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7到7.5,王宝强做对了什么
正式上映5天后,《八角笼中》的累计票房已破9亿,猫眼预测该片内地总票房将超19亿,短短几天,预测票房就实现了4连涨,从大概10亿、12亿、16亿再到19亿。
网传《八角笼中》的制作成本有多个版本,多的高达10亿,这显然不靠谱,比较靠谱的应该是1.5亿左右,以这个成本核算,就凭目前的票房,王宝强就已经赚翻了。
这意味着王宝强压上全部身家还不够,电影后期还需要好友陈思诚注资的《八角笼中》,已经盈利了,这让人想到了同样是孤注一掷拍摄《战狼2》的吴京,幸亏他们都成功了。
不仅票房无忧,更令王宝强扬眉吐气的是,电影从点映以来,就好评如潮,评分最严苛的豆瓣开分达7.6分,最新评分为7.5分,可以说,豆瓣评分7分以上的国产电影都算是佳作。
6年前,不知天高地厚的王宝强导演了处女作《大闹天竺》,累计票房7.56亿元,豆瓣评分却仅有3.7分,他更是凭借此片被金扫帚奖评为最令人失望导演。
对于这个民间“黑奖”,很多榜上有名的演员都是不屑一顾的,但作为一线演员的王宝强,却亲自到场领奖,并诚恳地发表了感言:
“必须我要亲自来接受大家的批评,我觉得我是因为我爱电影,我尊重电影,我尊重观众,尊重在座的前辈们……我是第一次当导演,确实是缺乏经验,我也确实挺感谢这个金扫帚,它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向观众说声对不起,确实对不住观众,这次算是欠观众一次……”
欠了东西就要还,时隔6年,王宝强就带着他的诚意之作《八角笼中》向观众“还债”了,目前来看,连本带息都还清了,还绰绰有余。
王宝强做对了什么?
1.有一股许三多的精神
许三多是王宝强电视剧角色的代表作,“不抛弃,不放弃”是他的经典语录,至今仍常被提起。
王宝强自身也具有这种意志品质,因为从小看了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他就立志当一名演员,为达成目标他就付出了不懈的努力:6岁开始习武,8岁至14岁在少林寺做俗家弟子,之后他身上就揣着500块钱,踏上北漂当群演之路。
个子不高,其貌不扬,又没有任何的表演功底,王宝强遭遇的冷眼和磨难可想而知,但他却靠着一股韧劲和狠劲,慢慢地闯出了一点名堂,直到遇上李杨导演,他出演了首部电影《盲井》,获得了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
从当演员到做导演,对于王宝强来说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当导演就能拍自己想演的戏,所以他不是心血来潮,而一旦确立了目标,他就会全力以赴去做好。
2.回归自己最擅长的赛道
《大闹天竺》口碑崩盘,给了王宝强当头一棒,让他深刻明白,当导演不是那么好当的。
徐峥《囧》系列、陈思诚《唐探》系列的风格都不适合他,或者说他驾驭不了,王宝强也不再盲目跟风,他沉下心来,回归自己最擅长的现实题材。
《八角笼中》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1个大众眼中的“骗子”格斗教练向腾辉,教一群大山深处的孤苦少年打拳,从一开始的打假拳,赚黑心钱,到后来的打正规赛,寻求一条康庄大道,历经波折和舆论网暴,向腾辉挺住了,他直面质疑,更加坚定了要走的路。
这部片很大程度上也是王宝强的真实写照,他出身贫寒,却心有大志,决心要出人头地,他的路径就是当演员,片中的穷苦小孩是打拳,穷困小孩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将付出更多的艰辛和代价,也让众多的普通观众更有代入感。
向腾辉这个悲情英雄的角色,也必将成为王宝强演艺生涯的又一个代表作。
3.耐得住诱惑和考验
为了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八角笼中》这部电影王宝强足足筹划了5年,为了这部电影他也放弃了不少的拍片机会。
他知道自己导演经验和能力都欠缺,所以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影片中,“如果这部电影成功了,那将是我作为导演的新起点;如果失败了,我可能会结束我的导演生涯和演艺生涯,我已经全力以赴了。”王宝强事后是这样对记者说的。
可以说,王宝强是赌上了自己的前途,不为外界所动,全力以赴筹拍这部自己看好的电影,拍摄期间恰逢疫情,原本投资方承诺的投资又没到位,但几百人的剧组每天都在烧钱,作为导演的王宝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幸亏最后他的好朋友陈思诚帮了他一把,陈思诚能雪中送炭,源自于两人的亲密友情和王宝强的人格魅力,也对王宝强蛰伏多年的新作有信心。
事实证明,陈思诚的眼光很毒,王宝强自己也赌对了,《八角笼中》就是导演王宝强的翻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