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的信号2》:成年人不做选择,只是因为没有选择
?
如果说,谈恋爱带给人最大的帮助,是让整个人处在高度紧张中、全身心的细胞都打开,感受那种窸窸窣窣的澎湃。那档恋爱社交推理真人秀《心动的信号》第二季就是这个夏天的一档清凉屏障,让观察室里的心动侦探们,和屏幕前的我们沉浸在暧昧的气泡里,不能自已。
节目分为两个视角,一个是入住信号小屋的都市单身男女,他们要在小屋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生活体验;另一条线是由艺人宋茜、郑恺、杨丞琳、杨超越、杜海涛和心理学家刘轩组成的“心动侦探团”。他们在节目中与普通人并无两样的吃瓜视角也让我们惊喜发现,原来在爱情面前,明星和大众真的没有次元壁。
追完了前面两期,最新一期节目里,任嘉伦也作为飞行侦探出现了。他说自己来这档节目,是想观察“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样交往的”,想必这也是许多人热衷于看《心动的信号》第二季的原因。
成年人不做选择是没得选,但接受剩下的选择也是一种勇气
不由对镜映照。虽然大家职业年龄不同,但人类在感情上浮动的情绪曲线本质没什么差别。很多人都可以在信号小屋里的这些素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比如女3号吴沛,就很像现实中的大多数女孩一样,明明也有自己的性格和特色,但总是被别人忽略,只在第一次和赵琦君做饭的时候收到过赵琦君的心动投票。她需要一个契机,需要别人发现她身上的闪光点。
最新这期节目中,信号小屋迎来了首次“男女约会”。我们看到了约会前的选衣服环节,也看到了他们面对选择时的各种反应。节目里一共有四份礼物,参加节目的只有三位女生,将有一位女生可以获得和两个男生约会的权力,吴沛对着镜头说了一句:“成年人不做选择,我都要。”
和另外两个已经有了心动对象的女生不同的是,吴沛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感情走向——她说那句话的时候,很酷,比前两期都酷,她终于勇敢地为自己争取了一次。
这看似霸气的选择背后,其实是因为无从选择。
另外一边的两个女孩都抢先选择了自己心仪的衣服(约会对象),剩下的两件衣服未必是吴沛心动的,但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有时候不做选择恰恰是因为没有选择。
当你抱着满腔热忱,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突然发现自己能做的并不多,唯一的捷径是把手边的事情踏踏实实做好;当你上了几年班,才发现,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体会到财务自由,只会被房价、晋升、婚恋问题等缠绕得出不过气。你也想抛下现实,不顾一切去大理,但毕竟不是18岁了,想了很久,你还是决定带着电脑回去加班。
我们对时间无力,挣扎在都市的生活里,看着陌生又熟悉的面孔逐渐重叠模糊,却还是想奋力保持住自己那份最初的鲜活。
这不是一个人的生活,这是一代人的缩影。
有时候你问那些走到如今这个阶段的人“是怎么走过来的”,他或许会回答你,因为没得选。
很无奈是不是?可是如果能勇敢坦然地接受剩下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赋予新的发现,又何尝不是在开启另一种奇妙的人生尝试和体验?
这期节目中,吴沛和威廉、黄钲轩两位男嘉宾的约会过程都很舒畅,她其实是个蛮细心的女生,滑雪过后,大家逐渐打开自我,会在饭桌上柔声问威廉“你是不是有点孤独?”,平时看起来自信满满的威廉在那一刻突然有点失神。
因为没得选,所以更坦然;
因为没得选,所以更珍惜与人深度交流的机会。
感情这种事情,急不得,找到合适的契机自然绽放真实的自己就可以了。相信,至少在那个瞬间吴沛的真诚有打动到威廉。
所谓“反转”,其实是生活的常态
最新一期里终于实现了“大反转”的吴沛,意外得到两票——但仔细想来,这两票真的是意外吗?
