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会对人的一生有多大的影响?

  此问题已加入圆桌「向世界介绍中国」,更多留学故事,请关注圆桌>>>

  2019年1月24日更新:

  2019年啦!!距离第一次回答过去4个多月了,这四个多月的时间,收到了很多素未谋面的朋友们的私信,有问到关于这所神奇的大学,关于沙特阿拉伯的趣闻,关于如何申请到全额奖学金,还有小伙伴们直接走值乎向我提问,当然最后我也是花了一个小时回答了哈工大师弟的问题~希望对他有所帮助。如果我没有及时看到你的私信内容,那一定是我工作太忙了,或者你问的问题可能没办法几句话说清楚,在这里表示抱歉哈。

  其实没有预料到,自己的留学经历能够触动那么多远方的灵魂,我们都是平凡的个体,但一样可以过得不平凡,生活的点滴,成长的故事,记录下来,原来可以给那么多人带来影响。于是,我决定自己开个公众号,不保证定期更新,但我一定会保证最有质量的输出。公众号很久前就注册了,但是我会坚持用心更新,今后会针对沙特留学生活、职场成长故事等内容,写一些分享,希望能给远方的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我仍然坚信,平凡的个体,都有不平凡的故事。

  对了,差点忘了,公众号可以搜索:Chandler思维城堡,欢迎关注呀~~~

  最后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猪事顺利,阖家幸福!!!有机会再根据私信做回答更新~~感谢支持!

  2018年11月11日更新:

  从回答提交到今天过去两个月有余了,首先非常感谢那么多知友的点赞和感谢,也很开心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积极和正能量的影响。我想针对大家提出的几个小问题做一个简单的答复,工作确实比较忙,平常没时间(都是借口,主要是懒和惰性,都是人嘛……),所以一直没有更新。

  答主从沙特毕业后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感谢大家的关心,其实经历了两年在KAUST轰轰烈烈的生活之后,终究还是要回归正常的生活。目前答主在某世界100强私企工作(具体哪个公司,有缘人可以私信,聊得来的,可以加微信详聊哈~)

  从事的工作也和之前的研究和专业没有太多关系了,目前更多的是跟人打交道,以方案为依托。毕业之后,我自己很清楚自己希望做什么样的工作,太技术的工程岗位不会很适合我,我喜欢social并且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另外趁着年轻想着做一些之前没尝试过的事,说白了就是爱折腾。事实证明,到现在,确确实实经历了非常非常多的挑战,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时至今日,收获颇丰,中间也磕磕绊绊走了很多弯路,也摔跤很多次。与人交往和与纯技术交往,最大的不同是变化性和不可预测性。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和焦虑,到现在的基本掌控和驾驭,我觉得自己基本实现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身,这段宝贵的留学经历着实教会我很多,敢于挑战,愈挫愈勇,不管发生什么,总得学会去面对,就像当初刚去沙特的适应期一样。当然,多和身边的人保持交流,依旧是非常重要的。感谢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目前我的状态:工作会比较忙,经常周末开会培训,一般是单休,工作日晚上也时不时会加班,但是一般工作时间会相对自由,workload主要取决于外部,内部也很关键,总之就是很大的workload啦……这所神奇的大学申请要求是什么样子的?

  目前KAUST只接受MASTER及以上的学生录取,意味着没有本科学位,但是还是有很多本科生去参加短期的实习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比较多人私信问我具体的申请条件,我没有都回复,原因是应该学会自己去搜索消息,而不是坐享其成。

  所有有关申请的有关消息,请查阅下面的网站哈:Masters Program | King Abdullah University去这样一个封闭的穆斯林国家留学真的有助于开阔眼界嘛?

