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近视,同事给我推荐了一个叫优克利的成人叶黄素,这牌子靠谱吗?

  近视防治指南|近视防控最强攻略广州金眼科刘医生:近视防治指南|近视防控最强攻略

  我和家人长期用的这个牌子产品,在选择之前也做过一些了解,优克利是个新加坡牌子,现代膳食补充剂是从制药行业衍生出来的,想知道它靠谱与否,看新加坡的医疗和制药怎么样就大概知道了。

  提供几个信息:

  1. 根据联合国最新数据,新加坡的医疗水平居亚洲第一。

  2. 新加坡在食品药品监管上非常严格,医生考核也采用的是相对严谨的英国式医生考核体系。

  3. 新加坡的生物制药技术非常发达。

  从这几个方面,我们基本可以推断只要是正规品牌,品质肯定差不了。

  你好,叶黄素靠谱,而且大多数人都需要长期补充(食补吸收率极低,80%的人眼底黄斑色素密度不足0.5),近视者尤其需要;但是叶黄素保健品坑比较多,不保证靠谱。

  以下是有关叶黄素与眼睛健康的一些科普内容,以及购买产品需要避的坑,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叶黄素是黄斑色素的主要成分,属于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其实我们从小到大都知道“吃胡萝卜对眼睛好”这样的常识,但是一直都没有具体明确到“叶黄素”头上。根据《Jama Ophthalmol》2017年刊登的一项调查研究,研究人员原本要探究的是户外阳光照射和近视防控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否与维生素D的合成增加有关,结果并没有发现维生素D与近视的关联,意外发现了血浆叶黄素浓度与近视几率的巨大关联[1]:血浆叶黄素浓度排在前20%的人群,近视几率比其余人群的平均几率低了大约40%。这是叶黄素能够有效防控近视的充分证据。

  如果你不担心近视的问题,只是单纯想保护眼睛,叶黄素是否就对你没有意义了呢?并不是。虽说现代环境下,眼睛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近视,但是即便你视力良好,叶黄素一样可以优化你的眼部健康,锦上添花↓↓↓黄斑色素密度是眼睛健康的重要指标

  眼睛视网膜是进行光电转换的地方,这里分布着两种色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仅有这两种类胡萝卜素可以跨过血视网膜屏障,被眼睛吸收),在眼睛中统称为“黄斑色素”,可以吸收有害蓝光。黄斑色素密度对于眼睛健康而言是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重要性简介如图)。根据《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2006年刊登的一则研究,黄斑色素密度与视网膜中央厚度呈明显的正相关[2]。视网膜中央即黄斑区中央凹,是视觉成像焦点所在的位置,也是眼底耗能最高的部位(氧化应激压力最大),所以视网膜中央厚度即可代表眼底整体的健康状态,越厚越健康,越薄则反之。

  另外一则相关研究则是2012年在中国进行的,对我们更具参考价值——该研究发现在中国的近视患者中,黄斑色素密度与眼轴长度成反比,即黄斑色素密度越高,眼轴越短[3]。这些证据都表明,黄斑色素密度值对于眼睛健康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于近视人群。然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人均黄斑色素达标指数都不高。调查显示,美国有78%的人黄斑色素密度不足0.5(最高为1,不足0.5代表含量不达标)。这里虽然没有中国的相关数据,但是在中国,失明病因排名第一的黄斑病变(AMD),其关键危险因素之一即为黄斑色素低下。所以,大部分地球人都需要补充提高眼睛的黄斑色素来保护自己的眼睛,尤其是对于近视人群,可以说是百分百需要的。

  黄斑色素既有两种,我们为什么一味强调叶黄素而非玉米黄素呢?首先,从两者在眼睛中的含量来看,叶黄素占整体黄斑色素的80%以上;此外,二者其实互为同分异构体,常常发生可逆反应互相转换,并维持在一定的化学平衡状态而共存,而几乎不能单独存在。所以,如果你看到有些叶黄素产品一定要去强调其中的玉米黄素含量,你就该明白这其实算不上什么加分项,它俩本来就分不开,写不写明都会共存。既然叶黄素占比高,而且可转换为玉米黄素,省心起见,我们只瞄准叶黄素就OK了。

