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被逼吸毒身亡 未成年人保护措施还需精准落实
2月7日,“连云港14岁少女遭3名男子强迫在宾馆吸毒死亡”,女孩家属在酒店门口烧纸祭奠、举牌维权的视频在网上传播。随后,有媒体求证宾馆所属地派出所,证实确有此事。目前,孩子的遗体已送往上海尸检,3名涉案男子已被警方控制,“警方一直在尽力办案。”(2月9日封面新闻)
这样的悲剧难以令人相信,但确实发生了,令人气愤和焦虑。综合媒体报道,2月1日凌晨,她和另一名14岁少女,被三名30岁左右的男子(其中一人还是当地一家酒吧的老板)诱骗恐吓至酒店的房间内吸食笑气,对方还欲行不轨之事,后来女孩在宾馆内昏迷,并倒地抽搐,三名男子却阻止另一名女孩打120求救,致使女孩不幸身亡。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8条中明确规定:“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酒吧老板是知法犯法,宾馆也未尽到禁入的义务。
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目前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正逐步完善,但在落实上还有不少短板。仅今年以来,青少年模式的漏洞、未成年人文身、校园附近电子烟隐形销售、家长带孩子去KTV唱歌等,仍然是热门舆论话题。监管部门在落实法律上真的做到精准高效了吗?
再说笑气。笑气的泛滥,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笑气”在我国不属于法定的新型毒品,公安机关在办理贩卖“笑气”案件时只能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非法经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安机关查处难度。
当然,监管部门人手少任务重,不可能对未成年人禁入的各个场所时时盯着,但是,完全可以通过顶层设计、共享共管等方式,来创新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措施。
2022年11月24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对《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一审。此前,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已经修订了三次,根据实践变化和未成年人成长需要,在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个层面制定了具体的保护细则。
在上海,虹桥街道形成上海首份《未成年人潜在风险识别清单》,长宁区在全市率先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街镇全覆盖,把街镇“未保站”建成了“信息汇集共享中心、全面保护促进中心、应急处置协调中心、临时照护兜底中心、社会力量整合中心”。
广州自2021年1月起组织“笑气”专项整治行动,是全省最早开展专项整治的地市。广州有人大代表建议,升格‘笑气’的强制管理宜早不宜迟。
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换位思考”的理念,做到真心真情一以贯之。要牢固树立“抓而不紧等于没抓”的理念,做到求真抓实一以贯之。在依法治理的前提下,通过更多创新打通治理堵点,推广特色亮点,紧扣平安焦点,不断强化效能导向,突出测评问效,支撑社会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让未成年人更平安,让家长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