  心中有佛,所见皆是佛,心中有屎,所见皆为屎。在任何一个国家留学,都是独一无二的经历,以在什么地方来留学来判断一个人的收获,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理智的。沙特是一个相对传统和封闭的国家(还是有很多丰富的特色,去这样一个中东国家生活一段时间也是宝贵的回忆),但是不代表这所学校就是想象中的封闭。有过很多的科学界和商界的大咖来到学校参观和交流,包括不限于Bill Gates,第一个提出DNA双螺旋分子结构的诺贝尔奖得主James Watson,李开复等等。

  可以看得出,学校在开放性方面是非常好的,学生的多样性不亚于奥运村,每年KAUST从全球招生超过200人,student body来自超过100个国家。在这样一个超级diversified的文化中学习和生活,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极其幸运和享受的事。另外,KAUST真的是一个非常适合做研究的大学,丰富到爆炸的先进实验设备一定会让所有科研工作者大开眼界,我在KAUST唯一的感觉就是,学校帮忙搞定了一切,the only thing I need to do is to do research, good research.

  有人可能会好奇,那为啥我还是没有留下来读博士?是的,当时确实是有想法留下来读博,导师通过各种方式委婉和直接引导我留下来读博士,资源很诱人,环境很喜欢。但是,我想出去闯一闯,不想在一个圈子里呆太长时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生来就不喜欢安定和墨守成规,骨子里的东西,很难改变了。不管怎么样,我相信,就像Steve Jobs说的那样:Follow you heart,生命中的一个个dot最终会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不要怕。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Best of luck to myself and all of you guys!人的一生,充满回忆,便是幸福。

  话说我们都知道,在留学这条道路上,处处面临选择。是否留读博士这是选择,是找好学校还是适合你的学校,这也是选择。

  How to choose the right school for you?

  不单单看排名。学校排名当然很重要,但它每年都要变,而且不同平台有不同的排名。即使排名很高的学校,不一定意味着学生在那里会过的很开心。关键是,你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你匹配度最高的学校。那么,该怎么找学校呢?还在犹豫的同学可以试试看↓https://xg.zhihu.com/plugin/40096fd98f4dc6ee821531df13fb3935?BIZ=ECOMMERCE

  以下为原始回答:

  Hey,我告诉你,我在沙特阿拉伯留学,你是不是要抛来奇怪和惊讶的眼神?

  啊,你去沙特上学啊?

  啊,为什么你要选择去沙特留学啊?

  啊,你学的是阿拉伯语吧?

  啊,你们学校在迪拜吧?

  啊,我听说那个学校特别特别有钱!

  ……

  太多好笑又好玩的问题,下面就是我的整个心路历程以及留学收获,独一无二的经历和收获,也算是对自己两年留学经历的总结。如果你觉得有用,记得按赞、分享和转发哦~

  四年前的大概这个时候,我搭乘飞机,飞向了一个神奇而神秘的国度:沙特阿拉伯,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留学国家。在刚建校不到五年的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开始了我的中东留学之旅。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_百度百科

  特地贴出学校的官方网站,在此: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海景图书馆(巨大的落地玻璃窗,窗外就是红海)

  留学结束两年后的今天,我坐在电脑前,一字一句敲下今天的文字。

  留学带给我的改变,一定是终生不可磨灭的,关于自律,关于探索,关于开放,关于一切。留学,不仅仅是出国呆上几年,修完该修的学分,更多是全方位的沉浸不一样的文化之中,学会自立和在多文化背景中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多文化背景的沟通合作在KAUST尤为重要,要知道KAUST的学生国籍已经超过了100……)。

  回想四年前自己做出的留学决定,现在想起来依然让自己感动,借此机会我想做一次回顾和总结,也算是对自己两年特殊留学生活的纪念,同时分享一些个人的体会和经验,希望也能帮助到即将踏上留学之旅的小伙伴们。不论走多远,永远不要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

