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文学史》西班牙19世纪文学部分读书笔记
第一节 概述
1830年-1850年 浪漫主义前期阶段。
1850年前后浪漫主义开始让位。
1860左右开始产生现实主义流派。
后浪漫主义复兴,浪漫主义后期作家一般出生于19世纪的30年代。
19世纪后期自然主义流派在西班牙出线。
19世纪末西班牙出现了西班牙语国家特有的现代主义流派。
第二节 浪漫主义文学
西班牙浪漫主义文学概况
有人认为西班牙浪漫主义文学与欧洲其他国家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相一致;也有人认为西班牙不存在浪漫主义,因为其存在时间过短,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西班牙浪漫主义晚,但是存在。事实上,西班牙的浪漫主义文学与其他欧洲国家没有区别。
其作品基本特点:捍卫个人和民众的自由;一些作品喜欢回归到遥远的过去;著作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十分突出个人;不接受社会现实,设法忘却;追求异国情调;作品中极力赞赏粗犷的大自然;把民间的东西提高到一个艺术高度;他们的宗教观是泛神论;对国内的重要事件极为关注;显示出强烈的叛逆、独立精神。
18世纪新古典主义作家具有精雕细刻的特点,认为自己的作品为少数人服务,蔑视民间的文学形式与主题。浪漫主义作家恰恰反对他们的主张,高度评价来自民间的作品。
19世纪新古典主义美学观同浪漫主义美学观的对抗主要显示在戏剧领域。当时无论是本国的剧作,还是翻译过来的外国剧作,每一部浪漫主义戏剧上演都产生巨大反响和引发各种不同观点的争论。最终浪漫主义作家以革新精神和创作热情终于平息了古典主义派的非议。
西班牙浪漫主义剧目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历史剧”,其他剧种还有“古典悲剧”、“魔法戏剧”、“莫拉廷式戏剧”、“高雅喜剧”。
浪漫主义诗歌成熟过程比戏剧和小说稍晚。1840年埃斯普龙塞达(José de Espronceda)出版的《萨拉曼卡的大学生》(El estudiante de Salamanca)、《魔鬼世界》(el diablo mundo)是浪漫主义诗歌走向成功的分水岭。浪漫主义前期诗歌主要为历史诗,以中世纪作为背景来讴歌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继而出现具有社会诗歌特点的大量的“哲理诗”。西班牙北部出现挖掘内心世界的诗歌流派————倾诉钟情情感诗(intimismo),注重抒情,表现伤感和哀怨的情绪,这一倾向使抒情浪漫主义最终演变为奥古斯托·费兰和贝克尔为代表的“主观情感诗”。
西班牙浪漫主义小说远不如戏剧和诗歌的成就大,真正本国的浪漫主义小说在这个世纪30年代之前尚未出现,但这时已有许多英法浪漫主义小说翻译作品,对这一时期新文学思潮传播起到促进作用。30年代开始,浪漫主义历史小说占据主导,政治色彩浓郁,质量不高。
恩里克·希尔·伊·卡拉斯科(Enrique Gil y Carrasco):
诗人、历史小说家。
其诗作所触及的主题基本上是对世道的仇视、对死亡的恐惧、对梦想的憧憬以及爱情和祖国。诗作《对圣殿骑士团的回忆》(Un recuerdo de los templarios),将人类恶习、非宗教性的主题与13世纪的圣殿骑士团据点————蓬费拉达(Ponferrada)的城堡变为废墟结合起来,不仅将历史加以重现,也是对其失去童年的哀叹。《露珠》为其代表诗作,叹息声明的殂谢。
其作品《本比布雷的领主》(El se?or de Bembibre)为19世纪最为重要的浪漫主义历史小说。
安赫拉·德·萨维德拉·里瓦斯公爵(ángel de Saavedra Duque de Rivas):
诗人、剧作家。
早期诗作《诗集》(Poesías),属于新古典主义,质量平平。《马耳他灯塔》(Al faro de malta)是他摆脱新古典主义影响转向浪漫主义的诗作,具有明显飞跃。《摩尔的弃儿》(El moro expósito)取材中世纪的历史传说,讲述拉腊七公子的故事,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重要作品。此外还著有浪漫主义诗人中的重要作品《历史谣曲》(Romances históricos),其中两个诗作《一位忠诚的卡斯蒂利亚人》(Un castellano leal)和《塞维利亚城中的一件过时之物》(Una antigualla de Sevilla)至今仍广为吟诵。
