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珠峰8450米的生命接力,两英雄冒死营救,救回被向导丢弃的女同胞
原标题:珠峰8450米的生命接力,两英雄冒死营救,救回被向导丢弃的女同胞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3年5月29日,英国登山队的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人向导丹增·诺尔盖成功登顶8848米高的珠穆朗玛峰,这意味着这座世界最高峰终于被人类印上了足迹。
从这之后,世界各地的登山者都蜂拥而至,将征服珠峰作为毕生的梦想,但成功的人远远要少于失败的人,更可怕的是,许多人就此沉睡在这座山脉中。
尽管如此,每年还是有很多登山者前来挑战,本文的主人公们也正在其中,但他们的故事则更为震撼。
2023年5月,我国的湖南登山队出现在珠峰,可就当胜利就在眼前之时,登山者范江涛和谢如祥却放弃登顶,选择去救一位陌生女子。
这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救回生死一线的女同胞
“我这是在哪?我不是被留在珠峰上了吗?”
在昏迷了整整一天后,珠峰脚下的营地里,这位姓刘的女性登山者缓缓苏醒。
她看着面前两名陌生的男子很是困惑,也有些紧张,但随着身边人的讲述,她的眼中流露出了无尽的感激。
原来,在刘女士最后的印象里,就是自己倒在雪山上,后面被救的过程中,虽然她还能和人交谈,但其实已经没有清醒的意识,因此怎么被救,她一点也不记得了。
这也能看出,当时她的身体情况有多糟糕,如果没有范江涛和谢如祥伸出援手,此刻她也已经成为珠峰中的又一个长眠者了。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根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70多亿人,但目前只有4469人登顶过珠峰,即便加上向导,也只有六千多人。
与之相对应的牺牲者达三百多人,这个数字看似不多,但占比却高的惊人,等于每12个人登顶,就会有1个倒在攀登珠峰的路上。
想到这些,刘女士是后怕的,虽然登山前就做好了死亡的准备,但在内心,还是难免觉得自己会是那个幸运儿,不会真的遭遇不测。
“真的谢谢你们,我不知道还可以说什么,你们救了我的命......”
听着这真诚的感谢,范江涛和谢如祥都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在他们看来,那样危急的情况下,去拯救自己的女同胞是必须的。
现在看着刘女士已经安然无锡,他们也终于放下了心,等出了营地,再看向那遥不可及的山顶时,俩人也难免露出了一丝遗憾。
毕竟他们停下脚步的地方,已经是8450米处,距离山顶真的可以说是触手可及。
而且俩人的年龄都已经即将超标,很难再进行下一次的登顶尝试,这一次的错过,也许就是终身的错过了。
范江涛回想着一天前的种种,仿佛还置身梦中......
2023年5月18日,这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对于等待良久的湖南登山队来说是个好兆头,只要不出意外,最晚明天就能登顶了!
39岁的范江涛作为登山队的老人,这次负责带领一个小队前行,在晚上8点多的时候,他们成功抵达了8450米的高度。
就当大家准备稍微休整继续出发时,范江涛发现了不远处的异样。
他连忙上前查看,结果发现是一个穿着登山服的女子倒在雪地里,她的脸色很是难看,手套也已经遗失,不仅右手冻得发黑,整个人也马上就要冻僵了。
在检查对方的设备时,情况就更是糟糕,这个女子的氧气已经耗尽,背后的下降器也锁死了,完全无法移动,可以说是在“等死”。
经验丰富的范江涛瞬间就明白了眼下的状况,这是一个“被放弃者”。
其实这是登山者们心中一个不成文的默契,也是他们每个人都不想遇到的情况。
在登山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意外状况会发生,在一个小队中,大家是彼此信任的伙伴,但也都是独立的个体。
因此在遇到危险时,每个人首先要保障个人,对落后的队员是有“权利”放弃的。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只有在队里的向导和其他人都进行判断,这个人已经存活概率很低,且其他人没办法进行救助,才会去放弃。
毕竟选择了登顶珠峰的登山者,都签了生死状,冒着这样的风险去救其他人,放弃自己的梦想,显然是困难的。
眼前的这个女人就是一个被放弃者,范江涛在看了她的状态后也有了判断,确实,如果不能立刻下山,这个女人必死无疑。
可如果要救她,自己就必须放弃这次登顶的大好机会,而且也未必就能救下对方。
队里的向导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她生存的机会很小,你说不定要把自己搭进去,还是别管了。”
范江涛当然明白这些道理,他也知道,此时放弃这个陌生人,并不会有人追责自己,大家都会理解,可内心深处的良知,还是无法让他就这样离开。
因此,在随着向导继续攀爬了20多米后,范江涛还是停了下来,他坚定的说:“我不登顶了,我要救人。”
最终,范江涛脱离队伍,并承诺给向导更高的报酬,让他一起帮忙救下这个女同胞。
此时刘女士的情况已经更加糟糕,处于缺氧状态的她已经无法进行沟通。
“你能听到我说话吗?你是中国人吗?你叫什么名字?”
