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11教育学真题参考答案
回忆版题目,可能和考场不一致。加急做的答案要点,不是成型的参考答案。有些题目存在争议,但现在的要点是我在考场上一定会这么作答的哈,教育心理学选做材料大家没有回忆给我。辨析判断错了,教育研究选做类型错了,都不会全部扣分。扣分在5分左右。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某化学老师在讲解化学元素周期表时,还与学生分享了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故事,鼓励学生探索真理,发现化学的奥秘,该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勉励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从教育语言上讲,这一生动表述属于()
一个。
A.教育定义
B教育概念
D教育术语
3.分别从“教育一劳动生产率一工资”和“教育-筛选一工资”的角度讨论工资与教育的关系问题的两种理论是()
B人力资本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理论
C.再生产理论和文凭理论
D再生产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理论
4.布拉特等人研究发现,在同辈群体交流中,儿童倾向于拒斥低于自己道德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但不能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多个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这个发现说明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具有()
A.差异性;顺序性;不平衡性
B.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
D.不平衡性:阶段性:差异性
5.赫尔巴特认为,卢梭要求一个成年人长久陪伴一个孩子,献出自己的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教育的代价太昂贵了,说明他不赞成()
A.国民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6.为避免人被机器奴役,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实施(??)
A.技术教育
B.职业教育
D.劳动技术教育
7.据据《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划,到2020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5%,其中普惠园占80%。这里指的学前教育不属于()
A.基础教育
C.终身教育
D.国民教育
8.博尔特在课程理论上的建树在于()
9.小丁不怎么懂得拒绝别人。一天,小丁正在和爸爸打羽毛球,小红过来说也要玩小丁把球拍让给小红,但是很不情愿。回家路上,爸爸对他说:“如果还想玩,可以和小红说,我再玩儿一会儿就给你。”从德育途径上说,爸爸的做法属于()
A.管理育人
B.活动育人
C.环境育人
10.某师范学院给师范生开设“20世纪数学思想史”课,按照舒尔曼的教师知识分类框架,此课程核心功能是增进教师的()
B.课程知识
C.学科教育
D.教育脉络
12.下列格言中体现自我教育法的是()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3.在“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中,胡老师教学目标之一是在教师示范和讲解后,学生独立列举至少一个日常生活中使用负数的例子,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标准,这一目标中涉及的认识维度的类目是()
A.理解
B.分析
D.创造
14.有关六艺陈述正确的是()
A.乡学侧重书数教育,国学重视礼乐教育
B.礼乐和射御分别面向不同阶级的奴隶主子弟
C.射御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15.按发生的时间排序()
A.设立太学;文翁兴学;设立鸿都门学
C.白虎观会议:设立太学:文翁兴学
D.设立鸿都门学;白虎观会议:设立太学
16.唐代专门面向科举考试设立的学校是()
B.弘文馆
C.国子学
D.四门学
17.把“存天理,灭人欲”作为教育基本任务是()
A.朱熹、颜元
B.颜元、王阳明
C.朱熹、黄宗羲
18.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如以中国之伦常为名教之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其体现的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经世致用
D.洋为中用
19.梁启超重视女子教育并积极推动女子教育实践,他参与创办了()
A.务本女塾
C.爱国女校
D.振华中学
20.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共7年,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性质,“无论何色人等皆应受七年教育”是在哪个学制中提出的()
B.癸卯学制
C.壬子一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1.恽代英重视教育,其主张实施()
A.单元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适应个性教学法
22.抗战时期,组成西北联合大学的学校是()
A.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中央大学
C.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中央大学
D.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中央大学
23.梁漱期望通过乡村重建,探索出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其教育改革思想强调()
A.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
B.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C.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24.关于希伯来学校教育实践表述正确的是()
B.教师体罚学生以提高学习《吠陀》的效果
C.在文士学校,学生在纸草上书写
D.学生在泥板书舍用楔形文字书写
25.关于雅典城邦教育,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主张是()
A.自由民教育要兼顾文化和职业技能
B.家庭教育是合适方式
D.智力训练先于身体训练
26.关于儿童早期教育,昆体良的教育建议()
A.7岁前不必认字
B.不要让教育成为一种娱乐
C.多学拉丁语
27.10-15世纪,拜占庭教育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A.确立了西方七艺课程
C.建立起发达完善的教会教育体系
D.创新“教育环”的教学形式
28.集中体现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的表述是()
B.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
C.儿童天性有博学、道德和虔信的种子
D.认识所有造物中最崇高、完美和美好的
29.应该是17 18世纪以苏格兰大学为代表的学校和牛津剑桥大学的区别(和以前有道真题特别相似)
A神学知识
C大学自治
30、卢梭将儿童所受教育分为自然教育等,自然教育指的是(?)