其名声主要来源于运用高度浪漫主义手法,把散文和诗歌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剧本《堂阿尔瓦罗————命运的力量》(Don álvaro o la fuerza del sino),粉碎了古典主义的桎梏,奠定了浪漫主义在西班牙文坛上的地位,为西班牙浪漫主义戏剧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马里亚诺·何塞·德·拉腊(Mariano José de Larra):
讽刺作家,新闻记者。
剧作《马西亚斯》(Macías)以15世纪诗人的爱情悲剧为主题,赞美理想爱情。同年又以小说的形式出版同一内容和主题的《“苦命人”堂恩里克的侍从》(El doncel de don Enrique el doliente)。
他的主要作品是大量的戏剧评论和有关政治、文学评论方面的犀利的杂文。大多收入在《戏剧、文学、政治、风俗文选》中。用理想化的眼光看世界,崇拜真理,无情嘲讽腐败和虚伪以及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大部分杂文揭露、抨击西班牙社会的虚伪与荒诞。
何塞·德·埃斯普龙塞达(José de Espronceda):
早期文学创作有未完成的长篇史诗《佩拉约》(Pelayo),历史小说《桑乔·萨尔达尼亚或古耶尔的卡斯蒂利亚人》(Sancho Salda?a o el castellano de Cuéllar),戏剧《布兰卡·德·波旁》等。
使其在文坛上享有盛名的是他的抒情诗歌。在具有新古典主义气质的早期诗作和优美短小的浪漫主义诗歌合编的《诗集》(Poesías)中,脍炙人口的《女俘之歌》(La cautiva)、《海盗之歌》(Canción del pirata)、《哥萨克之歌》(Canción del cosaco)、《乞丐之歌》(El mendigo)、《刽子手之歌》(El verdugo)、《死囚之歌》(El reo de muerte)等诗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厌恶与憎恨,都是其佳作。成名之作为《萨拉曼卡的大学生》(El estudiante de Salamanca),是西班牙浪漫主义传奇叙事诗中最早和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还有一部长诗《魔鬼世界》(El diablo mundo),未完成,与《萨》比尚缺乏布局上的完整性,猛烈抨击当时社会,对社会前途绝望渺茫,为西班牙文学宝库增添了不少光彩。诗人影响深远,被称为“西班牙的拜伦”,在马查多、鲁文·达利奥等人的诗作中能找到他的影响。与拉腊一样,被认为是西班牙浪漫主义作家中最彻底和最具叛逆精神的作家。
何塞·索里利亚·伊·莫拉尔(José Zorrilla y Molar):
作家、诗人、剧作家。
抒情诗《诗集》共八卷,不少是爱情诗。还写有《游唱诗人之歌》(Los cantos del trovador)、《回忆与幻想》(Un recuerdo y un suspiro)、《夏日的夜祭》(vigilias del estío)、和抨击19世纪实证主义的《一个疯子的故事》(Cuentos de un loco)。此外还有传奇叙事诗,如《格拉纳达》(Granada)、《熙德的传说》(La leyenda del mío Cid)、《野百合》(La azucena silvestre),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要数《对于好法官就要有更好的证人》(A buen juez, mejor testigo)、《修道院的守门人玛尔加丽达》(Margarita, la Tornera)。
他也是个多产、受欢迎的剧作家,有人认为其成就一直到埃切加赖出现。主要剧作有:《狂生狂死》(Vivir loco y morir más)、《各有各的理》(Cada cual con su razón)。以佩德罗一世事迹蔚蓝本的,确立他剧作家地位的《鞋匠与国王》(El zapatero y el rey)。演绎西哥特末代君主罗德里戈与堂胡安之间矛盾的独幕剧《哥特人的匕首》(El pu?al del godo)也是他的杰作之一。此外还有《龙吉略村长》(El alcalde Ronquillo)、《桑乔·加西亚》(Sancho García)、《叛徒、拒不认罪者和殉道者》(Traidor, inconfeso y mártir)等。成就最大的是按照浪漫主义美学观点重塑蒂尔索·德·莫利纳笔下的唐璜的剧本《唐璜·特诺里奥》(Don Juan Tenorio)。
古斯塔沃·阿道夫·贝克尔(Gustavo Adolfo Bécquer):
诗人、散文家。