  现代环境下,之所以我们需要有更高的护眼意识,不是因为叶黄素突然被研究出来威力无边,而是因为近十年渐渐出现了电子产品“人均沉迷”的现象,网购、外卖、送货上门、网课、直播等等远程线上渠道逐日普及,蓝光伤眼值骤增,所以我们才需要紧急护眼。

  根据互补色,蓝色与黄色对应,而黄斑色素(叶黄素、玉米黄素)刚好是黄色,可以吸收蓝光。根据上图可以看出,其吸收峰值也刚好可以对应LED蓝光峰值430nm~480nm,可以说是LED蓝光天然的克星。所以给眼睛补充叶黄素,就相当于在眼底装了一副防蓝光眼镜,在LED蓝光到达视网膜之前就将其消灭掉,从而减轻蓝光对眼睛的伤害。怎样才能有效防蓝光?什么样的人才需要防蓝光眼镜?15 赞同 · 16 评论回答15 赞同 · 16 评论回答16 赞同 · 16 评论回答16 赞同 · 16 评论回答

  大家都知道,自由基是健康与衰老的最大杀手,是所有疾病的元凶;同样地,护眼其实就一场“全眼抗氧化”的战斗,屏幕蓝光导致眼部氧化应激过量之后,各种眼病就会接踵而至(如下图),最为普遍的就是「眼表-干眼症」、「玻璃体-飞蚊症」、「眼底-近视」。

  前文提到,叶黄素原本就可以作为色素来抵消蓝光,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抗氧化剂,又可通过其抗氧化功能来对眼睛产生附加的好处(比如降低蓝光造成的氧化应激)。抗氧化一般而言分为两类路径:「路径1:降低氧化应激的压力,促进自体酶的抗氧化系统的产生」「路径2:补充非酶抗氧化剂」

  眼睛营养物的三剑客“叶黄素、花青素、DHA”中,前两者即为抗氧化剂,成功补充到眼部,即可通过「路径2」来降低眼部氧化应激水平;

  而这个“第三者”DHA有点矫情——DHA作为眼睛营养被补充时,其抗氧化效果不输前两者,可是由于我大中华的饮食结构特色,人均DHA摄入量不足,所以,体内已有的DHA必须借助叶黄素这样的抗氧化剂来自保。如果抗氧化剂补充不及时,体内已有的DHA被大量团灭,后果是无法挽回的:蓝光引发氧化应激,产生羟基自由基,使DHA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体内已有的DHA为什么需要抗氧化剂的支援?】——视网膜属于脑神经的一部分,和脑细胞一样,细胞膜磷脂中有50%以上都是DHA。DHA聚集在感光细胞(视锥、视杆细胞)膜上的视紫质周围(视紫质是接收光信号的蛋白质,由视黄醛-维生素A醛和视蛋白合成,关系着眼底的光电转换效率)。而此处的DHA极易被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引导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攻击氧化变性。【体内已有的DHA被大量氧化的后果】——DHA作为细胞膜的磷脂成分被氧化(发生上图中的脂质过氧化),导致的后果就是感光细胞膜失去原有电位(磷脂双分子层外正内负),无法从外界吸收营养,并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视网膜细胞和脑细胞一样,是不可再生的,死一个少一个,而且视网膜没有痛觉神经,细胞大量死亡我们是没有感知的,只有当几亿感光细胞死得只剩几千万个的时候,一点点光就会让眼睛感觉到巨大的刺激,这时你才会意识到眼睛出问题了,但这时已经没得救了(重则黄斑病变)。所以,护眼意识必须是超越感觉的理性认识,你以为是杞人忧天、吃饱撑的,其实是亡羊补牢、回头是岸,召唤“救星”叶黄素这件事务必要趁早。钱金维Weber:DHA,全体都有,补它!

  叶黄素可以作为电解质补充在光电转换区域,降低介电系数ε使电容C缩小,加快充、放电的速度,以提高眼睛的光电转换能力。

  1.吸收率堪忧

  既然叶黄素功能如此之强大,那我们是不是要直接开始疯狂食补了呢?其实我们平时吃的许多食物中都含有叶黄素(比如一些蔬菜、鸡蛋等等),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在无意中不停补充着叶黄素,但是前面的调查数据却显示,将近80%的人眼底的叶黄素浓度都是不及格的,这是为什么呢?