A个人劳动技能和习惯的教育
B个人知识和道德素养的教育
D个人生活习惯和态度
31、20世纪初,法国统一学校运动的重要内容是
B衔接中学和高等教育
C中等教育普及
D高等教育大众化
32、1933-1941年在美国实行“八年研究的高中教育改革研究计划,其指导思想是
B结构主义
C要素主义
D永恒主义
33、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中小学教育改革主题
A强化劳动教育
C统一劳动学校
D施行单元教学大纲
34、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反映的是条件作用的
A分化
B消退
D强化
35、根据科尔伯格道德理论,学生最有可能出现创造性行为减少的阶段是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B相对功利定向阶段
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36、无论给文字配图还是给图配上文字,都有助于学习者回忆相关内容,从信息加工角度来看,这是因为
A进行了有意义编码
B扩展了工作记忆容量
D形成了信息
37、在课堂教学中,为让学生理解浮力,教师现要求个土豆放在盛有谁的容器中,土豆沉底,让学生放盐,土豆浮起来,然后又加水,土豆又沉,反复进行教师使用了
A互惠式教学
C认知学徒制
D支架式教学
38、根据维果茨基观点,属于心理工具的是
B毛笔
C无人机
D口罩
39.研究小学生运算思维能力的测验中,把运算思维定义为XX(有两三个维度吧,记不清是啥了),然后给出了四个方面数据的测量方法,问这体现了什么原则
A公共性
B客观性
D.....
41.在命题时使用“双向细目表”,以保证试卷知识点的覆盖面和认知层次的合理性,这种做法是为了
A.结构效度
B.预测效度
C.同时效度
42.在对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学业成绩影响的结构式访谈准备中,应采取(?)
A.粗线条提纲和标准化
B.精细提纲和标准化
C.粗线条提纲和灵活化
43.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先后进行了三轮实验,实验班有第一轮的1个班,到第二轮的300个班,在到第三轮的上千个班,以建立实验的教学体系,这一教育实验属于()
A.真实验
C.前实验
D.预实验
44.年龄、教龄、职称不同的同一学校同年级的物理教师,都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授一段时间后,再对所教学生进行学业成绩测试,不同老师的学生成绩变化不同。根据此结果推论,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业表现,这种分析方法属于
B.求异
C.剩余
D.共生
45.研究中学生自尊与创造力的关系,分别用《自尊量表》和《创造力量表》。已知中学生自尊水平和创造力均呈现正态分布,其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二列相关
C.等级相关
D.中相关
二、辨析题
46.劳动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与生产劳动。
【答案要点】
错误。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 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和养成劳动素养(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题干说法只注重了劳动教育的实践表现,忽略了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素养的教育,窄化了劳动教育的内涵,是错误的。
【分析】
此题结合现在的“劳动教育”热点,在我们公众号、考前模拟题中多次出现。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劳动,还有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素养。
本题如果背过劳动教育的内涵,很容易作答哦。
47.中世纪大学的主要职能是职业训练。
【答案要点】
正确。
随着西欧社会的稳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的复苏和城市的复兴、市民阶层的兴起,中世纪大学逐渐形成和发展。
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中有声望的学者和追随者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
中世纪大学的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专门人才。主要分为文、法、神、医四科。
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
这个知识点在我们的基础课和暑期背诵讲义中都有所提及。不管是职能还是目的,都可以说是职业训练。
有些同学觉得中世纪赋予了大学发展史上教学的职能,所以题干说法是错误的。这个思路不对,教学不排斥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教学也是教学。
还有些同学说查到某些论文中说到中世纪大学和职业教育无关,这个只能是部分学者的一家之言,我们还是要以考研参考教材为主。
且在职业教育作为热点的现在,此题考查的目的很明显和职业教育有关的。
48.自主学习是完全独立的学习。
【答案要点】
错误。
所谓自主学习,主要是通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进行的学习活动。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独立性,比如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等。
但是自主学习不排斥教师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样重要。“完全独立的学习”否定了教师指导的意义,也忽视了教学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地进行活动的过程。
题干说法过于绝对,是错误的。
【分析】
此题可以综合运用教育学原理的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只要言之有理,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即可。本题没有现成的固定答案,但核心思想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如何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矛盾。
三、简答题
49.从内容和操作角度分析教学中的演示法和德育中的榜样示范法的异同。
【答案要点】
