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别》:成年人的关系,都是易碎品

  来源:雪球App,作者: 基少成多-似曾相识,(https://xueqiu.com/6827215131/233557199)

  #感悟# #读书# 

  美国文学界,对过去150年的侦探小说,发起过一次评选。

  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不仅榜上有名,主人公菲利普·马洛,还被读者评为最有魅力的私家侦探,影响力一度比肩福尔摩斯。

  (美国作家:钱德勒)

  村上春树说:“《漫长的告别》是部毫无瑕疵的杰作,极其出类拔萃。如果允许我用夸张的表述,那几乎达到了梦幻的境界。”

  小说讲述了侦探马洛,因为朋友特里卷入一场轰动全城的谋杀案。

  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他背负骂名、受尽蒙骗、惨遭毒打、险些丧命,但最终等来的,却是阴谋与欺骗。

  曾经固若金汤的友谊、爱情、亲情……在难以揣度的人性里,一碰就碎,扎得人心血直流。

  原来,成年人的关系,都是易碎品。

  恰如诗人顾城所言:

  我看见“友谊”像艳丽的花,我知道花会凋零;

  我看见“友谊”像纯洁的雪,我知道雪会融化。

  成年人的感情经不起折腾,一点风吹草动,就让人各自天涯。

  成年人的社交,本质上是交换

  马洛与特里,相识于一场酒吧外的邂逅。

  一个寒冷的冬日夜晚,贵公子特里喝得酩酊大醉,被女友无情地抛在马路边。

  而这一幕,恰巧被路过的马洛看见,他二话不说,将特里弄回家,悉心照料了一个晚上。

  等第二天特里醒来,二人攀谈了几句,竟十分投缘,成了相见恨晚的好友。

  从这天起,他们几乎天天见面,喝喝小酒,聊聊天。

  在认识彼此前,不管是头脑灵活的马洛,还是富可敌国的特里,都过着极度孤单的日子。

  马洛父母双亡,没有兄弟姐妹,也没结过婚,无儿无女。

  他赚不到多少钱,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除了工作中的客户,落魄贫穷的马洛几乎帮不上任何人,难怪他一个朋友也没有。

  比起马洛,英俊富有的特里,应该高朋满座,爱慕者众吧?

  并没有。

  他是富豪哈兰?波特的上门女婿,娶了哈兰家的小女儿西尔维娅——一个淫乱不堪的贵族小姐。

  在加入哈兰家族前,特里不过是个退伍军人,因负伤在身无法工作,一直流落在社会底层。

  娶了西尔维娅后,他看似走了好运,实则是“绿帽子”专业户,哈兰家族的一块遮羞布。

  可以说,他和马洛一样,对周围的人毫无用处,结果只能游走在人群边缘。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似的处境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彼此,宽慰对方。

  生活中,特里时常接济马洛;感情上,马洛让特里不再寂寞。

  这段友情的开端,看着像缘分使然,但也逃不过成年人的社交铁律——交换。

  交换的价值不单单是金钱物质,还有内心的支持与慰藉。

  他们为什么被孤立?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在别人眼中毫无价值。

  他们为什么能建立友谊?也多半是因为从对方身上可以获得温暖。

  回到现实中,我们常说的社交关系,本质上都是旗鼓相当的交换。

  你有本事为别人撑伞遮雨,别人自会为你铺路架桥;你能为别人提供感情滋养,别人自然把你放在心上。

  无需感叹人心险恶,人情稀薄,这不过是人与人交往中不得不遵循的规则。

  你卑微如尘埃,就别指望外界托你上青云;你功成如明星,自会有一堆人众星捧月。

  即便是感情,也必须是互相取暖,才能燃成一团火。

  成年人的告别,都是静悄悄的

  在马洛的人生中,特里来得快,去得也快。

  认识不久后的一个清晨,特里神色慌张地向马洛告别,他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了一张5000元的巨额钞票,就匆匆登上了去往墨西哥的飞机。

  特里前脚走,后脚就爆出了他残杀妻子西尔维亚的惊天新闻。

  而尚在震惊中的马洛,来不及细想,就被以“事后从犯”的罪名,抓捕进警察局。

  在牢里,马洛先是被毒打了一顿,后又被电棍击晕,可无论怎么严刑逼供,马洛始终紧闭双唇,就算死也绝不透露特里的行踪。

  就在马洛奄奄一息之际,他却忽然被无罪释放了。

  原因很简单,特里畏罪自杀的消息传来,任何审讯与追捕已不再有必要。

  比起身体上的剧痛,马洛的心里更是悲痛不已。

  特里连句“再见”都没说,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哪怕临走前喝一杯酒,也能少一些遗憾。

  可事实往往如此,分离来的猝不及防,诀别就在刹那之间。

  特里走后,马洛本想暂停工作,却又被迫营业,帮一位艾琳太太寻找她失踪的丈夫。

  她丈夫可不是无名小卒,而是大名鼎鼎的畅销书作家罗杰。

  二人本是一对令人艳羡的佳偶,却不知从何时变得没有话聊,只剩冷漠与敷衍。

  就像罗杰的这次离家出走,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消失地无影无踪。

  你看,不管是友谊还是爱情,但凡是成年人的告别,都似这般无声无息。

  看过这样一条热评:

