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 可致终身视力低下,成年后治愈希望渺茫
儿童弱视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有一种眼病即使戴眼镜矫正后视力仍然不佳,仅在生长发育期有明显治疗效果,12岁之后疗效大打折扣,成年后几乎无治愈的可能。错过了黄金治疗时机便是伴随终身的视力低下,这种眼病便是弱视。
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眼部疾病,由于儿童视觉发育期时异常,如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引起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如异常肿物)。
因弱视常会造成视力低下,并影响双眼视功能,所以需要尽早积极治疗。治疗弱视的年龄因素非常关键,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治疗主要取决于弱视的类型,包括屈光矫正、遮盖治疗、药物性或光学性压抑治疗、手术治疗等。
如何判断弱视
弱视是孩子视觉功能发育不良的结果,一般来说3-5岁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线为0.5;6岁时视力发育接近完成,大部分儿童可以达到1.0。如果您的孩子年龄处在3-5岁,但是视力还未达到0.5,6岁的孩子视力还未达到0.7,那么患有弱视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家长带孩子到眼专科医院完善弱视检查。
如果孩子是因为年龄小,不理解视力表的内容,从而无法正确表达,造成了视力结果的误差,那么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孩子是否存在看电视时不自觉靠近、常认错人、无法及时看清障碍物等异常表现。
引发弱视的因素有哪些呢?
屈光不正性弱视:这种弱视常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远视患者,由于屈光不正,患者的双眼视网膜产生的影像是模糊的,视网膜黄斑不能良好的发育,产生了弱视。
这种弱视只要配戴合适的眼镜,再进行增视训练,视力会逐渐提高。
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度数不等就会使物体在双眼视网膜的成像清晰度产生差异,大脑无法把这两种合并成一个清晰的物像,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严重的眼的物像,久而久之,这只眼睛就成了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这类患者主要是出生后的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浑浊等疾病所致,这些疾病会造成视网膜黄斑功能发育不全,出现视觉发育障碍。
斜视性弱视:这类多是斜视导致,患者一般有斜视或曾经有过斜视。一只眼睛发生斜视,视觉投射方向就会改变,和另一只眼视网膜成像效果会产生差异,导致无法合并成一个情绪图像,导致弱视。
弱视治疗时期
孩子6周岁以前,是弱视的黄金治疗时间。按照弱视治疗效果,一般分为三个治疗阶段:第一个阶段是6周岁以前,称为弱视治疗关键期。第二阶段是6岁-12岁,称为弱视治疗敏感期。第三阶段是12周岁以后,称为弱视治疗次敏感期。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3-6岁是孩子弱视治疗的黄金时期,12岁以后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而若是成人之后,再治疗弱视那么康复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提醒各位家长,若您的孩子存在视力低下或者是行为异常,请及时到院检查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