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十佳的「禁忌片」,被奥斯卡严重低估,争议巨大伦理片
第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名单中:
《小偷家族》、《燃烧》、《罗马》、《罪人》、《迦百农》.....
这些早已名声在外,入围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唯有一部作品,片名没有丝毫的吸引力,导演的名字也是很陌生。
最终却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第76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
三段不同的故事,你想看的剧情全都有,只可惜却成为了奥斯卡最大的遗憾:
《无主之作》丨2018
这是一部源于真实事件的传记电影,导演名叫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导演,其实人家可是大有来头。
豆瓣评分9.1,稳居TOP250的《窃听风暴》,就是他的首部长片作品。
作为当年的票房黑马,一举拿下第7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从众多佳作中脱颖而出。
时隔12年,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才带来了这部新作。
从1937到1966年,电影时间线横跨德国三个时期,讲述了艺术家库尔特的创作人生。
库尔特·巴纳特,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他的启蒙老师,就是姨妈伊丽莎白,经常跟着姨妈参观各种艺术展览。
姨妈伊丽莎白对库尔特的影响,可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人的关系如同母子、恋人、知己、亲人.........
“所有的一切,只要是真实的,那就是美好的!”
伊丽莎白让侄子明白了创作的意义,就是一种追求艺术和真相的过程。
有些时候,她甚至会赤裸的站在库尔特面前,不允许他的目光移开。
伊丽莎白的狂热信仰,让她患上精神病。在当时的背景下,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允许的。
结果她被转交到医生卡尔·西班德教授手上,被关进集中营,最后被毒气毒死。
伊丽莎白虽然离世,但是她却彻底影响了库尔特。
这里有一段特写,每当库尔特遇到不愿见到的事情,总是会故意模糊视线。
在长大后,库尔特如愿考入艺术学院,学习现实主义绘画。
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位特别的女同学........
于是库尔特动心了!
库尔特第一眼见到艾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简直跟姨妈长得一模一样。
情窦初开的少年,遇上了一位跟自己深爱的女人极其相似的女人。
虽然眼前的伊丽莎白和姑姑伊莉莎白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女子,但是却共同拥有美丽的五官、迷人的笑脸、爽朗的个性。
两人如胶似漆,经常躲在艾莉家里“偷情”。
为什么说是“偷情”?因为婚前X行为,在当时是被严令禁止的,等同于犯罪。
保密工作一直做得非常好,直到艾莉怀孕,两人才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艾莉的母亲,早就知道两人的事情,只是装作不知道。
但是艾莉的父亲卡尔,却不认可库尔特这个准女婿,觉得会玷污卡尔家高贵的血统。
卡尔是德意志国的著名的医生兼教授,取了两个老婆,控制欲极强。
他欺骗女儿:“这是一次宫外孕,必须堕胎!”
于是库尔特的第一个孩子就是死在他的手中,同时他也是当年迫害姨妈的医生。
不仅艺术创作受到了限制,同时感情生活也遭到了阻拦。
库尔特在柏林墙修建前一年,带着艾莉成功穿过警戒线逃入了西德。
于是在这里,他终于找到了真实的自己,艺术创作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最真实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库尔特的成名作是一幅肖像画,一幅画里同时有四个人。
分别是年幼的自己、姨妈伊丽莎白、一个罪犯、岳父卡尔......
可是当卡尔看到这幅画后,被彻底的震惊了。
其实这幅画纯属巧合,完全是库尔特的无心之举。他根本不知道杀死姨妈的凶手,就是眼前的这位男人,也许他永远不知道。
可是当事人卡尔却大吃一惊,像是一把刀插在了他高傲的心头隐隐作痛。
卡尔躲过了战后的审判,却躲不过道德的谴责......
后来库尔特的几部作品,分别于2012、2013、2015年,以3400万美元、3710万美元、4452万美元的天文数字,高价被收藏家买下。
他的绘画建立在业余照片的基础上,因此是名符其实的“无主之作”。
不仅映照出他自身的命运,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创伤!
所有悲伤的过往,总会在一个最脆弱的时刻,成为照亮人生的探照灯。
即使光亮的让人睁不开双眼,但这不就代表着走向成功的路上一片光明!
三个小时多的时间,描绘出了一段不一样的历史!
可是在去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来自德国的女记者直言自己对导演冯·多纳斯马尔克感到不满,认为这是在歪曲历史的真相。
到底是歪曲还是记实?可能永远找不到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