  “成年人的告别仪式非常简单,我没有回你最后一条信息,你也很默契地没有再发。就这样消失在彼此的生活里,好像从没认识过一样。”

  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仅仅因为异地工作就渐渐生疏,再碰见时,恨不能躲着走,连个招呼都不打;

  曾经无话不谈的闺蜜,仅仅因为各自成家便少了联络,就算联系,也不过是逢年过节,群发消息时,点上对方的名字;

  你以为海誓山盟的感情,哪怕结束也应轰轰烈烈,可结果是,你都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走远的。

  有时候,我们盼着用某种仪式感正式结束一段关系,可结果往往是不经意间,樯橹灰飞烟灭,故人不知去向。

  没有大张旗鼓的送别,没有撕心裂肺的挽留,也没有痛彻心扉的遗憾。

  成年人的告别,不喧嚣,不张扬,只是静悄悄地退出了各自的人生。

  成年人的关系,都是易碎品

  在马洛接下艾琳的案子后,小说迎来了它的高潮部分。

  一场因爱生恨的大戏,即将在钱德勒的笔下,拉开帷幕。

  原来,特里、西尔维娅、艾琳、罗杰这两对夫妻,常年纠缠于双向出轨的婚外情中。

  当年特里应征入伍后,与艾琳相爱,后来战争爆发,二人走散于人海。

  等再见面时,艾琳已是罗杰夫人,而特里也成了豪门贵婿。

  艾琳想与特里重修旧好,但特里对她早已没了当年的激情。

  他谎称深爱着西尔维娅,发誓绝不做背叛婚姻的丑事。

  可就在艾琳决定回归家庭时,却意外地发现了丈夫罗杰与西尔维娅的婚外情。

  愤怒、羞愧、绝望一股脑儿涌上心头,艾琳顿时迷失了心智,策划了一场场血腥的谋杀案。

  她先是枪杀了西尔维娅,并用利器砸烂了她的脑袋。

  当特里含冤自杀后,她又利用马洛,曝光出丈夫与西尔维娅的旧情,将祸水引到罗杰头上,又制造出罗杰畏罪自杀的假象。

  可这一切,怎么能瞒得了私家侦探马洛的眼睛。

  然而,就在艾琳认罪之后,她也吞枪自杀了。

  看着血泊里的艾琳,马洛心头闪过一丝犹疑,真相果真如此吗?

  接下来,小说里最大的“反转”出现了。

  特里根本没有死,他早就洞察出感情世界里的那些暧昧不明,一步步引诱艾琳走上这条不归路。

  西尔维娅死后,他立马将财产转移。逃去墨西哥后,整了容,改了名字,制造自杀假象。

  之后,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叫莱若克斯的大富商。

  同样的,他的这一切,也很快被马洛调查了出来。

  马洛写了封信,要求见他一面。

  还是那个熟悉的小酒馆,还是当年他们最爱的酒,但面对面坐着的两个人,心境却已不似从前。

  马洛望着眼前陌生的面孔,“特里”这两个字如鲠在喉。

  终究是什么也说不出口,他将特里留给他的那张5000元钞票丢在桌子上,头也不回地走了。

  成年人的关系,都是易碎品。

  一句欺骗、一招算计,一点阴谋,就足以将几十年固若金汤的关系,一举击碎。

  恰如作家卢思浩所言:

  “不要高估自己和任何一个人的关系。谁都想着友谊能天长地久,却没想到最难的竟是保持联系。”

  是啊,建立关系不难,难的是保持关系。

  《漫长的告别》,可以说是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最负盛名之作。

  他将对人性幽暗的探索、人际交往的复杂、感情的扑朔迷离揉碎在一个并不复杂的情杀案中。

  如果你抱着猎奇心理去读,怕是会失望;但当你历经人世间的种种别离之后,就会深刻领悟到人生就是一场告别。

  一次利益冲突,足以令好友翻脸;一次话不投机,让彼此不相往来;一时体谅不到,顿时心生嫌隙。

  两个人走得太远,经不起岁月蹉跎;走得太近,又多有猜疑误解。

  稍有不慎,曾经的天长地久,顷刻变为萍水相逢。

  成年人的世界里,相逢是意外,离别是常态。

  命中注定的人,走不远;有缘无分的人,留不住。

  人这辈子,就是这般聚聚散散,不必感伤,让一切随缘。

  最后,送给大家书里最著名的一句话:“说一声再见,就死去一点点。”

  愿你我在人群中不孤单,无论和谁告别后,都能自成宇宙,不亏不欠。

  文 | 瑾山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贵州茅台(SH600519)$   $东方财富(SZ300059)$ $亿纬锂能(SZ300014)$ 

  @今日话题        @红利基金        @红利ETF        @科技ETF_515000        @国防军工ETF        @华宝添益_现金宝        @香港中小LOF        @恒生ETF        @蛋卷基金        @ETF星推官        @诺安基金        @银行ETF        @中概互联ETF-159605        @白酒ETF        @酒ETF    @纳斯达克ETF513300 @纳指100 @电池ETF @光伏ETF_ @医疗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