贝克尔生前并不为同时代的作家所认同,是死后在“98一代”、“27一代”诗人的推崇下其作品《诗韵集》(Rimas)、《传说集》(Leyendas)方逐渐为人熟知,奠定其地位。包括84首无题短诗的《诗韵集》,是其毕生杰作,也是西班牙文学宝库里的一块瑰宝,以凝练、简明、形象的语言、精巧的构思、浓郁的情感和简朴的格局抒发内心的孤独、忧郁、痛苦。诗中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对恋人的讴歌,歌唱热恋的欢快,叹息失恋后的苦痛与折磨。诗中充满伤感、忧郁、愤怒和绝望的情调。其诗作深受拜伦、缪塞和海涅的影响。贝克尔仅以一本短短的诗集在抒情诗坛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人们对他作品的认识,他逐渐成为19世纪西班牙一流诗人,跻身当时世界最佳诗人行列。为了了解西语国家的现代诗歌起源与发展轨迹,评论家们不得不从研究贝克尔的诗作入手,可见其诗歌对后世影响力之深。
两个书信《写给一位妇女的文学书笺》(Cartas literarias a una mujer)、《斗室书简》(Cartas desde mi celda)。
《传说集》,散文作品,由28个短篇组成。最为人称道者有《红色手掌的首领》(El caudillo de las manos rojas)、《受难的玫瑰》(la rosa de pasión)、《卡拉维拉的耶稣》(El Cristo de la Caravela、《猫客栈》、《La venta de los gatos》、《风琴手麦瑟·佩雷斯》(Maese Pérez el organista)、《白狍子》(La corza blanca)、《月光》(El rayo de luna)、《许诺》(La promesa)等。《传说集》深受读者喜爱,因而不断再版。
罗萨莉亚·德·卡斯特罗(Rosalía de Castro):
加利西亚女诗人。一直用两种文字创作。用西班牙语撰写的小说有:《海的女儿》(La hija del mar)、《奇妙的故事》、《蓝靴骑士》(El caballero de las botas azules)、《第一个疯子》(El primer loco)等。尽管写了多部小说,但他却以杰出的后期浪漫主义女诗人流芳百世。《加利西亚之歌》用加利西亚语撰写,充满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与其反映加利西亚民族情感的《新叶》(Follas novas)一道使其蜚声西班牙文坛。这些作品对加利西亚文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她本人成为加利西亚地区的象征。而用西班牙语写成的《萨尔河畔》(En las orillas del Sar)则是一部卡斯蒂利亚抒情诗的杰作,与贝克尔的《诗韵集》一样是在西班牙浪漫主义解体和现代主义以及20世纪“98一代”诗歌形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第三节 现实主义文学
概况
1860年前后西班牙开始出现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868年“光荣革命”是西班牙资产阶级开始占据统治地位的年代,可以视为西班牙现实主义巩固时期的分水岭年代。这一时期的世态小说(或风俗志小说)风行。这种体裁的小说将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后来发展成地域小说。世态小说只是给读者一个表面化的叙述,难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拉蒙·德·梅索内罗·罗马诺斯(Ramón de Mesonero Romanos)花费30年才完成巨作《马德里风情录》(Manual de Madrid),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实证价值。世态小说的代表作是费尔南·卡瓦列罗(Fernán Caballero)的《海鸥》(La gaviota)。
从1868年,特别是加尔多斯发表《金泉》(La fontana de oro,1870年)起,叙事体文学的现实主义新手法迅速发展。西班牙的叙事小说早在“黄金世纪”就有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的优良传统,如塞万提斯的作品、流浪汉小说等。19世纪西班牙现实主义作家从那些作品中找到学习模板,此外外国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也被广泛地介绍到西班牙(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西班牙19世纪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家是加尔多斯和克拉林。