(1)内容方面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或使用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等,指导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榜样示范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和引导学生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德育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样板。
(2)操作方面
演示法的运用要求是:做好演示前的准备;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与要求和过程;讲究演示的方法。
榜样示范的运用要求是:为学生选好学习的榜样,树立榜样的威信;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提高自身修养。
(3)演示法和榜样示范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更为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一个侧重于教学方面,一个侧重于德育方面。
【分析】
这两种方法在我们暑期背诵讲义上有原话。操作方面主要是运用的要求,内容即其含义。
50.什么是螺旋式课程?举两个例子说明
【答案要点】
螺旋式课程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的内容的基础,后面呈现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螺旋式较适合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比如中小学历史课程的知识有些事反复出现的,但是其难度是不同的,从了解基本史实、到运用史料、到评价历史,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再如中小学数学都会学习函数,但是函数的学习是不同的,从基本的函数到复杂的函数,复杂函数中依旧会运用到基本的函数。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编制的内容。但其实这个题目是有点难度的,尤其是举例子,需要有一定的学科知识背景,或者接触过中小学教科书才会得心应手。答案的组织不必像上面的参考答案一样用专业术语,你能答出核心的意思,比如“螺旋式其实就是反复出现,不断变难”就可以。
51.杜威课程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局限性。
【答案要点】
(1)从做中学
①?以其经验论为基础,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②?杜威主张“教材心理学化”: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部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恢复到它所被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这种心理学化就是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即直接经验化。
(2)课程论的不足:
①?杜威意在通过直接经验去理解系统知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理解直接经验需要一定的系统知识作为条件;
②?并非所有的系统知识都可还原为直接经验;
③?组织原则的贯彻存在困难。
【分析】
基础知识的考查,在暑期背诵讲义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
52.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要点】
(1)区别
认知策略主要包括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编码策略。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即对认知的认知策略。也就是说,个体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及其情感体验。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监视、调节策略。
(2)联系
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都属于学习策略的一种,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意识地制定的关于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具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
【分析】
区别答含义即可。联系答都属于学习策略,然后解释一下学习策略的含义和特点即可。在暑期背诵讲义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
53.用问卷法进行“中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研究步骤是?
【答案要点】
(1)确定调查课题“中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
(2)在某中学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以x班为样本。
(3)编制问卷提纲,从“阅读的数量、类型、时间、方式等角度编制问题”。
(4)试测。请几位中学同学填写问卷,进行试测,对有歧义的问题进行修正。
(5)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并保证回收率在80%以上。
(6)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分析】
这个题目一定要结合具体的“阅读情况”来说,不能只写一般步骤。一般步骤可以在暑期讲义中找到,但要写出具体的步骤。
四、分析论述:
54.材料:
教育当局常常宣称,他们希望学校有助于使人人得到平等的机会,情况确实是这样。有些国家在经济上的要求有些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目标,世界许多地方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对社会不安定的恐惧等等,都助长了人们强烈要求教育更加民主化。而且也有许多迹象,表明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都创造了许多条件,使更多的人能够上学。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努力延长就学的时间。工业化国家,无论是社会主义的或资本主义的,都在继续不断地扩充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了评定学习的结果,人们已经开始采用普通考试、竞争性的测验和统一的评分方法这即使还没有在法律上废除传统特权,但事实上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这是不可否认的进步,证明民主有力量改进教育的结构、范围和实践。
