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杂俎》中叶限的故事是怎样流传到欧洲并演变为《灰姑娘》的?

  《叶限》是在段成式创作之前已经就有了民间故事的原型,然后逐渐流传到了欧洲,还是是段成式创作之后才开始流传的呢?

  《叶限》《辛德瑞拉》《灰姑娘》等等等等这些故事根据故事的梗概可以看出,这完全都是起源于同一个故事,然而故事的发源地是哪里呢?与众多的“中国流出说”所不同,我个人认为,更靠谱的应该是“海外流入说”,也就是,这个故事的起源并非是我国,而是来自海外。

  既然要追根溯源,那么我们就顺藤摸瓜,首先要调查的便是《叶限》这个故事出处是哪,《叶限》这篇文章出自唐代段成式(约803-863)所撰笔记小说《酉阳杂俎》的续集《支诺皋》。《酉阳杂俎》类似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同为民间故事集类型的民间杂谈故事,《叶限》中撰者附记,此故事为“成式旧家人李士元所说。士元本邕州洞中人,多记得南中怪事”。古人泛称西南地区为“南中”,邕州即今广西南宁。查看地图便可看出,南宁正好是我国的南部沿海城市,在唐代时期,我国的海上贸易发达,许多来自印度与阿拉伯地区的商客都选择在广西登陆我国,而《灰姑娘》的故事也许就是由海外的商客所带来的。故事来源的地区是“海外流入说”的依据之一。

  其次,咱们来看一下故事的内容。《叶限》中所讲述的故事咱们可以总结为这么几个要点:后母虐待、难题刁难、神力帮助、集会出彩、以鞋验身、嫁与王公。其中,后母虐待与集会出彩这些故事元素并不符合我国的民族传统,然而却是符合典型的欧洲故事风格。虽然这个故事中国是最早的文字记述,不过据英人柯各斯(Marian Rolte Cox)考证,这故事在欧洲和近东共有三百四十五种大同小异的传说。可惜这本书现在无法找到,在欧洲最流行的两种传说见于十七世纪法人培鲁(Perrault)的故事集和十九世纪初年德人格林兄弟(Grimm)的故事集里。据格林的传说,这位扫灰娘名为Aschenbr de。Aschenbr一字的意思是”灰“,就是英文的Ashes,盎格鲁撒克逊文的Aescen,梵文的Asan。最有趣的就是在中文本里,这位姑娘依然名为叶限,显然是Aschen或Asan的译音。通行的英文本是由法文转译的,其中扫灰娘所穿的鞋是琉璃的,这是因为法文本里是毛制的鞋(Vair),英译误认为琉璃(Verre)之故。中文本虽说是金履,然而又说“其轻如毛,履石无声”,由此推断,这个鞋子也很有可能是由羽毛所制的。故事的内容以及人物原型是“海外流入说”的依据之二。

  以上便是我的“海外流入说”推理思路,考据来源多出自网络搜集材料,限于手段所得并不是很可靠但逻辑上多少也是有一定严密性的,一万个读者便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事实究竟是源自海外还是中国或许在新的考古证据出土之前是很难得到证实了,但是我很享受这种挖开历史尘埃的推理过程,以上拙见涵待斧正。

  (っ′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