  本科就读于坐落在冰城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专业享有着“亚洲第一”、“中国第一”的美誉,拥有着全国唯一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大一结束,带着憧憬和热情我毅然决然选择了转专业到同学院的焊接专业,大家的背景着实都很厉害,黑龙江等东北省份的顶尖学生都报考来了此专业。从大二起,我的目标就是争取保送本校的研究生,因为当时焊接专业的考研录取分数线基本都在接近400分甚至以上,简直不敢想象。于是,我的学习有了方向,学习很用功,考试前都会非常认真准备,最后一个多月几乎都泡在图书馆,学习成绩一直以来也是top 15%。后来,因为一些随机原因,导致大二上有一门实验课意外得挂了,实验课一般是不会影响保研资质的,当时还特地向教学秘书得到了确认,只要大三重修过了就可以。于是,又开始了努力争取保研的路,时间到了2013年3月,我们同班同学居然有一个成绩比我还好一些的同学也挂了同样的实验课,他慌张得告诉我,实验课挂了会影响保研资格,于是我们再次向同一教学秘书确认,得到的答案让我们俩晴天霹雳:不!能!保!研!

  保研的路已经被彻底打断,一时间我都懵了,从大一以来,从来没想过如果保研失败会怎样,按照那个时候的成绩确实是没有太大问题可以顺利保研。我对自己进行了拷问,我想要什么,要做什么?在和父母同学进行沟通后,最后我选择了一条艰难而漫长的考研之路。考研的人都知道,这个过程很煎熬,必须一瞬间从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抽离,没有聚会,没有活动,重新回到高考前备考的岁月,朝八晚十是大部分考研人的作息。从选择考研开始,就一直选择泡在图书馆,连暑假都一直在学习,一点点开始复习考研科目,日子过得也很充实。就这样准备了大概半年的时间,到了8月底,即将开始大四上学期,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这好像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面对大量的题海,一遍又一遍的刷题,机械性的不断记忆,慢慢开始产生厌倦,最重要的是,我真的发自内心得认清楚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到这个时候,我意识到,我不想要再继续下去了,我要逃离!我要另谋出路!我要读研究生!

  我要特别感恩,生命中总是会出现一些贵人,在我进入摇摆期、打算放弃考研的时候,我当时很崇拜的学长Andrew(全额奖学金硕士留学加拿大UA)从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打电话给我,他一直就是我的榜样,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到我们上了同一所大学,一直都是榜样。电话那头,他听完我的想法和疑虑,他说:我鼓励你现在申请出国读研究生吧,出来见识下,年轻的时候多走走,多看看,是很宝贵的财富。那时候的我,时不时看他在QQ空间发的各种加拿大生活和学习记录,那是一种难以想象的渴望和冲动,多么渴望能有机会拿全额奖学金去国外留学,认识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体验丰富多彩的文化,当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世界那么大,我真的很想去看看。废了很大一番心思,最终说服了父母,我的家庭只是普通的家庭,当时选择出国我并不想给家人增加负担,因此给自己立了个目标,要拿全额奖学金出去留学,像Andrew学长一样。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选择出国留学,主要原因有四点:渴望出国:世界那么大,特别渴望去不同的国家和文化看看,同时想挑战下自己逃离考研:渴望逃避对于我而言机械记忆过多的考研准备(主要是ZZ复习,你懂的)贵人指路:受到Andrew学长的影响,发自内心的想出国留学,增长见识,多看一看这个世界英语底子:有比较好的英语底子,申请准备过程,很有自信(高考英语143,听说读写都不错,参加过各种口语比赛,获过大大小小的奖)Life is a journey, not a collection of results.

  不得不说,在真正留学之前,准备留学申请的过程,也难以否认,给我带来了心智和身体的双重考验。申请留学的过程并不简单,作为什么都不懂的申请小白,开始大量搜集各类资料,包括大量学校网站,托福复习资料,快速备考经验,各大留学论坛等等。由于决定出国时间过于仓促,离申请季,剩下时间也非常有限,需要准备语言考试(托福),准备各类文书和申请材料,还要抽时间做毕业设计……同时,我只有一次机会,准备考语言考试,而且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到9月底前我必须达到语言考试要求,然后再花一个月准备各种申请材料,开始网申,投递申请,陶瓷国外教授。当时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我完成很多自认为是挑战的挑战,通过这些挑战,再一次证明:只要我足够想要,一切都能往你想要的那个方向走!当你足够努力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帮你。