西班牙的现实主义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创作手法、主题选取上有一定局限性。
现实主义小说与浪漫主义小说:
浪漫主义小说描绘的场景是遥远的地方,甚至是作者所不熟悉的地方,而现实主义作家则把他们的作品至于其最熟悉的场景中。小说必然是现实的忠实反映,立足于现实之上,把反映现实生活本身作为自己的审美观。
现实主义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尽可能地客观描绘现实,而现代主义则主观地将现实加以理想化。
现实主义作家最常用的手法
以第三人称讲述故事并穿插直接引语的对话,而无所不知的叙述者有时也与读者直接交谈。在西班牙现实主义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还存在另一特点,即同样的人物在同一位作家的不同的小说中有时以主要人物、有时以次要人物重复出现,这种手法在故事的叙述中起重要作用,将小说世界串联起来,使得读者觉得每部故事犹如大千世界里的一个组成部分,采用这种手法最多的是加尔多斯。
马塞利诺·梅嫩德斯·佩拉约(Marcelino Menéndez Pelayo):
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优美的散文为后世留下等身著作,对西班牙文化、文学具有深远影响,为西班牙语文学研究作出突出贡献。一生都在为捍卫天主教和拉丁人文主义传统而奋斗。其代表作有《西班牙科学》(La ciencia espa?ola)、《西班牙异端邪说史》(historia de los heterodoxos)、《美学思想史》(Historia de los ideas estéticas en Espa?a)、《小说的起源》(orígenes de la novela)。
这个时期的戏剧:
处于低谷状态,创作低潮。上演的剧作是由“莫拉廷式喜剧”演变而来的“高雅喜剧”式作品,适合保守资产阶级口味。出现了“埃切加赖现象”,这位被认为“掉队的”浪漫主义剧作家称霸戏剧舞台长达25年之久。
何塞·埃切加赖(José Echegaray):
剧作家。
其戏剧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作品以具有现实主义特点的《支票簿》(El libro talonario)打开局面。此阶段代表作:《复仇者的妻子》(La mujer del vengador)、《在剑柄里》(En el pu?o de la espada)、《不是精神失常,就是品德圣洁》(O locura o santidad)、《有几次在这儿》(Algunas veces aquí)、《在死亡的气氛里》(En el seno de la muerte)、《无边的海洋》(Mar sin orillas)、《嘴唇上的死亡》(La muerte en los labios)。其辉煌顶点是《伟大的牵线人》(El gran galeoto)。
第二阶段,受欢迎的剧目《初出茅庐的批评家》、《玛利亚娜》(Mariana)、《抹掉污点》(Mancha que limpia)。此时欧洲文学已经进入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时期,埃切加赖却以新浪漫主义的作品、脱离现实、故弄玄虚的剧情、哗众取宠的台词赢得满堂彩。
其作品无论题材还是创作方式都符合西班牙观众喜闻乐见的传统特色。借鉴外来流派手法,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抒情性追求过于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舞台效果。无视古典艺术程序的束缚,又不受现实主义生活的局限,虽然其笔下人物并非有血有肉,但是这种“无本之木”的人物凭借埃切加赖的纯真热情的抒情力量变得栩栩如生。埃切加赖在西班牙戏剧史上填补了一个时期的空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世纪现实主义诗歌:
与小说、戏剧相比相形见绌。三种倾向:其一,以坎波亚莫尔为代表的、对诗作表达方式进行革新的创作倾向;其二,深受德国浪漫主义、特别是海涅和西班牙传统民间文学影响的创作倾向,代表作家有贝克尔与其挚友A.费兰、罗萨莉亚·德·卡斯特罗;其三,以努涅斯·德·阿尔塞为代表的的具有哲理性、社会性的诗歌创作倾向。
拉蒙·德·坎波亚莫尔(Ramón de Campoamor)
诗人、哲学家。