  如图,食补叶黄素的转化率非常低,而且速度也非常慢。首先,经过消化过程会有20%左右会被排出体外;然后,叶黄素作为脂溶性物质并不会直接被吸收,而是经过小肠后,来到乳糜管,与脂肪酸、胆汁酸盐等成分结合而被利用;接下来,在肝脏这个化学工厂中,叶黄素又会被消耗掉一部分;想要到达眼底黄斑部,必须先和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结合成为水溶性的物质,然后才能被运送至视网膜。

  交完这一路过路费之后,最终留给眼睛的叶黄素只剩下5%不到了,所以收效甚微。

  不过,虽说食补效率不高,但也不是完全不可取,只是需要非常有耐心。一般而言,医生给患者开叶黄素都会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月后检查患者的眼底黄斑色素密度,如果有所提升,就说明吸收率合格,可以继续服用;如果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吸收效率太差了,也就没必要继续补充了,此路不通。

  如果想要采用食补的方式进行补充,可以尽量选择以“叶黄素酯”为成分的补剂——叶黄素酯是一分子的叶黄素与一分子or两分子的脂肪酸(油脂)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在体内会先自然水解为游离叶黄素,再被吸收利用。

  叶黄素酯被摄入人体后,并不像叶黄素那么容易被胃酸破坏,在脂肪酶(胃中的油脂刺激肝脏分泌胆汁)的作用下,水解成游离态的叶黄素,从而进入乳糜管中(与脂肪酸结合)进行上述转化过程。

  叶黄素酯看似只是给叶黄素分子式里加了一点油而得到的,实际对其各方面性质的改变是很明显的:光、热稳定性,以及对人体PH值的耐受范围均因油脂的保护而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使得生物利用率(可以理解为吸收率)提高了61.6%。从这“一点点改变”带来的“很大差别”就可以看出,油脂对叶黄素来说仿佛充电宝一般的存在,加一点就膨胀很多。

  前文提到,刚好有那么一种油脂,与叶黄素、花青素齐名,三者可并称为三大眼睛必需营养素——那就是DHA。而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一些护眼补剂将DHA和叶黄素(酯)结合在一起了:叶黄素食补吸收率<5%(到达眼底黄斑部);从叶黄素到叶黄素酯,吸收率提高61.6%(即<8.05%),显然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叶黄素酯+足量DHA(ω-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叶黄素的流失,吸收效果直接拉满!

  2.大部分产品含糖量惊人

  另外,在挑选叶黄素补剂时一定一定一定要注意它的含糖量,市面上的补剂碳水超纲的简直不要太多,这一点可以说是各类杂牌保健品的通病,不止叶黄素如此。

  糖分在人体内代谢时会影响叶黄素和维生素B1(对视神经有养护作用,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视神经的状态)的吸收,同时也会降低体内的钙含量(理论上与巩膜硬度相关,巩膜硬度高则眼轴不容易增长);此外,糖化反应使自由基增加、提前衰老,而眼轴提早增长的本质其实就是提早衰老,所以护眼一样要抗糖(少糖即可)。

  看到叶黄素“软糖”、“压片糖果”、“冲泡粉剂”这种产品,碳水十有八九都是超标的,和直接吃糖的效果没什么区别,千万要避坑!!!

  叶黄素眼贴的坑就更普遍了。前文强调了无数次,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属于脂溶性成分(这是高中就学过的知识点,见下图),可是市面上绝绝绝大部分眼贴都是水性的,妥妥的智商税。

  水性的面膜只能在皮肤表面起保湿作用,而无法透过皮下组织进入体内的淋巴循环或血管中去,水性的眼贴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如果你想通过眼贴来补充叶黄素,请一定不要被“药液含量高”、“无纺布浸渍”这种字眼给蒙蔽,必须选用脂性的眼贴,才能够真正将叶黄素补充至体内。像面膜一样湿哒哒的玩意儿,不用怀疑,全是水性的眼贴

  这一点在选择食补时也同样适用:服用叶黄素最好在饭后,而且吃的饭菜要多放油(当然最好是优质的油)。如果没有有机溶剂作为载体,就算是吃进肚子里,也照样会原封不动地排出。

  前面说到,80%左右的人眼底黄斑色素密度都不及格,而人体对叶黄素的吸收率又极低,食补务必足量。那我们一直补充的话,会不会一不小心吃太多了伤身体呢?

