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研 | 论文专项:东方美学专题

  

  哈喽啊,小伙伴们。相信大家对“美”这一字眼并不陌生,它是我们学习艺术不可避免的话题,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主流热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接收西方美学思潮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对自己特有的东方美学文化加以重视及思考。根据去年新增的书目《艺术美学》这一本,我们更应该对这一话题予以重视。可能许多同学还是对它比较陌生,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东方美学?

  对我们现在来说,这是一个更新的现代的概念。20世纪中叶,一些学者认为现有的美学理论诞生并发育于欧洲土壤,不能包括非西方国家的美学思想,提出对应的东方美学概念。它包含了中国、日本、印度等诸多国家和民族在内的美学思想,是一个庞杂的理论体系。对于东西方美学的认识,简单理解就是西方美学注重客体的研究,所以都是从抽象性、逻辑性和思辨性去研究美的规律,美的本质。西方人是像研究数学和物理一样研究美学。东方美学则比较关注主体的感受,也就是主体对客体的一个认识与理解,所以也有人说东方美学是一种感性的思维,典型的就比如我们所说的意象美。

  美的本质探讨

  一是不明确的,是自觉的意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思辨;

  二是没有唯心和唯物之分,唯心与唯物的区分是真真正正的舶来品;

  三是这些探讨基本上都从属于伦理学范畴。

  三种说法

  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东方有儒家、道家和禅宗三种说法。

  一、儒家

  其代表有孔子、孟子、荀子。他们在探索人性美、人格美时涉及到美的本质。他们认为,美的本质就是善。人之所以为人是有道德的,是知仁义的,而仁义在道德上就是讲善,就是充实的。所以孔子说:显仁为美。美就是道德理想的实现。

  二、道家

  以庄子为代表。道家在谈人生、谈人格时,由宇宙观发展的对美的本质的探索。他们认为世界的本源就是“道”,看不清摸不着,但可以体会到,是衍生事物的根本。在老庄看来,有“道”就是自然无为的。没有意识,没有目的追求,一切都是自然的发生,自然的消亡。无为而无不为,即处在绝对自由的世界。因此,道家认为:美是绝对自由的。

  三、禅宗

  禅宗是中国式的佛教,与道家相结合。佛家认为现实世界充满罪恶,没有美,美在神明的世界里,而道家则讲求自由。二者结合就形成了禅宗的美论:禅宗认为,人生下来就充满痛苦,要摆脱痛苦,就要停止一切精神活动,泯灭天物,抛弃一切追求欲望(人生而有情),达到涅槃的境界,即对痛苦的彻底解脱,得以绝对的精神自由,也就是悟道。因此他们认为,美就是对世俗痛苦的彻底超脱,就是清静自在。也即:美就是超脱。

  中国当代设计发展状况

  (机器美学)

  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仍然可以说,当代中国的设计在某种角度讲是没有根基的。中国同西方国家一样都有优秀的艺术审美和手工艺传统,但是西方国家通过各种设计运动,尤其是机器美学思潮的发展,以手工艺、绘画、建筑为基础上发展出了现代设计,并且所有设计流派都不可避免的带有浓厚的西方古典美学内涵,为了适应现代工业化生产进行了长期复杂成功的转化。我们中国缺少这样的转化环节,再加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在过去几百年的人为割裂与断层,我们设计观念的长河在这中间发生了断流,中国的当代设计也成了无源之水。虽然我们积极的吸收当代西方各国最先进的技术、艺术和文化成果来发展自己的设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没有了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化源泉,美学观念和设计形式呈现出了跟当年西方机器美学兴起之前同样纷繁杂乱的状况。各种设计风格充斥我们的现代生活的城市、建筑和产品当中,同时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在逐步增强、民族意识在不断觉醒。我们研究机器美学发展的历史状况,积极寻求适合本民族和时代发展的美学观念,在进一步改革现代社会物质外观的同时,致力于改造人们的艺术审美和生活方式,提升中国设计发展的地位。

  中国设计崛起的时机纵观设计发展的历程,我们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性,历史总是一定程度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而美学观念与设计形式的衍变一直没有停止,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在分离与平衡中不断向前发展。平衡永远只能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技术在不断发展,人的精神需要也是复杂多样化的,价值观也在不断衍变,总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不断推动社会往前发展。现阶段,中国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是后来者,我们可以尽可能地避开前人走过的弯路,更快、更高效地向前追赶,就如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跳跃式发展一样,这其中真正对我们形成考验的还是在全面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在没有多少前人经验可供借鉴的时候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向。因此,我们研究机器美学的发展状况,使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和培育适合当前中国自身发展状况的美学观念和设计文化,从而使中国能够成为世界设计发展的新的策源地和中心,成为真正的设计大国。