然而,可能平等地受教育,这只是求得公平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它的充足条件。人们有可能同样受到教育,但并不是说,他们都有同等的机会。平等的机会必须包括同样成功的机会。
相反,这种成功的机会是很不平等的。人们在教育周期的开始和末尾,对那些入学生和离校生的社会背景进行比较时,曾经系统地加以歪曲。这一点就是证明。
(1)概述材料体现教育的公平观。
(2)上面材料提出了什么实现教育公平的主张。
(3)阐述这种主张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参考答案】
(1)材料体现的教育公平观包括:
首先,在经济发展、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人们要求教育更加民主化。
其次,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教育。
再次,在学习的年限上,学校在不断延长人们就学的时间。
最后,在学习的评价上,采用测验等统一方式废除特权。
(2)材料主张,公平要求人们有受到同等教育的机会,但是教育公平不仅仅是受教育过程中的公平,还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
学生不应受其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成功机会。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事务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全纳、全民、融合)、资源分配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教育者公平。
(3)1.树立兼顾公平与质量的新发展观;2.政府作为第一负责人:立法制度建设;3.提高教育投入(以省为主);4.取消对重点校的关照;5.强化教育过程公平;6.素质教育指导下推进教育质量公平;7.公平教育与精英教育并行;8.加强教师教育公平素质培训;9.加强农村地区、弱势群体的补偿;10.推进教师轮岗制度;11.强化教育公平的评价和督导。
【分析】
本题在我们的热点课有专门的教育公平论述。第一问抄材料。第二问抄材料第二段加教育公平的含义。第三问侧重如何做。
55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材料二:公孟子曰:“君子不作,术而已。”子墨子曰:“不然。人之其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诛,今也善者不作。其次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遂,己有善则作之,欲善之自己出也今诛而不作,是无所异于不好遂而作者矣。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材料三: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1)从孔子到墨子又到庄子,在知识学习观上表现出怎样的变化。
(2)结合孔墨庄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教育文化评说他们的知识学习观。
【答案要点】
(1)在知识观的问题上,孔子主张“述而不作”,墨子主张“述而不作”,庄子主张“知时无止”。
儒家主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墨家主张“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对古代的好东西,不仅仅要继承,还要创造出新的东西。
道家主张“涤除玄览”与“虚而待物”,认识应当以清净无为为前提,去除一切杂染,排除一切主观、人为的影响,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主张“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注重直觉和内心体验。主张“闻之疑始”,强调质疑精神。
(2)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经济上土地私有制,奴隶制生产关系形成。政治上王室衰微,周礼遭到破坏。思想意识方面人道、民本、尚贤思想发展。社会环境方面孔子生活的鲁国,首都曲阜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文化中心,保存着西周的传统文化。
墨子和庄子处于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各诸侯国能“礼贤下士”。由于各国执政者竞相养士,而士既有其所业与所长,也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
评价:孔子主张不创造的方式不利于知识的学习。保留古代经典固然是重要的,但需要推陈出新,不断进步。墨子的创造观更符合我们现今对知识的要求。庄子对知识的质疑精神和直观体验也有借鉴意义。因此三者虽然都有不足,但又都有借鉴意义,可以加以融合。
【分析】
第一问结合材料答三者的知识观态度。
第二问答时代背景加评价。
56选做题,任选一。都做,以第一题给分(教育心理学选做材料没有回忆给我)
2.结合下述实验案例回答:为比较系统讲授法与自学辅导法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上的效果,某初中开展了实验研究。在中国知网以系统讲授法和自学辅导法为检索词进行全文检索,检索出4篇文章,在仔细调研读此4篇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实验方案。在初一新生中随机选100人,据小学结业考试中数学成绩,将得分相同或相近的学生配成50对。随机分配形成2个实验班,随机命名为1班和2班。1班采用系统法教学,2班用自学辅导法开展教学。一学期后进行数学测试。经分析,其1、2班数学平均分分别为85、88标准差分别为5.5和10.5。两班的平均成绩差异的Z值为1,79.根据测试数据,得出研究结论。
(1)指出该研究中文献检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法。
(2)写出该实验的实验设计类型,阐明这一类型的优缺点。
(3)简析该实验分组方法存在的问题
(4)从数据中可以得到什么研究结论?为什么?
【答案要点】
(1)检索关键词不全
检索文献的数量不够
关键词可以用“数学教学方法”、“系统讲授法”、“自学辅导法”。
检索文献至少15篇以上。
(2)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
优点:有控制组、有配对
缺点:没有对新形成的两个班进行单独前测,无法判断总体成绩。单个个体的小学测验不能算作新班级的整体。
(3)问题在于通过小学结业考试进行配对,忽略了被试的一些成熟、历史因素等影响,学生在暑期有可能进行补课,降低了实验的内在效度。
(4)得出结论“采用自学辅导法能提高学生成绩,但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因为1班和2班相比,平均分较低,但是标准差小,表示分数较为集中。Z值表示其结果差异显著。这也符合教育规律,自学辅导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更大,不自觉的学生成绩提高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