他的诗歌价值在于他运用具有独创性的新诗体,抒发自己的哲理思想和宣扬政治主张,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社会观念。在他早期的两本诗集《温存与鲜花》(Ternezas y flores)和《灵魂的叹息》(Ayes del alma)中,可以看出索里利亚对他的影响。但是在诗集《小诗》(Peque?os poemas)、《幽默集》(Homoradas)以及《多洛拉斯》(Doloras)中,已经显示出其独特性,诗体短小而明快,作者从形式上革新诗歌,以民众使用的现代语言取代了过分雕琢的巴洛克式语言。还有叙事诗《哥伦布》(Colón)、《普遍的戏剧》(El drama universal)、《托拉巴硕士》(El licenciado Torralba)以及主题各异的讽刺性的、富有哲理性的抒情短诗集《歌集》。
费尔南·卡巴列罗(Fernán Caballero):
女作家。
其长篇小说《海鸥》(La gaviota)、《克莱门西亚》(Clemencia)、《眼泪》(Lágrimas)、《阿巴雷达一家》(La familia de Albareda)以及大量中短篇小说在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期间起了重要作用。其小说《海鸥》与《阿巴雷达一家》可以视为19世纪现实主义叙事体文学的起点。
佩德罗·安东尼奥·德·阿拉尔孔(Pedro Antonio de Alarcón):
其文学创作以1874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作品以高超的艺术技巧为特色,主题上无任何新鲜之处,《一个非洲战役目击者的日记》(Diario de un testigo de la guerra de áfrica)、《从马德里到那不勒斯》(De Madrid a Nápoles)、《拉阿尔普哈拉》(La Alpujarra)等游记确定了他作为优秀记者的地位。这个阶段他撰写了风俗志小说《往事》。从这个时期他的38个虚构故事与小说《诺尔马的结局》(El final de Norma)上看出他作品的不同特色:既有司哥特式的历史小说、民族轶事、民间传说,又有奇情异想的故事,当然都带有说教目的。在《爱情短篇小说》(Cuentos amatorios)中引人入胜的短篇有《钉子》、《难以置信的故事》、《死亡的朋友》等。《诺尔马的结局》是作者青年时期撰写的连载小说,属于后浪漫主义时期。第二个时期有《丑闻》(El escándalo)等四部论点小说(19世纪出现的,创作宗旨明确,为宗教、政治和伦理道德思想服务的小说),他的顶峰之作中篇小说《三角帽》(El sombrero de tres picos)也是这个时期出版,他还贡献了许多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最令人称道者包括19篇短篇小说的《民族轶事》(Historietas nacionales),论点小说作品反映了作者天主教徒的极端保守观点,但写作技巧已经进入炉火纯青时期,从中可以看出他开始试图向现实主义转型,尽管他善于捕捉读者心理活动,作品情节感人,语言优美,但是与现实不相容的某些浪漫主义手法以及用于说教目的的哲理内容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因而有的评论家认为阿拉尔孔诗歌“掉队的浪漫主义作家”,几乎与同时期的现实主义毫无瓜葛。他还创作长篇小说《圣婴》(El ni?o de la bola)、《贝内诺上尉》(El capitán Veneno)、《慷慨大度的女人》(La pródiga)等。后又发表《漫游西班牙》(Viajes por Espa?a)、《我写书的历史》(Historia de mis libros)。他的诗作缺乏灵感,比起散文作品大为逊色,有史诗《摩尔人的叹息》以及《严肃诗和幽默诗》(Poesías serias y humorísticas)。出版了《最后的著作》(últimos escritos)后去世。
何塞·玛利亚·德·佩雷达(José María de Pereda):