范江涛不断的呼喊着女子,想要唤醒她的意识,见她没有反应,范江涛竟然将自己的氧气给了对方,并且开始用力的做起了心肺复苏。
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先不说范江涛本身会不会陷入缺氧状态,单从体力消耗上来说就非常不乐观。
但这样的付出也是有用的,这个女人慢慢有了意识,小声的说出了自己姓刘,范江涛连忙把自己带的高糖食物喂给对方,让她补充能量。
在刘女士能站起来之后,范江涛便和向导一起扶她下山,可下山的路也并没有那么容易,三人甚至差点都陷入险境。
幸好,又一个好心人出现了。
携手并行终脱离险境
在下山的过程中,体力的消耗同样是巨大的,雪上加霜的是,还没走出多远,虚弱的刘女士就再次昏迷了。
这下可真是走不动了,想要背一个成年女子下山,在这样的环境下,简直是天方夜谭。
此时向导也是抱怨连连,这救人的好心恐怕要成了他们的催命符了。
范江涛也明白情况的紧急,在思考过后,他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让向导和刘女士在背风处休整等待,他独自下山寻求救援。
这个方案唯一成功的可能性就是在路上遇到其他队伍,否则以范江涛一个人的力量无法下山,而且很容易就迷失方向。
怀着紧张和担忧的心情,范江涛毅然踏上了下山之路,还好苍天有眼,不忍心这样的好人出事,在下山不到一百米处,他就遇到了另外的登山者,也就是谢如祥。
谢如祥看着眼前一身狼狈,眼含泪光的范江涛,立马就上前进行交谈,在得知来龙去脉后,他没有考虑太久,就答应帮忙。
要知道,他今年已经54岁,这样的年龄在登山者中已经是属于晚年,机会错过一次就可能是最后一次,但在同胞的生命面前,他还是放弃了毕生的梦想。
范江涛带着谢如祥开始往回走,很快就返回了原地,见到昏迷的刘女士,同样有着丰富经验的谢如祥立马开始施救。
“你救她,她能活的,可不管,那就必然要死。”
他曾经攀登过六千多米的青海玉珠峰,也见到过类似的情况,将身上携带的热水喂给对方后,便决定几人轮番架着刘女士下山。
一旁的向导也很是感动,但还是不抱太大的希望,但面对谢如祥俩人给出的高额报酬,他最终也决定冒一把险。
于是,几人开始下山,在漆黑的夜里,无尽的风雪中,他们始终没有停下,只想再快一点返回营地。
最终,在凌晨快一点的时候,他们回到了安全营地,刘女士随即接受了抢救,脱离了险境。
在她彻底清醒之后,也将这段故事补充的更加全面,在她的最后记忆中,向导选择放弃了自己,装备出问题,热水粮食早已被耗尽,她潜意识里已没有救生意志。
这也是为何在下山的过程中,昏昏沉沉的她一直在表示,自己不想再走了,只想躺在原地。
但范江涛和谢如祥两人没有放弃,这才创造了这个奇迹。
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却也是个遗憾的结局,在范江涛俩人选择下山救人的同时,湖南省登山队的其他几名队员成功登顶珠峰。
面对向导的遗憾,范江涛俩人也很是无奈:“付出了那么久的时间,花了那么多钱,吃了那么多苦,就放弃了,不难过是不可能的。”
但在被询问到是否后悔时,他们的答案是毫不迟疑的:“登珠峰是个人理想,但这不能和生命相提并论。”
当然,他们的付出是不会被遗忘的,登顶珠峰的人很多,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挽救他人生命的,却少之又少。
因此,在2023年5月23日,湖南省体育总会向湖南省登山队发去了贺信,其中称赞了其他队员登顶的壮举,但也高度赞美了范江涛、谢如祥救下陌生同胞的行为。
也许只就事论事,大家还很难体会到其中的难得,拿另外一个真实事件来对比,就更能看出范江涛俩人的无私品格了。
1998年5月,珠峰顶上发生过一次类似的事件,只不过主人公是一对亲密的夫妻。
弗兰西斯和谢尔盖是一对登山爱好者伴侣,他们因为登山而相爱,随后步入婚姻,并孕育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在婚后,俩人依然没有放弃原本的爱好,并且因为有了最“靠谱”的登山伙伴,他们的胆子更加大了。
于是在这一年,俩人决定挑战登顶珠峰,而且妻子弗兰西斯还要尝试无氧登顶,创造世界纪录。
无氧登顶的困难是巨大的,极可能出现各种高山症状,而且即便没有这些意外情况,在8000多米的高山上,人的大脑反应能力也极其缓慢,智力也会因为缺氧降到和孩童一般。
但弗兰西斯最终确实做到了,她作为世界女性的代表,成为了第一位无氧登顶珠峰的女性。
但悲剧也随之而来,因为缺氧,弗兰西斯倒在了山顶,她很快就陷入了半昏迷状态,此时唯一的希望只能放在丈夫谢尔盖身上。
但谢尔盖的举动则让她寒心,他并没有返回对她进行营救,而且头也不回的下山。
当然,从之后的路线分析中也能看出,谢尔盖很有可能是要赶往大本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拿到急救用品和氧气罐。
但因为谢尔盖也倒在了不远处的斜坡之下,人们永远也无法得知,他究竟是狠心放弃了妻子,还是有过营救的计划了。
但在濒临死亡的弗兰西斯眼中,想来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自己被丈夫抛弃了,最终,她无助的死在了珠峰之上,被冻成一个让人不忍的路标。
话说回来,也正是这个真实的案例,才能让我们更能直观的感受到,选择冒险救下一个陌生人的范江涛和谢如祥有多么的伟大。
结语
在这条风雪弥漫的登顶之路上,每一个人都在拿自己的生命去挑战人类的极限。
范江涛、谢如祥没有登上珠峰的顶端,但在万千国人心中,他们已经登上了人性和大爱的顶峰。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代表的是让人震撼的体育精神。
相信在未来,不管还有没有登顶珠峰的机会,他们的名字都将会铭刻在所有登山者的心中,这段故事也会成为一段永恒的佳话。
当然,在此也要提醒大家,面对各种极限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挑战不可能、创造奇迹固然很吸引人,但生命只有一次,还是要谨慎小心,不是每个人都会是那个幸运儿。
对大自然,也要抱有敬畏之心,不要想着征服,而是尊重和共处,这才是良好的发展之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