  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大概三周的托福准备时间,必须一次通过

  这三周的时间里,吃饭、睡觉、走路的所有可能的琐碎时间,全都在听英语,给自己营造全英式的复习环境。刚开始压力太大,一下子没调节好,居然还出现了短期的心律不齐,耽误好几天时间做了全身检查,就是没发现什么毛病,医生告诉我调节好压力,不要给自己太大心理负担了,后来自然而然急好了,现在想来也是很有意思的经历。这告诉我们,压力调节多么重要!(哭)全程独立准备留学申请材料并陶瓷教授

  申请材料的准备过程是最耗费心力的,已经记不清楚自己从初稿到真正提交网申期间有过多少版,估计至少有30版的来来回回修改,这期间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对下面的问题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拷问: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到底想要什么?我这么多年做了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能给即将录取我的大学带来什么?

  准备Personal Statement和CV的过程中,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一直在拷问自己,也在不断探索自己,一点一点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断认识自我。我想在整个准备过程中,这些拷问对自己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不断的问自己,问了很多遍,想了很多次,才慢慢明白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那时候的日子经常觉得很煎熬,不是因为压力大,而是一直在探索自己,有时候探索自己比了解别人还更困难,也许我们并不是自己认为的那个自己。争取获得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

  我,来自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县城,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没有硬背景,只能靠自己。

  准备留学的过程,自己也曾下定决心拿全额奖学金才准备出国留学,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并不想再给年过中旬的父母增加任何经济负担。当时的目标很清晰,必须拿到全奖,这对当时的大环境而言确实不太容易,因为我申请的是硕士。(工科博士一般相对容易能申请到奖学金,硕士一般拿完学分读完就走,不容易拿全额奖学金)

  准备留学的全过程,漫长而煎熬,全程都需要极高的自律和规划,面对未知的环境,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没有后路可走。通过高强度的申请过程,我极大地提高了自己各种能力,现在想起来,当时的自己真得是拼尽了全力:搜集信息、寻找和整合资源

  在网上各类留学论坛寻找同路人,在学校范围内和同路人一起相互支撑和努力,在浩如烟海的大量信息面前,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加以利用。这里我要感恩自己遇到的很多人,在申请文书的准备过程中,机缘巧合,通过同学院的师妹介绍了一位来我们学校交流的华裔美国女孩,她和她远在美国的母亲居然答应无偿帮助我修改文书,反反复复修改多次,并且提出了大量宝贵的修改意见。因此,发现资源和整合资源的能力相当关键,不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

  2. 享受孤独、抵制诱惑、打磨自己

  留学准备过程有时候很难熬,大量的时间是孤独的,只有一个人在默默努力,我慢慢学会在孤独中打磨自己、享受孤独的能力。能够享受孤独,才能留出时间和宁静,进入最佳的思考和学习境界。面对其他的各类诱惑,能够严格自律,把握自己的主航道,不偏离,有足够的自控力。留学准备的过程,既是与内心各种小恶魔战斗的旅行,也是一场关于黑暗探索的修行。

  3. 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在文书的不断打磨过程中,需要极高的耐力和领悟英文用词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点滴的措辞,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自己一点点去抛光,那段岁月里我用了自己最大程度的精益求精和吹毛求疵。每次在申请新的一所学校前,我都会再次审视一次PS、CV材料,做修改,做适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追求完美,是一种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别人的尊重。(P.S. 建议大家量力而行,把握追求完美的度即可)Through inspiration, discovery. (KAUST校训)

  在上个世纪,能够出国留学的人总是凤毛麟角,而在当今世界,出国留学的门槛已经很低,通过留学经历贴金的可能性似乎在逐渐降低。个人而言,我愿意将留学的过程,看成一个有更多可能性的平台,有梦想的人、肯付出的人,一定会在这个更大的国际化平台上,实现更进一步的不凡。

  2014年8月,带着满心欢喜的憧憬,我踏上了前往沙特阿拉伯的中东留学之旅,这注定将成为我一辈子难以磨灭的记忆。神秘的国家和文化,独一无二的”特别“大学,无一不吸引着满是憧憬的我。中东的两年留学经历,从多个层面给我的世界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得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种不同的人们,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有趣的文化和习俗,只要我们足够开放和包容,生活原来如此美好。

  所有这些,必定影响我的一生。难得的雨后景象(摄于教学楼前)Life is full of possibilities.