处女作《爱情的语法》(La gramática del amor)。短篇小说集《山区风光》(Escenas monta?esas)。短篇小说《人物与风景》(Tipos y paisajes)、《胶画草图》。早期小说具有极大争议,有《有用的人》、《堂冈萨雷斯·德拉·冈萨雷拉》(Don Gonzalo González de la Gonzalera),表现出对资产阶级、新富翁以及议会政治的蔑视与不满。《松开的牛》(El buey suelto)、《有其父必有其子》(De tal palo tal estilla)中反映出宣扬宗教以及维护其统治的顽固立场。此外还有《乡土》(El sabor de la tierruca)和《拉蒙塔尔维斯》(La Montálvez)。佩雷达为人称道的代表作有反映桑坦德渔民生涯的史诗《索蒂莱莎》(Sotileza),被认为是19世纪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还有把桑坦德穷乡僻壤的宗法社会视为理想社会的《沿山而上》(Pe?as arriba)。佩雷达被公认为地域小说(Regionalismo)的代表作家,擅长以细腻的笔法对大自然的景色、典型人物和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描绘。但忽视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人物特性的刻画。是19世纪作家中向读者介绍穷乡僻壤、乡土风情和朴实善良的劳动人民较多的一位。(类似沈从文)
胡安·巴莱拉(Juan Valera):
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小说主要有成名作《佩比塔·希门尼斯》(Pepita Jiménez)、《福斯蒂诺博士的幻想》(Las ilusiones del doctor Faustino)、《门多萨骑士》(El comendador Mendoza)、《自作聪明》(Pasarse del listo)和《露丝小姐》(Do?a Luz)。晚年双目失明,以口授形式写下《高个儿胡安尼塔》(Juanita la larga)。
因为从小受到唯美观念束缚,其现实主义因素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节 杰出的高产作家佩雷斯·加尔多斯
贝尼托·佩雷斯·加尔多斯(Benito Pérez Galdós):
西班牙19世纪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当时优秀小说家中最多产的一个。52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留下近百部作品,其中78部小说、24部戏剧以及15部游记、回忆录、演讲集等。其作品主要是主张民族自主,宣传爱国主义,反对豪绅主义,反对教权,揭露社会弊端和传播民主思想。
作品大体分为四大类:
历史小说、当代社会小说、戏剧以及其他作品。历史小说占其小说的半数以上。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金泉》(La fontana de oro)揭露了保皇派的丑恶面貌。《勇士——昔日激进分子的故事》(El audaz)讲述了激进的自由派青年的故事。历史小说的代表作是他用了毕生精力换血的卷帙浩瀚、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巨著《民族轶事》(Los episodios nacionales)。全书共分五辑,每10卷为一辑,而第五辑只完成6卷,共46卷。描写了19世纪初开始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各个阶段,长达70余年的历史在书中得到艺术再现,克服了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尊重小说艺术的写作难关,将真实史料与虚构故事完美结合在一起。
第一辑以1805年至1814年反法独立战争为历史背景。第二辑以1814年至1834年费尔南多七世统治为背景。第三辑以第一次卡洛斯战争为背景,描写到阿方索十二世的婚礼。第四季从伊萨贝尔二世统治到1868年爆发光荣革命。第五辑以第一共和国诞生到阿方索十二世王朝复辟。全书以前20卷最为精彩。每一辑环绕一个中心人物的生活反映一个时期的历史侧面以及其内在联系。
《民族轶事》是西班牙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巨著,反映了西班牙民族意识,构成一部五彩缤纷、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
他的灵异类小说以当时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为主题的30部社会小说。这类作品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作品中受读者欢迎的有:以批判宗教教条与抨击教权为主题的《悲翡达夫人》(Do?a Perfecta);描写一对天真纯朴的青年男女遭到宗教清规戒律的非难,双双含恨而死的《格洛丽亚》(Gloria),叙述发生在马德里的一个有自由思想的男子与一个狂热的天主教信女婚后发生一系列冲突的《莱昂·罗契一家》(La familia de León Roch)和《玛利亚内拉》(Marianela)等小说。
