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中的治愈系,白衣天使的暖心小故事

  好书推荐

  Clinical Stories

  

  亲友们,新年快乐~~姜林娣主任和戴晓敏主治医师的书籍《医者的人文情怀 临床小故事》入围2021中国医界好书·医学文学类的评选活动,感谢大家的喜爱,希望继续投票支持!点击下方链接,可进入投票页面。投票时间12月25日-1月3日,感谢您的支持!https://mp.weixin.qq.com/s/-JhlAvvYTO_2WQJ9o9UHvg

  

  这是一本由住院医师自己感知、自己反思、自己讲述的医学人文书籍。

  以住院医师娓娓道来自己在临床轮转过程中的真实床旁故事为基础,由具有临床伦理培训背景的指导老师展开临床伦理分析,以及具有医学人文培养资质的指导医生进行职业反思与人文启示。旨在对医学生和住院医师进行医学人文的陶冶与启示,同时也引导临床指导老师注重医学人文的思考与培养。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医学人文陶冶与临床伦理阐述,让医学人文培养对象既是亲临者、讲述者,更是聆听者、颂读者。临床小故事情感真挚、鲜活生动、可读性强,故事引发的伦理分析与人文点评,更是触动心灵、令人深省、思索升华,具有很好的实践性、推广性和可行性。

  本书主要针对的读者群,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卫、护理等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作为他们进入临床医学实践前的人文预习与职业准备;以及刚刚毕业并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年轻住院医师们,鼓励他们在学习临床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不忘以仁爱之心去发现美好、去感知共情、去思考评判;并且,对重视并意愿参与医学人文教育的临床带教医生们也是非常好的参考,借鉴如何从理性医学与感性人文角度更人性化地向年轻医者传道授业。

  

  缘起

  “

  在长期的医学教育中,普遍十分重视医学生和住院医师的“三基”培养,而对其人文关爱、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常缺乏系统性、实践性的指导,现有的考核体系也缺乏医学人文的考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每日忙于接诊患者和各种考核,有时对患者及家属缺乏尊重、甚至态度冷漠,有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感到紧张、甚至机械教条,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因此,医学教育中的医学素养(共情、职业精神、信任等)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今天要培养的,是具有医学人文情怀的、有温度有情感的高素养医学人才,我们希望年轻医生们在每日忙于临床诊疗时,仍然能够用心感知我们的患者和家属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又能提供什么、决策什么,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我们该如何更高效、更和谐地建立医患沟通。

  2018年,中山医院内科基地姜林娣教授开始尝试鼓励住院医师收集临床故事、写故事和讲故事,首创“临床故事会”并持续举办至今,受到了住院医师的热烈欢迎和踊跃参与。这样的形式不同于以往授课讲座的枯燥与死板,年轻的住院医师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一个个小故事鲜活生动、真实亲切,却也让人泪目、发人深省,触动到每一位医者的心灵深处。在匆忙的工作和学习中,有那么瞬间片刻,这些临床故事带着我们去思考医学的情与理,去感悟人间的爱与不舍,去体会医学的复杂与困惑,也促进住院医师的自身成长以及对医学人文的感悟思考。

  于是,便有了编写此书的初心。

  ”

  

  成书

  “

  在整理故事文字时,我们时时能感受到住院医师有着一双人文关爱的眼睛去发现患者疾苦,有着一颗医者仁爱的心灵去感受人性光辉。我们也鼓励故事叙述者,大声地将故事“说出来”,于是便有了故事音频版本。在年轻纯净的声音中,我们听到了他们的内心独白与情感起伏,感受到了他们对患者的同情与关爱、对家属的理解与宽容、对职业初心与职业操守的反思与探讨。医学人文的温度与力量,在讲述者与聆听者的心间不断升温,让我们敬畏生命、热爱医学。

  本书的精彩之处,是各位指导老师的分析与点评。他们针对故事背后的临床伦理核心问题进行剖析,围绕临床冲突与伦理争议展开医学人文点评,从多个角度帮助住院医师进行更深层次的延伸,以开放式态度引导他们向更宏大问题展开思考。指导老师们就伦理理论知识与分析方法进行传道,以个人从医感悟与正向价值理念进行解惑,帮助年轻医师们收获亲情、友情、患友之情,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助人的成就感,在法理情的博弈之中释怀与成长。

  特别感谢杨秉辉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杨教授亲自为本书作序,对于围绕医学人文教育展开的故事会及编书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亲切寄语。并且,杨教授贡献出四幅个人绘画作品作为本书插图,使得本书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更彰显人文之意境。

  ”

  作

  者

  简

  介

  姜林娣,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内科基地教学主任,上海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兼血管炎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学会风湿病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8-11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会常委兼血管炎学组副组长和痛风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督导专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风湿免疫过敏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专家组。姜林娣主任长期致力于医学本科生培养以及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树立并打造“中山教学”品牌、引领并深入“住培精英”改革,使得中山医院住培内科教学成为全国教学精英与典范。自1996年起主持内科教研室工作,先后主导内科“标准化病人”培训、建立及考核体系,成为上海市医学教学优秀成果与示范;持续推行改进住培内科基地教学培训及管理体系,国内首创“循证病例讨论会”、“读书报告会”、“内科急症慕课线上教学”、“内科故事会”、“分层教学”等教学新模式,为提高住院医病史质量,撰写了“姜老师聊病史”系列文章并广泛传播和好评;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2021年复旦大学“十佳医生”。

  戴晓敏,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教学秘书,上海市医学会风湿病专科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MacLean Center Clinical Medical Ethics Fellow (2019-2020)。积极参与医学生及继续医学教育的培训与管理,2006年赴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交流学习,2015至2019年完成复旦大学-UC Davis医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2016年参加中山医院医学人文小组备课与理论授课,2018年参编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人文医学核心课程教材《医患沟通临床实践》;2019至2020年完成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临床领导力发展培训,跟随Mark Siegler教授重点学习临床伦理学。同时,坚持探索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主持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徐汇区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创新课题、中山医院青年管理基金课题,以主要完成人参与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项目、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教育研究项目等多项教学课题,参与完成多部国家级医学本科生、研究生教材编写,发表教学论文4篇,荣获第三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中山医院“临床带教优秀教师”及“优秀教学秘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