  作为脂溶性色素,叶黄素能够进入我们的皮肤,如果补充过量且吸收良好的话,的确会体现在肤色上,让你变身“小黄人”,但这并不会带来健康方面的坏影响(只是有一丢丢影响颜值而已),反而是一件“好事”——这代表你补充得很到位,你的身体对叶黄素的吸收能力很好,食补对你来说是有效的,这时就稍微暂停一段时间,肤色恢复后再继续适量食补就好了。反之,怎么吃都不黄才是有问题的,这就属于前文提到的“此路不通”,说明该患者对叶黄素吸收能力太差,吃进去都浪费掉了,食补无效。所以,补充叶黄素时应该“不患黄而患不黄”,剂量根据自己的肤色变化调整即可。

  插播一条详细介绍成分的视频:安汰蓝的叶黄素眼贴,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其中,维生素A可针对性改善「粘液层异常型-干眼症」,可通过脂性眼贴透皮吸收;相比叶黄素,VA对于干眼的作用更大无水脂性眼贴成分介绍—接地气版https://www.zhihu.com/video/1533180129627222016【996电脑族-护眼指南】有效防蓝光 | 护眼显示器 | 眼底的天然防蓝光眼镜 | 深色模式能护眼 | 最强护眼“抗氧化剂” | 干眼症 | 飞蚊症 | 散光 | 配镜 | 近视手术【家长必看-近视防控】近视治愈 | 青少年近视防控骗局合集 | 近视遗传 | 假性近视 | 护眼光源 | 全光谱灯 | 护眼营养 | 最强控轴 | 联合防控

  [1] Williams K M , Bentham G C G , Young I S ,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Myopia, Ultraviolet B Radiation Exposure, Serum Vitamin D Concentrations, and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Vitamin D Metabolic Pathways in a Multicountry European Study[J]. Jama Ophthalmol, 2017, 135(1):47.

  [2] Liew S H M , Gilbert C E , Spector T D , et al.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J]. 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 2006, 82(5):915-920.

  [3] Zhang X R , Zhang Z Y .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 and axial length in Chinese subjects with myopia[J]. 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2013, 251(9):2285-2285.

  [4] Josh, Wallman, and,等. Homeostasis of Eye Growth and the Question of Myopia[J]. Neuron, 2004.

  一个新加坡的牌子,在美国生产,但是在新加坡和美国的电商上都搜不到,而且没有获得两国的保健品或药品正式批号,虽然不能说明这个产品一定不靠谱,但是完全没有任何官方机构为这个品牌背书,愿不愿意信这个产品全凭个人。

  是叶黄素基本就是好东西,不过也分牌子,你这个牌子老实说我没听过,我就是近视眼,所以所以就吃叶黄素吃了2年,不信你可以看我头像,头像就是我,般我有手机或者电脑打游戏眼睛非常酸胀的时候吃两片,大概3-5分钟就过有轻松感,但是也分什么牌子有的牌子效果就慢一些,具体什么原因我也不太清楚,一般蓝莓软糖的效果好不少,我觉得跟充分的咀嚼有一定的关系。成年人也缺这个东西,人体本身不能制作,要是食物摄取。

  叶黄素是我们黄斑区的一种色素,普通人通过食物就能补充(但是我们身体自身不会合成这种东西),但是有由于很多人的饮食习惯和身体习惯来看是缺叶黄素的(挑食就会导致却叶黄素要补充),不需要长期补充,补充1,2个月就可以停一阵,摄入过量的叶黄素会导致一些副作用。有很多戴隐形眼镜,眼睛干涩的朋友补充叶黄素后这种干涩的情况会有改善。单日摄入量不要超过12mg,多了对肝不好,

  营养就价值也比较高,蓝莓提取的方式也比较特殊,机器会剔除小的蓝莓和没有成熟的蓝莓,采用优质的蓝莓做提取,优质蓝莓会被粉碎做成蓝莓粉,然后跟叶黄素粉和黑枸杞混合而成,记住不是蓝莓里面的叶黄素,蓝莓里面含量没有那么高,要是那他做要用多少蓝莓,况且现在的蓝莓都不是野生蓝莓,都是大棚里种植的含量也不会超级高,吃起来有点糖果味,你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