从1881年开始的第二阶段,在题材上已经跳出狭隘的批判教权,而是向描述西班牙社会生活发展。手法上开始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描写人物众多,展开故事的场景不断变换,笔下八千个人物,在不同的小说中不断再现,在某部作品里是重要角色,在另外一部则变成次要角色,十分协调一致,令人叹服。带有明显自然主义倾向的小说有描写马德里底层社会生活的《被剥夺遗产的女人》(La desheredada),反映两个社会地位不同的妇女爱情纠纷与恋爱观的、马德里资产阶级生活生动写照的四卷集长篇小说《福尔图娜塔和哈辛塔————两个已婚女人的故事》(Fortunata y Jacinta)。这个时期的其他重要作品《曼索朋友》(El amigo Manso)、《森特诺博士》(El doctor Centeno)、《托尔门托》(Tormento)、《布林加斯夫人》(La de Bringas)和《禁脔》(Lo prohibido)。
1888年出版的描写一位失业老职员悲剧的《喵》(Miau)是社会小说创作的第三阶段的开始。这个阶段还创作了《特里斯丹娜》(Tristana)和四部内容连贯的长篇小说《托尔格马达受刑》(Torquemada en la hoguera)、《被绑在十字架上的托尔格马达》(Torquemada en la cruz)、《在炼狱中的托尔格马达》(Torquemada en el purgatorio)以及《托尔格马达和圣佩德罗》(Torquemada y San Pedro)。此外还有《探求隐情》(La incógnita),以及对话体小说《祖父》(El abuelo)、《现实》(Realidad)。后来由于对现实绝望,追求理想社会,在作品中出现一些偏离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倾向,歌颂理想人物与乌托邦的理想主义。这类小说有:《安赫尔·格拉》(ángel Guerra)、《那哈林》(Nazarín)、《哈尔玛》(Halma)、《慈悲心肠》(Misericordia)和其最后一部小说《没有理性的理性》(La razón de la sinrazón)。
加尔多斯的戏剧创作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892到1896.第二时期1901到1910,此时期剧作集中展现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宗教狂热与陈规陋矩的主题,如《埃莱克特拉》(Electra)、《卡桑德拉》(Casandra)及描写两代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冲突的《祖父》(El abuelo)等。《埃》争议最大、影响最深,此剧客观上促成了保守党下台、自由党取而代之的局面,一部文学作品直接影响政治在西班牙还是第一次。从此开创了以揭露社会问题为内容的社会戏剧,这个时期是他的戏剧创作高峰期。1913年到1918年是第三个戏剧创作时期。这个时期上演的剧作以宣扬人类应以慈悲为怀,呼吁改变人类处于人间地狱的悲惨处境为主,如《地狱中的赛丽亚》(Celia en los infiernos)、《卡斯蒂利亚的圣胡安娜》(Santa Juana de Castilla)、《圣金廷的女人》(La de San Quintín)、《遭到谴责的人》(Los condenados)。
《悲翡达夫人》是加尔多斯早期的代表作。《玛利亚内拉》是加尔多斯自己最得意之作,但不是他的代表作,这是他唯一一部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被剥夺遗产的女人》第二阶段创作的社会小说,被视为仅次于《福尔图娜塔和哈辛塔》的另一部代表作。《女人》象征加尔多斯开始转向创作当代小说系列第二阶段,同时也是他向左拉创建的自然小说创作手法靠拢的开端。《福尔图娜塔和哈辛塔》是加尔多斯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一部卷帙浩繁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明显受到自然主义流派的影响。和克拉林《庭长夫人》被视为19世纪西班牙两部最佳小说。
加尔多斯是继塞万提斯之后,在西班牙文学领域开辟新道路的著名作家,象征着西班牙现实主义小说的顶峰。有些评论家认为他是继塞万提斯之后西班牙最伟大的小说家。
第五节 自然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
