调研分析报告(500字以上)、概念或初步设计方案 (草图纸)

  2. 修改,完善方案

  最迟14周 周四 提交 二次设计方案 (A2 草图纸,并应设计布置图面) 3. 深入完成设计,绘制图纸,制作模型 最迟18周 周四18:00 提交所有设计图纸 五. 参考书目:

  1.《建筑设计资料集》二版4,博物馆、展览馆部分 2.《建筑学报》相关文章;

  上海博物馆新馆于1993年9月18日打下第一根桩,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开放。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29.5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该馆的设计者邢同和先生对“天圆地方”的阐释是:“上海博物馆的‘天圆地方’寓意,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展示了一种天地均衡之美,上下五千年时空循环升华之力。‘天圆地方’组合,创造了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和谐交融的新颖造型,带来了特有的空间轮廓,给人以回眸历史、追寻文化的联想,引发人们对形象与技术碰撞后产生的建筑文化魅力的关注、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