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乐队的夏天》,燃爆这个夏天
原标题:《乐队的夏天》,燃爆这个夏天
很少有综艺是专门讲乐队的,应为这实在是难如登天。
《乐队的夏天》播出至今,收视一直很不错,话题热度也很高,豆瓣评分已经攀爬至8.3,是一档做的很不错的乐队综艺。
这档节目集结了反光镜、痛仰、新裤子、旅行团、盘尼西林等31支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中国青年乐队,涵盖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包括朋克、金属、FUNK、民谣、雷鬼、摇滚、电子……
国内这么多优秀的乐队,出名的却很少,因为他们缺少流量。
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开创一个乐队的黄金时代,摇滚终究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乐队的夏天》就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平台。
这个节目没有评委,只有超级乐迷,由张亚东、吴青峰、乔杉、马东、高晓松组成。
张亚东是中国流行音乐第一制作人,他的音乐制作能力、乐器演奏水平、艺术格局都处在乐坛顶级水平,在节目中主要负责专业点评,后几期节目中越来越来投入,听到盘尼西林改编的《newboy》时不禁潸然泪下。
乔杉是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嘉宾,他参演过缝纫机乐队,内心有对摇滚乐的向往,在第四期的开场演出中也可以看出电吉他的底子。
马东负责控场,仿佛又看到了《奇葩说》的主持人,巧舌如簧,节目中的互怼让人捧腹。马东代表了一种对乐队文化一无所知的视角,虽然一无所知,但被深深吸引。
看了这多么期节目,我最爱的乐队还是痛仰。
痛仰乐队成立于1999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20年的时光。
曾经的刺头小子在岁月的摔打下,沉淀成了中年大叔。
刺猬乐队的《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中最后一句嘶吼道: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这句话正是这些老乐队的写照,英雄终会老去,但总有人成为新的英雄。
九十年代是中国摇滚乐的黄金时代,出了一批窦唯、崔健、老狼这样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涌现了唐朝、指南针、轮回等大批摇滚乐队。
世纪之交的北京地下音乐圈,属于朋克。反光镜、痛仰、新裤子在无数乐迷的脑海中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渐渐地,音乐节目似乎进入了“选秀期”,摇滚乐的时代悄然落幕。
痛仰诞生于摇滚乐黄金时代的末期,物质贫乏,但精神饱满。
20年的现在,乐队的成员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痛仰参加了《乐队的夏天》,压轴曲目《再见,杰克》,出自痛仰2008年专辑《不要停止我的音乐》。
从那张专辑开始,痛仰变得温情了许多,痛仰亲口对过去说了再见,这对痛仰和喜欢他们的人来说,都是个新的开始。
在我们高声喊出“再见杰克”的时候,我们就将重新开始。
痛仰永远令人年轻,令人热泪盈眶。
在激情的呐喊中,我们不再痛苦,我们年轻,我们奔跑在寻找信仰的路上。
在《乐队的夏天》里,痛仰的第二首歌是改编版的《我愿意》。
曲风慵懒松弛,平缓柔和,温情舒服,具有痛仰风格,把“为爱痴迷的少女”,唱成了出“浪荡半生无怨无悔的中年男人”。
尽管原曲珠玉在前,但这绝对称得上是一次很成功的改编,把痛仰的铁汉柔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要说这档节目里最令人惊喜的乐队,九连真人当之无愧。
这个乐队年轻得超乎人的想象。
九连真人上场时,后台的乐队都在疑惑这是从哪冒出来的乐队,从来都没听过。
九连真人成立至今,都没参加过任何音乐节、livehouse演出,只有在乡里的舞台演出过。
主唱兼吉他手阿龙是当地一所学校的美术老师,小号手阿麦教音乐,贝斯手万里做音乐器材和设备租赁。
他们都曾去大城市闯荡过,但是大城市梦都破碎了,回到了家乡广东连平县城。三个都有音乐梦的小镇青年聚集在了一起,九连真人成立。
在节目中表演的第一首歌是《莫欺少年穷》。
主唱阿龙开口的第一句客家话,仿佛深山中传来的空谷回响,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原始且粗狂的世界。
一段客家对白过后,独具一格的方言演唱和着电吉他、鼓声将听众引入情景,让人耳朵振奋的小号杀出,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最原始的血性,还有源自古朴乡村里的质朴气息。
听着他们的歌,手臂上会泛起鸡皮疙瘩,灵魂会感受到无比的震撼,我们可以看到小镇青年的磅礴力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盘尼西林的主唱小乐评价九连真人是表演到现在为止,最锋利的乐队。
第二次出场是改编李宗盛的《凡人歌》,并且融入了客家山歌《三金钩变三伯公》,拿到了167票的成绩,在所有乐队中排名第二。
这三个从县城走出来的年轻人,被大家牢牢记住了,走上了大舞台,传承并展示客家文化。
在这档节目中,我们看到了摇滚老炮儿的坚守,也看到了新兴摇滚青年的觉醒。
这个夏天,嗨就完事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