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我们可能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聚会,
没有见过朋友同事了吧?
你还能适应这种孤单闭门的日子吗?
朋友圈曾有一句金句:
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很孤独。
习惯了在热闹中寻找快乐和安慰,
就会把热闹当成一种人生的常态。
明明不喜欢和同事一起吃饭,
又害怕被孤立;
明明自己不喜欢KTV吵闹的气氛,
又担心朋友说自己不合群;
明明邻居甩过来拼团链接自己并不需要,
又害怕邻居对自己有意见。
我们总是习惯围绕别人转;
在意别人的脸色和心情,
却唯独忘了尊重自己的感觉。
我们被热闹裹挟,
我们被合群遮盖,
我们被假笑欺骗,
当狂欢散尽,更凝重的孤独感卷土重来,
勉强的合群并不能真正安慰内心的孤寂,
并且,那个真实的自己,走丢了。
孤独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有人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开始享受孤独。
越到生活深处,越开始懂得,
孤独是每一个人最终的归宿。
看到街上别人成双成对,路灯下孤单的影子显得更长;
想和朋友约一顿火锅,时间却凑不上;
公司要裁员,你只能一个人偷偷哭后再上网简历;
孩子半夜发烧,你只能自己抱;
领导催方案,你只能一个人深夜加班。
人生很多困境,你追随那些热闹并不能帮你一同跨过。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没必要应酬上,
不如让孤独把自己变得更好!
越有追求的人越孤独。
讲一个听来的一个故事。
高三的同桌,爱听摇滚。
在热浪翻滚的夏天,
吃完午饭还要跑到街上去淘买各种磁带的一名文艺青年。
毕业后,遵从老爹的意愿去考公务员,考进了一个山洼乡镇。
每天的工作,不是扶贫就是森林防火。
当周围小伙们都抽着芙蓉王谈女人谈好车的时候,
他依旧听摇滚,心有万千感慨却无人诉说。
无聊时他研究数学,自己发现一个理论。
求证后,翻译成英语寄给国外的数学机构。
人家退信,说:太不专业!
“在你身边,一定有一群怪物,在孤独的深夜,
会回到自己的森林,摘下脸具,快活地做点什么。”
朋友如是说。
叔本华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当一个人内心有更多需要被满足的需求时,
他会更专注于自我的探索,
他必定周围的世界越走越远。
成功的人都是从享受孤独开始的。
李安蛰伏多年,以孤独对抗流言蜚语,
才有了《卧虎藏龙》的经典之作。
23岁的木心,在莫干山隐居了六年,
创作出了10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无数张水墨山水画,
至今仍然被无数人推崇景仰。
司马迁困于牢狱,写出了千古绝唱《史记》,传颂万代。
能够享受孤独的人都有一个自足丰盈的内心世界,
即使处于不被理解的孤独中,
他们依然能在内心世界里自我满足。
也是在孤独而又丰沛的自我世界里,
坚定向前,最终收获成就。
当全世界都站在你的对立面,
你要习惯的不仅是孑然一身的困境,
还有内心从对抗孤独到享受孤独的转变。
愿你,清明透彻,看懂孤独才是人生的最后皈依;
愿你,桀骜不训,在到达自我的路上目光坚定;
愿你,无所畏惧,享受孤独,拥有更自由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