西班牙的自然主义并没有严格按照左拉的理论进行创作,仅仅采用自然主义的某些创作技巧和主题,除了少数例外,他们的文字并没有像左拉那样辛辣、刻薄,也没有像左拉那样对病态、淫秽、丑恶等方面写得那么细腻,对人类的本能没有过分地描写,因而西班牙的自然主义“柔和、肤浅甚至还带有乐观情绪”。
阿曼多·帕拉西奥·巴尔德斯:
第一部小说《奥克塔维奥少年》(Se?or Octavio)。优秀作品还有:《何塞》(José)、《里韦丽塔》(Reverita)、《马克西米莉亚》(Maximina)、《李伯特船长》(La alegría del capitán)、《消失的村落》(La aldea perdida)、《一位小说家的小说》(La novela de un novelista)、《玛尔塔和玛利亚》(Marta y María)、《田园交响乐》(Sintonía Pastoral)、《一个病人的情话》(El idilio de un enfermo)、《泡沫》(La Espuma)、《信念》(La fe)。
克拉林(Clarín):
代表作长篇小说《庭长夫人》被评论家一致认为是可以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佩雷斯·加尔多斯的《福尔图娜塔和哈辛塔》相媲美的佳作。《独生子》(Su único hijo)是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他的《皮巴》(Pipá)、《唐娜·贝尔塔》(Do?a Berta)和《永别了,小羔羊》(Adiós cordera, adiós cordera),三部中短篇小说堪称是思想性、艺术性达到完美结合的佳作。
埃米莉亚·帕尔多·巴桑(Emilia Pardo Bazán):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现实主义阶段,但在小说《未婚夫妇之旅》(Un viaje de novios)已经显示出运用自然主义手法的端倪,第二阶段是自然主义阶段,《烟草女工“拉特里布纳”》(La tribuna),但最具有自然主义特点的作品是《乌略阿府邸》(Los pazos de Ulloa)和《大自然母亲》(La madre naturaleza)。这个阶段还发表了《墙角石》(La piedra angular),第三阶段是具有论点小说特点、关注宗教问题的理想主义阶段。巴桑是俄国文学的爱好者,这个阶段可以看出俄国文学的印记。此时期主要作品:《唐娜米拉格洛斯》(Do?a Milagros)、《一个单身汉的回忆》(Memorias de un solterón)、《梦幻》(la quimera)和《黑色美人鱼》(La sirena negra)。
《乌》是其代表作。被评论家视为西班牙自然主义流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巴桑的小说价值主要在于作者善于抓住环境与人物特点加以细腻入微的描述,小说情节曲折动人,文笔娴熟流畅。不足之处在于描写过于繁琐以及作者个人的评述过多。
巴桑、克拉林与阿拉尔孔被誉为19世纪西班牙短篇小说的三大名家。
维森特·布拉斯科·伊巴涅斯(Vicente Blasco Ibá?ez):
创作生涯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现实主义,、富有戏剧性和带有浓郁的乡土气味为特色,局限于瓦伦西亚。这个时期的杰作有《稻米和两轮篷车》(Arroz y tartana)、《五月花》(Flor de Mayo)、《巴伦西亚短篇小说集》(Cuentos valencianos)、《芦苇和泥塘》(Ca?a y barro)、《茅屋》(La barraca)。第二时期跳出地域小说范围,进入创作的成熟阶段,他已经着眼于描写整个西班牙,对西班牙旧传统和各种社会弊端进行了揭露与抨击,比如《在柑橘园中》(Entre naranjos)、《大教堂》(La catedral)、《闯入者》(El intruso)、《酒窖》(La bodega)、《暴民》(La horda)、《血与沙》(Sangre y arena)、《死诫》(Los muertos mandan),皆为第二阶段的上乘之作。第三时期出版了三部全世界称颂的反战小说,《启示录四骑士》(Los 4 jinetes de Apocalipsis)、《地中海》(Mare Nostrum)、以及《妇女的敌人》(Los enemigos de la mujer)。
《茅屋》是作者早期代表作。第二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是《血与沙》(Sangre y arena),小说的艺术手法高超,心理和场景描写都很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