  下面,我着重从三个方面,聊一聊自己留学两年后的感受以及留学生活给我带来的难以估量的影响,主要包括:

  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主动的自我管理,强大的包容和开放胸怀

  1. 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

  在刚刚去到沙特阿拉伯的时间里,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来自文化、语言和新环境的冲击,也许只有当你真正进入到那么一种真实的环境才能感受到的一种”孤独“和强行使你脱离舒适区。

  刚去中东的时候,面临大大小小的挑战,至今回忆起来尤其深刻:英语听和说(哭笑不得脸)

  各种奇葩的英语口音让人欲仙欲死(法国人、德国人、阿拉伯人、墨西哥人、东南亚人、印度人、意大利人、英国人等等各式口音,虽然已经做好了准备,对于英语如此自信的我而言,也不得不承认,刚去国外的前几个月的确是DISASTER!听不懂,真心听不懂,但是脸皮薄,不好意思让人重复,假装听懂,避免尴尬,这种伪自我的感受太难受了……)最可悲的是,能听懂,但是真的想说也说不出几句很地道的,都是比较教科书式的。文化冲击

  中东文化和习俗在我们的校园还是有比较浓重的色彩,虽然不需要像在校外一样完全遵守穆斯林的各种约束,对于阿拉伯的文化还是完全冲击的感觉,比如说,根本没办法想象没有猪肉的日子,每次回国第一次吃到猪肉都要发个朋友圈来表达下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比如难以想象来自世界不同的人们会有如此大的思维差异和生活习惯,在外面衣冠整齐、风度翩翩,在家居然是一个完全不可想象的邋遢鬼……你会看到有的人如此擅长把牛皮吹上天,也能看到有人能把一件事从头至尾做到极致同样也能夸夸其谈。一般而言,沙特人很热情,也很擅长交际,能跟你很快称兄道弟,但是你后来发现他跟你说的话基本没几句是真的,纯扯淡和吹逼……中国留学生准备的舞龙舞狮节目(我的印度好基友,人缘贼好,交际花)

  在KAUST留学的两年时间里完成了以前没有机会尝试的事情,做到了一直很想做但是没做的事儿,利用KAUST的假期时间和学校给的全额奖学金,去了大大小小的国家,包括沙特周边的国家:巴林、阿联酋(迪拜、阿布扎比),土耳其(卡帕多西亚、伊斯坦布尔)、斯里兰卡、泰国等,感受着异国文化,开阔眼界,同时也学会包容和理解。

  余晖映衬下的国王清真寺,庄严而肃穆KAUST里的国王清真寺(落日下特别壮观)

  斯里兰卡南边美丽的大海和沙滩夕阳笼罩下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清真寺斯里兰卡著名的小火车:茶园线

  和畅聊甚欢的英国驴友在火车上,来一个别样的自拍合影(其实是他临时把头伸出来,“配合”很默契)出门在外不得不学会点拿手技能:炖羊排(很多人以为我去了新东方……哈哈)

  土耳其某咖啡厅合影留念(来自加拿大的短期visiting student:Zac)黎巴嫩Josepy室友为我们准备的特色黎巴嫩餐(味道很不错,也很特别)红海之滨的KAUST拥有着最原始和美丽的沙滩,以及醉人心脾的日落慢慢学会偷懒、同时学会健康得养活自己……我的书桌(老板配的顶配Macbook Pro,特地收拾了,真的怀念那段简单而淳朴的学习科研生活)穿上Thobe受邀参加好朋友的沙特婚礼(那天晚上的婚礼,至今回想起来像做梦……)