  东方美学观念的发掘、再造机器美学总的来说主要解决的是人和机器的问题,这也是工业时代西方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成果的高度体现。当人类社会向未来的数字时代迈进的时候,西方以人为本理念已经在各个方面都显现了它的局限性。我们发现,古代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设计美学观念,却恰好符合信息时代的新美学观念应该立足于解决人、机器(产品)、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当代中国设计师在整个人类文明进化的大背景之下深刻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质和历史使命,才能在向传统追寻文化血脉和灵感启迪时,从文化的发展动因上解读传统,产生我们应有的洞察力、理解力和美学观,从而在作品中体现其独特的创造性。

  生活中的东方美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国人越来越注重东方美学的应用以及发展,在影视、游戏、文学等多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这些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文化生活中都有所体现。

  

  《王者荣耀》

  一、王者荣耀的联动皮肤设计中与东方美学的结合

  #01 在准备工作上

  王者荣耀的设计团队拜访了越剧博物馆,去剧团看越剧演员练功和排练,并和他们进行交流,观察他们的举手投足,最后才确定了要保留和改编的内容。

  #02 在背景设计上

  从山水画中寻找灵感,参照了戏曲舞台的平面设计,用简单柔和的线条做了一些概括,试图带给用户想象的空间,而非把亭台山水都展示在眼前。

  #03 在服装方面

  没有加入太多的装饰。但为了让角色更加鲜活,团队把上官婉儿设计成了一个穿越次元,拜师名家的女小生,并在戏服之外又加入了一套练功时穿的水衣。这样用户能感受到角色的成长,获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共鸣。

  #04 在皮肤核心上

  梁祝其实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女性可以去上学,男女之间可以自由恋爱……而且这种情感还不是「因为你漂亮,所以我喜欢你」的男女恋情,而是一种建立在友情基础上的,更纯粹的情义。这也是梁山伯最后愿意赴死的原因,也因此选择了上官婉儿这一角色。在游戏的设定当中,婉儿的性格很豪爽,希望做出一番事业;在梁祝的故事里,祝英台要女扮男装去私塾上课;而在现实中,越剧又是「全女班」,梁山伯也由女性扮演。这样角色、越剧和梁祝的故事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呼应。还有化蝶,它象征了中国人对于美的理解: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连接,认为一草一木都有生命和灵魂,而化蝶让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团圆上升到了更超越的层面。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加入了很多蝴蝶的元素。

  张艺谋《影》

  二、张艺谋导演影片《影》中对东方美学视觉意境的营造(引自论文)

  影片创造性地将中国水墨意韵的视觉色彩与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相结合,营造了东方美学的视觉意境。从华夏悠久的历史凝结中,提炼和萃取精华,诗意地呈现出阴阳平衡的东方哲学。

  #01 反复出现的中国元素:太极、竹林、水墨画等,无一不展现出东方古典美学的韵味。

  #02 纵观张艺谋导演众多的影视作品,他对影片色彩的拿捏精准到位,擅长通过色彩映衬剧情。《影》将黑白色作为主色调,朝堂的布景、文臣武将的服装、太极图的设置,都是黑白两色相互渲染, 营造了中国传统黑白水墨画的艺术氛围,勾勒出 一幅幅古色古香的画卷。

  #03 电影不仅采用了高级灰处理的淡彩国画影调,而且运用留白写意的方式构图,“既有泼墨山水的写意风格,又有精描细摹的工笔功夫”,表现手法颇具国画韵味。

  #04 东方美学视觉意境的营造也体现在电影的处细节之中,如卧房场景放置了屏风,再配合灯光,将人物的影子投射在屏风上,影射出朦胧的美感,也映射了影片主题。

  #05 在朝堂上,导演利用《太平赋》反复增强东方元素的代入感。多次利用布景、拍摄角度突出人物的压抑感。通过拍摄角度的改变、远近景的切换等,导演运用自己精准的控制能力与高超技巧,营造了具有东方美学的视觉意境。

  

  张艺谋《影》

  三、国产动画中东方美学元素的体现(引自论文)

