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浅谈

    近年来我们经常会看到或听到一些让人惊诧的新闻,某某中学的学生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杀死;某某学生纠集校外人员偷东西;某某学校的学生离家出走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同时也使我们深切地感到,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未成年入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养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向。          1、家庭对孩子影响最为重要。因为孩子最初的思想道德形成是从家庭开始的,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很大的区别:在和睦健康型的家庭里,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是和谐快乐充满爱的感觉,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们对待自己和别人都是友好的,懂得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在溺爱娇宠型的家庭里,父母长辈往往比较娇惯孩子,对孩子的一切要求都去满足,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都比较任性,什么事情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在暴力型家庭里,父母常常以责骂、毒打核子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长期这样生活,使孩子对家庭生活充满了恐惧,在对待问题的时候往往是用大人的方式,用武力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孩子心理压抑,内心孤独,而且容易形成一些粗暴,不友爱的性格,并且有特别严重的逆反心理。在单亲型家庭里,孩子缺少母爱或者父爱,存在感情缺陷,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对生活充满悲观,心里一片灰暗,有的离异单亲家庭还教孩子去怨恨离开自己的亲人,促使孩子从小对生活就充满了偏见怨恨,不相信情感。没有爱心。还有的家长不注重与孩子交流,孩子的心理发展家长不清楚,孩子的变化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往往促成孩子的自闭,不愿意和家长交流,不信任家长,而家长往往又觉得自己不了解孩子,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所有的这些情况都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2、学校对孩子思想道德形成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学校是规范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基地,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养成的,学校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起影响作用的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的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的环境创建。         第一,由于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崇拜心理,促使他们善于模仿教师的行为及教师的处事方式,形成教师的做事风格。可见,一名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对孩子的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引导教育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反之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第二,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忽略了德育教育。就学校而言,有的比较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往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投入的精力较少,有的思想品德课往往被语数教师占用;有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但是在教育方式上缺乏生动性,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喜欢听,也不愿意听,从而没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这样的学校教育又如何能够真正的培养好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呢?         3、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引向作用,社会就象一个巨大的染色缸,很容易在纯洁的孩子身上染上污点。另外政府对周边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缺少青少年活动的健康场所,虽然有的地方有,但是却缺乏正规的管理和经营,孩子不能健康的在活动场玩耍学习。        二、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 、加强对青少年父母的家庭教育培训。                  加强对青少年父母的家庭教育培训,请专家到家长学校对父母进行家教专题讲座,同时要求家长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有的家长沉湎于各类娱乐活动当中,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应该改掉这些不良的习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父母应该正确地对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不能过于纵容、溺爱孩子,也不能过分的苛刻孩子,提出一些不适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的要求,甚至采取极端的暴力手段,这些不适合孩子发展要求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2、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力度,增加检查评估的内容。                  学校教育包括的不仅仅是文化科学知识,还包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学校合理计划安排好思想品德课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又有意义的思想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的去学习。学校还应该投入一定资金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一进入学校就有浓厚的健康的文化教育氛围。同时,应该加强对少先队、团支部的指导检查工作,应该适当的调整评估学校的内容,加大对德育工作的考核力度。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这里说的素质不仅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还应该包括教师的文化修养和师德修养,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人格,宽阔的胸怀,无限的爱心,超强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会带绐学生健康合格的教育。              3、加强社会环境的整治,还还孩子们一个洁净的空间。在家庭、学校之外,对孩子最大影响的就是社会,也许对于孩子们来说社会的概念显得有些遥远,其实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本身就是个人的环境,简单的说,就是个社区,孩子周边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净化环境的重要手段。同时政府应该尽快投入资金为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创设健康的活动环境。            4、规范幼儿园的管理,加强幼儿时期的心理保健,为学生良好思品德打下基础。                   1988年4月在美国檀香山举行的世界婴幼儿精神健康学术研讨会上,充分讨论了婴幼儿与照管人早期的相互交往与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会得出的结论是:上述交往对婴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将涉及到日后成人时期的心理状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对促进孩子今后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的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更深人地去思考,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文化生活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