缘分就是一连串的选择叠加在一起。
有时,看似没有选择权的现在,其实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经过约会后,观察室里的心动侦探们都觉得威廉和吴沛才是更为般配的一对,小酒窝凯雯和琦君逐渐热络起来,而最后出现的男嘉宾黄钲轩,也让大家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
信号小屋里的年轻男女们之间微妙的变化,是节目开始时大家意料不到的。
一切都在往未知方向发展。
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成为扭转故事的关键。
我们看到的反转,才是生活的常态。
没得选就没得选呗。
成年人不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没有特立独行跳出去创业的那部分人,或许在职场上依靠专业技能和扎实的经验推进,可以找到更稳的方向。
身边那些活得日常而幸福的伴侣,在恋爱之前,都不是什么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的人,看得越多,经历得越多,才更相信“如果那是属于你的美好便一定会如期而至”。
我们要做的是,在爱情到来之前先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更独立、更完整的人。
那些勇敢表达真实自我的人,更容易抓住爱情
在感情里被动,不一定是件坏事。
某种程度上来说,上天并不会“每次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不论是感情还是工作,那些敢于表达真实自我的人,现实中才更容易捕获自己想要的一切。
不留遗憾的最好方式,是主动出击。
在《心动的信号》第二季里,几位心动侦探表示,他们比较欣赏男嘉宾威廉,并且评述了他的优点,简单,真实,属于主动型人格,这类型的人最大的优点在于“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及时表达当下想法,之后面对任何结果都承受得起。
而另一对备受大家喜爱和关注的“天意cp”,男嘉宾陈奕辰从节目播出到现在始终是一副内敛、无公害的状态,但当新加入的4号男嘉宾,有可能会对自己喜欢的女生示好时,这种“鲶鱼效应”带来的竞争意识,让他竟然一反常态,开始主动起来。
瞧,勇敢其实是一种本能,只是需要一个契机来进行激发。
无论多么佛系的人,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时,其实还是忍不住想要靠近的。
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要抓住所有选择。算一算,其实嘉宾们入住信号小屋的日子已经过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怎么表达心意——这不仅是节目中嘉宾面临的,更是我们所有人都要学会正视的一个问题。
不是所有人都会站在原地等你告白,所以更要学会在合适时机,勇敢迈出那一步。
不,是每一步。
有句英文谚语“seeing is believing”,翻译过来的中文叫做“眼见为实”,但在新闻学院里,老师还曾教过我们另外一个版本“believing is seeing”,译为,你相信什么,你就看见什么。
《心动的信号》虽然是个以恋爱为主题的综艺,但它其实在帮助我们了解自我,了解世界,了解我们的困境。
它以看起来很温柔,实际上很残酷的方式告诉我们,成年人不做选择是因为没得选,没得选之后,又该如何走自己的路,如何在这种选择的困境里,做出最优的选择,甚至爱上自己的选择。
看起来,我们被无数选择、无数可能性围绕,但事实上,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现实,选择最有可能的、最能实现的,以及对自己最有利的。我们依据这样的现实,在每个节点上,做出选择,而这个选择,势必又将影响我们下一步的决定。选择看起来很多,实际上很少,生活看起来越来越宽广,实际上越来越狭窄。
不选,其实是因为没得选,或者只能这么选。面对感情时候做出的选择,是这种选择困境里最容易被观察到的。每个男女,初出茅庐的时候,都觉得世间的男子女子,任自己去选去爱,但到最后都发现,自己要选经济条件差不多的、相貌和自己登对的、顾家的、有稳定工作的、身体健康的,必须围绕着这条中轴线来做出选择,背离这条中轴太多,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增加感情的成本,而且,感情也长久不了。
做出选择之后,你就得爱上自己的选择,就像张爱玲《半生缘》里的顾曼桢,她生在那样一个时代,又出身贫寒,从职业到感情,可选择的余地都非常小,于是,她养成一种性格,“一件东西一旦属于她,她就会越来越喜欢”。
也是不得不选择,不得不爱。
但在这种不得不选择里,我们有没有自己的追求,有没有自己的自由呢?有的。
在节目中可以看得出,一个人好的行为习惯和与人相处的模式,是“加分项”,不是“决定项”。唯一毋庸置疑的是,爱情没有捷径,但那些勇敢表达自我的人,总是更容易抓住爱情;那些能够“保持自我特性的人”,总是更容易让感情充满趣味,让感情的维系变得轻松;那些善于找到相处的调性的人,也总是更容易让自己的爱情早日走上正轨,并且有一个好的结果;那些在相处中总能不断调整自己的人,总是能让感情基础更好,而好的感情,就是从好的感情基础开始的。
我们的选择很少,但是我们也可以爱上自己的选择。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也总有办法,让自己获得愉悦,获得幸福感,让感情变成一个可以滋养自己的源泉。这是幸福的技巧,是不自由的自由,是成年人面对无法选择的生活时,唯一能够做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