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6:小孩子才要奖励,成年人活出自己

  吴剑

  今天详细阅读《自控力》的第四章,看到109页环保的危害。

  书上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们之所以会奖励自己的良好行为,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认为,真正的自己想做坏事。从这点来看,每次自控都是一种惩罚,只有放纵自我才是奖励。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这样看待自己呢?想要走出“道德许可”的陷阱,我们就要知道,那个想变好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想按核心价值观生活的自己。如此一来,我们就不会认为那个冲动、懒散、容易受诱惑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了。我们就不会再表现得像个必须被强迫完成目标、然后为作出的努力索要奖励的人了。(以上均为原文引用)

  翻译过来,常常是我们所听到的那句话:小孩子才要奖励,成年人活出自己。

  如果这句话反过来看,会是这样的:小孩子活出自己,成年人事事要奖励。

  在以前我的认知方法模型里面,将某些认知反过来看,常会得到令人深刻的感悟和认知。

  对此,我想分享第一点的就是,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大人成为大人。孩子的成长基本上都是被引导的,但一种可能更高级的方式是:成就天性。天性的存在,在于长时间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从孩子成长为大人,既是童年的延续更是自我的成长,从来就没有一种事物是凭空而来,一定是在历史的维度下存在。与此更呼应了那句话,幸福的人生,是用童年成为一生;不幸的人生,是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第二点,每一个从孩子成长为大人的过程中,自我的选择和觉知,一定是内在的,一定是连续性的,也一定是利他的。每个人的成长是一种必然,世易时移,所有的周遭都在不停运动和变化中,自我的认知和外在的成就是相互呼应的。这几年,我所做的每日复盘和计划这项工作,减轻了个人的焦虑,聚焦了注意力重点和领域,有所成就,将个体的时间和空间网格化以后,认真走好每一步,成就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最后,回归到孩子,这个包裹在成年人内在的核心,遵从本能,培养习惯,觉知自我,是三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本能的来源,以及遵从,不是盲从,要聆听内心和身体发出的声音。在我看来,每一个人不论成长怎样,内在还是孩子,内在也还是那个少年,从来未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