  2. 主动的自我管理

  国外的教育体制和国内还是有很大差别,在沙特的两年时间里,最大的不同就是,所有的时间基本都可以由自己支配,除了上课的时间之外。我当时录取的是硕士,纯硕士,完全就是只要把该修到手的学分修满,正常一年半就可以卷铺盖走人了(现在申请纯硕士的难度已经今非昔比了,难度大大加大,因为学校知名度也有很大提升)。非上课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不会有人给你安排任何的任务,也不需要发论文,这种硕士类似中国香港、新加坡或者是英国的授课型硕士,学校就不指望你能发出论文,况且导师都是世界级的学者,一般不允许发质量不过关的掺水论文。

  刚去KAUST俩月不到,8月份初开学,到10月份的时候,我就开始物色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并且开始主动约导师,表达意愿想跟导师在实验室做研究(话说像我这种进来没多久就开始想着多干活的小硕士不常见,哈哈)。通过自己的努力,发邮件,附上简历,后来又约见老板,也顺利找到了自己想做的方向,跟着我们研究中心的主任做项目。运气比较好,当时正好有一个项目,老板正愁找不到人来做呢。

  就这样,本来相对轻松的时间突然要留出一大部分,在实验室做研究,读paper,慢慢适应实验室,开始着手做自己的项目,解决大大小小的科研难题。这里要说的是,身边很多朋友在沙特呆着觉得特别无聊,发自内心真的觉得特别无聊,虽然学校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个时候,自我管理就特别重要,我发现自己从来不会觉得无聊,总是会有很多事儿可以做。

  在科研生活的两年里,我还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主性和掌控感,不论是在科研方面还是生活方面,有一种踏踏实实的掌控感,这也意味着我可以对自己的一切进行管理,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简直不要太爽。

  具体表现在: 科研进度:每周定时定点跟老板汇报(老板不论多忙,都会在每周四下午三点准时听我汇报项目的进展,各种琐碎的事儿,也会听我讲。有什么求助的点,也可以反馈)这看起来是一种管控,但是我不这么认为,这恰恰成为了我对自己项目的把控,不会自己一个人在黑夜里走,走了几个月发现方向出问题了,项目一直会有人在给你建议,不是死的建议,是开放性的建议,很享受这种感觉,特别享受。 生活安排:每天有比较多的时间可以自己来支配,可以选择每天晚上读论文到深夜,或者选择晚上啥事都不干,去跟几个好友一起去海边露天泳池游游泳,然后回家自己烹饪几道好菜,还可以选择白天不去实验室,晚上通宵做实验 (有的沙特人就会有这种习惯,白天从来不见人影,晚上加班熬夜做实验,而且成果还不错)

  在沙特的两年时间里,自己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完全出于喜欢而做的事儿。现在回想起来,下面这几件事让我特别幸福和感恩自己遇到的朋友:自学吉他

  以前从没有一点音乐基础,不会一件乐器,但是很感恩身边好朋友的感染,在朋友鼓励下才开始接触吉他。慢慢上手,当时不管有多难,都坚持每天碰吉他,每天练习一点点,哪怕手指疼到碰到弦都疼得受不了。日复一日的练习,坚持下来之后,慢慢不疼了,也学会了让自己感到巨大成就感的曲子,比如River flows in you(郑成河cover的指弹)。到现在即使工作了也会把吉他呆在身边,工作再忙,我也会时不时学首新歌,或者费力学点指弹,弹得一般般,一个人自娱自乐,不为别的,就为了纯粹的开心和愉悦。会一门乐器,哪怕不精通,能给人带来多大的幸福感,只有试了才知道。认识和结交各国的朋友

  KAUST是一个至今想来仍然神奇的地方,不敢想象,在这样一个国度,来自超一百个国家的学生,这真的是一个十足的奥运村!毫不夸张!在这里有机会认识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这种主流国家的学生就不说了,还有来自一些小国的学生,比如:塞浦路斯(Cyprus),马达加斯加等等。每年在KAUST都会举办一场名叫Nation Parade的活动,在这一天,会有成千的人群在学校的大马路上开始举行特色分明的游行活动,大家身穿自己国家的特色服饰,骄傲得挥舞着各个国家的国旗,喧闹的人群就这样在大马路上,有说有笑,这架势完全不逊于奥运会。总的来说,这个地方有着丰富的资源,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有机会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拓宽自己的视野。

