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门道:景别

  一、景别的概念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的摄影机是固定的,镜头所拍摄的空间大小也是固定的,拍摄的范围是不变的。这种摄影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由于距离,产生的画面内容称为景别。“景”可以认为是摄影机拍摄下来的画面范围,“别”指的是类别。

  在摄影机固定的情况下,不同拍摄距离会产生景别的变化,那如果镜头产生了运动,景别也会相应地改变,可以由大到小,也可以有小到大,根据这种范围的大小,便产生了景别种类的变化。

  二、景别的种类

  1、远景

  远景是镜头相对被摄对象距离最远的景别。远景画面开阔,景深较大,往往用来展现山川河流、城市全貌、广袤原野、宏大的社会场景。远景擅长营造庞大的气势,如战争、灾难画面,也可以交代故事发生背景,还可以起到抒情作用。由于远景的拍摄距离较远,观众只能看到环境或大场景,对具体的人物是看不清的,因此观众对电影的共情程度较小,观众与电影具有略微的疏离性。导演往往将远景安排在电影开场和结尾,开场时交代故事背景,结尾时用来舒缓观众情绪。

  例如张艺谋的电影《英雄》,秦军攻打赵国,采用了大量远景,展现了秦军的声势浩大,赵国都城的宏伟,营造了紧张的战争气氛。

  而在无名与残剑在湖上进行对决时,导演运用远景展现了湖光潋滟、山清水秀的景色,使得整场打斗萦绕着一种诗意与美感。

  2、全景

  全景的拍摄距离与被摄对象更近,往往用来展现成年人的全身或者场景的全貌。全景的观感就如在剧院看戏,人物的所有部位和场景的所有部分都能得到展现,人物的动作、形体、穿着都跃然画面之上,但是人物表情并不能得到很好地展示。全景画面中,人物范围之外有大量的环境画面,因此全景也可以交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电影《钢的琴》当中,开场拍摄葬礼时,采用了乐队的全景拍摄,背景是灰白的围墙、高耸的烟囱,既展现了乐队里每个人的演奏动作,又交代了东北老工业区的时代背景。

  在烟囱被爆破拆除时,工友们站在山丘上的全景,展现了一代工人阶级对一个时代的目送。

  3、中景

  中景将情节与动作放在首要位置,展现成年人膝盖以上的部分或场景的局部,重在展现人物的肢体动作和人物关系,它被认为是一种叙述性很强的景别,即重在推动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环境居于次要地位。

  既能看到部分人物表情,又能看到人物的部分肢体动作。人物交谈多采用中景,体现人物间的关系。例如,拍摄一对情侣漫步的场景,中景可以既展现两人的幸福表情,也能展现两人漫步时的悠然动作。

  4、近景

  近景是展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景物局部的景别。形体动作此时已经被隐去,人物表情成了主要表现对象,表情是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化,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都通过表情展现出来,而人物表情都集中在面部,因此近景是比较自然地展现人物内心的方式。

  人类是共情动物,观众通过关注人物表情,产生代入感,与剧中人物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

  《英雄》当中,秦王与刺客无名对坐,对两人的表情都采用了近景拍摄,秦王的威严、疑惑、深思,无名的无畏、正气凛然都被很好地展现出来。

  5、特写

  特写是极具导演主观色彩的景别,用来表现人物细部特征或者物体微小细节。特写产生的画面与物体实际大小相差极大,人的眼睛在特写镜头下会被扩大数百倍,极具冲击力。特写画面下,除了被强调物体的画面,其他内容都被挤压到画外,因此产生了强调作用,是导演想突出某一部分的方式。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由于视域问题,无法准确抓取关键细节,所以,特写起到一种放大镜的作用,将不易发现但及其重要的细节得以展现。例如《赌神》当中,既有人物表情特写,展现人物的紧张,也有扑克特写,营造悬念感与紧张感。

  又如《功夫》当中,周星驰饰演的角色在被火云邪神殴打得面目全非,在弥留之际,特写镜头拍摄了他用血指画出了一个棒棒糖,展现了他对哑女的依依不舍。

  补充:在五大基本景别之外,还可以细分出新的景别:大远景,拍摄极远的景物;中近景,拍摄成年人腰部以上的部分;大特写,比特写更大的放大效果。总的来说,远取其势,近取其神,景别越大,更注重环境展现,景别越小,更关注人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