  #01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画面制作与选材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许多优秀的动画影片既有强烈的商业诉求,在艺术性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功。如,《麦兜》系列、《捉妖记》 ( 2015)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 、《大鱼海棠》 ( 2016) 等。国产动画影片在追求画面美感与冲击力的同时,更加注重题材的选取与叙事艺术。这是许多动画影片能够赢得票房和口碑的主要原因。并且,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电影创作者开始关注在动画电影中注入独特的东方美学元素,使得影片更富可观性与独特性。这是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02 诗意性是东方美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对于动画电影来说,诗意性首先体现在画面风格上,电影与绘画都属于视觉艺术,二者的相关性很高。中国传统绘画可以说是一座宝库,如,战国的帛画、唐代的人物画、宋代花鸟画以及明清时期的水墨山水画等。国产动画电影借鉴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创作的 《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其人物线条的修饰、画面美感的传达,都透出一种东方的柔美。在对绘画的借鉴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山水画。山水画是国画的典范,是古典绘画艺术的结晶,玄妙的诗意自然而然就从画面中流露出来。以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 《小蝌蚪找妈妈》 ( 1960)为例,影片以小蝌蚪寻找妈妈的过程,带给观众充满诗意的空间。池塘中荷叶、水草,都用水墨的笔法勾勒,只注重诗情画意而非在意细节。而虾公公、金鱼、螃蟹等则取材于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笔法,令观者耳目一新。

  #03 意象性也是东方美学的一个核心特征。国产动画电影“善假于物”,善于将情感寄予在某种物品或情境中,从而使观者产生移情效果。以王川执导的 《魁拔之十万火急》( 2011) 为例,片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重要意象,那就是纹耀。在 《魁拔》的世界观设定中,纹耀是一个重要的系统。纹耀象征着身份地位,象征着光荣与成就,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平民纹耀、妖侠纹耀、将纹耀、王族纹耀,而纹耀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具有血缘的传承。而影片的主角蛮吉因为没有父母,所以没有纹耀。同样的,孤儿出身的 “蛮大人”蛮小满,也没有纹耀。蛮吉和蛮人为了获得纹耀刻苦修炼,但没有纹耀他们无法参军,连住店也要受到店家的欺侮。蛮大人为了带给蛮吉安全感并给他鼓励,用木头片自制了一个纹耀,而这一道具也成了二人父子亲情的见证。在蛮小满与卡拉肖克·潘的战斗中,蛮吉为了不让蛮大人的纹耀蒙尘,飞身扑救。原来蛮吉一直都知道真相,但他仍珍惜蛮大人的纹耀,并以获得这种纹耀为荣。二人的父子亲情得以彰显,而观众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影片传达的温情。

  #04 中国动画电影在东方美学的呈现上,往往还利用神秘色彩进行营造。中国有众多的古典传说和神话故事,这正是一座亟待挖掘的素材宝藏。以 《年兽大作战》 ( 2016) 为例,影片的核心就是年兽。在中国的传说中,年兽生活于太古时期,生性凶残,相貌狰狞,令人们 “谈年色变”,且每隔 365 日便会前去人类聚居处作恶,导致人们封门闭户,熄火净灶,合家团圆吃饭,晚上亦不敢入睡,以闲聊壮胆。包括人们放鞭炮、敲锣打鼓、在门上贴红纸等习俗,都是源于年兽怕红色、怕响声的传说。而年兽最终为天上的紫薇神仙用火球击倒,于是人们互相拜访祝福,从此“过年”“拜年”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而在影片中,则将神秘的年兽塑造为浑身火红的独角怪形象。而且,影片改变了年兽作恶的本性,将其变成了性情善良的老师。影片在继承年兽神秘性的同时,又采用了大胆的创新方式,使 《年兽大作战》成为一部老少咸宜的贺岁档影片。

  #05动画电影市场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动画电影是一种以逐格拍摄为技术基础的拍摄艺术手法,并将一定的艺术形式作为它的内容和媒介载体。动画具有教育功能,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信仰。在动画电影观众的刻板印象中,欧美和日本的动画电影才能代表着行业水平,但事实上,我国国产动画电影早期的发展也是十分强劲的。早在1941年万氏兄弟就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成立,使中国动画史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猪八戒吃西瓜》等。但受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客观时代背景的限制,国产动画产量逐年下降。此后40多年里,越来越多的国外动画影片受到了国内观众的喜爱与关注,如《寻梦环游记》《疯狂动物城》《你的名字》等等。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逐渐走上复苏的道路。继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功获得第30届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和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后,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又荣登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榜第2名。国产动画电影快速发展,国人对动画电影中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也成了主流。除此之外,《大鱼海棠》《白蛇:缘起》以及最近上映的《姜子牙》等国产动画电影都获得了国民的高度关注并取得了不错的上座率。数十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历程证明,中国的动画市场必须立足于本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但在数字媒体时代,只是一味地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并不是足以促进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得到健康持久发展的条件,唯有找到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科学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动画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