  我曾经在KAUST担任过汉语教师,和另外一个妹子一起,管理着一个大概在10个人的班级,每周一节课,从最基本的拼音到笔画,到组词造句。教学的过程特别开心,有种回到自己刚学习语文的感觉。我也曾经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担任Orientation Leader,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这期间能有大量的机会认识很多朋友,非常有意思的经历。

  在沙特KAUST,对生活的掌控感,极高的幸福感,文化的包容,造就了学会主动自我管理的自己,不论在科研还是生活中。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就会想着去提高,去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做你认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儿。

  自我管理,归根结底,是对时间的管理。特别感谢KAUST给了我们如此自由的环境,有时间思考,而不是每天都在低头走路。

  现在的我,工作特别忙,周一到周五,甚至是周末也要开会,时不时怀念KAUST。

  3. 强大的包容和开放胸怀

  在没出国留学之前,对我自己而言,总是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既定的固有认知(当然有一些也确实没错):沙特夏天能热死人中东穆斯林很多都是恐怖分子在沙特,水比油贵沙特能娶很多个老婆

  ……

  举上面的例子,想说的是,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带着自己独特的认知观和价值观,对事物和人的判断也许会有思维定式。我想说的是,在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中,有时候应该会学着去摒弃思维定式,丢掉看人的有色眼镜,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怀,往往体现的是一个人超高的素质、情商以及教养。

  KAUST的成立,来自前任沙特国王Abdullah的愿景,在沙特这么一个相对封闭的、甚至不允许有男女同校的国度,建立起一所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违背一些教条主义的“世外桃源”般的大学,在很多人看来也许是不敢想象的。所有这些,都来自极度包容和具有开放胸怀和远见的领袖阿卜杜拉国王,学校的命名也由此而来。来源:KAUST官方网站 https://www.kaust.edu.sa/en/about/vision

  来源:阿卜杜拉国王 KAUST 官方网站 https://www.kaust.edu.sa/en/about/vision

  两年的留学生活,让我在方方面面有了不同。两年的时间,让我从内心,彻底认识自己,更开放自我,更懂得包容与自己不一样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与我们不一样的人。

  有人白天睡觉,晚上通宵工作,依然活得特别开心和自由

  有人从来不爱吃米饭,不爱吃中国人做的番茄炒蛋、酸辣土豆丝还有宫保鸡丁

  有人喜欢喝有着特殊味道的阿拉伯咖啡,就着甜而腻的沙特椰枣

  有人如此热情,第一次见面,你就感受到强烈的真诚和友好

  有人如此优秀,你会纳闷,现在居然在和这些优秀的人共事和生活,难以想象

  有人如此热爱生活,他对生活和人生的乐观和真诚,让你看到一个善良而努力的人,同样他也有着难以置信的人生经历

  ……

  面对和我们不一样的人,我学会包容和开放,更懂得认可和合作。这个世界,正是因为多样性,才有了无限可能。我多么享受在KAUST的两年时光!多么怀念!

  离我从KAUST毕业回国的日子已经快整整两年时间了,到现在回忆起留学期间的点滴,心里都充满了幸福感,感恩当时帮助过自己的朋友,也感谢当年自己做出的大胆决定,才有机会去这么一个神奇的国度,去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KAUST!!

  总而言之:

  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

  主动的自我管理

  强大的包容和开放胸怀

  是我留学沙特阿拉伯两年所收获的宝贵财富,我仍然坚信,人的一生,充满回忆,就是幸福。为了更多回忆,我选择更多未知的领域,I choose to be an explorer.

  所有这些,将影响着我的一生。

  Hey,朋友,如果你看到了这里,感谢你的耐心和好奇心!如果你也正在和4年前的我一样犹豫不决是否要出国留学,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也祝你如愿以偿,实现目标!如果你觉得有启发,别忘记点赞、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哈。